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给暖暖》教案_第1页
《秋歌──给暖暖》教案_第2页
《秋歌──给暖暖》教案_第3页
《秋歌──给暖暖》教案_第4页
《秋歌──给暖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9 页 秋歌秋歌 给暖暖给暖暖 教案教案 这的确是一曲秋天之歌 痖弦是那种 轻盈型 的诗人 正如这首诗 它是以轻盈的旋律 节奏和姿 态步入我们的艺术想象的 实际上 也可以将它看做 一首经过 剪辑 后的诗 线条由复杂归于简单 氛 围由喧闹进入静谧 包括那七月 南国 北方 山径 寺院和秋天等 都显然呈现出极其单纯的品质来 随着 落叶 荻花 砧声 雁子 的陆续 消失 什么也没留下 的秋天似乎又要触动诗人伤 感的神经 然而 诗歌最终却没有落入 悲秋 的俗 套 因为秋天留下了 一个暖暖 初读 秋歌 给暖暖 还以为 暖暖 是一个 女孩 的名字 如果诗人写的不是寒暑交替季节变迁 而是写在秋天 的一段人生经历甚至感情经历 当然可以把 暖暖 理解为诗人的一位 朋友 从诗歌文本上直接解读 都完全是 合理的 因此 诗要表达的东西 不是 在诗内 而是在诗外 是在语言之外 或者是在你的 想象之外 痖弦是在古典诗词与西方现代主义 超现实主义 总的背景下开始诗歌艺术追求的 在技巧和方法上具 第 2 页 共 9 页 有一定的前卫性 暖暖 的非特指性正是符合了诗 歌的 无理而妙 所谓 无理而妙 的 理 不过 只指人类的理性逻辑而已 诗歌却正是由于超越这些 理性逻辑而获得自己的生命 无理而有情 所以才妙 诗中的 落叶 荻花 砧声 的消失和远去 雁子 秋空 和 十四行 的联想 无一不指向 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甜美回忆 在甜美的情感回味之余 固然也难免某种沧桑之变的感叹 然而 一切皆因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常规的音乐 性与非常规的 诗家语 形成鲜明对比 也增加了这 首诗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还具有古典韵味 特别是第 三个诗节中的语言和意象 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 歌修养 华兹华斯说诗是宁静中的回忆 读这首诗时 引 导学生对美好事物回忆 什么是变和不变 什么是短 暂与恒久 什么是爱情的真谛等等 便都会得到诗意 的解答 问题探究 一 怎样理解诗歌中的 暖暖 这个意象 我们知道诗歌中出现的人名作为特指词已经被虚 化了 超出了其原来有的确指意义 而具有了词语的 第 3 页 共 9 页 审美意义 从题目 秋歌 给暖暖 看 暖暖是谁 芳 龄几何 我们都不知道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诗歌 的理解 重要是 暖暖 这个名字带来的女孩子气息 给人温暖备至的暗示信息 暖暖 在此成了诗人的 抒情对象 情人 的一个表象符号 跟 给 XY 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但 XY 作为名字的代码 太抽象 远不如具体的名字给人们以真实感和暗示性 秋歌 给暖暖 一诗中 秋天 跟 暖暖 不 断形成对照和反差 秋天 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 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一个暖暖便够了 可以敌过一切秋风的肃杀 抵挡一 切寒意的侵袭 一个 对应着 一切 这 一个 就足以覆盖诗人全部的心灵诉求和愿望 诗歌通过对 消失 与 留下 的情感反差的生动刻写 艺术地 表现了暖暖在主人公心目中无法替代的 神圣 地位 无疑 留下的 暖暖 是一份向往 一份情怀 二 富有意味的意象组成了怎样的境界 中国传统诗歌在数千年的演变中留下了一批具有 意象定位的词语 它们具有约定俗成的审美语感 并 渗透于诗人与读者共同建构的诗歌审美意识内 这一 类词语具有意象定位的作用 意象定位化了的词语 是长期文化心理特别是审美文化心理在它们身上积淀 第 4 页 共 9 页 的结果 新诗以口语为核心的语言系统中 吸纳意象 定位的一批旧诗词语 是新诗语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 策略 这首诗中的意象 落叶 荻花 砧声 辽夐 雁子 等都是能见物起兴 显示秋天的荒 芜伤感情绪的 比如最明显的 砧声 在秋暮的江 边传来的 砧声 因为历代名诗的借用和名诗中所 寓的游子漂泊之哀 使这个词有了非常明显的意象定 位 痖弦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是戏剧 戏剧文学修养 舞台经验与艾略特等人影响的三位一体 使他的抒情 诗体现着强烈的戏剧性倾向 借用古典诗词中的密集 意象 运用现代诗歌意象反复 重叠句式 旋律讲究 时空交错等手法 延宕情绪的弥漫时间 使痖弦的这 首诗尺短意丰 在有限的结构空间里寄寓着无限的诗 意 这毕竟是一首现代诗 诗人表现的是现代人的情 感 充满了对爱和青春似水流年式的咏叹 语言品味 暖暖 可以说是诗人生造的词语 也可以说诗 人改变了这个本来是形容词的词性 如 暖暖的春天 在本诗中还有名词的性质 暖暖 可以产生 通 感 强烈地刺激人的触觉和听觉 从声音上和温度 上都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诗又一咏三叹地 强化 这 第 5 页 共 9 页 种感觉 特别是它形成的 节奏 是这首诗的一大特 点 重叠的句式读来就像歌曲一般上口 和他许多诗 歌一样带有民谣味儿 能够延宕情绪的弥漫时间 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 最忌讳词语重复 这首 诗却出现了五个 暖暖 十个 暖 一 二两个诗 节都用 暖暖 作为一个诗句结尾 两个 独立 的 暖暖 极大地强化了它的效果 最后两个诗节采用 了诗歌创作中的 顶真 技法 只留下一个暖暖 是第四个诗节的结尾 也是第五个诗节的开头 不仅 增加了诗的音乐性 还强化了主题 秋歌即是 暖暖 秋 的特点是 暖 给人的也是 暖 有关资料 一 作者简介 痖弦 1932 年生 原名王庆麟 河南南阳人 1949 年去台湾 1966 年 12 月退伍 1954 年与洛夫 张默共同创办 创世纪 诗社 1975 年任幼狮文化 公司期刊总 1977 年 10 月起担任台湾 联合报 副总 xx 兼副刊主任 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 现移居加拿 大 主要诗集有 痖弦诗抄 深渊 盐 痖弦 自选集 痖弦诗集 等 二 一切便都留下了 生于大陆而长于台湾的痖弦不是那种创作量很大 第 6 页 共 9 页 的诗人 据说 其写作生涯仅仅十多年 所写诗歌也 不到一百首 而且他是一位具有高度自觉性的诗人 在编纂诗集时多有挑剔 那些粗劣的 过于贴近时代 的作品一律不收 因此 痖弦的作品虽不算多 但是 他的诗歌却有很好的名声 在读者中间广为流传 秋歌 给暖暖 作于痖弦写作生涯的早期 大约在这一时期 痖弦提出 新民族诗型 的观点 主张追求形象第一 意境至上 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 一再地回响着汉语古典诗歌的声音的 秋歌 给暖 暖 可看做对这一观点的实践 在这首诗中 经由 砧声 雁子们 马 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秋天 歌人 琴韵 幽幽的寺院 等等词汇及其组合 可以想象 诗人 写作此诗时的某些实际情境 时节已是晚秋 眼前虽 有一片湖泊 但万物衰败 当然 这一衰败显然未必 全是实有 而是由汉语古典诗歌的某种内质所激发 于此之中 最为核心的内质应是 秋天 在汉语古典诗歌里 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 更 是主题 作为季节 它所呈现的是万物萧瑟的景状 而作为主题 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基本上都和 悲 有关 悲怆 悲伤 悲凄 悲切 悲痛 悲叹 悲郁 悲悼 正所谓 悲秋 生命短促 人不过如落叶 第 7 页 共 9 页 荻花一般 季节一到就不得不四处飘零 秋天什么 也没留下 生命 最后的颤抖 已然 完成 什 么也不能留下来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所要揭示的 既可能是去 寺院 寻求某种精神慰藉 也可能蕴涵 了遁入空门的意念 无论何种可能 都是由时节之 悲所引发的 秋歌 给暖暖 所写的即是这一感发 诗人 看起来并没有用任何悲怆的词汇 实在是因为他已知 晓这一感发在汉语诗歌语境中乃是自明性的 当诗人 摹写下眼前各色衰败之物时 同时也是指向自身的 即蕴涵了诗人对于自我生命以及现实处境的感怀 诗人写作此诗大约三十岁 正是英姿勃发之时 所以 这一感怀之衍生 也可见出在那一时刻 诗人情感的 强烈性 不过 一如诗歌副题所呈示 诗人寻求精神 慰藉之所在乃是 暖暖 而非 寺院 暖暖 乃是一个兼有多重意蕴的称语 给暖 暖 既是诗歌所呈送的对象 它本身即具有某种私 己的意味 第一 二节的末行均以 暖暖 成行 这应是诗人刻意为之 暖暖 直接成为倾诉对象出 现在诗中 诗歌本身的私己性呈现无遗 而且 在现 代汉语词汇当中 暖 并非那种单独即可构成语义 单位的词素 它从来都是和 温暖 暖和 等共同 第 8 页 共 9 页 出现 其意义也不越出此一范围 由此 暖 直接 成为了生命的亮色 此外 从音节看 暖暖 为叠 词 暖 暖 读起来有一种舒缓的效果 印着 诗人呈现了衰败的时节和自身的生命境况 诗歌看似 意境优雅且松散 实际上充满了紧张的精神内质 这 一舒缓本身也应是指向这一精神的 即借此来适度缓 解这一紧张 而当诗人说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 都留下了 时 它最终意味着 衰败 慰藉 这样一 次心灵漫游的完成 当然 诗歌是一个 在路上 的东西 它从来都 不追求一种 完成 的意义 关于这一点 还可一提 的是 十四行 这样一个源自欧洲的诗歌体式 在 某种程度上 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境遇有某种相似 最 初来自民间 后经由文人 采录 与大力写作而最终 成型 且同样具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它出现在这样一 首充满着古典韵味的诗歌中 并不显得突兀 也不 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这或许提 示了 古典 在现代社会的某种处境 那就是它已不 足以为生活在繁复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