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经验_第1页
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经验_第2页
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经验_第3页
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经验_第4页
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经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经验近年来,*县总工会始终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使全县困难职工日常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真正做到了上为党政分忧,下为职工解难。同时,还积极研究分析新时期困难职工帮扶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拓宽帮扶渠道,创新帮扶载体,探索出产业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不仅给困难职工帮了困、解了难,还为困难职工铺设了一条致富之路。 河北工人报以“产业帮扶助困难职工脱贫”为题,在 6 月 14 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一、产业帮扶困难职工的基本思路*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九十年代企业全部改制,下岗失业职工较多,困难职工相对也多。目前全县有困难职工 460 人,其中特困职工 51 人。近年来,他们通过对困难职工实行助业帮扶、助培帮扶、助资帮扶、助医帮扶、助学帮扶、助维帮扶,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对于真正因灾、因病致困的特困职工来说,这样的救助还不解渴,治标而不治本,不能使他们摆脱贫困。2016 年以来,在全总要求开展的“面心实”活动中,他们通过联系职工交朋友,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带着困难职工迫切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的想法,县工会领导班子带领相关部室的同志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困难职2 / 5工和社会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探讨帮助困难职工摆脱贫困的新路子。该县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县区之一,正处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强县”的发展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打扶贫攻坚战,把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大棚蔬菜作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并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调研中深受教育和启发,认为县总工会领导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创新思维,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纳入全县扶贫攻坚的大环境之中。走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短期与长期共济的产业帮扶路子。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给困难职工创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产业帮扶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得到困难职工和上级领导的认可。二、产业帮扶困难职工的具体做法1、依托公司建基地。雕鹗镇是我县扶贫攻坚示范区,种植大棚蔬菜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农民已从中受益。*茂盛蔬菜专业合作社具有经营大棚种植蔬菜的经验。他们将*茂盛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基地建设及大棚蔬菜产、供、销服务固定合作单位,双方签订了正式委托合同,土地流转及大棚相关配套建设全部委托合作社运作。2016 年9 月份,我们建起了 10 座标准化春秋大棚,总投资近 15 万元。使用期可达 15 年。3 / 52、公司负责产、供、销。*县茂盛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完善的产、供、销体系。该合作社对种植大棚的困难职工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种植计划,统一提供种苗和肥料,统一市场销售。秋后,公司从销售款中扣除种苗、肥料款,其余全部为困难职工的纯收入。3、规范经营抓管理。对从事基地大棚蔬菜种植的困难职工准入条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原则上是在档特困职工亲自经营,如本人身体有特殊情况,也可放宽到直系亲属,如:配偶、子女、父母。今年 4 月份,首批 10 名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已入驻基地。我们与种植大棚的困难职工签订了蔬菜大棚种植经营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每名困难职工在基地只经营一个大棚,经营期限 2年一轮。三、产业帮扶困难职工的好处1、困难职工不承担风险。创建困难职工帮扶基地,从土地流转到建设大棚都由县总工会出资,种苗和肥料款由茂盛蔬菜专业合作社垫付,种植蔬菜大棚的困难职工只是投入劳动,不用任何资金投入,不用承担任何风险。2、适合困难职工群体。该县下岗失业的困难职工年龄大多在 50 岁至 60 岁之间,他们缺乏技术专长,外出打工年龄偏大,没有专业技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4 / 5种植大棚蔬菜技术易学,且劳动强度不大,不但适合困难职工本人,其父母、子女都可以帮忙。3、收入可观。按正常年景,职工每年每个大棚纯收入在万元左右。同时,困难职工除经营自己的大棚外(每个人可管理 3-4 个大棚) 。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空余时间还可到该合作社优先打工,每年至少有 1 万元以上的收入,大棚种菜经营期每年大约不足 7 个月时间, 7 个月的时间纯收入可达 2 万多元。通过两年的经营,特困职工有了可观的收入,不仅生活得到保障,同时还有资金积累,还可偿还外债,既能治标又能治本。李全国夫妻均系服装厂下岗工人,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全家 5 口人,上大学的女儿每年各种费用达万元。年迈的父母跟他们一起生活,且体弱多病,每年各种药费需 2 万多元。他说:“有了工会提供的大棚,两年脱贫就不再是奢望” 。4、学到了种植技术。职工通过两年经营大棚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第三年可另起炉灶,不出村不出县自己就能干。种植大棚的困难职工牛跃平说:“我种了一个大棚,按正常年景,年收入 1 万多元,空余时间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每天男工 70 元,女工 60 元) ,一年下来也有 1万元的收入。两年到期后,第三年我们就可以租赁合作社的四五座大棚,一座大棚一年保守按 1 万元计算,每年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 。5 / 5另外,他们把基地还确立为全县困难职工培训实习基地,从今年起,分期分批组织有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经营愿望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属,负责免费培训学习实践,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带动广大职工群众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进一步发挥基地应有效应。他们将基地建设作为今后全县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主攻方向。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扩大基地规模及基地种类,形成宽领域、立体化、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