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建筑力学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建筑力学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建筑力学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建筑力学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结构计算简图及组成分析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3 3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1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力 平衡 约束 约束反力的概念 深刻理解静力学公理 掌握常见约束的特点及相应约束反力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正确的将力沿坐标轴分解并求其投影 能运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通过对结构的简化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力 force 平衡 equilibrium 约束 restrain 约束力 constraining force 三力汇交 Sanli concurrent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课程介绍课程介绍1 课程学习的必 要性 2 课程学习的能 力目标和知识 目标 3 考核方案 步骤一 步骤一 1 介绍学生毕业后 可能的就业方向 施工单位 监 理单位 设计单位 规划单位等 以及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工 作内容 告知学生本课程与所从 事的岗位的工作内容的相关性 2 介绍行业各种执业资格考 试内容与本课程的相关性 3 告知学生本课程与后续课程学习 的相关性 步骤二 步骤二 1 各种支架和梁结 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到的 结构形式 通过实际结构承载能 力的介绍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 的认识 2 以电子课件的形式 向学生展示以力学为支撑做结构 设计的成果 并告知学生本课程 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步骤三 步骤三 告知学生本课程的学习 方法和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 观察身边的结构 独立完成练习 等 步骤四 步骤四 明确考核方案 45 分钟 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生活中一些常 见的力学现象 步骤一 步骤一 以赵州桥为例讲述工程 中一些力学问题 步骤二 步骤二 以纽约世贸中心为例讲 述结构形式的简化 步骤三 步骤三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 下思考并理解以上两个工程实例 的含义 体会实际问题的分析过 程 熟悉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5 分钟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静力学基本 公理 三力汇交定 理 工程上常见 的约束的约 束反力 步骤一 教师分析讲解力和平衡 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步骤二 讲授约束与约束反力的 概念 工程上常见的约束及其反 力 步骤三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熟 悉各种约束的特点 有重点的工 程上常用的约束复习及其巩固 45 分钟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书后复习思考 题 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20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三力汇交定理在约束反力分析中的运用 对学生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结构的受力分析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4 4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1 2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绘制物体受力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对单个物体和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通过对结构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受力图 free body diagram 主动力 active force 约束力 constraining force 物体系统 Objects in the system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溪口校区教学 楼的受力情况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教学楼的 受力情况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5 分钟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物体的受力分 析 重点 绘制 受力图的三 个步骤 难点 约束 反力的正确 绘制 步骤一 教师以具体实例分析画 受力图的三个步骤 步骤二 教师讲解常见约束在受 力图中的表示 强调三力汇交定 理在受力分析时的作用 步骤三 典型例题的讲解 45 分钟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120 分钟 4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在受力分析中善不善于发现二力杆 学生的掌握有难度 5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6 6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2 3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掌握力偶的概念 掌握力向一点简化的方法 掌握平面 力系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矩式和三矩式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清晰的理解力矩 合力矩 力偶 力偶矩的概念 会计算其大小 会对力向一 点简化的结果进行分析 能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计算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 问题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通过对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力矩 moment of force 力偶 couples 合力矩 resultant moment 力偶矩 moment of couple 主矢 The main vector 主矩 The main moment 平衡方程 equilibrium equation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溪口校区教学 楼简支梁的受 力简化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教学楼的 简支梁受力简化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5 分钟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力系的简化重点 力的 平移定理 难点 力系 简化结果讨 论 步骤一 教师以具体实例分析力 系简化的过程 步骤二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简 化结果 步骤三 典型例题的讲解 45 分钟 F 6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30 分钟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溪口校区教学 楼简支梁的计 算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教学楼的 简支梁计算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20 分钟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物体系统平衡重点 平衡 方程的正确 运用 难点 对平 衡方程的理 解 步骤一 教师以具体实例分析平 衡方程的几种形式 步骤二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平 衡方程的几种形式 运用的优缺 点 步骤三 典型例题的讲解 115 分钟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45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7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如何正确使用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 具体操作起来学生掌握还是不太到位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的概念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1 1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4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的概念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技术观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轴向拉压 The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剪切 shear 扭转 reverse 平面弯曲 Plane bending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溪口校区教学 楼的构件的变 形情况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教学楼的 构件的变形情况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0 分钟 8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杆件的基本变 形及内力的概 念 重点 截面 法求内力 难点 平面 弯曲的理解 步骤一 教师以具体实例分析杆 件的基本变形 步骤二 工程实例 桁架桥 斜拉桥 椅子凳子上的铁钉 螺 丝 机床上的轴 简支梁 悬臂 梁 步骤三 教师讲解内力的概念及 其求法 步骤三 典型例题的讲解 25 分钟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10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截面法求内力 有些学生对截面的理解还是有问题 9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计算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2 2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4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截面法计算内力 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计算及轴力图的绘制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力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提高运算技巧 准确性 养成认真仔细的态度 发展钻研创新精神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轴力 Axial force 截面法 Cross section method 内力 internal force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工程上的刚拉 桥的受力特点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工程上的 刚拉桥受力有什么特点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5 分钟 10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轴向拉压时的 内力 重点 轴力 图 难点 内力 的概念的理 解和轴力图 的绘制 步骤一 教师以具体实例分析轴 向拉压的内力 步骤二 教师讲解轴力的求法及 轴力图的绘制 步骤三 典型例题的讲解 45 分钟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30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 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学生对于轴向拉压的判断不够准确 FF 11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梁的内力计算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8 8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5 6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微分关系法绘制梁的内力图 掌握叠加法绘制梁的内力图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对单跨静定梁的内力进行分析 并且能正确作出弯矩图和剪力图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养成认真 仔细的态度 体验用微积分解决力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剪力 shear 弯矩 Bending moment 均布荷载 Uniformly distributed load 叠加法 Superposition method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教室里面梁的 内力情况分析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教室里面 梁的内力情况分析步骤二 学生 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 15 分钟 12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梁的内力计算重点 叠加 法绘制梁的 内力图 难点 微分 关系的运用 步骤一 截面法求梁的内力 步骤二 内力方程法求梁的内力 步骤三 微分关系求梁的内力 步骤四 叠加法求梁的内力 步骤五 例题讲解 255 分钟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90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叠加法与微分关系的综合运用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思路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刚架的内力计算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6 6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7 8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刚架的内力图的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对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进行分析 绘制内力图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提高运算技巧 准确性 养成认真仔细的态度 发展钻研创新精神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刚架 rigid frame 弯矩 Bending moment 均布荷载 Uniformly distributed load 叠加法 Superposition method 13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教学楼的整体 框架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教学楼的 整体框架结构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5 分钟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刚架的内力计 算 重点 叠加 法绘制梁的 内力图 难点 刚节 点的运用 步骤一 刚架的特点 步骤二 弯矩图的绘制 步骤三 剪力图的绘制 步骤四 轴力图的绘制 步骤五 例题讲解 165 分钟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90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三铰刚架绘制内力图时学生对铰接点运用不是很熟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桁架的内力计算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4 4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8 9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14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结点法和截面法计算桁架的内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准确计算静定平面桁架的轴力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提高运算技巧 准确性 养成认真仔细的态度 发展钻研创新精神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桁架 truss 节点法 Node method 截面法 Cross section method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 宁波琴桥的竖 杆及斜杆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宁波琴桥 的竖杆及斜杆受力有什么特点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5 分钟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桁架的内力计 算 重点 截面 法绘制桁架 的内力图 难点 结点 法和截面法 的综合运用 步骤一 桁架的特点 步骤二 节点法绘制内力图 步骤三 截面法绘制内力图 步骤四 节点法和截面法综合运 用绘制内力图 步骤五 例题讲解 120 分钟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45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对于两种方法综合运用绘制桁架内力图 学生理解不够深刻 15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质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2 2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9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轴向拉压试验结果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会根据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低碳钢 low carbon steel 胡克定律 Hooke s law 塑性指标 Plasticity indicators 塑性材料 plastic material 脆性材料 Brittle material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教学录像教学录像 低碳钢拉伸试 验 45 分钟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材料拉压时的 力学性能 重点 材料 在各个阶段 的具体特征 难点 屈服 阶段的理解 步骤一 教室根据录像上所得的 变化曲线 分阶段与学生一起分 析其特点 步骤二 教师对各个阶段的特征 总结 步骤三 教师分析其他材料的力 学性能 步骤四 对力学性能的各个指标 进行解释 45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16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学生对脆性材料的破坏过程缺少感官认识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4 4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10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的分布规律 理解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 算公式并会计算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建力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计算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能对轴向拉压杆进行强度计算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提高运算技巧 准确性 养成认真仔细的态度 发展钻研创新精神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应力 stress 强度 strength 轴向拉压杆 Rod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极限应力 Limit stress 安全系数 security coefficient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深入讨论杆件 破坏的本质原 因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杆件破坏 的本质原因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 论 教师总结 15 分钟 17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轴向拉压杆的 应力与强度计 算 重点 拉压 杆强度计算 的校核和截 面设计问题 难点 对许 用应力的理 解 步骤一 教师运用极限的方法讲 解应力的概念 步骤二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轴 向拉压杆的应力 步骤三 教师启发与引导学生求 解斜截面上的应力 步骤四 教师讲解轴向拉压杆强 度条件 及其条件的三种运用 步骤五 例题讲解 75 分钟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90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强度条件应用中学生对许用荷载的求法掌握较难 A N A lim 0 18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平面弯曲梁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8 8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 11 12 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 切应力的分布规律 理解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正 应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切应力 掌握平面弯曲梁正应 切应力 的强度条件 进行强度计算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计算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 能进行梁的强度计算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提高运算技巧 准确性 养成认真仔细的态度 发展钻研创新精神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应力 stress 强度 strength 平截面 Flat cross section 极限应力 Limit stress 安全系数 security coefficient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19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继续深入讨论 杆件破坏的本 质原因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杆件破坏 的本质原因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5 分钟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平面弯曲梁的 应力与强度计 算 重点 弯曲 梁正应力的 计算和正应 力分布规律 弯曲正应力 强度条件的 应用 难点 弯曲 正应力强度 条件的理解 与运用 步骤一 教师通过教学视频与学 生一起观察平面弯曲梁受力的的 变形情况 步骤二 教师对截面上的正应力 分布规律做总结 步骤三 教师启发与引导学生推 导正应力公式 步骤四 教师讲解梁截面上的切 应力分布规律 步骤五 例题讲解 步骤六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梁 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步骤七 例题讲解 步骤八 教师启发与引导学生推 导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步骤九 例题讲解 步骤十 教师分析由梁的正应力 强度条件与切应力强度条件得出 梁的合理截面 255 分钟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90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20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正应力与切应力在截面上的分布规律的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2 2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13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规律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会计算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提高运算技巧 准确性 养成认真仔细的态度 发展钻研创新精神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应变 strain 弹性模量 elasticity modulus 平截面 Flat cross section 21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104 教室柱子最 大的变形量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 104 教室 柱子最大的变形量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5 分钟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轴向拉压杆的 变形 重点 胡克 定律 难点 阶梯 杆伸长量的 计算 步骤一 教师启发与引导学生推 导杆件伸长 缩短 量的计算 步骤二 胡克定律的推导 步骤三 例题讲解 30 分钟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45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学生对横向变形系数与纵向变形系数在弹性状态下的关系及泊松比较难理解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梁的变形及刚度计算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8 8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4 建筑工 程 A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 13 14 15 上上课课地点地点教学楼 311 22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单位荷载法计算梁 刚架 桁架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 掌握图乘法 及其应用条件 理解梁的刚度条件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能用图乘法计算梁和刚架的位移 能对梁进行刚度计算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提高运算技巧 准确性 养成认真仔细的态度 发展钻研创新精神 本次本次课课使使 用的外用的外语语 单词单词 刚度 stiffness 虚功原理 virtual work principle 单位荷载法 unit load method 图乘法 Diagrammatic Multiplication Method 步骤教学内容 重点 难 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继续深入讨论 杆件破坏的本 质原因 步骤一 教师提出问题杆件破坏 的本质原因 步骤二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 结 15 分钟 力学教室力学教室梁的变形及刚 度计算 重点 图乘 法计算梁的 变形 难点 提高 梁的强度和 刚度的措施 的理解 虚功原理 步骤一 教师讲解虚功原理 步骤二 教师通过启发与引导学 生理解结构位移一般公式 步骤三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单位 荷载法计算梁的变形 步骤四 例题分析 步骤五 教师讲解图乘法计算原 理及其过程 步骤六 例题分析 步骤七 例题讲解 步骤八 教师启发与引导学生推 导梁的刚度条件 步骤九 例题讲解 步骤十 教师分析由梁刚度条件 分析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255 分钟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步骤一 学生独立思考 模仿探 索 完成练习 步骤二 教师巡视检查 启发引 导 示范模仿 个别指导 总结 评价 90 分钟 作作业业 或 或 考核 考核 书后习题 23 教学教学 材料材料 1 教材 讲义 参考资料 刘寿梅 建筑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沈养中 建筑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蒙晓影 工程力学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008 于荣贤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张秉荣 章剑青 工程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中国建筑网 ABBS建筑论坛 课课后后 体会体会 图乘法计算梁的变形中哪个图作为面积的选择技巧较难 24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课课程程单单元教学元教学设计设计 单单元元标题标题 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单单元教学学元教学学时时 2 授授课课班班级级 12 建筑装 饰 1 上上课课周次周次16上上课课地点地点多媒体 211 教学教学 目目标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压杆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的概念 2 掌握失稳和临界载荷的概念 3 掌握细长压杆临界压力欧拉公式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 能使用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能计算各种约束情况下的临界压力 3 能正确运用欧拉公式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1 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 逻辑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 4 发现 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重点难难点点 及及 解决方法解决方法 重点 不同支承条件下临界力中长度系数的推导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难点 欧拉公式的推导过程 解决方法 1 推导公式之前 先给学生复习一下约束的类型 2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以基本和够用为原则 3 以典型例题为例 用数字代替字母进行说明 教学活教学活动动 设计设计 步骤 教 学内 容 重点 难点 师生活动 时间 安排 25 1 1 课程引入与学习要求 工程中压杆 稳定性实例 压杆在工程 上的运用 平 衡的两种状态 1 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压杆稳定的工程实例 10 分钟 26 2 2 力学教室 1 压杆的稳 定平衡与 不稳定平 衡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