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苏辛豪放词之比较鲁人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苏辛豪放词之比较鲁人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苏辛豪放词之比较鲁人版必修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为豪放词 但是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在豪放风格上还是有区别的 对于 豪放 一词的理解 杨廷芝在 诗品浅解 中是这样说的 豪者我有可盖乎 世 放者物无可羁乎我 纵观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不难看出 苏轼的豪放词在豪放风 格上侧重于 放 即他的豪放词在思想情感上比较超脱 能想得开 不为自身的不如意 所烦 不被官场的黑暗所累 辛弃疾的豪放词在豪放风格上侧重于 豪 也就是说他的 豪放词在思想情感上比较执着 自始至终都充溢着他心系天下兴亡的壮志豪情 表现了他 心中始终坚守着收复国土的夙愿 下面试以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和辛弃疾的 永 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为例作比较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 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 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 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念奴娇念奴娇 从从 大江东去大江东去 一直到一直到 樯橹灰飞烟灭樯橹灰飞烟灭 都是写三都是写三 国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 写得酣畅淋漓 接下去一句国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 写得酣畅淋漓 接下去一句 故国神游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词人从词人从 神游故国神游故国 中跌入现实 情绪中跌入现实 情绪 由之前的高昂转为低落 但紧接着由之前的高昂转为低落 但紧接着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表明苏轼获得了超脱 人生 不过是一场梦 短暂虚渺间即逝 还表明苏轼获得了超脱 人生 不过是一场梦 短暂虚渺间即逝 还 是举起这杯酒吧 洒祭向江天明月 让它随那一片永恒的高远而去 是举起这杯酒吧 洒祭向江天明月 让它随那一片永恒的高远而去 所以 总的来看 作者在所以 总的来看 作者在 念奴娇念奴娇 中的情感经历了从中的情感经历了从 高昂高昂 到到 低落低落 再到再到 平静平静 的大起大落 这样的情感变化恰恰体现了苏的大起大落 这样的情感变化恰恰体现了苏 轼豪放词侧重于轼豪放词侧重于 放放 的特点 即既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 但的特点 即既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 但 是当理想难以实现时又能够襟怀超旷 善于自解自慰 再看是当理想难以实现时又能够襟怀超旷 善于自解自慰 再看 永遇永遇 乐乐 整首词始终有一条主线在贯穿着 那就是对抗金大业难以实 整首词始终有一条主线在贯穿着 那就是对抗金大业难以实 现的壮志难酬之感 辛弃疾始终无法超脱这层壮志难酬之感 在词现的壮志难酬之感 辛弃疾始终无法超脱这层壮志难酬之感 在词 的写作中就表现为不像的写作中就表现为不像 念奴娇念奴娇 那样单独有一大块内容淋漓尽致那样单独有一大块内容淋漓尽致 地写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 而是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英地写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 而是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英 雄事件和自己的忧思 无奈穿插起来写 而且 即使是写历史上的雄事件和自己的忧思 无奈穿插起来写 而且 即使是写历史上的 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 它也不像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 它也不像 念奴娇念奴娇 那样单纯是为了抒发自那样单纯是为了抒发自 己的凌云壮志 更多的是为了说明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的流风余韵己的凌云壮志 更多的是为了说明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的流风余韵 现已无存 例如现已无存 例如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 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最后一句最后一句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画龙点睛地写出了作者人老爱国之心不老 与画龙点睛地写出了作者人老爱国之心不老 与 念奴娇念奴娇 相比 相比 辛弃疾的这首辛弃疾的这首 永遇乐永遇乐 明显透着一股悲凉之气 这正是在理想难明显透着一股悲凉之气 这正是在理想难 以实现的情况下 作者仍然执着地坚守所形成的 表现了辛弃疾的以实现的情况下 作者仍然执着地坚守所形成的 表现了辛弃疾的 豪放词在豪放风格上侧重于豪放词在豪放风格上侧重于 豪豪 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对理想 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对理想 都始终不渝地坚守 都始终不渝地坚守 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两人的人生经历不同 另一个是 两人的思想结构不同 下面分别阐述 1 两人的人生经历不同 苏轼出生于书香门第 其父亲苏洵就是大文豪 苏轼考科举 中进士 他一扫五代 宋初词坛的艳曲 改为描写士大夫生活情 趣的豪放词 俨然是个 衣冠伟人 苏轼是个非常达观的文人 几度作官位 重 又几度遭贬 但是洒脱乐观的个性依然一样 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 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就是苏轼 45 岁被贬黄州 时所作 苏轼的个性使得他的豪放风格是洒脱的 他的豪放风格 跳荡流溢着 自由奔放 乐观开朗 给人的感觉飘逸洒脱 如行云流水 辛弃疾生于外族占 领区 天生一副英雄的相貌 又智勇双全 辛弃疾自小就决心要为民族雪耻要 为大宋恢复中原 他不是科举入仕 年轻时就轰轰烈烈参加起义军反抗金人的 统治 南归后做官 但是他所任职都不如何高 且经常调任 这使他没有办法 在任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 他抱负远大 却无从实施 胸中难免会有股郁结之 气 这种不平感只有在他的词中加以表达宣泄 稼轩词的豪放风格 常含着豪 壮而苍凉 雄奇而沉郁 他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 既有词人的气质 又有军人 的豪情 他最大的愿望是为朝廷收复失地 因而词中包含他驱逐鞑虏恢复中原 的壮志 他又生不逢时 南宋王朝偏安东南 懦弱求和 并未对他委以重任 这就使他的词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沉郁 有壮志难酬之感 苏轼对生活的乐观 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使他的词老是那么活泼自然 动荡跳跃 慷慨激昂 铿锵 作响 辛弃疾因国家民族仇恨的长期压抑 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 慷慨激昂 而又沉郁苍凉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使辛弃疾词不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 苏轼词也不可能有辛弃疾词的豪健悲壮 因为苏轼始终仍然文人 而辛弃疾又 是军人 2 两人的思想结构不同 苏轼的思想以儒家为主 而兼糅释 道两家 他的人生观比 较复杂 有时从老庄的旷达出发 轻视功名 有时又站在儒家立场 批评老庄和佛家 在 政治上他更多地表现出儒家入世的精神 以天下为己任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主张 以 仁政 治国并且始终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投身政治斗争 在地方官任上 他也始 终关心民间疾苦 得到各阶层民众的爱戴 这些都与他坚持儒家思想有关 在生活上 苏 轼却更多地采取佛家和道家的处世态度 他把老庄哲学从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的立场上看待 人生 看待世间的一切是是非非的关照方法 与禅宗以 平常心 对待一切变故 顺乎自 然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 作为追求心灵解脱的基础 政治上他并不随人俯仰 随波逐流 生活上他则 随缘自适 随遇而安 佛老思想使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