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世纪世纪 3030 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 的论战的论战 一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 中国思想理论界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 和中国社会史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是在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的 当时 中国革 命转入低潮 各种政治势力都在重新思考 探索中国的出路问题 中国要不要 继续革命 要继续革命 进行什么性质的革命 这些问题都归结到对中国社会 性质问题的认识 1927 年前后 斯大林曾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问题有过许多正确或基本正 确的论断 指出中国是 受国际帝国主义牵制的半殖民地 军阀 官僚的封 建残余 是中国国内的压迫的主要形式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反封 建残余的斗争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的结合 托洛茨基 拉狄克等则断言资本 主义关系在中国已 无条件的占优势和占直接的统治地位 中国 已发展到 资本主义国家了 因此 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过去 再次爆发的 革命必然是 社会主义性质 的革命 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内关于中国问题的争论 直接影响到中国 托陈取 消派公开宣传托洛茨基的错误观点 反对中共六大的路线 1929 年 8 月 5 日 陈独秀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说 经过 1925 年至 1927 年革命 资产阶级得了 胜利 在政治上对各阶级取得了优越地位 而 封建残余在这一大转变时期 中 受了最后打击 已经 变成残余势力之残余 中国社会已是资本主义 占优势并将持续和平发展的社会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结 无产阶级 只有等到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以国民党御用文人陶希圣等为代表的 新生命派 出于反革命目的 也极力鼓吹与托派类似的观点 陶希圣在 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 一文中 认为中国社会 是一个宗法封建社会 的构造 其庞大的身分阶级不是封建领主 而是以政治力量执行土地所有权并 保障其身分的信仰的士大夫阶级 顾孟余认为中国社会是 封建思想所支配 的初期资本主义 梅思平则断定中国社会 完全是一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他们歪曲中国社会的性质 进而否定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 1930 年春 李立三在 布尔什维克 上发表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一文 批驳了托派的观点 论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阐明中国共产党 的主张 4 月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通过创造社主办的 新思潮 杂志出刊 中国经济研究专号 发表潘东周的 中国经济的性质 王学文 的 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其发展及其前途 等文章 批判托派和 新生命派 的观点 他们以 新思潮 为主要阵地 被称之为 新思潮派 成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马克思主义阵营的代表 论战的另一方则是以托 派严灵峰 任曙为代表的反马克思主义流派 7 月 托派创办 动力 杂志 严灵峰在这个刊物上先后发表 中国是资本主义的经济 还是封建制度的经济 再论中国经济问题 等文 之后 他又出版 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追击与反攻 等书 1931 年 1 月 任曙出版 中国经济研究绪论 严 任 之间虽有意见分歧 但都一致认为中国已是 资本主义社会 反对中国共产 党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主张 因为他们以 动力 为主要阵地 被称之 为 动力派 与此同时 读书杂志 等刊物也纷纷发表争论文章 中国社 会性质问题论战全面展开 这次论战的中心问题是 近代中国社会究竟是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争论的主要问题是 一 关于帝国主义和近代中国 社会经济的关系 二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三 关于封建势力在中 国农村经济中的地位 托派认为 封建经济是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就是资本主 义经济 自帝国主义入侵以来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崩溃 商品经济已经 深 入并支配了全国穷乡僻壤 资本主义关系已占领导的地位 他们否认帝国主 义有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认为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的发展 要 绝 对 的破坏封建势力和关系 促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进化的过程 他们抹煞帝 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的事实 认为帝国主义 也推动了和加紧了农业 经济踏进资本主义的领域 中国土地的问题 主要的已不是封建关系 而 是资本主义的关系 为了回击托派的猖狂反扑 共产党人和进步的社会科学 工作者在 布尔什维克 读书杂志 中国经济 等刊物上连续发表文 章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刘梦云 张闻天 的 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的研究 刘苏华的 唯物辩证法与严灵峰 等 他们批驳了托派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 等同起来的谬误 指出商品经济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性质 在有 阶级的社会中间 离开剥削关系与阶级关系 就没有法子了解这一社会的经济 性质 商品经济的社会 决不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 他们阐述了帝国主 义 封建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三者的关系 指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 一方面破 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造成 了些资本主义的关系 但更重要的一方面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关系勾结着 用一切力量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要 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 使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而是为了要使中国变成 它的殖民地 变成它的附庸 他们分析了农村经济的现状 指出封建半封建 关系仍占据着农业经济的优势 现在中国农村租佃制度下的剥削关系 是封 建式的剥削关系 要打破这种封建剥削关系 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根据 上述分析 他们得出结论 中国社会的现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 经济实在是帝国主义侵略下的一个半殖民地的封建的经济 因此 只有在 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及肃清中国封建势力以后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 二 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争论 必然联系到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探求 因此 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开展不久 又发生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1931 年 5 月 王礼锡主编的 读书杂志 开辟 中国社会史论战 专栏 从同 年 8 月至 1933 年 4 月 相继出版了 4 辑 中国社会史论战 专辑 汇集了各种 观点的有代表性的论著 这样 中国社会史论战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交叉 进行 达到高潮 这场论战涉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集中反映在三个问题上 一 亚细亚 生产方式 问题 二 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 三 中国封建社会的 性质及其特征问题 这些问题 关系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否存在着共同的客 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学说是否适用于中国的问题 新生命派 的陶希圣 梅思平等和托派李季 杜畏之等 既否认中国历史上有过奴隶制社 会 又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为时短暂 而且早已瓦解 并且在封建社会和资本 主义社会之间插入一个 先资本主义社会 或 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说鸦片 战争后的中国社会为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者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各种 伪马克思主义观点 揭露了他们歪曲中国社会历史的实质 就是假借马克思所 说的 亚细亚的 词句来鼓吹历史发展的多元论 取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 理论 以否认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存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说 以所谓 先资本主义 商业资本主义 论来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目的是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论战中 以郭沫若 吕振羽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批驳了违反中国实际的种种 错误观点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最早肯定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社会存在的是 郭沫若 他在 1930 年 3 月出版的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一书中 根据甲骨卜辞 青铜铭文和各种古代文献 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 西周以前是原始共产社会 西周是奴隶社会 东周以后 特别是秦以后进入封建社会 1934 年至 1936 年 间 吕振羽出版了 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 等著作 他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 对中国原始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特征进行了探索 理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 认为夏以前是原始共产社会 殷代是奴隶社会 周代为初期封建社会 由秦到鸦片战争前为变种的 亦即专制主义的 封建社 会 鸦片战争以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肯定中国社会有过奴隶制存在的还 有翦伯赞 邓云特 邓拓 等 尽管他们对历史上某些朝代的社会性质的看法 有所不同 分析和论述中国社会史问题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但他们都一致论 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性和真确性 说明 中国社 会发展的法则 也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 并没有什么本质的特殊 在中国社 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中 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进行了科学分析 进一步论证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肯定中国 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理论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 革命路线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七课第七课 三十年代文化思想界的论争三十年代文化思想界的论争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论战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论战 在三十年代 中国文化思想界发生过数次重大争 论 首先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国民革命夭折后 受苏俄的影响 中 国出现两种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 一种是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 命问题 代表人物为潘东周和王学文 1930 年在 新思潮 上发表文章阐述这种观点 而 任曙和严灵峰则在 动力 杂志发表文章 进行反驳 动力派认为 帝国主义对中国封建 势力的关系是绝对破坏论 即 帝国主义所代表的资本主义 与封建的经济制度有不可调 和的矛盾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绝对要破坏封建势力和关系 促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 新思潮派反对这种观点 认为帝国主义的入侵 虽然打破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刺激了中国 资本主义的生长 但帝国主义与封建关系的勾结 则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中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同时则有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 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学说可以适用于中国 即中国也像马克思所说的 经历亚细亚的 古代的 封建的 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这是社会经济形态向前发展时必然经过的几个时代 而国民 党改组派陶希圣 托派李季等人 则认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奴隶制时代 也就是不承认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史观 由此而对中国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 改组派和托派 大多数成员 认为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认为从 秦汉到鸦片战争 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鸦片战争后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些争论 有一定的学术性 但更具有尖锐的政治斗争色彩 通过论争 肯定了马克 思主义对我国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明确了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国本位文化和全盘西化的论争中国本位文化和全盘西化的论争 其次则有中国本位文化和全盘西化的论争 1935 年 1 月 上海的 10 名教授发表了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认为中国在文化的领域里已 经消失 对于欧美文化 吸收是必要而且应该的 但需吸收其所当吸收 而不应全盘承受 连渣滓也吸收过来 他们要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吸收欧美文化 实质上是清朝洋务派 中学 为体 西学为用 的老调 对这种观点 一些人表示反对 他们认为 中国文化根本不如西洋文化 又不合于现 代化环境与趋势 故不得不彻底全盘西化 中国的文化若不西化而侈谈 创造 是大言不 惭 只有全盘西化 借西方文化的清新空气 才能打掉中国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 中国才 有希望 本位文化论和全盘西化论之争 一方是要守住中国的本位和传统 一方是要把本位和 传统洗涤干净 一方是要防止外来文化在中国取得最后胜利 一方是要全盘西化和充分世 界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全面探讨了中西文化的优劣得失 重点在于检讨过去 30 年代中 期的文化之争 则是探讨在中国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重点在于展望未来 这次争论虽 没有结果 但具有启迪和借鉴的意义 左翼文艺运动及两场论争左翼文艺运动及两场论争 三十年代还发生了左翼文艺运动及两场论争 1927 年以后 我国文艺界兴起了无产阶级的文艺运动 其代表是创造社 太阳社的一些作家 他们认为 无产阶级文学应该以无产者的世界观 战斗的唯物论为背景 表现无产阶级现实生活 意 识 心理和感情 但他们存在着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化的成就 对鲁迅 茅盾 叶 圣陶等作家一律加以否定 鲁迅认为当时并不是争论无产阶级文学问题的时候 而是充分 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为此鲁迅亲自做翻译工作 创造社 太阳社也大量译 载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章 宣传介绍马列主义的作品 通过论争和学习 大家的理论 水平不断提高 思想观点也有所变化 创造社 太阳社的成员逐渐改变了否定一切的偏向 改变了对鲁迅等人的看法 1929 年 在上海党组织的指示下 一些党员作家开始与鲁迅联系 酝酿成立统一的左 翼组织 1930 年 2 月 在鲁迅等人的邀集下 论战双方召开了清算过去和确定目前文学运 动的任务的论讨会 3 月 2 日 鲁迅和创造社 太阳社及其他左翼文艺工作者在上海开会 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 通过了左联的 理论纲领 认为文学应站在无 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 攻破一切反动的保守的要素 发展被压迫的进步的要素 文 艺应是反封建阶级的 反资产阶级的 同时也要反对小资产阶级 左联成立后 又有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 左翼戏剧家联盟等相继成立 它们在党的领 导下 掀起了篷蓬勃勃的左翼文艺运动 九一八事变 后 许多作家提出了抗日救亡的口号 左联党团书记周扬在 1934 1936 年间提出 国防文学 口号 认为 国防文学 就是号召各种阶层 各种派别的作家都站在民 族的统一战线上 为制作与民族革命有关的艺术作品而共同努力 而鲁迅根据中共中央的 精神 让胡风提出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的口号 认为应该说明劳苦大众的利益和民 族利益的一致 说明在民族革命战争中谁是组织者 谁是克敌的主要力量 谁是自觉的或 不自觉的民族奸细 由此引起了 两个口号 的争论 尽管双方观点有所不同 但都要求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 年 10 月 1 日 各派作家巴金等人共同发表宣言 号召全国文学界应不分新旧派别 为抗日救国而联合 同时要求国民党政府开放人民言论自由 这篇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中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 1936 年 9 月 中共北方局的宣传部长陈伯达根据中央指示精神 在文化 界发动了一场 新启蒙运动 陈伯达在上海发表文章 认为 30 年代中期蒋介石提倡新生活 运动以来 尊孔读经的思想成为敌人和汉奸愚昧人民的工具 因此应该继续批判中国旧传 统 旧思想 旧宗教 发动大规模的新启蒙运动 1937 年五四运动 18 周年时 北平许多报刊纪念五四 重新认识五四的价值 阐发新 启蒙运动的意义 右翼学者杨立奎发表文章并通电全国 攻击新启蒙运动反对礼教是狂悖 荒谬和灭伦丧德 提倡新启蒙的学者予以反驳 顿时展开了一场争论 引起北方文化界的 注意 周扬 何干之 艾思奇等人经过讨论 写成 现阶段的中国思想运动 一文 表示 思想界的团结 亦足以打破钳制 更可以迅速地肃清一切不利于民族的思想 启发民智 唤醒民众 早入真理和光明的大道 认为思想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封建和奴化思想 反对公 式主义和教义化 提倡认真研究的精神 开展批判的思想 反对思想自由的压迫 新启蒙运动继承了五四时期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并反映出当时人们面临的共同难题 共同对敌 振兴民族 既要强化民族传统 又要批判传统思想 新启蒙运动无法解决这一 难题 但它启迪了文化思想界 为全民族的抗日救亡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文献 问题与主义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以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同时也有多种西方思想学派传入中国 不同的思想对于中 国问题的解决 必然出现不同的意见 由此引起了三次大争论 问题与主义之争 是第一次思想论争 实验主义 又称 实用主义 从 1919 到 1921 年在中国风行一时 这种思想反对社会革命 主张点滴的进化和改良 胡适是实用主义的重 要代表 1919 年 7 月 他发表 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 主义 要人们 多提出一些问题 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 主张应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 而不要高谈主义 李大钊发表 再论问题与主义 进行反驳 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 分离 研究实际问题与宣传主义必须结合 改造社会必须 根本解决 才能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 此后胡适提出 研究问 题 输入学理 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 16 字主张 认为改造 文明 应 一点一滴的 完成 李大钊则发表文章论证 新思想 的发生 是由 经济的新状态 社会的新要求 决定的 这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延续 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 论 整理国故与再造文明 李大钊与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 问题与主义之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思想辩论 双方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是高谈主义还 是研究问题 而在于谈什么主义 用什么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这一争论实质上是社会改良思想与社会革命思想的 争论 这一争论意义在于 改造中国社会 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求得根本解决 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 这是第二次思想论争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先进分子对各种社会主义的辨别 能力 已大大提高 当张东荪 梁启超等人以 社会主义 名义宣扬改良主义时 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关于社会主义的 辩论 梁启超文集 1919 年 9 月 张东荪等人创办了 解放与改造 杂志 后名 改造 宣扬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 1920 年 3 月 梁启超创办讲学社 聘请英国学者罗素来华讲学 批评十月革命和苏俄政府 反对阶级斗争 宣扬和平 长入社会主义 他说中国不可立即实行社会主义 因为社会主义 只适用实业已发达的国家 而不适用于实业未发达的 国家 所以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实业 随后张东荪 吴稚晖等人发挥罗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校园招聘(河北招17人)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国网天津市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6国网山西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6国网云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高起点)经典试题及答案五
- 环保设备运营维护管理手册
- 体系管理从产品需求到产品规划课件
- 自考《05524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全国卷)真题及答案
- 2025新闻记者资格证及新闻写作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数据安全dsg题库及答案解析
- 成都抖音培训课件下载
- 毕业论文园艺系范文
- 群众积分制管理办法
- ECMO护理进修汇报
- 星间激光通信技术-第2篇-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