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苏 辛农村词的比较苏 辛农村词的比较 白远美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西安 710065 摘摘 要要 苏轼创造性地 以诗为词 把农村题材引入词坛 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开一代农村词风 农村词盛于稼轩时代 辛弃疾以同样的手笔突破了词坛上 绮筵公子 词为艳科 之类的形象 挣脱束缚 创作以农村农家生活为题材的新词章 二人的农村 词 既有农村场景的描绘上 农民形象的塑造上及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也有风格等方面 的差异 无论如何 苏 辛二人的农村词在词史上都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扩大了词的题材 范围 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 关键词 关键词 苏轼 辛弃疾 农村词 异同点 成就 Abstract Su Shi in a creative way writes Ci in a form of poetry bringing countryside subjects into the field of Ci Owing to his innovation the category of Ci is extended and a new genre of Ci themed with countryside life comes to arise This kind of new style prevails during the era when Jia Xuan lives who with great boldness and remarkable literary techniques similar to Su Shi breaks through traditional image in the literary field of Ci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scene like childe at luxurious feast or with beauties and innovatively writes numerous Ci themed with life of countryside and peasant families The two poets share several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depicting rural scene creating peasant image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nd also certain differences regarding writing style In view of this what can not but acknowledge is that the countryside themed Ci written by Su and Xin makes a pioneering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Ci development Benefited from the two pioneers theme scope of Ci is expanded and realm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extended Key words Su Shi Xin Qiji Countryside themed Ci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chievements 2 引 言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地位 它与元曲斗妍 与唐诗并 称 双绝 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一豪放风格著称的两位词人 二人在词 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有较大开拓 其中 苏轼把农村词引入词坛 辛弃疾把农村词发扬光大 其二人的农村词 既有农村场景的描绘上 农民形 象的塑造上及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又有抒情角度及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无论 如何二人都以伟大的气魄和卓越的手笔 创作了一批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新篇 章 从而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 以下我们就从三个方面 来简单地论述 苏 辛农村词的相同点 异同点和农村词的成就 一 一 苏 辛农村词的相同点苏 辛农村词的相同点 多数研究者认为 农村词始于东坡兴于稼轩 有的研究者虽然注意到早在 东坡之前 花间集 中偶有词篇涉及农村 但并不把它们当农村词看 的确 和万紫千红 春机盎然的农村诗领域相比 农村词的领域显得格外荒凉 幸亏 有苏辛两位大词人并不算多的农村词给词领域添得一丝生气 苏轼以 浣溪沙 组词五首有开创之功 但不多 真正把农村词创作推上高峰的是在两宋词坛上 和苏轼双峰并峙的大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 因他的身份 和主战的政治主张 使他在政治生活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两度致仕 隐居农村 第二次闲居江西上饶更长达二十年之久 生活环境的变迁使得他有机会接近农 民 目睹农村的风土人情 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 和污浊不堪的官场相比 农村 的优美风光和农民的淳朴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 他写了不少反映 农村生活的作品 以此表现他热爱农民热爱自然的情感 创作了相对较多的农 村词 辛弃疾创作的农村词的数量远远超过前人 在辛弃疾六百余首词中 据 顾京之先生统计和认证 有二十五首可以确定为农村词这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所占 比例虽然并不是很大 但与苏轼的五首 浣溪沙 相比 已是苏词的五倍之多 辛弃疾这些词的创作明显有受苏轼的影响 二者的农村词有相同点 下面我们 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农村场景的描绘上 农民形象的塑造上和表现手法上 一 农村场景的描绘农村场景的描绘 农村场景的描绘包括描写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农民的生活图画两方面 苏轼不仅是一位具备多种艺术才能和有过杰出革新创造的优秀词人 而且 是一位廉正贤明的地方长官 他在任密州 徐州和杭州知府时 曾经为老百姓 做了许多好事 如筑堤坝 修水利 灌溉农田 亲自组织领导农民抗水灾 抗 旱灾等等 并多次请奏朝庭减免农民的赋税 他还以 世农 自居 表示愿意 世代务农 由于苏轼关注 热爱农民及农耕生活 因此他作了一些反映农村生 活的农村词 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图画 如著名的 浣溪 3 沙 徐门石潭谢雨 五首 1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来说与采桑姑 2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 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3 麻叶层层苘叶光 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 捋青捣麨软肌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4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5 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这组词创作于1078年 苏轼时任徐州知府 这一年竟然一春无雨 旱 情严重 徐州城东20里有一石潭 与泗水相通 作为一州长官苏轼和老百姓一 起来这里求雨 捉鱼放生于石潭 得雨后 苏轼又赶去参加石潭祭神 谢雨 的仪式 与民同庆 沿途所见所闻 写下了这组组词 词既描写了农村宁静质朴 的自然风光 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徐州地区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乡土人情 更是生 动的描绘了农村场景 如 日照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麻叶层层苘 叶光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 等词句 也描写了农民的生活 图画 如 老幼扶携收麦社 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谁家煮 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等词句 我们主要以 浣溪沙 中的第二首为例吧 上片描写农村姑娘看州官的景象 情态十分逼真传神 呈现出活波生动的农村场景 下片描写村民参加神赛会的情 景 渲染出了神鸦社鼓的场景 首句 旋抹红妆看使君 看似平常 却极其传 神 使君 即苏轼要路过本地 对村姑来说 是件非常新奇热闹的事情 既要 看热闹就不免要打扮一番 故要 旋抹红妆 但却不是精细的打扮 而是匆匆 打扮一番 这是农村劳动生活长期养成的习惯 苏轼笔下的这种 旋抹红妆 的打扮方式和温庭筠描写的 懒起画娥眉 弄妆梳洗迟 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具有当地村姑的情态和动作 先奉上的是村姑见太守前的场景 接下来的 三 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蒨罗裙 把村姑看热闹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村姑 虽不似深锁闺阁中的朱门少女 但仍不能随便出门看热闹 她们只好在 棘篱 门 聚观 三三五五 虽说人不多 都从棘篱门争着向外探望 你推我挤 便 有人笑叫着为看热闹而特意选茜草红叶染就得茜罗裙被踏破了 仅仅二十一字 的描写就刻画出一幅极风趣生动的农村村姑观看太守的场景图 下片写到田野 祠堂 又是一番光景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 来到打麦子的土地祠 为感谢 4 上天降雨 备酒食以酬神 剩余的祭品引来馋嘴的乌鸟 在村头盘旋不去 两个细节都表现出喜雨带来的欢欣 结句则是一个特写 黄昏时分 有个老 头儿醉倒在道边 这与前两句形成忙与闲 众与寡 远景与特写的对比普遍 的喜悦心情 下片也是词人所见的农村风光 画面上洋溢着丰收之后的欢快 一幅百姓安居乐业 熙熙攘攘的快乐景象 今年的丰收 当然有词人求雨得雨 的一份功劳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 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风格自然 清新 情调健康朴实 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 但 笔触始终围绕着 农村 农事和农民生活等 词人以这样的角度描绘下的农 村场景让人耳目一新 从中也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 辛弃 疾也描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 农村的人情风俗 劳动生活图画都被他摄入笔端 如 鹧鸪天 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未收 桑麻长过屋山头 写农民畜养 鸡鸭 种植桑麻 浣溪沙 常山道中即事 北陇田高踏水频 西溪禾旱已 尝新 隔墙沽酒煮纤鳞 写农民车水灌田 买酒煮鱼的劳动生活场景 二 农民形象的塑造农民形象的塑造 苏轼和辛弃疾的农村词中勾勒了众多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苏轼能够深入到农村 对农民的劳动生活情况有着直接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与农民的关系友好亲密 因此 在他词让我们感受和看到一群有血有肉 鲜活生动的农村人物 例 浣溪沙 之一下阙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 不须呼 归来说与采桑姑 描写一群在户外劳作的农民乍见官家求神队伍的 心理动3作的反映 农民们平时怕见官家 猛地见到官家队伍来了 个个吓得象 胆小的麋鹿那样 纷纷跑开 但是他们内心充满了好奇 所以并未跑得太远 当他们看清这是一支为百姓谢神而来的队伍 并不会伤害他们时 他们又顺着 谢神的鼓声自动跑回来围观 有些小伙子还赶紧跑回村里 把消息告诉那些年 轻的村姑们 词人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 出神入化地勾勒出了农民的心理神态 又如 黄童白叟聚睢盱 道逢醉叟卧黄昏 隔篱娇语络丝娘 牛衣古柳卖黄瓜 等词句 描绘的是勤劳 质朴的黄童 白叟 醉叟 缫丝 姑 卖瓜者的农民形象 苏轼笔下的这些农村人民形象 是我国古诗词中具有健康之美的一种新型农村 农民形象 苏轼在农村词首次把众多农村人物描写入词 不仅开拓了中国词的 人物描写视野 而且提升了词在中国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恐怕就是苏 轼农村词描写新人物的独特贡献和价值之所在 辛弃疾曾在江西农村闲居近二十年 与农民有着长期的亲密无间的交往 5 并且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会因农民的痛苦而痛苦 因农民的欢乐而欢乐 因此 他在词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农民形象 像白发的老农老妇 年轻的浣纱女 子 采桑姑娘 活泼可爱的村野山童 还有渔夫 蚕妇 山民 瓜农等都被辛 弃疾栩栩如生地描绘在词中 我们且看 清平乐 柳边飞革空 柳边飞鞚 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 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 浣 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 门前稚子啼声 上片写词人夜行柳岸所见的景物 也许是有所思 夜不成寐 出来散散心 也 许是喜在心 兴之所致 出门信步而走 天地一片宁静 只有宿鹭在动 尽管夜如 白昼 可偏偏鱼虾 睡着了 似与鹭鸟逗趣 雅疏朗 了了几笔就勾划出乡村美 好的夜色景象 下片集中写了一个浣纱少妇 一川明月疏星 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 门前稚子啼声 从美好环境到美好人物 从远景到近景 一个镜 头接一个镜头地缓细致地展开 词人先是远远地看到一个身材俏丽的女子在月 下浣纱 她偶然抬头 忽然发现河岸上有人在看着她 显得不好意思 连忙笑着背 过脸去 收拾东西回家 就在这时 家门前传来了她小孩子的哭声 浣纱少妇 的勤劳 羞涩 朴实与乡村静夜构成了一幅灵动的图画 让人们体会到一种美 的诱惑 三 表表现现手手法法的的运运用用 苏轼在具体创作农村词时 主要运用的是白描手法 如 浣溪沙 徐 门石潭谢雨 之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农村质朴的风光 通过 落枣花 响缫车 卖黄瓜 的特定景象 逼真地勾画出了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真实地传达 出了久旱逢甘雨之后农村出现的欢快情景 辛弃疾在农村词中继承了苏轼的白描手法 如 鹧鸪天 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未收 桑麻长过屋山头 有何不可吾方羡 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 旧沙洲 去年溪打那边流 自言此地生儿女 不嫁余家即聘周 上片勾画一派农家乐的景象 农民们满足于有成群的鸡鸭 有比房子还高 的茂盛的桑麻的闲适生活 下片用柳树 沙州 溪水的自然景象 来表现 农民生活的安稳 悠闲 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图像 苏轼和辛弃疾在创作农村词中 用精炼的笔墨勾勒形象 状写景物的 白描手法 二人的农村词都通俗浅近 清新健康 朴素自然 二 二 苏 辛农村词的不同点苏 辛农村词的不同点 前人论及苏轼的词 更多提到的是他作为豪放派代表的爱国词 英雄词 其 实农村词也是苏轼新开辟的词的新区 在苏轼之前 词根本没有言及农村的事物 或景色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也多被后代词家继承 其中尤以辛弃疾最有成就 无 6 论是爱国词 理趣词 农村词 英雄词 还是咏物词和词前小序的应用 辛弃疾 都有继承 且成绩斐然 以至被人与苏轼并提为 苏辛 但是二人的农村词仍 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 从抒情角度讲 苏词是 有我之境 辛词是 无我之境 在苏词中 苏轼每每以农村生活的局外人身份介入词中 形成了王国维所说 的 有我之境 如 浣溪沙 这组词 是在特定环境下以外来 使君 的身 份出现 自然是 有我 下面就简单地来叙述 第二首中的 道逢醉叟卧黄 昏 的 使君 第三首中的 问言豆叶几时黄 的 问者 第四首中的因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而 敲门试问野人家 的 敲门者 第五 首中 使君元是此中人 的 使君 苏轼虽然出身于封建士大夫阶层 但他却 深谙 嗷嗷万族中 唯农最辛苦 所以词人往往是站在士大夫的角度 以同情 之笔抒写对民生的真切关怀 如第二首 麻叶层层苘叶光 作者本着对农村 生活的熟悉 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在上片分别从视觉 嗅觉 听觉三方面 对 农村的 耕 麻叶层层苘叶光 织 隔篱娇语络丝娘 进行描写 为他们的 忙碌劳作而高兴 下片则为分散在田里 捋青捣麨暖饥肠 的农民 为旱灾造成 的恶果而担忧 他对这段青黄不接的时间里 农民的饥苦是明察于心的 但他仍止 不住内心的焦急 问言豆叶几时黄 此时词人同情人民疾苦之情 跃然纸上 当词人对农村淳朴无华的生活有了如此真切亲近的认识之后 归隐之心油然而生 但 何时收拾耦耕身 第五首 的追问中包含有 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的自责 因此 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美化 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仅仅限于牢骚而已 宋代文人 士大夫 先忧后乐 的献身精神决定了苏轼必然会在仕途上永远挣扎下去 而辛词多是 无我之境 一般词人不像苏轼的农村词那样 以农村生活的 局外人介入词中 其思想感情是从画面的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辛词在展眉农 村时 与之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形成了王国维所说的 无我之境 作者见到了那位平凡 慈爱的母亲时 他自己正在 博山道中 柳边飞鞋 远远观赏这位女性的一举一动 东家娶妇 西家归女 之热闹场景 亦是作者 在 醉扶怪石看飞泉 又却是前回醒处 的深深悲哀中所见 作者看到了 鸡鸭 成群晚未收 桑麻长过屋山头 时 他是欣慰的 然而从 有何不可吾方羡 要底 都无饱便休 鹤鸽天 戏题村舍 又可知 作者还是局外人 二 苏词描绘场面热闹 辛词多宁静苏词描绘场面热闹 辛词多宁静 苏轼和辛弃疾的农村词勾勒了众多的生机勃勃的农村人物形象 但他们表 现人物上也各有特点 苏轼往往通过热烈的场面来表人之欢 再如 浣溪沙 第一首中 词中人物众多 场面隆重 人们扶老携幼 去参加麦收季节的祭祀 活动 词中所描写的姑娘 老人 小孩 可以说无人不喜 无人不乐 7 辛词和苏词不同 他很少有热烈场面的描写 而喜欢在幽静的山水田园中 徜徉 以人之趣来表人之乐 我们来看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开头 惊鹊 和 鸣蝉 两句动中寓静 把半夜 清风 明月 下的景色描 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然后 笔锋一转 由上瞧而下视 田野上稻香朴鼻 蛙声 悦耳 既有嗅觉所感 又有听觉所闻 仅仅二十五个字 作者就把田野上 下 的景致绘声绘色地勾勒出来了 静中有动 鲜明对比 真切感人 进一步说明 眼前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宁静的夏夜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在下半阕前两句 中 七八个 两三点 这几个数词的巧妙运用 道出了 星 是寥落的疏星 雨 是轻微的阵雨 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 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 气息相吻合 恬静中带着淡淡的乐趣 没有热闹的庆祝场合和人物 却是最适 合的氛围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 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 以轻快灵 活的笔调 清新爽朗的风格 描绘了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乡村夏夜景象 三 辛农村词比苏词题材更广泛 反映更全面 苏轼已明确的农村词就是我前文论述的 浣溪沙 组词五首 描写的农村 场景已论述过 参见前文在此不在论述 苏的农村词因是苏轼在徐州特定的环 境下所做的词 反映的农村场景自是有点狭窄 而继苏轼之后的辛弃疾 呆在 农村时间较长又熟悉农村的生活环境 大量地创作农村词 进一步把农村题材 写入词中 其词也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及农民的生活场景 但题材更广泛 反映更全面 辛弃疾把农村的一虫一鸟 一鱼一雁 一草一木 一石一水等自然景物都 摄入了笔端 如 春雨满 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陇 雪堆蚕簇 满江红 山中即事 朱朱粉粉野蒿开 鹧鸪天 鹅湖归 病起作 春入平原荠菜花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新柳树 旧沙洲 去 年溪打那边流 鹧鸪天 戏题村舍 宿路窥沙孤影动 应有鱼虾入梦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陌上柔桑初破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 草鸣黄犊 斜日寒村点暮鸦 鹧鸪天 代人赋 等词句 都绘声绘色地描 绘了农村朴素清新的自然风光 辛弃疾还善于选择农村典型的生活场景 反映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 鸡鸭成群晚未收 桑麻长过屋山头 鹧鸪天 戏题村舍 青裙缟衭谁 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 鹧鸪天 游鹅湖 醉书酒家壁 北陇田高踏水 频 西溪禾旱已尝新 隔墙沽酒煮纤鳞 浣溪沙 常山道中即事 等词句 描写了农民的劳动生活 8 又如 竹树前溪风月 鸡酒东家父老 一笑偶相逢 此乐竟谁觉 天外有 冥鸿 水调歌头 被野老 相扶入东园 枇杷熟 满江红 山居即 事 夜来归梦江上 父老欢余 荻花深处 唤儿童 吹火烹鲈 汉宫 春 答李兼善提举和章 等词句 描写农民的热情好客的场景 辛弃疾在继承苏轼描写农村自然风光 反映农民生活场景的基础上 进一 步把农村的各种自然风光 把农民的劳动 人情 风俗等生活场景写入词中 扩大了农村词的表现范围 三 三 苏轼 辛弃疾农村词的成就苏轼 辛弃疾农村词的成就 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巨大贡献 取决于苏词的开拓性和革新精神 苏轼 出现前 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 局限于晚唐五代词为 艳科 的范围之内 到了北宋 随也偶有爽朗之作 但词家为了流连山水 娱宾消遣 仍然死守用 花木 风月 美人为内容的天赐传统 苏轼则吊古伤今 感叹时政 描绘山川 景色 农村风光 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和表现内容 苏轼的出现 打破了了词 坛这种异常沉闷的气氛 把农村生活作为创作素材 从而大大的拓宽了词所包 容的社会底蕴 苏轼是宋代第一个有意识把词笔伸向农村的人 苏轼将农村词 引入词坛 使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 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 促成 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 到了南宋 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农村词创作 词风 一生写下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诗词佳作 取得了比前人更为巨大的成 就 辛弃疾的农村词涉及到农村劳动 生活 风俗 人情等各个方面 题材更 加广泛 语言更加清新自然 明白如话等 这些成就为词坛注入新的活力 开 拓了新娘的气象 辛弃疾的农村词善于运用白描手法 以简洁精练的笔墨写景 叙事 勾勒 人物 他的许多农村词就是他流连农村风光 深入农村生活心有所动的即兴之 作 因而信笔写来 不加丝毫雕琢 构成清新自然 淳朴优美的意境 达到形式和 内容的高度统一 如 临江仙 风雨催春寒食近 上片 风雨催春寒食近 平原一片丹青 溪头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 桑嫩野蚕 生 短短数句 展现出春风春雨中寒食将近时平原 溪头 柳径 野花 蝴蝶 嫩桑 野蚕诸多景物 却不让人感到杂乱 风雨中春天姗姗来临 平原是一片天 然的色彩 蝴蝶在春花中翩翩起舞 新蚕在嫩桑中茁壮成长 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 却 景致优美而又生机勃勃 极富意境 苏轼的农村词中也 以诗入词 使词的审美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 生动 的景物描写生成雄宏壮阔的画面 所能宣泄的激情与义愤 往往以不可遏阻之 9 势表现理想与抱负 以及理想与抱负难以实现的怅惘 也显得那么自然与雄放 放逸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所体验的人生 常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 这 种渗透人生感悟的情愫 从激越的冲动终归于深沉的平静 华丽典雅而又高傲 不羁的语言风格 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佛老思想 使其本来故作矜持的态度成 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大度 把喧哗与骚动的人生看作一场大梦的喟叹 超重低音 的穿越 打破时空的樊篱 与遥远的圣哲一起 在宇宙中共鸣 辛词在继承苏 词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他大胆地 以文入词 使词的语言明白通俗 他的农村词 以当地老百姓的口语 习惯用语入词 形成健康朴素 清新自然 明白如话的语言特点 这种质朴 清新的自然语言与农村景物的清新优美 人 物的淳朴真挚 农事的泥土气息妙合无间 相益得彰 苏轼开拓了农村词 辛弃疾以天赋的才情把苏轼开创的农村词创作推向了 一个新高峰 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安全干部培训通知课件
- 2025人力资源经理劳动合同(标准版)
- 出口行销学课件ch7
- 2025烘焙食品批发合同
- 冲压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合同范本】简约搬运服务合同协议书
- 2025KA卖场管理及合同谈判策略((版,内部教学资料))
- 纯电动公交驾驶操作教材讲课文档
- 2025物业员工合同
- 潍坊电子发票管理办法
- 仓管员晋升组长述职报告
- 《付出总有收获》课件
- 方剂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安徽中医药大学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
- 《蚕丝微观结构》课件
- 《公路养护安全培训》课件
- 第七讲推动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件)
- 新反诈知识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二次供水泵房日常巡查记录表
- 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石首楚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