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_第1页
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_第2页
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_第3页
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_第4页
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 以人为本 的精神在交通安全法中的体现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方便群众原则 另一个就是 本法着重强调了的 对人身安全的保护 对人身安全的保护 是 以人为本 精神的重要体现 也是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争议 和关注的焦点 对人身安全的保护 主要体现在对交通参与者中 弱者 的 保护 即对行人 乘车人以及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保护 具体的 来讲有五个方面 1 立法的保护 在立法目的中明确的规定 保护人身安全 2 通行条件的保护 3 机动车驾驶人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在通行中的让 行保护 4 对道路交通事故中伤者的保护 5 执法保护 对道路交通事故中伤者的保护 是本法律体系中 对人身 安全保护 的重要内容 对道路交通事故中伤者的保护主要有两 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对伤者的抢救保护 第二就是保障交通事 故伤亡者的有所赔偿 说到对交通事故伤亡者的赔偿就有说到 了交通安全法中的敏感的中心话题 机动车方的无过错责任 赔偿 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在许多人包括道路交通安全的执 法人员意识里都有一种认识误区 认为在道路上通行 就是机 动车方吃亏 机动车见了行人就要让 发生了交通事故就是机 动车方的事故责任 这种错误的认识令执法者办错了案 令机 动车方怨声载道 令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在道路上肆无忌惮 令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敲诈机动车驾驶人 碰瓷专业户的出 现 危害社会 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主要缘于对 中华人民共 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不全面的理解 把本法条关 于交通事故经济赔偿责任的规定 当成了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 交通事故中的经济赔偿责任与交通事故责任是有一定的联系 但绝对不能简单的等同 笔者作为一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者 当然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和大家一样的交通参与者和朋友们 一起探讨一下道路交通事故中的 三种责任 违法责任 事故 责任 经济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由于事关各方当事人权益和义务 一直 是个热门话题 一直受到执法部门和普通群众特别是交通事故 当事人的关注 而事实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并不是只有交通事 故责任 还有被大家所忽视的另外两种责任即当事人的违法责 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他们不尽相同 又相互关联 特别是新旧 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体系对交通事故有关规定的变化导致道路交 通事故中三种责任关系的变化 一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没有实施之前 在任何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中都有这三种责任 并且它们之间都 有一定的必然性 一 道路交通事故中一定有交通违章责任 一 道路交通事故中一定有交通违章责任 1 交通事故中一定有交通违章责任 交通事故中一定有交通违章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二条对什么是交 通事故是这样规定的 本办法所称道路交通事故 以下简称交通 事故 是指车辆驾驶人员 行人 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通路上进 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 因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 管理条例 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 规章的行为 以下简称违 章行为 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根据这个 规定许多交通事故专家和权威人士将如何认定交通事故归纳为 五个要件 地点要件 必须是在道路上 主体要件 必须有 一方是车辆 违法要件 必须有一方有交通违法行为 过 失要件 对交通事故的损失必须是过失 后果要件 必须有 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根据这五个要件我们可以归纳为以 下两点 1 没有交通违章不是道路交通事故 没有交通违章不是道路交通事故 如果说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意外事件的话 是不正确的 因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是以当事人的交通违章行为为前 提的 假如在道路上发生了财产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事件却没 有任何一方有交通违章行为 没有过错就是意外 那就是意 外事件 意外事件不是交通事故 2 其他违法不构成道路交通事故 其他违法不构成道路交通事故 如果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原因是由当事人的其他 违法行为造成的 则不是道路交通事故 如果造成人身伤亡或 者财产损失的后果是出于当事人的故意 那么也不是道路交通 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对后果的过失事件 当事人的交通 违章行为的过错是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但是造成损坏后 果则必须是当事人的过失 假如是出于当事人的故意则就是治 安或者刑事案件 2 交通违章责任是一种过错责任 交通违章责任是一种过错责任 认定任何一种违法行为的都要由主观过错的要件 交通违 法行为也不例外 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二 交通事故责任是有因果关系和作用的交通违章责任 二 交通事故责任是有因果关系和作用的交通违章责任 这就是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 因果关系论 这种观点 是我们整个事故处理界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主要依据 一 直到现在我们的绝大多数民警还停留在因果关系论当中 1 有交通违章责任不一定有交通事故责任 有交通违章责任不一定有交通事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十七条 当事人 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 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 果关系的 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比如说当事人甲无证驾驶汽车 在道路上行驶 乙驾驶汽车和加发生了追尾事故 甲的交通违 章行为非常的严重 但是在这个事故中就没有道路交通事故责 任 2 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要根据有因果关系的交通违章行 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要根据有因果关系的交通违章行 为在事故的作用大小来认定为在事故的作用大小来认定 1 有交通违章责任 有因果关系就有交通事故责任 有交通违章责任 有因果关系就有交通事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十七条 公安 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 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 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 用 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这就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因 果关系论的法律依据 2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还要看有因果关系的交通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还要看有因果关系的交通 违章行为在事故中作用的大小违章行为在事故中作用的大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十九条 一方当 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 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 部责任 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 同造成交通事故的 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 要责任 另一方负次要责任 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 相当的 两方负同等责任 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 成交通事故的 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 划分责任 这种作用大小的论点是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 方面 大家只知道因果关系而忽视了作用大小 好在行为作用 论在新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3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 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规定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 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认定 书后十五日内 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 上一级公安 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三十日内 应当做出维持 变更 或 者撤销决定 这就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可以行政复议的法 律依据 这时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唯一的救济途径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 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 1992 年 12 月 1 日法发 1992 第 29 号文 最高人民法院 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四项的规定 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做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 不服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 人民法院不予 受理 虽然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颁布实施之后 有 好多人对事故责任到底应当不应当纳入行政复议的范围 进行 了激烈的讨论 并且后来最高人民法院有单独下文要求基层法 院应当受理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 认定不服的行政诉讼 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出现了部门之间的 衔接问题 好多事还是不了了之 4 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又反过来影响当事人的交通违 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又反过来影响当事人的交通违 章责任章责任 1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否造成了交通事故 对当事人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否造成了交通事故 对当事人 的处罚是不一样的的处罚是不一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是这样 规定的 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对其违章行为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 规 规章的规定处罚 符合下列第一 二项的 处十日以上十 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百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符合下列 第三 四项的 处十日以下拘留或者五十元以上 一百五十元 以下罚款 符合下列第五 六项的 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 告 1 造成特大事故 负次要责任以上的 2 造成重大事故 负同等责任以上的 3 造成重大事故 负次要责任的 4 造成一般事故 负主要责任以上的 5 造成一般事故 负同等责任以下的 6 造成轻微事故 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 对前款第一 二项的机动车驾驶员 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对前款第三项 至第六项的机动车驾驶员 并处吊扣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 动车驾驶证 可以说本法条的规定比交通管理条例绝大部分处罚条款都 严厉的多 这就是人民群众经常说的 一出事儿 交通事故 又是罚款又是扣执照 并且比平常罚得厉害 比如 一名机动 车驾驶员驾驶汽车在路口未按规定变更车道 根据 中华人民 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七十八条的规定 应当处以 30 元 以下罚款或警告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 那么这种违法行为的 处罚就应当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二十 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就至少是五十元以下罚款了 并且实际 的执行中都是按上限处罚的 2 一种违法行为可能要面临两次处罚 一种违法行为可能要面临两次处罚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三 十七条的规定 处罚交通事故责任者 应当根据其违章行为 事故责任和事故后果 分别裁决 合并执行 吊扣驾驶证合并 执行不得超过 18 个月 同样是一个交通违法行为如果发生了 交通事故按照本法条的规定就要被同一个执法部门处以两次严 厉程度不同的处罚 比如 机动车驾驶人李某驾驶汽车闯红灯 与另外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了车辆损坏的一般 交通事故 李某在此事故中负全部责任 除了要按照 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八十条的规定处以五元罚款的 处罚外 还要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二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 处十日以下拘留或者五十元以上 一 百五十元以下罚款 并处吊扣机动车驾驶证一个月以上六个月 以下的处罚 当然有悖于行政处罚的公正原则 违反了 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的一个违法 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处罚 的规定 实际的执法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颁布实施以后 基本上没有按 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三十七条 的规定进行执行 三 赔偿责任是按交通事故责任来承担 赔偿责任与交 三 赔偿责任是按交通事故责任来承担 赔偿责任与交 通事故责任一般情况下是对应关系通事故责任一般情况下是对应关系 1 一般情况下 赔偿责任与交通事故责任是对应关系 一般情况下 赔偿责任与交通事故责任是对应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规 定 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 害 赔偿责任 当事人的经济赔偿责任是给予当事人在交通事 故中的责任来承担的 交通事故责任大的承担的经济赔偿就多 反之就少 也就是因为这一点 在人们的意识里面 就将交通 事故的经济赔偿责任和交通事故责任混为一谈了 认为经济赔 偿责任就是交通事故责任 正是因为这一点 才形成了某些地 方所谓的 撞了白撞 的规定出台 也是因为这一点造成了人们 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办法第七十六条的错误认识 错误地将该条关于经济赔偿的规定当成了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 依据 2 机动车对非机动车 行人在特殊情况下的无过错赔偿 机动车对非机动车 行人在特殊情况下的无过错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机动 车与非机动车 行人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 伤 机动一方无过错 应当分担对方百分之十的经济损失 其 实该法条的规定就是机动车方对非机动车和行人在特殊情况下 的无过错补偿 无过错赔偿的条件有三个 一必须是机动车对 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 二是造成了非机动车或者行 人的重伤或者死亡 第三个方面就是机动车无过错 也就是机 动车驾驶人完全没有交通事故责任 这种特定情况下的无过错赔偿的领域是很窄的 已经不适 应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 也与民法的有关规定相悖 3 单纯的交通违章行为没有经济赔偿责任 单纯的交通违章行为没有经济赔偿责任 交通违法行为不像其他违法行为一般都有明显的损坏后果 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表现为一种潜在性的威胁 是对不特定 交通参与群体或者个体的侵害 交通违法行为一般都没有具体 的受害人 没有明显的损坏后果 如果有的话就构成了交通事 故 比如有人闯了红灯 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人员 的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失 甚至由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造成交 通的严重阻塞 阻塞了两个小时 影响了许多人的时间 被堵 的车里面有好多出租车 一个出租车都可能少挣了几十元 那 么这个违法人还是只承担闯红灯这个违法行为过错的法律责任 按规定接受处罚就行了 他不会赔你的损失的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实施以后 道路 交通事故中三种责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们之间不再是一种 必然的关系 我们对违反道路通行规则的行为也已经改称之为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这其实既是我们习惯上说的道路交 通违章 一 道路交通事故中不一定有违法责任 一 道路交通事故中不一定有违法责任 1 道路交通事故可分为 道路交通事故可分为 过错交通事故过错交通事故 和和 意外交通事故意外交通事故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第五项 的规定 交通事故 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 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道路交通事故是个结果 的 非故意 事件 根据 非故意 的不同 交通事故可以分为过错 交通事故和意外交通事故 过错交通事故一定是出于当事人的 过错 意外交通事故就是出于当事人各方的意外 没有当事人 的过错 2 过错交通事故中不一定有交通违法责任 过错交通事故中不一定有交通违法责任 这里的 过错交通事故 和上文论述的 过错交通事故 是不 一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二条规定的 交通事故 是违法 交通违章 过错交通事故 违法过错交 通事故是过错交通事故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有 非违法的过错交通事故 1 违法过错交通事故一定有交通违法责任 违法过错交通事故一定有交通违法责任 需要说明一点的就是违法过错交通事故中 不仅仅局限于 交通违法过错 还有其他的违法过错也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 原因 违法过错道路交通事故又可以分为纯道路交通违法过错 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违法过错和其他违法过错共同形成的混合 过错道路交通事故 比如 邻居张三带着自己的 8 岁的儿子张 小三乘坐李四的三轮汽车去办事 张三将自己的儿子张小三方 在了驾驶室 李四也同意了 就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 李四在 倒车过程中 张小三自己将车门开开下车 结果造成了张小三 死亡的交通事故 本案中李四就没有尽到你民法规则中的监护 看管义务 李四在本案中负有交通事故责任 但是在违法过错 交通事故中没有任何一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而造成的人身 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一定不是道路交通事故 即使有一方 是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也不一定是道路交通事故 2 非违法过错交通事故 一定没有交通违法责任 非违法过错交通事故 一定没有交通违法责任 有当事人的过错 不一定就有违法行为 过错行为不一定 就构成交通违法行为 所以过错交通事故不一定就是交通安全 违法交通事故 非违法过错交通事故中也没有交通违法责任 但有交通事故责任 比如 雨天 雨很小路面未见明显的积水 一辆由南向北正常行驶的汽车 驾驶人突然看到前面的路面有 一片积水 驾驶人就采取了减速的措施 谁知轮胎碾过还是建 起了水花 水溅到路边驾驶自行车正常行驶的人身上 该非机 动车驾驶人感觉身上突然一凉 方向把一歪 从自行车上摔了 下来 造成当事人轻微伤的交通事故 那么此事故中 机动车 驾驶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都没有交通违法行为 但是机动车驾 驶人有过错 应当负此事故的交通事故责任 3 意外交通事故中一定没有交通违法责任 意外交通事故中一定没有交通违法责任 新的交通安全法把交通事故的范围扩大了 根据 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的规定 交 通事故包括了意外交通事故 既然是意外就没有过错 没有过 错也就不可能有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必然是由于当事人的主观 过错 所以说意外交通事故中没有违法责任 比如一辆在公路 上正常行驶的机动车 右前方正常行驶的一辆自行车 突然过 来一个旋风 自行车摔倒 刚好汽车驶过来 造成了自行车驾 驶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在此交通事故中 没有任何人的过错 双方当事人都没有违法责任 二 交通事故责任是行为作用和行为过错大小的综合体 二 交通事故责任是行为作用和行为过错大小的综合体 1 过错交通事故中一定有交通事故责任 过错交通事故中一定有交通事故责任 过错责任是交通事故责任的首要条件 当事人只要有主观 的过错就有交通事故责任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不是由于当事人 任何一方的主观过错 那么就是意外交通事故 意外交通事故 中没有交通事故责任 2 交通事故责任是过错责任加上作用 交通事故责任是过错责任加上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 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 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这就是现行的认定交通事故责任行为作用和行为过错论的法律 依据 这一条的规定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十七条 第十九条的规定 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文字表 述上有差异 这里的作用就是上文所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大小 我认为这种行为作用和行为过错的理论 比老事故处理办法中 的因果关系论要通俗易懂 易于让人们接受 3 交通事故责任 一般不影响对交通违法人的处罚 交通事故责任 一般不影响对交通违法人的处罚 1 一般情况下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否发生交通事故 一般情况下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否发生交通事故 在处罚的幅度和程序上没有区别 在处罚的幅度和程序上没有区别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一种危害公共通行安全的行为 一般没有明显的损坏后果出现 并且一般没有具体的受害人 就是说并不是每个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都会发生道路交通事 故 造成了人员的伤亡或者财产的损失 但是道路交通安全违 法行为的损坏后果并不是仅限于交通事故的发生 还有造成了 交通的阻塞 对交通通行权的侵害 交通秩序的混乱等都是道 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损坏后果 所以说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就没有危害的说法是极端错误的 显然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的单独的加重处罚 就又违反 了处罚的公正原则 也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一个重 大诱因 一出事儿就要罚的重得多 那还不能跑就跑 交通事 故逃逸主要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 其实这里面的法律责任落实 到最后就是处罚和经济赔偿 逃避经济赔偿主要是因为经济的 原因 说白了就是不想拿这个钱 这方面我国的机动车第三者 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已经弥补了这个不足 虽然具体办法仍然还 没有出台 逃避经济赔偿是肇事逃逸案件的主要原因 逃避 处罚就是因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处罚的太重 对事故责任者 的额外的加重处罚也是造成逃逸案件一个重要方面 更是执法 在交通违法处理中的不公正现象 整个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法律法规体系中没有针对交通事故责任者的处罚 道路交通 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四十八条规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应当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 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 行政法规 适用 公 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 理程序规定 对当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做出处罚 用一句话说就是 只罚违法不罚责任 并且有些在非法定过错 的道路交通事故中 当事人就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但是因为当事 人的非违法过错造成了事故 应当在事故中负事故责任 如果 处罚非法定过错的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者 就更加违反了处罚 的法定原则 所以说只处罚违法行为而不再处罚责任者 这也 是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进步 也是对道路事故处 理的科学的进步 2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行政处罚 取决于当事人的交通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行政处罚 取决于当事人的交通 事故责任事故责任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第 一款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的规定 发生重大交通事 故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 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的规定 对当事人进行吊销机动车驾驶 证的行政处罚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构成犯罪 2000 年 11 月 10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136 次会 议通过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 任的 二 死亡三人以上 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 负事故全部或 者主要责任 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 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 酒后 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 驾驶的 四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 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根据这个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构不构成犯罪 除 了要看交通事故的类型是否是重大交通事故 另外的关键就是 看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因此说对于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行政 处罚 取决于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4 交通事故责任不可诉 交通事故责任不可诉 1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通事故中的一种鉴定结论 是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通事故中的一种鉴定结论 是 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证据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证据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三条 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 检查 调查 情况和有关的检验 鉴定结论 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作 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 基本事实 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 并送达当事人 的规定 交 通事故认定就是对造成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 这种分析涉及到 法律法规 交通科技等对方面的知识 是个技术性的分析鉴定 由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又作出交通事故责任大小的认定 对当事 人各方的经济赔偿责任和违法责任的处理有重大的影响 又是 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的证据 2 交通事故认定不可诉 交通事故认定不可诉 根据二 五年一月五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 工作委员会 法工办复字 2005 1 号 的立法解释 交通事故责 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 讼 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 可 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这个解释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不 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 三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等同于交通事故经济赔偿责任 三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等同于交通事故经济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是关于交 通事故赔偿责任的规定 是行政管理法律中对民事赔偿的特别 规定 是民法 123 条 无过错原则 和民法 131 条 与过失相抵原 则 在交通事故中的具体运用 先看一下本法条的原文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财产损失的 由保险 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 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1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 责任 双方都有过错的 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的 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但是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 人 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 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 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故意造成的 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关于对本法条的理解可以说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 说规定本身就是错的 有的说规定是好的 就是有点超前 还 有的说是部分规定有矛盾 我认为本法条有以下五层意思 1 保险公司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 通 过交通事故保险进行理赔 2 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保险赔偿 不足的部分 发生事故的 按照双方过错的大小承担责任 3 机动车承担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无过错经济 赔偿责任 保险赔偿不足的部分 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4 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