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脓疱疮_第1页
中西医结合脓疱疮_第2页
中西医结合脓疱疮_第3页
中西医结合脓疱疮_第4页
中西医结合脓疱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脓疱疮 impetigo,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目的与要求,掌握:脓疱疮的定义、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内治法 熟悉:脓疱疮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病理、鉴别诊断。了解:脓疱疮的一般病程及预后。,重点与难点,重点:脓疱疮的定义、临床特点及辨证论治。难点:脓疱疮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内治 。,定义,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易在儿童中造成流行。又称“传染性脓痂疹”相当于中医的“黄水疮” 、“滴脓疮”,特点,皮损主要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多发生在暴露部位有接触传染性和自体接种的特征。多见于夏秋季节,小儿易患,亦可见于少数成年人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中传播流行,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由于夏秋季节,暑湿热毒困阻皮肤所致。小儿肌体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更易感邪。反复发作,邪毒久困,可造成脾气虚弱。,西医,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71型及亚群或80/81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发病机理: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当机体衰弱或瘙痒性皮肤病经搔捉破损时,病原菌乘机入侵,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皮肤上繁殖所致。 (由脓疱疮中分离出的链球菌,有些是肾炎性的链球菌49型及M型,可引起急性肾炎。,诊断,季节:夏秋季节年龄:儿童多见,27岁 传染性:接触性传染:在托儿所、幼儿园可传播流行。自家接种:指液体流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皮疹,或因瘙痒,用手搔抓皮疹后所抓部位就会出现皮疹。,诊断,* 好发部位: 多发生在暴露部位。(对于小儿的脓疱病,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方面的尝试,当小儿起病时,家长会涂上一些紫药水,所以在夏秋季节,看到小孩头面四肢涂了紫药水象花面猫样,这样来找你看病,你首先要想到得是脓疱疮,即脓疱疮。),诊断,皮损特点:分两型, 1、大疱型脓疱疮: 初起散在水疱 水疱增大至指甲大或更大,疱液澄清透明 混浊化脓成脓疱,沉积于基底部(半月型积脓现象) 疱壁破 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痂皮脱落愈合,不留疤痕。或脓液流溢他处,引起新的脓疱,此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诊断,2、脓痂型脓疱疮: 初起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 迅速变为脓疱,脓疱周围有红晕 脓疱破后或渗液干燥结成密集黄色厚痂,结痂6-10天自然脱落而愈,不留疤痕。或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它部位,发生新的皮疹。 此型由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所致,有可能引起急性肾炎。,诊断,总之脓痂型脓疱疮较大疱型严重。脓痂型脓疱疮与大疱型不同,大疱型经12天水疱变成大疱,再经过1天,大疱变成脓疱,所以在临床上经常可看到水疱或脓疱,而脓疱型脓疱,水疱存在时间极短,他不经转变为大疱的过程,迅速变为脓疱,也许半天或数小时就已经是脓痂了,故在临床上经常看不到水疱或脓疱,只看到脓痂了。,诊断,自觉症状: *大疱型脓疱疮: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脓疱型脓疱疮:瘙痒,重症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及其它全身症状,如急性肾炎(双眼睑浮肿,少尿,血尿,头晕头痛,腰痛,恶心,呕吐)。,鉴别诊断,水痘:季节: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全身症状:皮损发生前1周内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前驱症状。水痘特点:疱壁紧张发亮,疱大者可见脐窝由病毒感染所致。 脓窝疮: 常因虱病、疥疮、湿疹、虫咬性皮炎等继发感染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陷成窝,结成厚痂。,辨证论治,*暑湿热毒型主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有炎性红晕,糜烂面鲜红,破后结黄痂。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附:* 脾虚湿蕴型主症:脓疱稀疏,色淡黄,糜烂面淡红,大便溏,纳少。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治法:健脾渗湿方药:参苓百术散加减。,外治,(1)早期水疱未破时: 用三黄洗剂外搽,每日45次,或颠倒散洗剂外搽患 外洗:大黄30克,野菊花30克,蒲公英30克,赤芍20克,苦参30克,地榆30克,槐花30克,地骨皮30克,每天一剂,煎水微温外洗。(2)渗液,溃破时可外用青黛散用麻油调节敷。(3)水泡破溃渗液较多时可用湿敷治疗选用:大黄30克、舌参30克、龙胆草30克、马齿苋30克、枯矾20克、野菊花30克、五倍子30克,煎水微温敷患处,每天一剂。,西医治疗,全身用药1.磺胺类或青霉素G水剂,苄星青霉素;2.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3.产生青霉素酶的菌株者可予以邻氯青霉素;4.根据药敏试验给药。5.对于重症首先给予大剂量敏感性高抗生素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浆及全血或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西医治疗,局部治疗1.脓疱已溃破结痂者:1:5000-1:1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清洗或湿敷2.皮损面积小:聚维酮碘液、龙胆紫液外搽3.面积大者:用聚维酮碘溶液湿敷或外洗,再用百多帮或新霉素软膏、利福平软膏、红霉素软膏外搽。4.脓痂较厚者,可外涂1%新霉素软膏或1%卡那霉素软膏。软膏可软化痂皮,使其脱落。,预防与调摄,病变处禁止水洗,如清脓痂,可用10%黄柏溶液揩洗。病变部位应避免搔抓,以免家中病情及传播。炎夏季节每天洗澡12次,浴后扑痱子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流行期间,可服清凉饮料,如五花茶。幼儿园、托儿所在夏季应对儿童定期检查,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衣服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小结,脓疱疮(impetigo)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中医称之为“黄水疮”、“滴脓疮”。中医认为本病由暑湿热毒困阻皮肤所致 典型皮损:半月状脓疱,溃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