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红腿病防治问题辨析_第1页
林蛙红腿病防治问题辨析_第2页
林蛙红腿病防治问题辨析_第3页
林蛙红腿病防治问题辨析_第4页
林蛙红腿病防治问题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林蛙红腿病防治问题辨析林蛙红腿病防治问题辨析 陈陈 夷夷 林蛙红腿病是全人工养殖中引起重大损失的一种恶性传染性疾病 该病暴 发突然 来势凶猛 常可在 24 48 小时内造成 60 以上的死亡率 5 7 天内全部 死绝 因此成为业内著名的 林蛙杀手 性疾病之一 已经证明 具有以上特点的林蛙红腿病是由 嗜水气单胞菌 感染引起的 它对林蛙不仅能够造成 红腿病 还能造成具有同样杀伤力的肝脏出血病 血腹病 肠道出血病等以出血性为特征的恶性传染病 很不幸 水产养殖业中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防治问题直到目前还是一个国 际性的技术课题 甚至在人类疾病方面也才刚刚引起对这个病菌的重视 可见 要完全解决对这个病菌的防治问题还言之过早 所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对这个菌 的基础研究已经为我们在林蛙养殖中的防治确定了基本的解决依据和方向 由于气单胞菌对动物的危害性日益明确并且其种类多样 目前生物界已将 其从原来的弧菌属独立出来 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气单胞菌属加以分类研究 本 文参考目前有限的研究资料 结合笔者现场研究与防治实战 重点对该菌属中 的嗜水气单胞菌造成的红腿病加以阐述 国内外对蛙类红腿病的研究及其概况国内外对蛙类红腿病的研究及其概况 继 Ernst Sanarelli 之后 Trambusti 1993 Roger 1993 也分别对蛙红 腿病进行了研究 他们将分离到的致病菌命名为 Bacillus hydrophilus 该病 菌可引起病蛙精神不振 四肢无力 厌食 下颌 腹部和四肢表面充血发红 指 趾部充血 出血或溃烂 死亡迅速 Trambusti 研究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后 得到了类似洋地黄 digitalis 和藜芦碱 veratrin 两种外毒素 对蛙具有 强烈的致病作用 Bergey 1939 将此病菌名修订为嗜水变形菌 Proteus hydrophilus Kulp 于 1942 年对嗜水变形菌的病理学 细胞形态学 生化特性 血清学 分类学 毒素和免疫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确认该菌是蛙红腿病的病原菌 感染 蛙除了出现以上病症外 经解剖发现 心肌发白松驰 肺严重充血 肝呈暗褐 色并杂有黑色斑点 脾肿大 粗糙 胃肠道肿大 表面血管大量充血 并有极 粘滞 发臭的液体从胃肠道内流出 其实 这些学者分离到的蛙红腿病病原菌 Bacillus ranicida Bacillushydrophilus fuscus Bacillus hydrophil us Proteus hydrophilus 均为嗜水气单胞菌 由于红腿病是危害蛙类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且病原复杂 其后国 外又有多位学者从病蛙分离到数种病原 2 粪产碱菌 Bacterium alcaligenes Miles 1950 嗜水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Hydrophila Kaplan and Light 1955 斑点气单胞菌 Aeromonas punctata 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Reichenbach and Elkan 1965 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弗氏柠檬酸细菌 Citrobacter freundii Gibbs 1966 多态小小菌 Mima polymorpha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Cunningham 1996 Gibbs 1966 Glorioso et al 1974 Herd et al 198 1 1983 变形杆菌 Proteussp 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sp Glorioso et al 1974 Miles 1950 认为粪产碱菌是意大利北部一批实验用欧洲树蛙 Hyla arborea 患红腿病的主要病原菌 Gibbs 1966 Hird et al 1981 1983 则认为嗜水气单胞菌和多态小小菌 是导致美国中西部地区豹蛙患红腿病的罪魁祸首 Glorioso et al 1974 在研究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批牛蛙蝌蚪和成蛙患红 腿病的原因时 认为变形杆菌主要使蝌蚪发病 而不动杆菌和黄杆菌多使成蛙 发病 Cooper et al 1978 在经过微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后认为 达尔文氏 尖鼻蛙 Darwin s frog 吻部溃疡和坏疽的致病菌为液化气单胞菌 Aeromonas liquefaciens Olson et al 1992 从一批患病的实验用豹蛙体内分离出产吲哚金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indologenes 他认为该病类似于红腿病但又与之有明显区 别 如病蛙腹部肿胀 角膜 皮下组织水肿 呼吸紊乱等 黄杆菌是主要致病 菌 Cunningham et al 1996 从患多种综合病症 如皮肤溃疡 全身系统性 大出血等 的英国林蛙 Rana temporaria 体内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 并认为 这是造成大批蛙死亡的原因之一 Ramakrishnan et al 1997 发现海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marinum 可致豹蛙慢性肉芽瘤 并抑制其免疫活性 严重时 可使蛙迅速致死 从国内的研究看 刘学龙 崔岩 闫大明等人的研究证明 林蛙红腿病是 由嗜水汽单胞菌引起 除此以外 尚有文献认为造成林蛙红腿病的还有温和性 气单胞菌 溶血性链球菌 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 假单胞杆菌等革兰 氏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综上所述 造成蛙类红腿病的远不止是嗜水气单胞菌一种 红腿 是一 种溶血性败血症现象 并非一定是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有多种致病菌都能够导 致该病的发生 所以严格地说 目前来自现场和实验室研究所得到的 学术上 所称的 林蛙红腿病 是针对同一种现象 红腿 的 同病 异菌性疾病 是 一个总称 这是在了解红腿病防治问题之前就需要加以了解的 各种非嗜水气单胞菌红腿病与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红腿病之间是有着差 别的 其防治方法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此笔者将非嗜水气单胞菌红腿病划为 类红腿病 但是现场和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 对林蛙造成短时内覆灭的病原为嗜水 气单胞菌 这才是林蛙业内恐惧的 正宗 林蛙红腿病以及病原 本文就是针 对这种病例进行讨论 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学特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学特点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有致病性菌株和非致病性菌株之分 致病性菌株可感染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 同样能够对 人类引起危害 嗜水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极端单鞭毛 没有芽胞和荚膜 刚从 病灶上分离的病原菌常两个相连 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的菌 落园形 边缘光滑 中央凸起 肉色 灰白色或略带淡桃红色有光泽 发育良 好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所谓 条件致病菌 指的是已经存在体 内或环境中 具有相对稳定性 不含毒素或处于休眠 一般不致病的细菌 当机体与细菌的平衡被打破 如蛙应激反应 体质不良 变态 受伤 环境恶 化等 相关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就会通过不同途径 包括外界传染和自身条件 致病 引起蛙发病 致病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很强的毒素 如 溶血素 组织毒素 坏死毒 素 肠毒素和蛋白酶等 该菌的毒性一旦发作 其破坏性是极其严重的 从实 践看 它不仅能够直接造成林蛙的败血症 引发体内广泛性的出血 表皮出现 溃烂病灶 还可同时使得多处组织器官发生急性病变或坏死 最常见的是肝肾 病变和趾端坏死 人类医学文献指出嗜水气单胞菌主要通过肠道感染 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 对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 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 很强的外毒素 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 嗜水气单胞菌侵入机体后 先 在肠道内增殖 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 肾脏及其它组织 引起肝脏 肾脏 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 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有研究认为该模型与鱼类感染相同 4 笔者从现场确认该模型同样适用于林蛙 进一步的现场病例分析确定该菌 在林蛙中可通过接触传染 且传染途径不仅仅是蛙皮肤的破损部位 嗜水气单胞菌的生态学特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态学特点 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 14 0 40 5 范围内都可繁殖 以 28 0 30 0 为最适 温度 在 32 37 的温度范围存在着热休克现象 而在饥饿和冷冻条件下 会产 生变形但仍然能够存活 并能够复苏 嗜水气单胞菌在 PH 值 6 11 范围内均可生长 最适 PH 值为 7 27 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 l 4 的水生存 最适盐度为 0 5 因此在不伤害 蝌蚪或者蛙的前提下 用盐不能防止该菌的感染问题 有研究认为 1 5 的盐度 能够有效防治感染 从上述的研究数据看或者能够大部拦截感染 但显然并不 可靠 嗜水气单胞菌病流行最为猖獗的时间为夏秋之际的 5 10 月份 显然这与该 菌繁殖温度范围有关 笔者对全国各地的信息研究发现 并非所有的地方都会发生红腿病 就是在 某些高发地区 也不一定每年会爆发感染 这种生态现象应引起研究人员高度 重视 由上述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态特点可见 该菌的生态活动特性与东北林蛙 的适宜生态生存条件具有极大的吻合性 这就是该菌能够极大危害东北林蛙全 人工驯养的基本原因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林蛙的特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林蛙的特点 气单胞菌属 目前包含 5 种 均能致高危疾病 其中之一即为嗜水气单胞 菌 是自然界水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 同时有研究通过解剖不同蛙种和一 定的数量证实 正常情况下 蛙胃肠道内存在的优势菌群中就包含有气单胞菌 属 Aeromonas 因此 在常态下 蛙 气单胞菌和各种生态因子处于一种动 态的平衡中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并有利于病菌 则病菌将被 激活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在场地污染 气候骤变 土地湿度不当 应激反应等条 件联合作用下 极其容易爆发 北方地区较多发生 南方地区概率不高 但存 在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最突出的特点是急性出血性症象 其它伴随存在的损害 现象常是并发症而不是主症 感染后具有爆发性 群体性 猝死性死亡的显著 特点 5 阎大任 张明海 2005 从实验室研究指出 林蛙感染该菌后在 21 24 小 时内发病 2 天内相继死亡 这和刘学龙 梁晚枫同年的研究结果相符 后一 报告中实验蛙在 5 天内全部死亡 笔者以整个过程不进行任何药物治疗为设定条件所进行的模拟生产现场 一次投入 5 万以上蛙 最大蛙圈 600 平方 最小蛙圈 5 平方 实验证实 从 发现病死蛙到群体爆发严重死亡的时间不足 48 小时 即整个潜伏期不足 2 天 爆发后主要死亡的时间跨度为 2 3 天 基本死亡为 5 天 全部死亡为 7 天 传 播速度与蛙圈大小无关而与密度有关 这说明该菌具有极其强烈的传染性 同 时由于实验中不投喂食物 证明该菌一旦激活 林蛙间的接触性传染必然存在 该实验与在南方进行的结果相同 说明南北的一致性 病蛙感染后最显著的特点是趾端部发红 然后迅速向腿部蔓延 去皮后可 见腿部肌肉充血呈红色或点状出血 血液流动性极好 尤其是心脏失血比较明 显 伴随有脾肾炎症现象 肝肠炎症现象 以充血 溶血特点为主 有研究通过对不同部位的感染和现象比较后认为 嗜水气单胞菌主要造成 的危害是败血症 同时可对肝脏和肾脏发生侵害 笔者对现场情况分析后认为 正确地说败血症是最多见的现象 而其它脏 器感染死亡其杀伤性决不可低估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不出现败血症现象 而 是以其它形式表现 比如脏器损害等 的概率也并不很低的 嗜水气单胞菌感 染后可直接造成肠道 肝脏出血等病状 亦可造成烂皮病 其中肝脏出血的危 害程度丝毫不亚于红腿病的败血症 但是 类红腿病 则在死亡速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外观上 红腿 不是 发生在趾端部 或纯趾端部 或外观发红但去皮后未见前后腿部肌肉出血 或出血不是呈点状 全面 浸润性 而呈片状 局部淤血等 这可能与病菌在 溶血性毒素的毒性方面远不如嗜水气单胞菌有关 注意 笔者并不是说这些疾 病对林蛙的危害性就是弱的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病理分析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病理分析 一般情况下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是以溶血毒素危害为主要特点 溶血毒素 破坏红细胞 造成血液携氧能力急剧下降 导致全身性缺氧 这就是林蛙猝死 的原因 也就是感染这种病菌后 病蛙喜欢在水边聚集并下水 最后大批死亡 在水体中的原因 由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很短 笔者认为有时难以观察到脏器器官损害是因 为时间上来不及 或组织毒素等不强烈的原因 但从死亡蛙解剖中可见血液流 动性极好无凝固性的特点可证其感染 有时病蛙的肝脏上可见血液形成的网状 分布纹 镜检可见红血球 找不到 血液呈一片稀水样 由于该类疾病一般属于血液中毒和毁坏 因此不可避免对肝脏和免疫系统 造成损害 因此常可通过肝脏 肾脾脏出血 有时肺部亦呈鲜红色 得到佐证 6 该菌感染又常从消化道侵入 因此可见胃肠道出血 而仅坏死性毒素作用又是 接触传染的话 烂皮现象可能就是这样发生的 内脏和皮肤的这些损害现象在感染其他病菌情况下也会发生的 这并非嗜 水气单胞菌的 专利 在现场仅能作为旁证 而不能作为主要依据 当该菌主要以组织毒素 坏死性毒素 肠毒素破坏林蛙肌体器官时 则出 现相对慢性死亡和显著的脏器出血性损害 以及非出血性损害如烂皮病 这时 若无丰富的经验常难以与其它病菌感染相区别 需要进行细菌培养方能确定 显然 在各毒素均呈高度破坏性的时候 可在群体性爆发死亡现场 发现 多脏器的损害 发现 多种类疾病 使得诊断茫无头绪 不少情况下就是管理 者的犹豫不定而错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导致严重损失 因此 虽然红腿病是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典型病案 但这个病菌侵害的表 现有时又是很复杂的 现场需要一定的经验进行去伪存真的辨析 方能够准确 抓住对这个菌感染的诊断要点 这里就不展开了 红腿病的预防红腿病的预防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蛙类红腿病的病因意见不一 但对于病菌的感染途径 和方式见解却基本一致 即当环境条件恶化或蛙体受伤时 蛙抵抗力下降 病 菌从伤口或消化道侵入而致病 最后这一句笔者不完全赞同 笔者认为不能排 除来自体内的寄生病原 更不能排除非伤口侵入性的常规接触性传染 由嗜水气单胞菌生物特点可知 保持场地环境的稳定是削弱嗜水气单胞菌 爆发极其关键的要素 笔者研究认为现场环境剧变和过渡潮湿是激活该菌的主 要条件 由于该菌的繁殖所需要的营养条件较低 场地污染并不是主要原因 现场也证明了不污染的场地也照样会发生红腿病 由于该菌的高强度传染性 因此蛙圈间的防疫隔离非常重要 一旦发生疫 情 必须严格隔离 切不能马虎大意甚至 因为忙 太麻烦 而放弃这种 隔离措施 笔者在红腿病高发地区所作的研究表明 严格科学的管理以及措施 是防 止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在同一个研究场地内 一边是红腿病试验疫 区 一边是防疫区 互相之间仅相隔数米 结果疫区内数万蛙在场地发生感染 后的第 7 天全部死亡 而防疫区内安然无恙 由此可见正确的场地建设和日常 科学严谨的管理对防止红腿病爆发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 该菌在北方地区比较猖獗 长城以内地区稍弱 但就是在高发 地区 也明显存在着一般病菌分布特点 那就是某些地区它占有优势 因此常 发 而在有些地区则处于劣势而被抑制 因此不太发生 但由于某种特殊的自 然因子作用 不发生的地区有时也会来这么一下子 让人猝不及防 因此 对 于这个菌的预防 要警钟长鸣 未雨绸缪 红腿病的治疗红腿病的治疗 7 对于红腿病的治疗 国内有相当多的研究 笔者剔除针对 类红腿病 的 方法 将针对有效的研究表述如下 李太元等人 2002 确定该菌对氧哌索青霉素最敏感 其次为卡那霉素 先锋霉素 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对青霉素耐药 刘学龙等人 2005 确定该菌对氟哌酸等敏感 阎大任 2005 确定该菌对复方新诺明敏感 崔岩等人 2006 确定高锰酸钾 漂白粉 磺胺嘧啶对该菌无效 崔岩等人 2007 确定该菌对乌梅 五倍子 黄芩高度敏感 关于蛙类红腿病的防治 国外也有部分学者作了研究 Kaplan and Light 1955 用纸片法做了多种化学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结果 表明该菌对福尔马林 Formalin 和氯化汞 Mercuric chloride 高度敏感 对硫酸铜 Copper sulfate 三甲酚 Tricresol 和苯酚 Phenol 中度敏 感 对漂白粉 Chloride of lime 轻度敏感 对氯化钠 Sodium chloride 和高锰酸钾 Potassium permanganate 不敏感 分别用 1 2 的硫酸铜 0 06 的福尔马林 0 04 的三甲酚和 0 008 的氯化汞每天浸泡蛙 1 小时 连续数天 可取得较好疗效 Gibbs 1963 用口服四环素 Tetracycline 法治疗豹蛙红腿病 但治疗后 仍有 20 的蛙死亡 效果不理想 笔者研究认为 上述方法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结论是正确的 针对林 蛙红腿病的治疗是直接有效的 并且可以肯定地说 由嗜水气单胞菌生理特点 所决定 现场确认感染后的治疗并不困难 从现场实战来看 对这种病菌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效果很好 使用有效浓度 10 15ppm 即可 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这可能与有些药物属于中度敏感 不适合治疗高危疾病 而高度敏感的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等口服效果较差有关 采用内服氟哌酸 30 50 毫克 公斤体重的方法效果良好 头 1 2 天使用上限剂量 每天 2 次 内外用药需要同时 连续进行 直至痊愈 一般疗程为 3 5 天既可 痊愈 注意 该病的疫情潜伏期仅 1 2 天 发生异常死亡 爆发后 72 小时可令 蛙场基本覆灭 其中可分爆发 高峰 延续 可确定的是 蛙感染后主要在 24 小时内发病死亡 因此诊断要快 措施要坚决 切不能耽误 同时 现场的疫情监测和预警管理极其重要 延误 10 小时就会错过最佳阻 击机会 而在爆发后再加以治疗 则损失至少增加 30 以上 当爆发期过后 由于嗜水气单胞菌组织毒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脏 器器官的损害 这种损害的存在会发生继发性感染 造成后续不断的死亡 虽 然这种损害由于疾病的爆发性而不会很严重 但还是存在的 因此 需要使用 药物持续治疗一段时间 直至彻底痊愈 8 小小 结结 综上所述 对于林蛙红腿病的防治可扼要表述如下 危害特点 突然性 群体性 猝死性 可在 24 48 小时内造成全场覆灭 是林蛙全人工养殖危害最大的恶性传染病之一 林蛙生长全程均能发生 病菌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 流行规律 5 10 月 具有地区性高发特点 主要病因 环境剧变和土壤过渡潮湿 外部特点 趾端发红 腿部整体透出红色 蛙向水源集中并在水体中死亡 较多 解剖特点 可见肠道出血 肝脏 肾脏 腹腔 肺部充血 心脏失血 血 液流动性极好 肌肉 内脏弥漫性出血或点状出血 镜检可发现红血球 组织 细胞破坏现象 预防方法 正确建设场地 保持环境的稳定以及有效的隔离 科学严谨的 日常管理 尤其要正确控制场地湿度 对于蝌蚪期间要防止池水污染 不允许 出现水体发臭现象 温度上升至 14以上的无病期间 可在气候发生较 大变化情况下 用乌梅 五倍子 黄芩混合药粉拌喂 2 3 天 并进行一次场地 预防性消毒 治疗方法 当现场出现红腿病立即使用聚维酮碘 10 15ppm 浓度全场消毒 严格隔离疫区 投喂氟哌酸 30 50mg kg 体重 每日 2 次 3 天内采用上限用量 治疗要连续一直到痊愈 全程约 3 5 天 备注 不能使用漂白粉类 二氧化氯 高锰酸钾进行治疗期消毒 对于林蛙红腿病长期以来危害全人工养殖业不能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 先在于场地建设不能达到科学合理要求 其突出表现在对自然条件变化的抗衡 能力不足 甚至根本就是完全与自然条件相 对接 比如 三层植被 经典 理论及其所创导的蛙圈建设方法 如此就提供给了病菌极好的激活 繁衍发展 并感染林蛙的条件 因此要做到有效防治林蛙红腿病是困难的 第二个原因是 由于一般养殖户 甚至是技术人员 难以区分 类红腿病 与真正的林蛙红腿 病的差别 有些书籍 网络传载文章将 类红腿病 现象划归林蛙红腿病特点 进行介绍 以讹传讹造成诊治人员对疾病概念上发生极大的混乱 现场在不能 正确诊断感染病原的情况下 极其容易发生误诊或延误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