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断桩_第1页
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断桩_第2页
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断桩_第3页
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断桩_第4页
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断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断桩 缺陷桩事故 处理实例 分享 分享是一种美德 关闭 提要 针对厦门市某在建工程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 主楼桩筏基础出现较 多短桩和断桩的情况 主要分析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重点讨论了该工程事 故的处理意见和施工方案 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该工程事故的处理方案可供类 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对类似工程地质情况时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短桩 断桩 三类桩 压桩 孤石 补桩 高压灌浆法 一 前言 近年来 高强预应力管桩因其竖向承载力较高 施工方便 工期较短的特 点 在许多新建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同时 在工程实践当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较普遍的是工程桩出现 短桩 断桩 斜桩 及 三类桩 等缺陷桩 原因复杂 既有设计方面考虑不周的因素 也有施工单 位现场施工的因素 再加上各地区工程地质情况有较大差异 施工队伍的作业 水平良莠不齐 出现此类情况后 事故的处理往往造成基础工程造价增加 工 期延长 业主损失较大 下面是笔者以厦门某一在建工程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为实例 通过补充勘察 现场取证 分析检测数据 结合结构计 算 揭示了造成工程事故原因 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 希望与大家交流 二 基础工程概况 厦门市某在建工程 地上部分为三十层商住楼 地下部分为平战结合的一 层人防地下室 基础采用直径 500 的的高强预应力管桩 其型号为 PHC500 125 A 型 砼强度等级为 C80 桩身强度设计值为 3300KN 桩身允许施压的压 桩力为 5130KN 本工程管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层 单桩承载力 设计值为 2400KN 采用静压法施工 设计要求静压终压力为 4920KN 压桩结束 前允许复压三次 本文主要讨论该高层建筑其塔楼范围的基础情况 塔楼范围的基础型式为厚板桩筏基础 筏板厚 2400 砼强度等级为 C40 设计布置管桩数量共 251 根 桩间距控制为 1800 2000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 告 该区域范围内管桩的有效桩长约为 17 0 23 0m 管桩施工完毕后的统计分 析显示 有较多的 短桩 和 断桩 现象 本文中所谓的 短桩 是指桩长 与地质报告对比严重不符 相差悬殊的桩 所谓的 断桩 是指压桩时桩身折 断 失去承载能力的桩 其中短桩 83 根 有效桩长 8 13m 者 67 根 有效桩长 小于 8m 者 16 根 初步查明断桩 3 根 为进一步检测管桩的桩身完整性 对该 范围内所有管桩均采用反射波法对桩身进行小应变检测 最终查明该区域内 断桩 数量为 3 根 三类桩 数量为 28 根 三类桩 大多分布在 短桩 区域内 有关 断桩 短桩 及 三类桩 的分布详见图一 三 工程地质情况 先简单介绍一下场地土的地质情况 场地土由上至下的分层情况为杂填土层 1 8m 2 6m 残积砂质粘土层 18 0 m 29 0 m 全风化花岗岩层 3 0 m 6 0 m 其下依次为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 花岗岩层 从工程地质报告提供的岩土力学指标来看 残积砂质粘土层较厚 标准贯入试验为 12 0 29 0 击 压缩模量标准值为 8 0 10 0MPa 为中压缩粘 土 全化花岗岩层标准贯入试验为 30 50 击 压缩桩量为 15 0MPa 强风化花 岗岩层由砂砾状向碎块状过渡 标准贯入试验为 50 击以上 必须注意到的是 个别地质勘探孔揭示 残积砂质粘性土层中有 孤石 存在 或者说有 中微 风化夹层 存在 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其桩固土的分布一般可见下图图二 四 事故原因分析 由图一可注意到 产生 短桩 和 断桩 现象的预应力管桩基础多分布 在筏板范围的北侧 南侧小范围亦局部存在 为了进一步明确该范围内的地质 情况 经与有关单位协商 在发生 短桩 和 断桩 现象的区域补充地质勘 探孔 6 个 其具体位置见图一中 B1 B6 补勘结果提示 该 6 个补勘孔在钻进 过程中都发现有中微分化花岗岩夹层 孤石 存在 孤石 均分布在残积砂 质粘性土层中 个别钻孔如 B3 B4 B5 孤石 由上至下呈糖葫芦串分布 中微风化岩 孤石 的竖向位置 B1 孔为标高 12 10m 处 B2 孔为标高 10 80m 处 B3 孔为标高 15 40m 处 B4 孔为标高 16 40m 处 B5 孔为标高 11 0m 处 B6 孔为标高 15 0m 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桩基施工出现 短桩 断桩 及 三类桩 的现 象是由于压桩穿越的土层中存在 孤石 造成的 或者说是由于土层中存在 中微风化岩夹层 造成的 由于 中微风化花岗岩夹层 岩面标高变化明显 厚薄差异较大 压桩机在施工时桩端遇 孤石 发生脆断或无法继续沉桩 部 分管桩的桩身出现较明显的裂纹 五 处理方案 由于工程桩中存在 3 根断桩和 28 根 三类桩 而且存在较多分布集中的 短桩 桩筏基础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拟考虑按以下措施进行补强 处理 具体可详见图三 在此处特别补充说明的是 抽取 4 根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桩竖向抗 压静载试验 其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满足规范要求 该 4 根试验桩桩号为 49 99 169 216 特别抽取 2 根 短桩 49 和 99 试验桩平面位置见 图一 其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见表一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结果 表一 桩号 桩长 m 桩径 最大 试验荷载 KN 最大 试验荷载 下桩顶沉 降 残余 变形 单桩竖向 极限承载力 KN 极限 承载力下 桩顶沉降 备 注 49 11 04 50038409 792 27 不小于 3840 99 8 30 50038409 602 40 不小于 3840 169 14 84 500384010 451 63 不小于 3840 216 24 38 500384021 444 78 不小于 3840 1 补桩 在 断桩 和 三类桩 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 进行补桩 桩型仍采用 PHC500 125 A 型 为避免再次出现断桩现象 将压桩的终压力由原来的 4920 调整为 4500 在靠近基桩围护桩的一侧 由于施工作业面太小 采用 边桩器 补桩 桩型 为 PHC400 95 A 型 终压力为 2000KN 其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按 1000KN 考虑 其中 PHC500 125 A 型号桩补桩 21 根 PHC400 95 A 型号桩补 桩共 15 根 另外应提到 在桩筏基础东南角范围 考虑到该角部的工程桩桩长均较短 上部支撑有主塔楼的剪力墙和框架柱等竖向受力构件 荷载较大 为避免出现 角部桩基础承载力不足或沉降变形偏大的现象 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强 考 虑到该区域孤石较多 用管桩进行补桩效果不理想 设计要求采用桩径 1000 的冲孔灌注桩进行补桩处理 在冲孔桩的桩位处 由地质勘探部门进行了补勘 作业 钻探结果表明冲孔桩的施工切实可行 2 三类桩补强 经对所有工程桩进行小应变检测 共发现有 28 根三类桩 检测结果表明桩 身某一位置有明显缺陷 其中 46 桩动测结果表明桩顶设计标高下 3 0m 处有缺 陷 经对其进行现场开挖验证 发现桩头砼破碎 下部为中微化花岗岩孤石 为进一步判明桩身缺陷的程度 查明出桩头发生破碎的三类桩的数量 施 工单位采用 100 型钻机沿管桩内壁钻下洗孔 结果发现 4 根桩孔内有桩身碎片 其余在钻机钻进时无障碍 可以得出结论 28 根三类桩 其中 4 根桩系桩端遇孤石破碎而桩身在压力 下持续下沉 继续碎断 桩端在与孤石交接处形成砼碎片结合体 其余 24 根桩 可判明为桩身某位置处存在明显裂缝 综合以上情况 研究决定采用高压灌浆 法对该 28 根 三类桩 进行补强 具体方法如下 1 沿桩芯通长埋没 22 高压注浆管 对桩底有砼 碎片结合体的桩 注浆管应埋设至孤石表面 注浆管沿管身范围内每隔 0 5m 开 孔一处 每处对称开孔 4 个 孔径 5 0 2 浆体材料为 425 普通硅酸岩水泥 水灰比为 0 50 3 灌浆压力为 0 5 2 0MPa 待浆液溢出桩顶为止 4 桩芯通长埋没钢筋 4 20 同管桩基础与承台的 锚筋 3 桩间土补强 该桩筏基础上部荷载较大 而短桩 三类桩的数目较多且分布范围较集中 对 短桩 区域内抽取一根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实验 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 要求 尽管如此 考虑到 短桩 和 三类桩 桩底地质情况难以一一查明 桩底持力层处端阻力发挥作用尚有不确定因素 即使在该区域内已采取了 补 桩 加强措施 仍然考虑对桩间土采取加强措施 端桩间土为残积砂质粘性土 强度较高 具中等压缩性 fa 220KPa Es 10 12MPa 设计采取的方案是对 桩间土采用高压灌浆法进行加强 目的是加大桩间土的刚度 提高短桩分布区 域内桩侧土体对桩的摩阻力 增强桩身特别是桩端持力层处土体的稳定性和强 度 保证短桩桩底端承力稳定发挥作用 保证桩和桩间土可以更协调的工作 提高桩间土的承载能力 减少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协调整个桩筏基础在上 部荷载作用下的差异沉降 高压灌浆法施工前可选择某一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试灌浆 进一步确定 有关的施工要求 灌浆管分布按照每四根桩中央设一根注浆管 注浆管长度取相邻桩中较长 的桩长度 沿管长范围内每隔 0 5m 开孔一处 每处对称开孔 4 个 孔径 5mm 浆体材料为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灰比为 0 5 注浆压力为 0 5 2 0MPa 六 经验教训 1 基础设计时场地土中有较多的孤石或较硬的强 中风化岩夹 层时 应慎用预应力管桩基础 在前期的工程勘察时 应要求勘察单位适当增 加勘探孔的数目 减小勘探孔之间的間距 尽可能表明场地土内孤石的分布情 况 查明坚硬岩土层的分布和岩层标高变化情况 2 在持力层标高变化较大 持力层为坚硬岩层时 设计时应适 当降低桩的承载力 特别是桩长较短时 桩基础施工时应适当降低终压力 减 小复压次数不超过三次 另外 为避免桩头碎裂 可考虑在桩端加设钢板桩尖 3 在残积砂质粘性土 砂土或其它与本工程地质情况相似的土 层中压桩时 如桩端遇 孤石 或 中微风化坚硬夹层 可能出现如下几种 情况 值得注意 a 孤石 或 中微风化坚硬夹层 面比较平整或者说桩端与 孤石 或 中微风化坚硬夹层 的接触面较平整时 此时压桩机的油压表读 数会 骤升 继续施压桩身一般不会再下沉 管桩一般不会发生脆断 桩 长较短 压桩力较大时除外 此种情况下桩身完整性一般较好 承载能力一般 不会受到影响 b 孤石 或 中微风化坚硬夹层 面倾斜度较大时 此时在压 桩力不大的情况下 管桩桩底沿坚硬而倾斜的岩面迅速滑移 折断 此时桩身 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