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经典阅读文化经典阅读 考点针对练考点针对练 一 论语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 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 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 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 1 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 答 2 结合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背景 简要分析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 答 答案 1 中庸 就是取其其中的意思 过犹不及 不走极端 和而不同 2 孔子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 保持中立态度 考虑问题全面 不走极端 对人宽容大度 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 系保持稳定 有利于社会稳定 孔子的观点体现了 仁 的思想 而又区别于 这种 主义 2 阅读甲 乙两则文字 回答问题 甲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 云 乙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 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 君子 向 圣人 奋斗 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 圣人 其次是 君子 圣人 的最大特 点是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论语 雍也 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 如果人 能达到这个境界 那么 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 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 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 人人都能这样 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1 甲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答 2 从这两段文字看 孔子认为 君子 和 圣人 的区别是什么 答 答案 1 坚守仁义 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 2 君子 达于修身的境界 做个好人 圣人 则达于益众的境界 做个对社会有 贡献的人 言之成理即可 3 阅读下面的 论语 选段 回答问题 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 矣 子曰 何哉 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 在家必闻 子曰 是闻也 非达也 夫达也者 质直而好义 察言 而观色 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 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 色取仁而行违 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 在家必闻 论语 颜渊 注 达 通达 显达 闻 有名望 下人 对人谦恭有礼 下 动词 1 子张与孔子对 达 的看法有何区别 答 2 请简要分析孔子在回答子张时所阐述的观点 答 答案 1 子张注重表面名声 而孔子更注重品德和礼义 2 孔子从内在修养和对待他人等方面 提出了 士 只有做到品质正直 遵从礼义 善于体察人情 不慕虚名 才算是真正的通达 参考译文 子张问 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 孔子说 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 子 张答道 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 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 孔子说 这只是 虚假的 名声 不是通达 所谓达 那是要品质正直 遵从礼义 善于揣摩 别人的话语 观察别人的脸色 经常想着谦恭待人 这样的人 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 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 至于有 虚假 名声的人 只是外表上装出仁的样子 而行动上 却正是违背了仁 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 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 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4 阅读下面的 论语 选段 回答问题 季康子 注 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论语 颜 渊 季康子患盗 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 苟子之不欲 虽赏之不窃 论语 颜渊 季康子问 使民敬 忠以劝 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 则敬 孝慈 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论语 为政 注 季康子 鲁哀公时任上卿 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1 两则文字共同阐述的道理是 2 第 则文字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 为政者要正人应先正己 意思答对即可 2 孔子认为当政者的道德品质对百姓的影响重大 当政者庄重严谨 孝顺慈爱 用贤 重教 百姓就会敬服当政者 尽忠而努力 意思答对即可 如从 以德治国 以礼 治国 等角度作答 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 政的意思就是正 您带头走正道 那 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 问孔子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 假如您自己不贪求财货 即 使奖赏他们也不会去偷窃 季康子问道 要使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 尽忠而互相勉励努力工作 该怎样去做 呢 孔子说 您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 他们就会尊敬您 您孝顺父母 慈爱幼小 百姓就会尽忠于您 您提拔好人并且教导能力不足的人 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5 阅读下面的 论语 选段 回答问题 子曰 众恶之 必察焉 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里仁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 恶居下流而讪上 者 恶勇而无礼者 恶果敢而窒者 阳货 1 结合选段 谈谈君子该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是非 答 2 选段 孔子强调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 这和君子量大能容人的德行是否矛盾 谈 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 对众人的好恶应留意分辨 不要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 君子能赞美人的好 也会斥责人的恶 不能善恶不分 一律赞美 2 不矛盾 因为君子能容人的先决条件是对方虽有小错 但是或由于无心而犯错 或 者是犯了错而知错认错 对这些人当然要给他们改过向善的机会 但是 对那种不知 道自己德行有缺陷 反而到处攻击人 陷害人的人 就是君子也会讨厌的 二 孟子 6 阅读下面的 孟子 选段 回答问题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滕文公下 1 写出 论语 名句中意思与上文最为接近的一句 答 2 孟子在这段话中展现出独特的精神气质 请概括说明 答 答案 1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2 孟子表现出强烈的自尊自强精神和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独立 他认为 君子不能因外 在的环境而改变自我的道义准则 7 阅读下面的 孟子 选段 回答问题 公孙丑曰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 无是 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 于心 则馁矣 我故曰 告子未尝知义 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 而勿正 心勿忘 勿助长也 公孙丑上 注 慊 快 痛快 正 止 1 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 浩然之气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2 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 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 请作简要分析 说大人 则藐之 勿视其巍巍然 如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也 答 答案 1 孟子认为 要靠正直来培养浩然之气 即要与正义 正道相辅而行 孟子还 认为 培养浩然之气要靠日积月累 而不能急于求成 2 第 句话 孟子认为向权贵进言时 要敢于藐视权贵 不要因对方位高权重而有所 畏惧 第 句话中的 舍我其谁 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自信和勇于担当 这两句话都说 得理直气壮 正义凛然 体现了孟子的浩然之气 参考译文 公孙丑问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 这很难说清楚啊 这种气极为浩大 极为刚强 用正直培养而不损害它 它就能够充满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 必须与正义和正 道相配合 没有这些 它就会软弱无力了 这种气是通过蓄养正义而生成的 而不是一时 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 如果行为有一点愧歉之处 这种气就软弱无力了 所以我说 告 子不懂得正义 因为他把正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对浩然之气 我们要培养它 不能停止 下来 心中不能忘记 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8 阅读下面的 孟子 选段 回答问题 孟子曰 杨子取为我 拔一毛而利天下 不为也 墨子兼爱 摩顶放踵利天下 为之 子莫执中 执中为近之 执中无权 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 为其贼道也 举 一而废百也 尽心上 1 孟子说的 执中 与 执一 不同在哪里 答 2 孟子为什么要批评子莫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 执中 就是以中道行事 符合中庸之道 执一 就是 执中无权 坚 持 执中 不知通权达变 2 因为子莫虽然中道行事 但只讲原则 不知权变 和偏执于一端 固执 的杨朱 墨 子一样 有损中庸之道 贼道 参考译文 孟子说 杨朱主张为自己 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 他都不肯干 墨子主张 兼爱 即便是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 只要是对天下有利 他都肯干 子莫则主张中道 主 张中道本来是不错的 但 子莫 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权变 那也就和执著一点一样了 为什 么厌恶执著一点呢 因为它会损害真正的道 只是坚持一点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 9 阅读下面的 孟子 选段 回答问题 孟子曰 无或 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吾如有萌焉何哉 告子上 孟子谓高子曰 山径之蹊 间介然 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 则茅塞之矣 今 茅塞子之心矣 尽心下 注 或 通 惑 奇怪 介然 经常 1 从选段一来看 王之不智 体现在 孟子认为君王要 做到 智 应该远离 用原文回答 2 以上两个选段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 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 1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寒之者 2 为人处事贵在向善有恒 坚持不懈方有所成 半途而废必将远善失道 10 阅读下面的 孟子 选段 回答问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 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 礼 为旧君有服 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 谏行言听 膏泽下于民 有故而去 则使人导之出疆 又先于其所往 去 三年不反 然后收其田里 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 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 谏则不 行 言则不听 膏泽不下于民 有故而去 则君搏执之 又极之于其所往 去之日 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 寇仇 何服之有 孟 子 离娄下 注 国人 路人 服 穿丧服 守丧 1 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2 答 3 结合以上语段 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 礼 为旧君有服 何如斯可为服矣 进行 分析的 4 答 答案 1 君对臣真心相待 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志 2 正反对比分析 先提出君对臣若做到 三有礼 臣就能为旧君 有服 再从反面 分析君若对臣残暴 使用极端手段 臣则 何服之有 君臣关系的关键在于君对臣的 态度 参考译文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 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 己的腹心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 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 泥土草芥 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强盗仇敌 宣王说 礼 规定 要为先前侍奉过的君主穿孝服 君主如何做 臣下才能 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 臣下 有劝谏被实行 有建议被采纳 恩惠润泽民众 臣子 因故辞去 君主就派人领他出境 并事先到他所要去的地方做好安排 离去三年不返回 才收回 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叫做三有礼 这样 臣下就愿意为他服孝了 如今做臣下的 有 劝谏君主不实行 有建议君主不听 恩惠不能润泽民众 因故离去 君主就要拘捕 又 使他 陷困境于所要去的地方 离开当天 就没收了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就叫做强 盗仇敌 对强盗仇敌一样的国君 还怎么为他服孝呢 11 阅读下面的 孟子 选段 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 善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期末质量培优试卷测试题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临泉县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消毒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 2025年质量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带答案
- 杭州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公司
- 推广活动策划咨询方案模板
- 崇明区品牌商业咨询方案
- 医药连锁品牌策划咨询方案
- 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发言稿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八单元:建筑艺术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湘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4.1水循环》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 2023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招聘社会在职人员高频考点题库(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练习试卷
- 运用PDCA循环降低住院患者雾化吸入的不规范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七年级作文大全600字
- 中建二局“大商务”管理实施方案20200713(终稿)
- 现浇墩台身轴线偏位、全高竖直度检测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