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堤防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_第1页
某堤防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_第2页
某堤防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_第3页
某堤防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_第4页
某堤防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送审稿 送审稿 2 前言前言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北碚区嘉陵江下游 北碚城区地处嘉陵 江右岸 距嘉陵江河口 58 公里 陆路距重庆市区 45 公里 国土面积 760 6 平方公里 是著名的风景和文化区 也是仪器 机械 仪表和电子工业的重 要制造和研究基地 北碚区城区及工矿企业大部分沿江分布 河岸线长 历史上洪水灾害频 繁 现有设施防洪标准仅约 8 年一遇 该堤防工程的建设可使北碚区城区防 洪标准提高到 20 年一遇 对北碚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保护和美化环境 有着特殊作用 因此建设北碚区城市堤防工程 无论是从城市防洪需要 还 是从城市发展要求考虑均是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的 本次方案设计范围包括嘉陵江右岸庙嘴至毛背沱段 2 38km 梁滩河左 岸段 2 23km 右岸段 2 88km 堤线总长 7 49km 其中嘉陵江右岸段桩 号 0 837 15 2 187 15m 称在建段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重 庆市水利电力局批复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由国 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于 2001 年 2 月编制完成 本工程业主为重 庆北碚区堤防建设有限公司 遵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及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重庆北碚区堤防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西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研究所 承担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 我所 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 收集有关资料 对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分 析 结合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完成了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考虑本工程属北碚区城区区域性水 土保持工程 因此本次水土保持方案的重点在于对工程施工和工程自身所采 取的防止水土流失措施的设计和论证 在本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水电局 北碚区农机水电局 重庆 3 北碚区堤防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谨此表示感谢 1 方案编制总则 方案编制总则 1 1 编制目的和意义编制目的和意义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由于人为的开发活动 导致水土 流失的加剧 致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对水利基础设施造 成破坏 加剧江河湖泊的洪涝灾害 破坏生态环境 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 展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将改变原有地貌 破坏沿线 的地表植被和原始河床 扰动地表 可能引起水土流失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 的水土保持措施 来防止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编制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目的就是在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规定的 谁开发 谁保持 谁造成水土流失 谁负责治理 的原则基础上 对工程沿岸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查清工程 沿岸现有的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设施 针对工程的建设特点 编制水保 方案 确定工程水土流失的直接影响范围 沿岸的水土流失敏感区域以及工 程建设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地段 对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效果分析 和论证 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预测分析 提出 切实可行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 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资金 以达到防 治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 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同时 通过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报告的编制 为建设单位 施 工单位及水行政主管部门 提供水土保持工作的治理 施工及管理依据和建 议 1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2 1 法律 法规依据及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重庆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实施办法 重庆市水利电力局 重庆市计划委员会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渝水电水保 1998 2 号文 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 重庆市水利局渝水水保 2000 15 号文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开 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工作的通知 1 2 2 立项及设计文件 1 重庆市计划委员会文件 重计委固 1997 910 号 关于北碚区嘉陵江沿 江护岸综合整治工程立项的批复 2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文件 碚府发 1998 78 号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 政府关于嘉陵江防洪堤防工程的立项请示 3 重庆市水利电力局文件 渝水电河 1998 4 号 关于申请审批北碚区嘉 陵江防洪堤防工程的批复 4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文件长江务 1999 255 号 关于重庆市北碚区城 区嘉陵江堤防工程的批复 5 重庆市北碚区农机水电局文件 碚机水 2000 第 99 号 关于报批梁滩 河龙凤溪段防洪堤布置控制线的请示 6 重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 渝计委农 2000 1409 号 关于嘉陵江北 碚城区段沿江防洪护岸整治工程有关问题的复函 7 嘉陵江防洪堤北碚区段可行性研究水文设计报告 长江委长江上游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5 8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 测设计研究院 9 北碚区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995 2020 10 重庆市北碚区堤防建设公司 关于委托编制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 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函 1 2 3 采用技术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9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 T5772 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T16453 199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 96 防洪标准 GB50201 9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 T15774 1995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50 92 堤防工程设计 GB50286 98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SL T188 96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SL189 9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DJ338 89 1 3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依据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有关标准 规范和工程的建设内容 确定水土流 失的防治责任范围 按照 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 的原则 采取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使其满足工程措 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治理与土地利用相结合的要求 并形成项目建设水土 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做到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尽量减少工程水土流失 量 实施后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 6 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 1 1 项目名称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2 1 2 项目建设位置 北碚嘉陵江防洪堤工程位于嘉陵江下游右岸 地处北碚城区 水路距重庆 朝天门汇合口 58 公里 陆路距重庆市区 45 公里 其地理位置为东径 106 26 北纬 29 52 2 1 3 建设性质 新建 2 1 4 工程总投资 工程总投资为 19621 78 万元 所需资金 50 是申请国家水利建设款及市 政费用 其余资金由本工程业主为重庆北碚区堤防建设有限公司自筹解决 2 1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 2 1 1 表表 2 1 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 堤防工程等别等四设计防洪标准年 遇20 工程建筑物级四开挖土石方量万 m316 74 工程轴线总长Km7 49填方量万 m3243 1 永久性占地M2滨江路路面净宽m30 工程拆迁范围 M2 23384投资估算万元19621 78 占用耕地M2 2 2 建设规模及防治责任范围建设规模及防治责任范围 2 2 1 建设规模 1 工程基本组成 7 北碚城区分布在嘉陵江与梁滩河两岸 根据规划北碚城市防洪工程堤线 总长 13 05km 本次可行性研究设计范围堤防长度 7 49km 包括嘉陵江右岸 毛背沱至庙嘴 2 38km 梁滩河滴水岩下游右岸 2 88km 左岸 2 23km 其中 嘉陵江右岸毛背沱至庙嘴段桩号 0 837 15 2 187 15m 正在建设 本次可行 性研究设计只将其纳入工程范围 并将挡墙顶马道宽由原设计 2m 加大至 4m 嘉陵江右岸堤型主要为浆砌石挡墙及砂砾石防洪堤 最大堤高 42 5m 梁滩河两岸除局部地段为砂砾石护岸堤外 大部份为坡脚防护 坡面整治 坡顶防洪墙的组合防洪护岸型式 最大护岸提高 20 0m 最大防洪墙高 9 0m 各段工程情况如下 A 嘉陵江右岸庙嘴至毛背沱段 上游段 该段全长 2 380km 其中桩号 0 837 25 2 187 15m 段长 1 350km 属在建 工程 以防洪墙顶外边缘线为堤防轴线 轴线紧靠长江委批准的 II 1 线 堤型为加筋挡土墙上设计沙砾石防洪堤 加筋挡土墙部位已施工 为了减轻 加筋挡土墙上负荷 高程 192 00m 处马道宽由原设计宽 2m 增加至 4 m 堤 坡采用 1 1 75 的缓坡并设高防浪墙 该段护坡上部布置亲水台阶 并每隔 250m 设置 2 m 宽的人行下河梯道 其中桩号 0 837 15 1 850 55 堤型为加 筋挡土墙 沙砾石防洪堤 单层房屋兼防浪墙 桩号 1 850 55 2 187 15 堤型 为加筋挡土墙 沙砾石防洪堤 桩号 2 187 15 2 380 为客运码头段 堤型为 C15 细石混凝土砌块石挡土墙上设沙砾石防洪堤 墙基础置于沙砾石地基上 挡土墙墙外另设抛石护脚 下游段堤线由在建段堤线顺延 40m 后 通过半径 300m 的圆弧线使堤线与规划桥梁顺接 并经桥下 污水处理厂后与梁滩河 左岸防洪墙轴线在毛背沱处连接 其中桩号 0 000 00 0 264 51m 段堤型为 岸坡顶防洪墙 桩号 0 264 51 0 837 15m 段堤型为 C15 细石混凝土砌块石 挡土墙上设沙砾石防洪堤 从桩号 2 044 94 处设 8m 宽的汽车码头至客运码头高程 183m 客运码 头段高程 192 00 m 处设宽 2m 的马道 高程 183 00m 至堤顶间设 2 处宽 6 米的梯道 高程 183 00m 至高程 175 00m 间设 1 处宽 50m 的梯道 高程 8 175 00m 挡土墙外设宽 10m 抛石护脚 滨江路位于防洪堤顶 路面中心高程为 203 30m 203 00m 宽 27m 由 外至内依次为兼有防浪作用宽 3 0m 的单层房屋 3 0m 宽人行道 1 5m 宽绿 化带 15 0 m 宽车行道 双向四车道 中间设宽 1 0m 的隔离带 1 5m 宽绿 化带 3 0m 宽人行道 人行下河梯道沿堤线共布置 7 座 其中在规划污水处理厂段桩号为 0 346 13m 及中间段沿堤面至挡土墙 沿上下游方向至河床桩号分别为 0 569 44m 0 796 35m 1 501 88m 1 975 95m 2 114 15 等六处设宽 2m 的人行梯道 在客运码头段桩号为 2 308 79m 设 1 座 50 0m 的上下旅客 人行梯道 高程 183 00 m 至堤顶分设 2 座宽 6 0m 的人行梯道 下河汽车码头布置有 3 处 在桩号 0 153 06 处防洪墙上设 10 0m 宽的开 口 在建段桩号 1 850 55m 处设有下河汽车码头 192 00m 高程以上沿防洪 堤坡面设置宽 8 0m 纵坡 8 的汽车坡道与下段连接 另桩号 2 044 94 处设 置 1 座宽 8 0m 的下河汽车坡道至客运码头 滨江路到高程 192 00m 纵坡 8 高程 192 00 m 到高程 183 00m 纵坡 10 高程 183 00 m 平台端头设回 车弯 桩号 0 837 15 1 817 15m 段于挡土墙顶防洪堤面布置亲水台阶 台步宽 60cm 高 34cm 用干砌条石砌筑 边坡 1 1 75 每约 450 0m 设有上滨江路 人行梯道 亲水台阶范围每隔约 225 0m 布置一座宽 2 0m 的检修台阶 踏步 为宽 30cm 高 17cm 桩号 0 153 06m 处 防洪墙留 10 0m 宽缺口 保留现有简易公路 待货 运码头建设时 再结合货运码头设计下河汽车道 桩号 1 991 39m 处由滨 江路向下游方向沿坡面布置连接在建挡土墙外的汽车坡道 车道宽 8 0m 纵 坡 8 桩号 2 044 94m 处由滨江路向上游方向沿坡面布置汽车坡道 车道 宽 8 0m 滨江路至高程 192 00m 纵坡 8 高程 192 00m 至高程 183 00m 纵坡 10 路面为混凝土路面 B 梁滩河右岸滴水岩至鸡公嘴段 该段全长 2 880km 工程轴线受岸坡顶建筑物控制 沿岸坡顶边缘布置 9 共有 13 道圆弧弯段 右岸工程岸坡地面高程变化较大 轴线紧靠长江委批 准的 II 1 线 桩号 0 000 0 275 72m 为抛石护脚 沙砾石护岸堤 桩号 0 275 72 0 593 42m 为钻孔灌注桩护脚 坡面排水沟 坡顶防洪墙 桩号 0 593 42 0 737 22m 为钻孔灌注桩护脚 坡面排水沟 桩号 1 592 32 1 689 13 m 为钻孔灌注桩护脚 坡顶防洪墙 这两段岸坡顶地面高 程略低于洪水位 布置坡顶防洪墙 墙高 2 9 m 桩号 0 737 22 1 592 32m 为钻孔灌注桩护脚 沙砾石护岸堤 桩号 1 689 13 2 880 00 m 为钻孔灌注桩护脚 防洪墙为 M7 5 浆砌块石重力式防 洪墙 墙顶高程 204 00m 墙高小于 2 0m 时设计墙顶宽 0 5m 墙高大于 2 0m 时设计墙顶宽 1 0m 墙内外边坡均为 1 0 2 最大墙高 9 0m 墙基础位 于原状硬质土层上 开挖深度 1 0 2 0m 梁滩河右岸仅桩号 0 275 72 0 593 42m 1 592 32 1 689 13m 岸坡顶设置防洪墙 其余段岸坡 顶地面高程基本上能防御设计洪水 不布置防洪设施 桩号 0 000 0 275 72m 段砂砾石护岸堤 堤顶高程 204 00m 最大堤高 20 0m 高程 200 00m 204 00m 范围设 M7 5 浆砌块石挡墙 在高程 192 00m 处设宽 2 0m 的马道 马道以上堤面坡度为 1 1 5 马道以下坡度为 1 1 75 坡面用厚 60cm 的干砌块石护面 坡脚设宽 20 0m 厚 1 0m 的抛石护脚 砂 砾石填筑范围按堤顶宽 6 0m 背坡 1 1 5 控制 砂砾石堤至岸边范围填筑弃 土 基础开挖大部份要求消除表层松散覆盖层 约厚 2 0m 趾脚以内二分之 一堤高范围要求挖除表层粉细砂层至密实层 开挖深度约 3 0m 6 0m 桩号 0 737 22 1 592 32m 段砂砾石护岸堤 堤顶高程 204 00m 边坡 1 1 5 最大堤高 23 0m 坡面采用厚 60cm 的干砌块石护面 堤脚原始地面 以下为钻孔灌注桩护脚 桩布置同其它段护脚桩 砂砾石填筑范围按堤顶宽 6m 背坡 1 1 5 控制 砂砾石堤至岸边填筑弃土 趾脚以内二分之一堤高范 围要求开挖至密实层 右岸沿河床坡脚地面布置护脚工程 其中桩号 0 000 0 275 72m 段沙砾 石护岸堤处为抛石护脚 护脚宽 20 0m 其它段均为钻孔灌注桩护脚 钻孔 灌注桩护脚高程按高于枯水期水位控制 桩号 0 275 72 1 689 13m 滚水坝 10 下游 段护脚高程 181 00 m 局部地面高于设计高程地段 河床护脚高程相应 抬高 桩号 0 275 72 2 880 00m 沿河床枯水期水位边 2 0m 布置钻孔灌注桩 护脚 其高程 尺寸同梁滩河左岸 桩号 0 275 72 0 737 22m 段岸坡坡面上布置纵横间距 10 0m 的排水沟 沟深 1 0m 底宽 1 0m 沟内按反滤要求填筑砂砾石 以降低地下水位 加 快岸坡土体的排水固结 增加边坡稳定性 通过河床护脚 坡面排水沟 坡 顶防洪墙共同防止岸坡拉裂变形与洪水危害 C 梁滩河左岸段 该段全长 2 230km 岸坡地形上大部分地面高程接近设计洪水位 故防 洪设施以坡顶防洪墙为主 防洪墙为 M7 5 浆砌块石重力式防洪墙 墙顶高 程 204 00m 顶宽 0 5m 内外边坡均为 1 0 2 最大高度 9 0m 墙基础位于 原状硬质土层上 开挖深度 1 0 1 5m 梁滩河左岸仅桩号 0 000 0 046 58m 0 301 58 1 761 17m 岸坡顶设置防洪墙 河床钻孔灌注桩护脚 护脚顶高程桩号 0 000 0 904 57m 段为 181 00m 桩号 0 904 57 2 230 00m 段为 184 00m 局部地段随地面高程升 高而略有抬高 钻孔灌注桩距河床枯水期水面边 2 0m 设计桩径 60cm 桩 距 4 0m 桩底端伸入弱风化岩石中 1 5m 桩顶设厚 40cm 宽 1 2m 的钢筋 混凝土板作为人行道 不稳定岸坡和砂砾石防洪堤段桩间设厚 30cm 的挡土 板 板伸入地表下 1 0m 桩号 1 212 10 1 761 17m 段已建有加筋挡土墙护岸 岸坡为龙凤花园 本工程于加筋挡土墙外侧设框架加强护岸 框架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桩端伸 入弱风化基岩 1 5m 桩布置两排 排距 3 0m 间距 4 0m 桩径 60cm 框架 柱尺寸为 50cm 50cm 内侧柱间设 3 层梁 柱和梁与挡墙间浇筑密实 外 侧柱间设 2 层梁 内外排柱间设上 下 2 层梁边接 梁断面尺寸为 40cm 60cm 底层梁顶埋深 40cm 挖槽浇筑 工程布置见附图 全部工程的主要工程量见表 2 2 1 11 表表 2 2 1 主要工程量表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嘉陵江段梁滩河段合计 1土方开挖万 m34 083 877 95 2砂砾石开挖万 m32 88 2 88 3石方开挖万 m35 91 5 91 4M7 5 浆砌块石万 m3 2 622 62 5M7 5 浆砌条石万 m32 68 2 68 6C15 细石混凝土砌块石万 m314 6 14 6 7干砌块石万 m31 81 1 81 8干砌条石万 m30 841 542 38 9C20 混凝土万 m30 92 0 92 10C25 混凝土万 m3 0 530 53 11D60 钻孔灌注桩M 2 142 14 12钢筋制安t622713 81335 8 13砂砾石填筑万 m375 7648 45124 21 14弃土填筑万 m398 8834 34133 22 15排水沟砂砾石万 m3 0 870 87 16抛石万 m30 880 971 85 2 主要材料及来源 北碚区城区堤防工程施工中的可利用部分优先用于本工程 工程所需要 的天然建筑材料块石料 条石料及其它建筑材料基本上在北碚城区市场购买 工程所需的地方材料主要为 条石 43097 M3 块石 19990 M3 砂石 70815 M3 碎石 7894 M3 嘉陵江常年有充足的河砂供应 质量能满足工程的要求 为了满足本工程土石方要求 工程设三个取料厂 其中在嘉陵江右岸设马儿 石 陈家山两个取料场 在水土河漫滩设一砂卵石料厂 工程主要材料需用 量见表 2 2 2 所示 12 表表 2 2 2 主要建筑材料表主要建筑材料表 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水泥t40010北碚水泥厂 油料t5799区石 化 油公司 炸药t18区物资局 木材M3246区木材公司 钢筋t1364区物资局 3 工程占地及移民拆迁 本次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总长 7 490km 嘉陵江北碚城区段沿江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主要任务是保护主城区 沿江岸坡整治 兼有沿江环 境综合作用 工程区沿江地貌较平坦 建筑物较多 工程永久占地 M2 嘉陵 江段 M2 梁滩河段 M2 其中占用耕地 M2 非耕地 M2 河滩地 M2 工 程拆迁房屋 23384m2 其中砖混住宅 10403m2 非住宅 12981m2 环境影响评价认为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小 且利远大于弊 对工程 建设期间使用的料场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恢复后 没有影响工程建设 的环境控制因素 工程建设完全可行 经调查主要征地拆迁实物指标见表 2 2 3 2 2 2 防治责任范围 1 工程用地范围包括主体工程占地 取料场 弃渣场及临时施工用 地 A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永久性占地 m2 B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临时用地 45493m2设临时施工便道 C 在北碚煤炭安全仪器厂西 50m 设马儿石取料场 在渝南公路旁陈家 山设陈家山取料场 两取料场面积约 65613m2 在北碚下游约 6 km 处水土天 然砂砾石料场设砂砾石料场 面积约 m2 取料场面积共约 m2 表表 2 2 3 工程占地实物指标表工程占地实物指标表 13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工程占地M2 1 1耕地M2 1 2非耕地M2 1 2 1绿地M2 1 2 2荒地M264000 1 3河滩地M2 2房屋建筑M223384 2 1住宅M210403 2 2非住宅M212981 2 2 1框架结构M24120 2 2 2混凝土结构M26630 2 2 3棚房M22231 D 施工弃渣用于堤防附近开发区平地添土 规划建设弃渣场一个 设 为陈家山弃渣场 弃渣容量按 2 39 万 m3左右考虑 面积共约 6827m2 2 根据项目建设区范围 工程施工组织 确定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 任范围 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A 项目建设区 包括工程及线路两侧征地范围以内的区域 因两岸施 工场地战线长 土石方开挖分布不均匀 水土流失责任范围按 120 计算 则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责任范围为 m2 B 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主要为取料场 弃渣场和取料场 弃渣场 的施工便道 以及受取料场 弃渣场排水影响区域 直接影响区总面积 m2 表表 2 2 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划分 14 区域划分 项 目 名 称 项目建设区 hm2 直接影响区 hm2 嘉陵江右岸 梁滩河左右岸51 68 弃渣场0 68 取土场28 7 施工临时用地4 55 合计51 6833 93 2 3 项目区自然环境项目区自然环境 2 3 1 地形 地貌 嘉陵江 梁滩河河谷深切 临江峰顶高程 210 245m 嘉陵江流向与岩层 走向夹角 20 40 为斜向谷逆向坡 梁滩河流向与岩层走向夹角 30 50 除滚石坝 七一桥有顺向坡 其余均为岩质岸坡 高程 203 00m 以上为居民 住宅 厂矿企业区 已形成街面 地面坡度 5 15 局部大于 20 高程 203m 至江边地形坡度 30 40 庙咀至河嘉咀已建有一段加筋挡土墙 长 1 35km 污水处理厂 毛背沱为高漫滩 地形较平坦 滩面高程 175 190m 相对高差 15m 地形坡度 3 8 该段水下地形坡度较缓 约 10 15 梁滩河左岸滴水岩至龙凤桥段 长约 1100m 为人工回填岸坡 临江高 程 203 5m 回填宽 50 70m 其中 10 30m 形成街面 上部 1 16m 为人工 回填土 下部 0 9m 为河流冲积和残坡堆积的粘土 粉土 下伏基岩为侏罗 系中统上砂溪庙组紫红色泥岩 粉砂岩互层 夹岩屑长石砂岩 该段龙凤花 园管理处至龙凤桥头修建有 1 8 3 8m 高的拉筋挡墙 梁滩河右岸永发摩配厂 至木材加工厂段 长约 380m 为人工回填土岸坡 临江面高程 203 206m 高出河面 24 27m 回填宽 60 70m 形成平台 地形坡度 20 30 局部达 45 其余地段零星见有基岩出露 第四系较薄 工程区位于川东拱褶束的西部边缘 川中丘陵区主要为侏罗系中 上统 泥岩 粉砂岩和砂岩不等厚互层 沿江两岸堆积物组成各级阶地连续 未见 明显的差异变形迹象 区域构造相对稳定 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VI 度 15 2 3 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工程区地段 地质结构简单 岩层产状平缓 区内无断层 滑坡 基岩较完整 地震基本烈度为 VI 度 适宜修建堤防工程 具体地质结构如 下 工程河段嘉陵江 梁滩河河谷深切 临江峰顶高程 210 00 245 00m 嘉 陵江岸坡除污水处理厂 毛背沱为第四系外 其余均为基岩岸坡 203 00m 高程以上地面已成街面 以下至江边地形坡度为 30 40 枯水期堤线仅庙 咀段在江水痊以下 高程 167 00 175 00m 梁滩河呈 V 字形河谷 谷底 高程 174 00 177 00m 岸坡临江高程 203 00 206 00m 地形坡度一般 10 30 区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 中下统自流井组 中统新田沟组以及 第四系河流冲洪积 残坡积 人工堆积等 岩层走向 NE28 45 倾向 NW 倾角大为 45 80 除两组裂隙 一组走向 30 50 倾向 NW 倾角 70 85 一组走向 280 319 倾向 NE 倾角 50 65 外 未见断层发 育 场区位于北碚区向斜北东翼 岩层倾角平缓 产状 230 6 场区及 临近无断层 据露头观察 场区西面泥岩发育有两组裂隙 产状 50 85 下部闭合 产状 150 60 裂面平整 间距 2m 呈 V 字型张开 0 3cm 下部闭合 分布地层为第四系人工杂素填土及冲洪积粉土 卵砾石层 江北砾石层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泥岩互层 工程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岩体风化和岩坡变形 岩体强风化带厚 1 6m 弱风化带厚 1 7m 岩质岸坡卸荷明显 卸荷带宽一般为 10 20m 土质边坡局部存在变形 2 3 3 土壤 植被 项目所在地北碚区土壤资源多样 大体可分 4 个土类 水稻土类 紫色 土类 黄壤土类 潮土土类 6 个亚类 18 个土属 73 个土种 大多数土 壤都富含钾 钙等矿物养分 理化性质好 宜种性广 供肥力强 适合种植 果树 粮食和蔬菜作物 16 项目区属川东盆地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 区内主要为人工林 有阔 叶林 针叶林 竹林 草丛等植被类型 全区境内有裸子植物 6 科 13 种 被子植物 105 说 392 种 其中 乔木 32 科 66 训 灌木 32 科 65 种 乔木主 要有松 杉 柏 银杏 栎等 灌木有黄荆等 竹类有慈竹 绵竹等 经济 林木有柑桔 茶 桑 桐棕等 全区境内有林地面积 15816 6hm2 23 72 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 23 8 2 4 气象 水文气象 水文 2 4 1 气象 北碚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 18 3 极端最高气温 43 极端最低气温 3 1 夏季高温酷热 秋季多绵雨 冬季无严冬 多年平均 风速 1 4m s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0 多年平均降水 量为 1107 1mm 其中 6 11 月份为 674 6mm 占全年降水量的 69 嘉陵江流域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按地形和 气候特点 大致可分为北碚山区和南部丘陵盆地两类 北碚山区属高山峡谷 受西北寒流影响较为显著 气温低 雨量少 湿度小 属春温 夏凉 秋冷 冬寒型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 15 左右 局部极端最高气温为 36 极端最 低气温 12 南部丘陵盆地由于秦岭 大巴山 龙门山 岷山的屏障作用 西北寒流不易侵入 气候暖 雨量丰 属春暖 夏热 秋霖 冬干型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 17 左右 局部极端最高气温 43 极端最低气温为 8 5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0 左右 根据流域内 59 个站点 1954 年 1987 年的降水资料统计 流域多年平均 雨深为 960mm 由于地形复杂 降水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 一般是盆地边 缘大于盆地中部 嘉陵江有两个降水较大的地区 一个在流域东部的渠江流 域的渠县以上地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100 1400mm 其中达县与土黄间为 1300 1400mm 另一个在流域西部的涪江上游的江油 安县 北川一带 多 年平均降水量为 1200 1400m 嘉陵江上游的白龙江的青川及涪江的平武以 上地区降水量在 850mm 以下 尤其是嘉陵江上游的麻亚亭 中寨 武都 文县一带只 300 500mm 中游阆中 三磊之间降水量为 1100mm 左右 下游 17 北碚 合川 广安地区降水量约为 1100 1200mm 涪江中游地区降水量为 900mm 左右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 具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冬季 12 次年 2 月 降水量仅占全年的 3 2 6 9 月进入汛期 降水量占全年 的 66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流域多暴雨的地区之一 渠江上游地处大巴山西南鹿 的迎风坡上 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抬升 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又经过此处 因 而形成著名的大巴山暴雨区 日暴雨量大于 50mm 的天数每年达 5d 以上 涪江上游位于盆地边缘 分水岭山脉走向呈 C 型 有利于东南气流的 辐合上升 是著名的川西暴雨区 多年平均暴雨日达 6 7d 流域实测最大 24h 点雨量和最大 3d 点雨量的分布特点与暴雨日数分布一致 渠江上游是个 大值区 最大 24h 雨量达 450 5mm 最大 3d 雨量达 644 1mm 涪江上游是 另一个大值区 最大 24h 雨量达 577 5mm 最大 3d 雨量达 581 6mm 流域 内暴雨移动方向大多自西向东或自北向东南移动 也有少数暴雨自西南向东 北方向移动 一日暴雨笼罩面积可达 4 5 万 km2 最大时可笼罩整个中 下 游地区 2 4 2 水文 北碚市区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 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夏季高温酷热 长达 5 个月 5 9 月 秋季多绵雨 冬季无严冬 据北碚气 象站 1935 1993 年统计 北碚年平均气温为 18 3 极端最高气温 43 极 端最低气温 3 1 由于北碚处于缙云山暴雨区 降水较为丰沛 据 1935 1993 年北碚降水统计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107 1mm 年降水超过 1000mm 的年份占 70 最大降水年份为 1968 年 降水量为 1544 8mm 最 小降水年份为 1961 年 降水量为 740 1mm 最大 最小相差约 2 8 倍 降水 年内分不均 季节特征明显 春季 3 5 月 3 平均为 280 1mm 夏季 6 8 月 为 494 0mm 秋季 9 11 月 为 270 6mm 冬季 12 次年 2 月 为 57 0mm 北碚市区的相对湿度以秋季和初冬为大 春季较小 年平均相对湿 度为 80 1 嘉陵江流域概况 18 工程位于嘉陵江干流和其支流梁滩河的交汇处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 的一条主要支流 干流长度 1120km 流域面积 km2 地理位置界于北纬 29 20 34 33 东经 102 30 109 00 之间 它发源于陕西省秦岭 南麓 流经陕西 甘肃 四川 重庆四省市 干流分东西两源 东源出自陕 西省凤县以北的秦岭镇 向南流经微县县略阳的两河口 与源自甘肃省礼县 的两汉水相汇 过阳平关进入四川省境内 南流至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与上 游最大支流白龙江相汇 流经阆中附近有东河汇入 至南部又有西河汇入 再经南充 武胜 至渠河嘴与渠江汇合 在合川市区与涪江相汇 于北碚毛 背沱有梁滩河汇入 构成巨大的扇形水系 嘉陵江干流在广元以上为上游 全长 380km 广元至合川段为中游 河 长 645km 天然落差 284m 平均比降 0 44 合川至重庆段为下游 长约 90km 落差 28m 平均比降 0 29 梁滩河 又名龙凤溪 位于嘉陵江右岸 缙云山与东山之间 有东 西 两源 东源白市河 源自巴南区福寿场达摩冲 至白市驿始名青水河 流经 涵谷场 赖家桥 土主场 至双河口与西源汇合 西源虎溪河 源自巴南区 走马场 北流龙凤场 曾家场 东西源汇合后 水源渐增 河道曲折迂回 北流经飞雪崖瀑布 何家桥 梁滩桥 李官桥 在察家坝附近进入北碚区 经大磨滩 至高坑崖成为悬河 西以小坑崖 红石桥 陈家院子 河嘴 马 坪坝 龙凤桥 至毛背沱注放嘉陵江 该河全长 80 9km 平均坡降 1 6 流域面积 520 5km2 在毛背沱汇入嘉陵江 入汇角约 90 由于受地质构造 作用的影响 河道蜿蜒曲折 左右岸坡度较缓 河床底坡不大 枯季河宽不 到 50m 从河道形态看 嘉陵江干流城区段可划分为上部顺直段 中部弯曲段和 下部峡谷段 上部顺直段和中部弯曲段洪水期河宽约 400 600m 弯曲段尾 部为毛背沱回流区 下部峡谷段洪 枯季节水面宽度相差不大 约 200 250m 本河段河床纵向起伏较大 深泓线最高 最低相差近 50m 两岸 基岸裸露 分布有众多的石梁 礁石 突嘴等 这些石梁 石嘴起着控制河 势的作用 在河段上部有象鼻子和金钢背两个突嘴分布在左右岸 中部右岸 19 有楚石坝 何家碛大沙坝 两沙坝之间有白玉石礁石分隔 左岸基本由基岩 组成 分布有李家梁 大梁 二梁等石梁 下游峡谷段两岸由基岩组成 峡 谷进口左右突嘴对峙 控制了河势 2 洪水特性 北碚洪水主要由流域暴雨形成 与流域暴雨分布特性一样 年最大洪峰 多发生在 7 8 9 月 据统计 从 1951 年到 2000 年 北碚水文站在这三个 月出现年最大洪峰的比例高达 80 其中 7 月份发生机会最多 8 月份流域 受太平洋副主控制 常出现伏旱 年最大洪峰发生机会相对减少 9 月份以 后由于极峰南移 有时呈准静止峰 流域出现秋季洪水 年最大洪峰出现机 率仅次于 7 月 北碚洪水具有涨落迅速 变幅大等特点 据统计 最大涨率可达每小时 1m 多 一天可上涨 10m 以上 一次洪峰过程约 5 7d 其中主峰历时 2 3d 峰顶时间一般为 4h 左右 由于流域内支流众多 各支流暴雨中心时空分布 不同 洪水发生时间先后不五 故讯期洪水多为连续多峰型 嘉陵江流域位于川东北的大巴山 秦岭及龙门山之南 受地形及气候因 素影响 流域内雨区分东西两处 东处位于大巴山南麓 渠江流域的南江 万源一带 西处位于龙门山南麓的涪江上游安县 江油 嘉陵江的剑阁 广 元一带 北碚位于渠江 嘉陵江 涪江交汇区的下游 若两江或三江洪水遭 遇 对北碚城区防洪不利 根据 1951 1999 年武胜 罗渡溪 小河坝站洪水 资料统计 北碚洪水主要来自于嘉陵江干流和渠江 特殊年份 由于暴雨分 布不同 洪水组成差异悬殊 如 1975 年 10 月上旬的洪水是渠江流域一次特 大的后期洪水 暴雨中心位于大巴山 北碚洪水主要来自于渠江 又如 1981 年发生的 8 17 洪水 暴雨中心位于嘉陵江干流昭化广元一带 北碚洪 水主要来自于涪江 约占 27 9 和嘉陵江干流 由于暴雨中心位置不同 洪水的组成遭遇也不同 涪江与嘉陵江常为同一雨区 洪水的同步性较好 洪水遭遇的机会也较多 一般在 42 左右 涪江与渠江两流域东西相隔 暴 雨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 洪水遭遇的机会较少 一般仅 14 左右 嘉陵江与 渠江属相邻流域 但雨区往往不一致 洪水遭遇机会也不大 一般在 28 左 20 右 三江洪水遭遇的机会更小 一般在 10 左右 2 5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2 5 1 人口 根据北碚区 1999 年统计年鉴 工程所在地北碚区市 17 个辖镇乡 2 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 61 5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39 2 万人 非农业人口 22 3 万人 2 5 2 土地利用 北碚区幅员面积 760 6km2 人口平均密度 819 人 km2 土地利用情 况如表 2 5 1 表表 2 5 1 土地利用类型表土地利用类型表 序号土地利用种类数量 km2 占全区幅员面积 1耕地361 5347 57 2经济果木林地11 831 52 3林地211 5327 83 4非农业用地44 875 91 5水域24 903 20 6末利用地105 8713 92 2 5 3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面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 29 39 30 05 东经 106 18 106 40 之间 东界渝北 南接壁山县 西与沙坪坝区相 连 北与合川市毗邻 全区幅员面积 760 6km2 1999 年底总人口 61 5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39 2 万人 非农业人口 22 3 万人 北碚区水陆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经济较为发达 据调查 区内煤 石灰石 白云石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区内至今保存着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 区内农业已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化 特色业初具 规模 区内工业生产经过抗战时期和二线建设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 年的建设 已成为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形成了以仪器仪表 21 工业为主体 具有机械 化工 玻璃 电子 煤矿 纺织等 30 多个行业 100 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 据统计 北碚区 1999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49 62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 4 18 亿元 第二产业产值为 26 25 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为 19 19 亿元 北碚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是重庆市著 名的旅游区和文化区 缙云山风景名胜区是 1982 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4 个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包括缙云山 北温泉 嘉陵江小三峡和合川钓鱼城 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体系 北碚区为重庆市的主城区 212 国道从城边穿过 公路距重庆市仅 45km 公路等级为 2 级 嘉陵江水运常年可通行 200T 级船舶 水路距重庆 朝天门码头 58km 城区内有国家铁路干线襄渝线北碚三等客货站 交通条 件较为方便 2 6 项目区发展规划项目区发展规划 根据 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和 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总体规划 北碚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 标是 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坚持科教兴区 生态园 区 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 进一步强化区域工业的主导地位和北碚在重庆市 的文化旅游名城地位 大力发展和繁荣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都市型先导农业 把北碚建成经济发达 文化繁荣 环境优美 人民富裕的科技工业区和文化 旅游城 城市建设方面 中以北碚旧城区为核心城市 以 212 国道 碚青路 碚两路和嘉陵江为轴线 采取分区布局 递度推进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 城 镇体系拟分为三级 即北碚母城 主城外围组团和重要工业点及物资集散地 一般乡镇 根据 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总体规划 北碚母城的城市性质是 以仪器仪 表工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庆市风景旅游文化城市 城市范围为北起规划的 212 国道 南到回龙水库 西以缙云山为界 东到鸡公山 飞蛾山一带 共划分 为 8 个主要功能区 规划 2010 年城区面积发展到 20km2 城市人口达到 20 万人 2020 年城区面积达到 24km2 城市人口达到 25 万人 22 2 7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2 7 1 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所在地北碚区交通便利 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可由本市解决 本工程具有施工战线长 土石方开挖量大 填筑量大 施工地点靠近城 区的特点 施工道路利用现有的下河汽车码头布置 堤防工程土方及卵砾石 开挖采用 1 0m3挖掘机配 5t 自卸汽车运输 石方开挖采用 80 型潜孔钻钻孔 浅孔爆破 然后采用用 1 0 m3挖掘机配 10t 自卸汽车出渣 土方填筑采用机 械施工 填筑采用 74kw 推土机平料 12 15t 振动碾压实 局部用 2 8kw 蛙 式打夯机补夯 个别部位采用人工夯实 堤基石方开挖采用人工手持式风钻 钻孔 小药量爆破的方法 挖运方式 堆放地点 填筑方法和土方开挖相同 浆砌石工程采用人工施工 施工用水直接从江中提取 2 7 2 弃渣 取料 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全线挖方 16 74 万 m3 可回填利 用量达 14 36 万 m3 弃方为 2 39 万 m3 工可中考虑砾石 石方开挖全部利 用 土方利用 70 基础和边坡开挖产生的弃渣严禁随地倾倒 堆放 施工 弃渣 2 39 万 m3先运至陈家山弃渣场 后做为规划用填土料 各工段方量见 表 2 7 1 表表 2 7 1 工程方量表工程方量表 序号施工部位堤 长 km 挖方 万 m3 回填利用 万 m3 弃方 万 m3 备注 1嘉陵江右岸2 3812 8711 6461 224 2梁滩河左岸2 231 691 1830 507 3梁滩河右岸2 882 1811 530 65 合计7 4916 7414 362 39 工程所需总填方量为 257 43 万 m3 除去回填利用 14 36 万 m3 本工程还 需填方量为 243 07 万 m3 需设三个取料场 其中水土料场取砂砾石方量 23 144 48 万 m3 陈家山料场取土石方量为 74 3 万 m3 马儿石料场取料量为 48 62 万 m3 条 块 石获得率为 50 开采后弃料 24 31 万 m3作为回填料 工程主要用料表见表 2 7 2 表表 2 7 2 主要填筑料 条块石用量调配表主要填筑料 条块石用量调配表 填筑料条 块 石施工部位 取料点数量 万 M3 取料点数量 万 M3 水土99 62 马儿石19 81马儿石18 35 陈家山43 56 嘉陵江 开挖弃料11 64 水土44 84 马儿石4 5马儿石5 96 陈家山30 74 梁滩河 开挖弃料2 72 2 7 3 施工进度 工程施工按业主要求 5 个年度完成 安排施工总工期 4 年 梁滩河地势 较高 嘉陵江在建段至污水处理厂现有防洪标准较低 为使该工程尽快发挥 防洪效益 故先进行在建段至污水处理厂区间段施工 施工高峰期人数 888 人 具体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年 7 月至 8 月为施工准备期 10 月至第二年 4 月底完成嘉陵江在建 段至污水处理厂的土石方开挖和条 块 石砌筑 并适当进行该段回填 进 行梁滩河钻孔灌注桩施工 月施工强度为 土方开挖 3 78 万 m3 石方开挖 2 11 万 m3 砌石 3 66 万 m3 钻孔 0 12 万 m 填筑 6 万 m3 第二年 5 月至 10 月进行嘉陵江在建段的填筑 条 块 石条料施工 月 施工强度填筑 4 万 m3 11 月至第三年 5 月进行嘉陵江段填筑部分施工 梁 滩河钻孔灌注桩施工 其中 12 月至第三年 3 月完成庙咀段围堰和相应进行 该段施工 月施工强度土方开挖 2 5 万 m3 浆砌条 块 石 1 6 万 m3 围堰 施工 127m 钻孔灌注桩 0 12 万 m 填筑 8 万 m3 第三年 6 月至第三年 10 月进行嘉陵江段浆砌条 块 石砌筑 砂砾石 24 填筑 梁滩河钻孔灌注桩已施工段回填 月施工强度填筑 4 万 m3 第三年 11 月至第四年 5 月完成梁滩河剩余钻孔灌注桩施工 继续嘉陵江段 梁滩河 段填筑 月施工强度钻孔灌注桩 0 12 万 m 填筑 10 万 m3 第四年 6 月至第 五年 6 月底工程施工基本不受讯期洪水影响 主要进行剩余砂砾石填筑 块 石砌筑 污 雨 水管铺设 房屋建筑 道路及工程绿化等施工 月施工强 度为 填筑 10 万 m3 道路 0 45 万 m2 2 8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 8 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重庆市属于西南土石山水土流失区 从引 起水土流失的外营力分析 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有重力侵蚀和人为侵 蚀 按地表物质侵蚀形态分析 则以面蚀 沟蚀为主 兼有滑坡 泥石流等 形式 工程沿嘉陵江右岸和梁滩河两岸布置 分为嘉陵江右岸段和梁滩河左岸 段 右岸段 项目占地范围为北碚区规划的城市用地 属中部丘陵中强度侵 蚀区 范围内侵蚀模数约为 4556t km2 a 年土壤侵蚀量约 221 61 万吨 其 堤防工程现状为 项目区属中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