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备量化考核管理制度设备量化考核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QEO BYHN ZD 10 09 2016 A 0 文件类别支持性文件页码 1 1 4 4 编制部门硅片厂设备部 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 分发范围 硅片厂各工段 分部 生效日期20 年 月 日 目录目录 1 范围 2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3 工作原理 4 操作步骤 5 控制要点 6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7 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8 图 组织机构和职责范围组织机构和职责范围 文件编号QEO NBYC ZY SB 06 2011 A 0 文件类别作业文件页码 1 1 4 编制部门设备部 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 分发范围 总经理部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 生效日期20 年 月 日 目录目录 1 范围 2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3 工作原理 4 操作步骤 5 控制要点 6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7 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8 图 TPM 持续改进制度持续改进制度 文件编号QEO NBYC ZY TJ 05 2011 A 0 文件类别程序文件 管控部门体系建设办版本号 A 0 页码 1 4 目录目录 1 范围 2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3 工作原理 4 操作步骤 5 控制要点 6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7 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8 图 设备量化考核管理制度设备量化考核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QEO NBYC ZY SB 01 2011 B 0 文件类别作业文件页码 1 1 4 编制部门设备部 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 分发范围 总经理部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目录 1 范围 2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3 工作原理 4 操作步骤 5 控制要点 6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7 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8 图 TPM 持续改进制度持续改进制度 文件编号QEO NBYC ZY TJ 05 2011 A 0 文件类别程序文件 管控部门体系建设办版本号 A 0 页码 1 4 目录目录 1 范围 2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3 工作原理 4 操作步骤 5 控制要点 6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7 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8 图 1 1 目的目的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 维持设备完好的技术状况 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延长设 备的使用寿命 促进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制度化 特制定本设备量化考核管理 制度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考核规定适用于硅片厂全部生产设备的管理 检查考核 3 3 设备考核内容及标准设备考核内容及标准 3 1 设备自主点检的考核 3 1 1 点检人要按点检标准和点检记录表规定进行点检 并做好记录 未按时点检 与监测而发生设备故障 又无点检记录 每违反一次 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 20 50 元 次 3 1 2 点检发现的一般隐患和问题未及时安排处理 又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而 导致故障扩大或造成设备事故 给予加倍罚款 50 100 元 次 并对设备所在区域负 责人给予相应的罚款 3 1 3 重大隐患一经发现 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通知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并 做好记录 在未解决前或未经相关部门同意 该设备严禁运行 违反该规定给予 200 元以上的罚款 如情节严重给予相应的处分 3 1 4 点检记录的填写 统计和保管 要求记录必须真实详细 点检记录保管不当 和弄虚作假 违反规定给予罚款 20 100 元 次 3 1 5 记录不规范 填写与设备巡点检无关的内容 漏填 错填 不签名或挪作它 用 违反该规定罚款 20 50 元 次 3 2 设备专业巡检的考核 3 2 1 巡检人要按巡检标准和巡检记录表规定进行巡检 并做好记录 未按时巡检 与监测而发生设备故障 又无巡检记录 每违反一项 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 50 100 元 次 3 2 2 巡检发现的一般隐患和问题未及时安排处理 又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而 导致故障扩大或造成设备事故 给予加倍罚款 100 150 元 次 并对设备责任工程 师给予相应的罚款 文件名设备量化考核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QEO BYHN ZD 10 09 2016 A 0 页码 2 2 4 4 2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2 1 原料质量指标 原料质量指标 名称品种规格消耗量吨 年 备注 氯气氯 体积 99 8 水和其它含氧杂质 质量 0 015 三氯化氮 质量 0 002 不挥发的残余物 质量 0 015 9573符合 GB T 5138 1966 标准的优质品 氢气1 氢 质量 99 997 2 氧 质量 0 003 3 露点 60 286 原始氢 4 循环氢 282 2 2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2 2 1 合成 合成 HCL 质量指标 体积 质量指标 体积 HCL 含量 95 97 H2 含量 3 5 无游离氯 含量小于 20ppm 水分含量 200ppm 2 2 2 CDI 回收回收 HCL 质量指标 体积 质量指标 体积 HCL 含量 95 H2 含量 5 氯硅烷含量 0 5 2 3 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 产能 按 70 合成 HCL 9859T a 消耗 CL2 9573T a 消耗 H2 286T a 其中补充氢 4T 循环氢 282T 3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3 1 HCL 合成工艺原理 合成工艺原理 HCL 的合成是采用氢气在氯气中不爆炸燃烧的条件下进行的方法来制备 反应式 H2 CL2 HCL 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即提供一定的能量 在光照或加热的情况下 二者能迅速反应 释放出大量的热 3 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3 2 1 工艺流程说明 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 附工艺流程图 氯化氢合成是由三套相同的合成炉系统 氢气 氯气缓冲罐 事故排放接收设备组成 其中 H2 CL2 缓冲罐及事故排放装置为三套合成炉系统共用 3 2 1 1 原料 原料 外购液氯汽化后 到缓冲罐 01V0701 经干燥后由管道输送至氯气缓冲罐 V3 1 1 08 氢气来自 制氢厂房及 CDI 装置 由管道输送至缓冲罐 V5 1 1 10 3 2 1 2 HCL 吸收吸收 为了吸收合成炉 R1 1 1 01 R1 1 1 01 1 R1 1 1 01 2 安全薄膜阀动作时的事故废气 以及合成炉 开停车或不合格的废气 设置 HCL 吸收装置 系统由两台 一开一备 一级降膜吸收器 D1 1 1 1 01 D1 1 1 1 02 一台二级降膜吸收器 D1 1 1 1 03 HCL 吸收塔 T1 1 1 1 08 储罐容器 V1 1 1 1 04 V1 1 1 1 05 V1 1 1 1 06 V1 1 1 1 07 V2 1 1 1 09 V2 1 1 1 10 收集罐 V4 1 1 1 29 和换 热器 E1 1 1 1 11 泵 P1 1 1 1 21 22 P1 1 1 1 23 24 P2 1 1 1 25 26 等组成 充分吸收 HCL 后 尾气 经 T1 1 1 1 08 排空 制得 20 以下的盐酸输送到三废车间处理 收集排放的废液被收集到设备 V4 1 1 1 29 继而用 0 5MPa 的氮气压送到三废车间处理 4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4 1 开车前的准备开车前的准备 4 1 1 按照工艺流程 依次对系统内所有设备 包括内件 按照工艺流程 依次对系统内所有设备 包括内件 管道 阀门 分析取样点 电气 仪 管道 阀门 分析取样点 电气 仪 器仪表 安全设施等的施工安装进行检查和验收 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器仪表 安全设施等的施工安装进行检查和验收 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 1 2 确认公用工程 确认公用工程 供电系统 氢气 氮气 脱盐水 压缩空气 循环水等供电系统 氢气 氮气 脱盐水 压缩空气 循环水等 装置均已完成试车并装置均已完成试车并 投入正常运行 接通所有公用工程物料的供应管线 使之处于可用状态 烧碱 投入正常运行 接通所有公用工程物料的供应管线 使之处于可用状态 烧碱 10 NaOH 溶液 的溶液 的 配制 配制 4 1 3 DCS 操作系统准备工作 按设计条件校对所有仪表元件的位置 接管 标记及量程 对所操作系统准备工作 按设计条件校对所有仪表元件的位置 接管 标记及量程 对所 有调节阀逐一进行试验调校 保证其对所控参数能作出正确反应 并在仪表空气出现故障时能正确开有调节阀逐一进行试验调校 保证其对所控参数能作出正确反应 并在仪表空气出现故障时能正确开 闭 试验所有报警系统 确保其灵敏有效 对所有的安全阀进行校核 整定 闭 试验所有报警系统 确保其灵敏有效 对所有的安全阀进行校核 整定 4 1 3 1 启动仪表电源和操作员站 4 1 3 2 检查远传仪表和现场仪表是否正常 4 1 3 3 启动各调节阀 观察运转是否正常 4 1 3 4 检查各控制点设定值是否符合规定值 4 1 3 5 检查测控点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4 1 3 6 以上检查合格 控制阀关闭待用 4 1 4 确认消防 安全 急救等设施齐全 可用 确认消防 安全 急救等设施齐全 可用 4 1 5 系统的吹扫和干燥 系统的吹扫和干燥 4 1 5 1 开车前 用安全灯逐个设备检查 有杂物积垢的应用刷子或其他方法清理干净 特 别要把安装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杂物清理干净 4 1 5 2 用压缩空气逐段吹扫所有管道 除去灰尘和颗粒物 吹扫时 禁止从管道向设备 中吹扫 防止颗粒等杂物吹入设备中 4 1 5 3 吹扫时拆开设备和阀门前的管道作为吹出口 管道吹净前拆下流量计限流孔板 待管道吹净后重新安装 4 1 5 4 用 0 5MPa G 的压缩空气 按流程顺序逐台设备 逐条管道吹净 不得跨越设备 管道 阀门及工序之间的连接管道 反复多次吹扫 并用白绸于出口检查 无污物贴附其上为合格 在吹扫主管道的同时 注意吹扫相邻的蒸汽 空气 排污 分析取样 仪表管等 4 1 5 5 设备最低处或死角 必要时采用人工清扫 4 1 5 6 系统如果有水 用热氮气干燥 露点达到 60 4 1 5 7 吹扫和干燥完成后 正确连接设备 应加或拆盲板 恢复主工艺系统的畅通 关 闭设备上的阀门 4 1 6 气密性实验 以一套为例 另两套操作类似 气密性实验 以一套为例 另两套操作类似 气密性实验是为了保证阀门及法兰等的正确连接 无泄漏 4 1 6 1 H2 管线的气密性实验管线的气密性实验 a 用 N2 对氢站至合成工段 H2 缓冲罐的氢气管道充压至 0 6MPa G 对其管道焊接处 阀门 和法兰的焊缝及连接处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漏 b 用 N2 对 CDI 返回至合成工段 H2 缓冲罐的氢气管道充压至 0 6MPa G 对其管道焊接处 阀门和法兰的焊缝及连接处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漏 c 用 N2 对合成工段 H2 缓冲罐至 H2 调节阀 FV0202a 前的氢气管道充压至 0 6MPa G 对其管 道焊接处 阀门和法兰的焊缝及连接处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漏 4 1 6 2 氯化氢合成主系统的气密试验 氯化氢合成主系统的气密试验 气密试验过程中 所有的管道 阀门 法兰的焊缝 连接处 都应该用涂抹肥皂水的办法 检 查是否泄漏 系统充压完成后保压 30 分钟 压力不下降为合格 a 关闭 HV0201a 打开 HV0203a 向 H2 管道中通入氮气 气源压力 0 6MPa G 对其管道焊 接处 阀门和法兰的焊缝及连接处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漏 b 打开吹扫氢主管道 Ha03a 15 C2C N 手动阀 对其充氮检漏 c 打开 H2 调节阀 FV0202a 及前后手阀 关闭 HV0204a HV0205a 向 R1 1 1 01 通入氮气 确认管路畅通 确认 R1 1 1 01 E1 1 1 02 E2 1 1 03 无内窜外漏 d 向 V1 1 1 05 通入氮气 确认 V1 1 1 05 无内窜外漏和其安全阀 放液阀运转正常 e 检查合格 系统卸压到 0 05MPa G 封闭备用 4 1 7 系统气体置换系统气体置换 4 1 7 1 打开 HV0203a 用 0 5MPa G 氮气充压到 0 2MPa G 然后打开打开 HV0207a 卸压到 0 05MPa G 从氯化氢吸收塔放空阀排气 同样操作进行三次后封闭 0 05MPa G 压力备用 4 1 7 2 氢站出口及 CDI 返回 H2 至合成工段 H2 缓冲罐的管道 从氢站或 CDI 的入口通入 N2 充压至 0 2MPa G 然后打开打开 H2 缓冲罐的放空阀卸压到 0 05MPa G 同样操作进行三次后封 闭 0 05MPa G 压力备用 4 1 7 3 汽化工序汽化器至氯气缓冲罐的管道 可在对氯气缓冲罐充入氯气时 打开其顶部 至氯气事故缓冲罐的排气阀 用合格氯气进行置换 置换的氯气经事故缓冲罐排入氯气吸收塔进行吸 收 4 1 8 检查点火枪设施 检查点火枪设施 4 1 8 1 氢气和压缩空气的管线安装正确 并用 0 5MPaG 氮气试压后无泄漏 4 1 8 2 电子打火设施正常 4 1 8 3 氢气和压缩空气管线上的阀门启闭正常 4 1 9 泵的试车 泵的试车 1 试车用循环水 2 应在泵的入口管线上安装临时过滤网 3 封闭的水循环回路应是该系统可能的最长管线 4 充水的容器应放空通大气 防止可能造成的真空 5 试车前 操作人员应熟悉泵的资料 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4 1 10 把所有连锁阀 调节阀设定为手动 并关闭 把所有连锁阀 调节阀设定为手动 并关闭 4 2 原始开车步骤 原始开车步骤 4 2 1 HCL 吸收装置开车吸收装置开车 4 2 1 1 启动吸收塔循环冷却水 首先开启 D1 1 1 1 01 D1 1 1 1 02 备用 D1 1 1 1 03 壳程循环冷却水出口的手动阀 缓慢开 启入口调节阀 TV0401 TV0501 开启度 50 及全开其前后手动阀 循环吸收液温度 TIRC0401 TIRC0501 控制 45 50 投入自动 开启换热器 E1 1 1 1 11 壳程循环冷却水出口的手动 阀 缓慢开启入口调节阀 TV0601 开启度 50 及全开其前后手动阀 循环吸收液温度 TIRC0401 TIRC0501 控制 45 50 投入自动 4 2 1 2 建立储酸槽液位 开启盐酸储槽 V1 1 1 1 04 V1 1 1 1 06 V2 1 1 1 09 进水手阀 向其内供入来自管廊的软水 V1 1 1 1 04 V1 1 1 1 06 液位控制 将两槽液位加到 70 Lmin 200mm Lmax 1400mm Lmax 1400 时报警 V2 1 1 1 09 内 10 NaOH 液位控制 将 两槽液位加到 80 Lmin 200mm Lmax 2600mm Lmax 2600 时报警 4 2 1 3 建立一级降膜吸收器 二级降膜吸收器 HCl 碱液吸收塔吸收液循环 a 启动调节阀 FV0401a FV0501a FV0601a 与流量计 FIRC0401a FIRC0501a FIRC0601a 分别 设定流量 24 5m3 h 12m3 h 4 m3 h 投入自动 b 开启泵 P1 1 1 1 21 P1 1 1 1 23 P2 1 1 1 25 前后相关手动阀 并启动泵 将容器 V1 1 1 1 04 V1 1 1 1 06 内的软水 V2 1 1 1 09 内 10 NaOH 液 通过吸收塔后 建立循环 4 2 2 HCL 合成炉点火合成炉点火 4 2 2 1 确定氢气和氯气系统已正常投入 控制氢气和氯气缓冲罐压力 4 2 2 2 确定 HCL 吸收系统已正常运行 4 2 2 3 确定整个系统各部分已投入可正常运行 4 2 2 4 打开 E2 1 1 03 循环冷却水 4 2 2 5 打开 FV0202a 前后手动阀 FV0202a 设定开度 10 打开 HV0205a HV0207a 打开 T1 1 1 1 08 上放空阀门 再打开氮气阀门 HV0203a 对系统进行赶气 大约半小时 4 2 2 5 启动 HCL 吸收系统 4 2 2 6 关闭 HV0203a 停止氮气置换 关闭 HV0205a HV0207a 开启 HV0204a 开现场压缩空气 手阀给 HCL 合成炉 R1 1 1 01 置换 进行空气吹扫 将 FV0202a 设定为 3 打开 HV0201a 及 FV0202a 前手阀 对氢气缓冲罐 V5 1 1 10 至炉前手阀的管 线用 0 5MPG 氢气进行置换 在进 HCl 合成炉前氢气管线上的现场压力表口子放空 20 分钟后 关闭 HV0201a 装上现场压力表 将 PV0304a 设为自动对 V5 1 1 10 充压至 0 48MPG 将 PV0304b 设为自 动对白碳黑送氢气 设定值为 0 28 MPG 确认还原氢化到我们这边的调节阀是否设定为自动 设定 值为 0 52MPG 然后开启阀门 HV0201a 确认开启 FV0202a 及其前手动阀 并设定 FV0202a 开度为 3 充压至炉前主氢管线上的手阀前 压力为 0 5MPG 4 2 2 7 液氯库确认打开 01V0701 出口至氯气干燥的手动阀 再开启干燥至 V3 1 1 08 氯气缓冲罐 的手动阀 打开 V3 1 1 08 进气手动阀 充压到 0 6MPG 用氨水在各法兰 焊缝和仪表接口处检漏 合格后打开 V3 1 1 08 至氯气吸收塔之间的手动阀 卸压至 0 05 MPG 重复两次后 充压至 0 53 MPG 打开 HV0202a 及 FV0201a 其前后手动阀 并设定 FV0201a 开度为 7 充压至炉前的主氯管 线上的手阀前 压力为 0 53MPG 4 2 2 8 现场压缩空气给 HCL 合成炉 R1 1 1 01 置换 进行空气吹扫约 20 分钟后 通知检验部进行 取样做爆炸性结果分析 当取样分析合格后 关闭手动阀 停吹扫空气 4 2 2 9 确定以上准备工作已完成 中控人员开压缩空气电磁阀和允许点火控制 开启点火氢 现 场人员现场启动点火器 4 2 2 10 当点火器火焰燃烧起来后 以现场人员通过窥视孔能看见火焰为准 火焰检测器工作检 测到火焰 慢慢开启炉前主氢管线上手动阀 此时主氢燃烧 点火氢手动关闭 然后立即慢慢开启炉 前主氯管线上手动阀 保证氢气过量 火焰颜色为苍白色 此时点火器停止打火 4 2 2 11 开启视镜吹扫氢 4 2 2 12 缓慢提量 原则 先氢后氯 至规定流量 50 后 取样分析 HCL 含量 4 2 2 13 HCL 含量达到要求后 95 97 开启 HV0205a HV0207a 关闭 HV0204a 对储罐置 换 大约 5 分钟后 关闭 HV0207a 对 R1 1 1 01 和 V1 1 1 05 进行升压 当压力达到要求 开车时 V1 1 1 05 控制在 0 32MPa 后 即可开启 HV0208a 向三氯氢硅合成提供 HCL 点火失败 必须重复 4 2 3 9 步骤 方能重新点火 4 3 停车 停车 4 3 1 正常停车 以一套系统为例 正常停车 以一套系统为例 4 3 1 1 首先报告调度 通知制氢站停氢气 通知液氯库岗位 关闭液氯钢瓶阀 以降低液氯汽化 器液位 4 3 1 2 将 H2 调节阀 FV0202a CL2 调节阀 FV0201a 缓慢减小开度 减少 CL2 H2 流量 先 CL2 后 H2 氢过量 10 进行降量操作 降量操作必须先降氯后降氢配合操作 4 3 1 3 当 SiHCl3 合成炉停止反应时 打开 HV0207a 关闭 HV0208a 缓冲罐 V1 1 1 05 内的 HCL 切换到 HCL 吸收系统 4 3 1 4 当氯气流量计 FIRC0202a 显示 20Nm3 h 时 关闭 HV0202a FV0201a 其次关闭氢气 HV0201a FV0202a 将火熄灭 4 3 1 5 开启氮气阀 HV0203a 流量控制 50 100Nm3 h 吹扫系统 1 个小时 关闭 HV0203a 4 3 1 6 系统压力 0 05MPa 时 关闭 HV0207a 保持系统微正压 4 3 1 7 关闭各换热器循环冷却水 关闭 HCL 吸收系统 若停车时间长 用泵将 V1 1 1 1 04 V1 1 1 1 06 酸液和 V2 1 1 1 09 内的中和液排到 5 厂房处理 HCL 合成系统 停车步骤类似 4 3 2 非正常停车非正常停车 4 3 2 1 HCL 合成炉紧急停车 当合成工段出现停电 停水 重大泄露及安全事故或 CDI 1 事故停车时 a HCL 合成炉系统 H2 HV0201a CL2 HV0202a HCL HV0205a 自动关闭 b 同时 N2 HV0203a 自动打开 废气由缓冲罐 V1 1 1 05 前导入 HCL 吸收系统 合成炉完成停车 并与 SIHCL3 合成系统隔离 c 根据缓冲罐 V1 1 1 05 出口压力 调节阀自动调节 加大 HCL 返回量 维持缓冲罐压力 保证 SIHCL3 合成系统仍可继续正常运行 4 3 2 2 事故停车 系统发生一般泄漏或其它原因 设备 管道 阀门 法兰密封垫等 时 视情况作降量保持 HCL 合 成炉内火焰或正常停车处理 4 4 HCL 合成再开车合成再开车 4 4 1 正常停车后的再开车 正常停车后的再开车 按原始开车步骤进行开车 4 4 2 事故停车后的再开车 现阶段不投连锁 故暂时取消 事故停车后的再开车 现阶段不投连锁 故暂时取消 4 4 2 1 HCL 合成炉联锁停车后 紧急停车后的再开车 用氮气吹扫系统 不包括 H2 CL2 缓冲 罐 1 小时 故障处理完毕后进入点火开车程序 4 4 2 2 HCL 缓冲罐后联锁停车后的再开车 故障处理完毕 根据 SIHCL3 合成炉温度及系统具备 正常开车条件后 缓慢提升 H2 CL2 的流量至正常生产值 HCL 质量浓度达标后 供入 SIHCL3 合 成炉 4 5 排酸 中和液 操作排酸 中和液 操作 一级降膜吸收系统 二级降膜吸收器系统 HCL 吸收系统的排酸 中和液 操作类似 现以一级 降膜吸收系统为例 4 5 1 当 AIRA0402 检测出 D1 1 1 1 01 的吸收盐酸质量浓度达 20 时报警 4 5 2 启动调节阀 FV0402 与流量计 FIC0402 设定流量 24 5m3 h 开启泵 P1 1 1 1 22 前后相关手 动阀 并启动泵 P1 1 1 1 22 将容器 V1 1 1 1 05 内的软水 通过降膜吸收器 D1 1 1 1 02 建立循环 4 5 3 打开降膜吸收器 D1 1 1 1 02 进 HCL 阀 关闭降膜吸收器 D1 1 1 1 01 进 HCL 阀 打开泵 P1 1 1 1 21 出口至三废车间的手动阀 关闭至降膜吸收器 D1 1 1 1 01 的手动阀 将 20 盐酸输送至 三废车间 当液位 200mm 时 停止泵 P1 1 1 1 21 至此 排酸完成 5 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 5 1 管理要点 5 1 1 氢气缓冲罐的压力 5 1 2 氯气缓冲罐的压力 5 1 3 HCL 合成炉的压力 温度 5 1 4 HCL 空气冷却器 HCL 出口温度 5 1 5 HCL 水冷换热器 HCL 出口温度 5 1 6 HCL 储罐压力 出口温度 5 1 7 石墨 HCL 吸收器的温度及运转情况 5 1 8 盐酸储罐的液位及盐酸的质量情况 5 1 9 各泵的运转情况 5 1 10 仪表 设备及管道的安全使用情况 5 1 11 控制氢气流量稳定 5 1 12 控制氯气流量稳定 5 1 13 每小时取样分析 HCL 含量 含量控制在 95 97 含量主要通过调节 FV0202a 和 FV0201a 开度来进行控制 5 2 取样分析点 取样分析点 5 2 1 HCL 质量浓度分析 刚开车 1 次 小时或每调量一次 5 2 2 吸收 HCL 储罐内盐酸质量浓度分析 常规 1 次 周 开停车或事故处理则 1 次 2 小时 5 2 3 合成炉点火前炉内气体爆炸分析 每次点火前 6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6 1 氯气 氯化氢都是有毒气体 正常生产和检修时 一定要正确穿戴好劳保用品 6 2 正常生产和检修时 不允许氢气 氯气 氯化氢外溢 各种有毒气体浓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现场环境 氯气和氯化氢 1mg m3 6 3 氢气极易燃 易爆 与一定比例的空气 氯气混合能发生爆炸 点火前应对氢气 氯气进行安 全分析 氧含量和氢含量测定 6 4 系统进行维修 若需动火 必须用氮气充分置换 6 5 HCL 岗位及氢气管线 10 米以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6 6 万一发生爆炸 着火事故 应根据情况迅速关闭氢气 氯气源 对着火设备进行充氮置换 或 用二氧化碳封闭灭火 6 7 点火失败 必须重复 7 2 2 点火准备 8 步骤 方能重新点火 6 8 经常检查仪表 设备 管道的易损件和易损部位 并及时更换 防止安全隐患扩大 6 9 仪表调节阀在投入自动前 必须先用手动调节至接近正常值时 才能切换为自动控制 防止对 设备造成冲击 6 10 仪表空气气源故障 按紧急停车处理 6 11 设备排空时的产品和取样的废水排至容器地槽 V4 1 1 1 29 出该容器的废水靠压力为 0 5MPa 的 氮气送到 5 厂房废物处理 7 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若火焰非正常熄灭 应尽快找出具体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一般原因有 7 1 合成炉压力升高 温度发生变化 系统故障联锁控制启动 现阶段联锁取消 7 2 氢气 氯气原料供应不足 压力明显下降 7 3 系统出现有堵塞现象 表现为系统压力增大 7 4 氢气 氯气流量配比失衡 尤其 HCL 提量降量时 防爆膜破裂 合成炉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气体 发生爆炸 压力增大破裂 合成炉内压力超过 0 625MPa 且应每年一次更换防爆膜 超期使用会使其承压能力下降 导致正常压力也出现破裂 7 5 阀门开关失控或内漏 根据情况及时更换或维修处理 7 6 停电 按紧急停车处理 关闭氢气 氯气进气阀 关闭 HCL 进 SiHCL3 合成炉控制阀 关闭 CDI 至 HCL 控制阀 打开吹扫氮气进气阀及至 HCL 吸收装置控制阀 现阶段 CDI 回收 HCL 用氮气 中和放空 7 7 系统设备 管道发生泄露 应根据情况采取隔断 放空或停炉处理 并及时报告上级 防止事 态扩大 7 8 当氯气缓冲罐 V3 1 1 08 压力高于 1 6MPa 时安全阀动作 一开一备 废气排至废氯处理罐 继 而送到液氯库的废气处理塔吸收处理 8 图 图 液氯库 氯气缓冲罐 电解氢 氢气缓冲罐CDI 返回的氢 阻火器 HCL 合成炉 空气冷却器 水冷却器 HCL 储气罐 HCL 加热器 SiHCL3 合成炉 CDI 返回的 HCL HCL 吸收装置 三废处理厂房 空气冷却器 事故 HCL 缓冲 罐 罐 文件名组织机构和职责范围文件编号 QEO NBYC ZD 16 06 2011 A 0 页码 2 2 4 4 2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2 1 原料质量指标 原料质量指标 名称品种规格消耗量吨 年 备注 氯气氯 体积 99 8 水和其它含氧杂质 质量 0 015 三氯化氮 质量 0 002 不挥发的残余物 质量 0 015 9573符合 GB T 5138 1966 标准的优质品 氢气1 氢 质量 99 997 2 氧 质量 0 003 3 露点 60 286 原始氢 4 循环氢 282 2 2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2 2 1 合成 合成 HCL 质量指标 体积 质量指标 体积 HCL 含量 95 97 H2 含量 3 5 无游离氯 含量小于 20ppm 水分含量 200ppm 2 2 2 CDI 回收回收 HCL 质量指标 体积 质量指标 体积 HCL 含量 95 H2 含量 5 氯硅烷含量 0 5 2 3 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 产能 按 70 合成 HCL 9859T a 消耗 CL2 9573T a 消耗 H2 286T a 其中补充氢 4T 循环氢 282T 3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3 1 HCL 合成工艺原理 合成工艺原理 HCL 的合成是采用氢气在氯气中不爆炸燃烧的条件下进行的方法来制备 反应式 H2 CL2 HCL 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即提供一定的能量 在光照或加热的情况下 二者能迅速反应 释放出 大量的热 3 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3 2 1 工艺流程说明 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 附工艺流程图 氯化氢合成是由三套相同的合成炉系统 氢气 氯气缓冲罐 事故排放接收设备组成 其中 H2 CL2 缓冲 罐及事故排放装置为三套合成炉系统共用 3 2 1 1 原料 原料 外购液氯汽化后 到缓冲罐 01V0701 经干燥后由管道输送至氯气缓冲罐 V3 1 1 08 氢气来自制氢厂 房及 CDI 装置 由管道输送至缓冲罐 V5 1 1 10 3 2 1 2 HCL 吸收吸收 为了吸收合成炉 R1 1 1 01 R1 1 1 01 1 R1 1 1 01 2 安全薄膜阀动作时的事故废气 以及合成炉开停车 或不合格的废气 设置 HCL 吸收装置 系统由两台 一开一备 一级降膜吸收器 D1 1 1 1 01 D1 1 1 1 02 一台二级降膜吸收器 D1 1 1 1 03 HCL 吸收塔 T1 1 1 1 08 储罐容器 V1 1 1 1 04 V1 1 1 1 05 V1 1 1 1 06 V1 1 1 1 07 V2 1 1 1 09 V2 1 1 1 10 收集罐 V4 1 1 1 29 和换热器 E1 1 1 1 11 泵 P1 1 1 1 21 22 P1 1 1 1 23 24 P2 1 1 1 25 26 等组成 充分吸收 HCL 后 尾气经 T1 1 1 1 08 排空 制得 20 以下的盐酸输送到三废车间处理 收集排放的废液被收集到设备 V4 1 1 1 29 继而用 0 5MPa 的氮气压 送到三废车间处理 4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4 1 开车前的准备开车前的准备 4 1 1 按照工艺流程 依次对系统内所有设备 包括内件 按照工艺流程 依次对系统内所有设备 包括内件 管道 阀门 分析取样点 电气 仪器仪表 管道 阀门 分析取样点 电气 仪器仪表 安全设施等的施工安装进行检查和验收 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安全设施等的施工安装进行检查和验收 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 1 2 确认公用工程 确认公用工程 供电系统 氢气 氮气 脱盐水 压缩空气 循环水等供电系统 氢气 氮气 脱盐水 压缩空气 循环水等 装置均已完成试车并投入正装置均已完成试车并投入正 常运行 接通所有公用工程物料的供应管线 使之处于可用状态 烧碱 常运行 接通所有公用工程物料的供应管线 使之处于可用状态 烧碱 10 NaOH 溶液 的配制 溶液 的配制 4 1 3 DCS 操作系统准备工作 按设计条件校对所有仪表元件的位置 接管 标记及量程 对所有调节阀操作系统准备工作 按设计条件校对所有仪表元件的位置 接管 标记及量程 对所有调节阀 逐一进行试验调校 保证其对所控参数能作出正确反应 并在仪表空气出现故障时能正确开闭 试验所有报逐一进行试验调校 保证其对所控参数能作出正确反应 并在仪表空气出现故障时能正确开闭 试验所有报 警系统 确保其灵敏有效 对所有的安全阀进行校核 整定 警系统 确保其灵敏有效 对所有的安全阀进行校核 整定 4 1 3 1 启动仪表电源和操作员站 4 1 3 2 检查远传仪表和现场仪表是否正常 4 1 3 3 启动各调节阀 观察运转是否正常 4 1 3 4 检查各控制点设定值是否符合规定值 4 1 3 5 检查测控点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4 1 3 6 以上检查合格 控制阀关闭待用 4 1 4 确认消防 安全 急救等设施齐全 可用 确认消防 安全 急救等设施齐全 可用 4 1 5 系统的吹扫和干燥 系统的吹扫和干燥 4 1 5 1 开车前 用安全灯逐个设备检查 有杂物积垢的应用刷子或其他方法清理干净 特别要把 安装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杂物清理干净 4 1 5 2 用压缩空气逐段吹扫所有管道 除去灰尘和颗粒物 吹扫时 禁止从管道向设备中吹扫 防止颗粒等杂物吹入设备中 4 1 5 3 吹扫时拆开设备和阀门前的管道作为吹出口 管道吹净前拆下流量计限流孔板 待管道 吹净后重新安装 4 1 5 4 用 0 5MPa G 的压缩空气 按流程顺序逐台设备 逐条管道吹净 不得跨越设备 管道 阀门及工序之间的连接管道 反复多次吹扫 并用白绸于出口检查 无污物贴附其上为合格 在吹扫主管 道的同时 注意吹扫相邻的蒸汽 空气 排污 分析取样 仪表管等 4 1 5 5 设备最低处或死角 必要时采用人工清扫 4 1 5 6 系统如果有水 用热氮气干燥 露点达到 60 4 1 5 7 吹扫和干燥完成后 正确连接设备 应加或拆盲板 恢复主工艺系统的畅通 关闭设备 上的阀门 4 1 6 气密性实验 以一套为例 另两套操作类似 气密性实验 以一套为例 另两套操作类似 气密性实验是为了保证阀门及法兰等的正确连接 无泄漏 4 1 6 1 H2 管线的气密性实验管线的气密性实验 a 用 N2 对氢站至合成工段 H2 缓冲罐的氢气管道充压至 0 6MPa G 对其管道焊接处 阀门和法兰的 焊缝及连接处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漏 b 用 N2 对 CDI 返回至合成工段 H2 缓冲罐的氢气管道充压至 0 6MPa G 对其管道焊接处 阀门和 法兰的焊缝及连接处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漏 c 用 N2 对合成工段 H2 缓冲罐至 H2 调节阀 FV0202a 前的氢气管道充压至 0 6MPa G 对其管道焊接 处 阀门和法兰的焊缝及连接处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漏 4 1 6 2 氯化氢合成主系统的气密试验 氯化氢合成主系统的气密试验 气密试验过程中 所有的管道 阀门 法兰的焊缝 连接处 都应该用涂抹肥皂水的办法 检查是否 泄漏 系统充压完成后保压 30 分钟 压力不下降为合格 a 关闭 HV0201a 打开 HV0203a 向 H2 管道中通入氮气 气源压力 0 6MPa G 对其管道焊接处 阀门和法兰的焊缝及连接处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漏 b 打开吹扫氢主管道 Ha03a 15 C2C N 手动阀 对其充氮检漏 c 打开 H2 调节阀 FV0202a 及前后手阀 关闭 HV0204a HV0205a 向 R1 1 1 01 通入氮气 确认管 路畅通 确认 R1 1 1 01 E1 1 1 02 E2 1 1 03 无内窜外漏 d 向 V1 1 1 05 通入氮气 确认 V1 1 1 05 无内窜外漏和其安全阀 放液阀运转正常 e 检查合格 系统卸压到 0 05MPa G 封闭备用 4 1 7 系统气体置换系统气体置换 4 1 7 1 打开 HV0203a 用 0 5MPa G 氮气充压到 0 2MPa G 然后打开打开 HV0207a 卸压到 0 05MPa G 从氯化氢吸收塔放空阀排气 同样操作进行三次后封闭 0 05MPa G 压力备用 4 1 7 2 氢站出口及 CDI 返回 H2 至合成工段 H2 缓冲罐的管道 从氢站或 CDI 的入口通入 N2 充 压至 0 2MPa G 然后打开打开 H2 缓冲罐的放空阀卸压到 0 05MPa G 同样操作进行三次后封闭 0 05MPa G 压力备用 4 1 7 3 汽化工序汽化器至氯气缓冲罐的管道 可在对氯气缓冲罐充入氯气时 打开其顶部至氯气 事故缓冲罐的排气阀 用合格氯气进行置换 置换的氯气经事故缓冲罐排入氯气吸收塔进行吸收 4 1 8 检查点火枪设施 检查点火枪设施 4 1 8 1 氢气和压缩空气的管线安装正确 并用 0 5MPaG 氮气试压后无泄漏 4 1 8 2 电子打火设施正常 4 1 8 3 氢气和压缩空气管线上的阀门启闭正常 4 1 9 泵的试车 泵的试车 1 试车用循环水 2 应在泵的入口管线上安装临时过滤网 3 封闭的水循环回路应是该系统可能的最长管线 4 充水的容器应放空通大气 防止可能造成的真空 5 试车前 操作人员应熟悉泵的资料 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4 1 10 把所有连锁阀 调节阀设定为手动 并关闭 把所有连锁阀 调节阀设定为手动 并关闭 4 2 原始开车步骤 原始开车步骤 4 2 1 HCL 吸收装置开车吸收装置开车 4 2 1 1 启动吸收塔循环冷却水 首先开启 D1 1 1 1 01 D1 1 1 1 02 备用 D1 1 1 1 03 壳程循环冷却水出口的手动阀 缓慢开启入口 调节阀 TV0401 TV0501 开启度 50 及全开其前后手动阀 循环吸收液温度 TIRC0401 TIRC0501 控 制 45 50 投入自动 开启换热器 E1 1 1 1 11 壳程循环冷却水出口的手动阀 缓慢开启入口调节阀 TV0601 开启度 50 及全开其前后手动阀 循环吸收液温度 TIRC0401 TIRC0501 控制 45 50 投入 自动 4 2 1 2 建立储酸槽液位 开启盐酸储槽 V1 1 1 1 04 V1 1 1 1 06 V2 1 1 1 09 进水手阀 向其内供入来自管廊的软水 V1 1 1 1 04 V1 1 1 1 06 液位控制 将两槽液位加到 70 Lmin 200mm Lmax 1400mm Lmax 1400 时报警 V2 1 1 1 09 内 10 NaOH 液位控制 将两槽液位加到 80 Lmin 200mm Lmax 2600mm Lmax 2600 时报 警 4 2 1 3 建立一级降膜吸收器 二级降膜吸收器 HCl 碱液吸收塔吸收液循环 a 启动调节阀 FV0401a FV0501a FV0601a 与流量计 FIRC0401a FIRC0501a FIRC0601a 分别设定流 量 24 5m3 h 12m3 h 4 m3 h 投入自动 b 开启泵 P1 1 1 1 21 P1 1 1 1 23 P2 1 1 1 25 前后相关手动阀 并启动泵 将容器 V1 1 1 1 04 V1 1 1 1 06 内的软水 V2 1 1 1 09 内 10 NaOH 液 通过吸收塔后 建立循环 4 2 2 HCL 合成炉点火合成炉点火 4 2 2 1 确定氢气和氯气系统已正常投入 控制氢气和氯气缓冲罐压力 4 2 2 2 确定 HCL 吸收系统已正常运行 4 2 2 3 确定整个系统各部分已投入可正常运行 4 2 2 4 打开 E2 1 1 03 循环冷却水 4 2 2 5 打开 FV0202a 前后手动阀 FV0202a 设定开度 10 打开 HV0205a HV0207a 打开 T1 1 1 1 08 上放空阀门 再打开氮气阀门 HV0203a 对系统进行赶气 大约半小时 4 2 2 5 启动 HCL 吸收系统 4 2 2 6 关闭 HV0203a 停止氮气置换 关闭 HV0205a HV0207a 开启 HV0204a 开现场压缩空气手阀给 HCL 合成炉 R1 1 1 01 置换 进行空气吹扫 将 FV0202a 设定为 3 打开 HV0201a 及 FV0202a 前手阀 对氢气缓冲罐 V5 1 1 10 至炉前手阀的管线用 0 5MPG 氢气进行置换 在进 HCl 合成炉前氢气管线上的现场压力表口子放空 20 分钟后 关闭 HV0201a 装 上现场压力表 将 PV0304a 设为自动对 V5 1 1 10 充压至 0 48MPG 将 PV0304b 设为自动对白碳黑送氢气 设定值为 0 28 MPG 确认还原氢化到我们这边的调节阀是否设定为自动 设定值为 0 52MPG 然后开启阀门 HV0201a 确认开启 FV0202a 及其前手动阀 并设定 FV0202a 开度为 3 充压至炉前主氢管线上的手阀前 压力为 0 5MPG 4 2 2 7 液氯库确认打开 01V0701 出口至氯气干燥的手动阀 再开启干燥至 V3 1 1 08 氯气缓冲罐的手动 阀 打开 V3 1 1 08 进气手动阀 充压到 0 6MPG 用氨水在各法兰 焊缝和仪表接口处检漏 合格后打开 V3 1 1 08 至氯气吸收塔之间的手动阀 卸压至 0 05 MPG 重复两次后 充压至 0 53 MPG 打开 HV0202a 及 FV0201a 其前后手动阀 并设定 FV0201a 开度为 7 充压至炉前的主氯管线上的手阀前 压力为 0 53MPG 4 2 2 8 现场压缩空气给 HCL 合成炉 R1 1 1 01 置换 进行空气吹扫约 20 分钟后 通知检验部进行取样做 爆炸性结果分析 当取样分析合格后 关闭手动阀 停吹扫空气 4 2 2 9 确定以上准备工作已完成 中控人员开压缩空气电磁阀和允许点火控制 开启点火氢 现场人员 现场启动点火器 4 2 2 10 当点火器火焰燃烧起来后 以现场人员通过窥视孔能看见火焰为准 火焰检测器工作检测到火 焰 慢慢开启炉前主氢管线上手动阀 此时主氢燃烧 点火氢手动关闭 然后立即慢慢开启炉前主氯管线上 手动阀 保证氢气过量 火焰颜色为苍白色 此时点火器停止打火 4 2 2 11 开启视镜吹扫氢 4 2 2 12 缓慢提量 原则 先氢后氯 至规定流量 50 后 取样分析 HCL 含量 4 2 2 13 HCL 含量达到要求后 95 97 开启 HV0205a HV0207a 关闭 HV0204a 对储罐置换 大约 5 分钟后 关闭 HV0207a 对 R1 1 1 01 和 V1 1 1 05 进行升压 当压力达到要求 开车时 V1 1 1 05 控制在 0 32MPa 后 即可开启 HV0208a 向三氯氢硅合成提供 HCL 点火失败 必须重复 4 2 3 9 步骤 方能重新点火 4 3 停车 停车 4 3 1 正常停车 以一套系统为例 正常停车 以一套系统为例 4 3 1 1 首先报告调度 通知制氢站停氢气 通知液氯库岗位 关闭液氯钢瓶阀 以降低液氯汽化器液位 4 3 1 2 将 H2 调节阀 FV0202a CL2 调节阀 FV0201a 缓慢减小开度 减少 CL2 H2 流量 先 CL2 后 H2 氢过量 10 进行降量操作 降量操作必须先降氯后降氢配合操作 4 3 1 3 当 SiHCl3 合成炉停止反应时 打开 HV0207a 关闭 HV0208a 缓冲罐 V1 1 1 05 内的 HCL 切换 到 HCL 吸收系统 4 3 1 4 当氯气流量计 FIRC0202a 显示 20Nm3 h 时 关闭 HV0202a FV0201a 其次关闭氢气 HV0201a FV0202a 将火熄灭 4 3 1 5 开启氮气阀 HV0203a 流量控制 50 100Nm3 h 吹扫系统 1 个小时 关闭 HV0203a 4 3 1 6 系统压力 0 05MPa 时 关闭 HV0207a 保持系统微正压 4 3 1 7 关闭各换热器循环冷却水 关闭 HCL 吸收系统 若停车时间长 用泵将 V1 1 1 1 04 V1 1 1 1 06 酸液和 V2 1 1 1 09 内的中和液排到 5 厂房处理 HCL 合成系统 停车步骤类似 4 3 2 非正常停车非正常停车 4 3 2 1 HCL 合成炉紧急停车 当合成工段出现停电 停水 重大泄露及安全事故或 CDI 1 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