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2010年度民族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国家民委2010年度民族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国家民委2010年度民族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国家民委2010年度民族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国家民委2010年度民族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民委2010年度民族工作调研报告题目: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忠斌 文晓国 李杰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时间:2010年10月28日摘要随着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和农药的广泛使用,武陵民族地区农药市场环境和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将影响武陵民族地区农药市场竞争格局,传统营销模式也难以适应新的变化,而农药营销信息化则逐步展示其优势。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和农药广泛使用的背景下,描述了农药营销信息化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关键词:武陵民族地区 农药营销 营销信息化Wuling Area Information Pesticides Marke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Li Zhongbin Wen Xiaoguo Li jie(College of Economic,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430074)Abstract: Wuling area with pesticide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use of pesticides in the Wuling area market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ion growing, many new uncertainties will affect the Wuling area pesticid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model is also difficult to adapt to new changes, and pesticides Marketing information is gradually showing its advantages. Wuling area of pesticide marketing information while in progress has been made a series of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this pape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Wuling widely used pesticides in the context of pesticide marketing information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Wuling area ; Pesticides Marketing; Marketing information 目录一、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和农药使用现状(一)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3.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落后4.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5.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 6.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附加值低7.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使用现状1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使用情况2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二、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现状(一)信息化营销意识不强,对营销信息化认识不足(二)农药营销信息化发展滞后,发展水平水平低(三)农药营销信息化推广困难,发展速度缓慢(四)营销信息化效果不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五)信息化营销职能简化,没有突出信息化营销部门在企业营销组织中的地位(六)缺乏有效的营销绩效评价三、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传统观念的束缚(二)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薄弱(三)企业管理不科学,内部阻力,使得信息化营销难以推广 (四)缺少营销信息化专门人才四、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一)更新营销观念,强化对营销信息化的认识(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配套设施改革(三)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四)创建特色企业网站,采取合理有效推广策略(五)优化企业内部机构,突出营销职能部门(六)引进和培养营销信息化专门人才(七)建立有效地营销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五、结论参考文献附录1:武陵民族地区农药生产营销企业一览表附件2:武陵民族地区农药生产企业汇总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武陵民族地区包括重庆黔江开发区、酉阳、秀山、彭水、石柱、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贵州铜仁等地区,绵延9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500多万,区内聚居土家、苗、侗等30多个少数民族,是典型的“老、少、山、穷”地区,是国家重点扶贫对象。改革开放以来,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和农药发展使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民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和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力发展农药营销信息化,对于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和农药使用现状(一)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武陵民族地区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自然、历史以及人文方面的原因,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加之,武陵民族地区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低,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不足,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现代化也相对滞后。在传统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70%左右,居主体地位,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深加工和相关产业发育则很是滞后,同时农村非农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限制了农民收入来源局限,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2.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武陵民族地区绵延9万多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山、穷”地区。山区面积占据了辖区面积的绝大部分,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且低产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另一方面,武陵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偏低,这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内大部分耕地、林地农业发展依然靠天吃饭,抗灾能力差。武陵民族地区远离交通运输主干线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便于农产品的运输,不利于产品出口。3.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落后武陵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落后,对于我国农业政策依赖较大,因而形成了过分强调种植业生产,种植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然而,武陵民族地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0%左右,粮食作物产量低,市场价值小,没有充分的利用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另外,区域内农业生产格局雷同,缺乏必要的分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没有从结构上凸显出来,大量的农业资源没有利用,资源潜力得不到发挥。武陵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以生产初级农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很好的衔接生产、深加工、销售等环节,高附加值产业过程的高收益没有得到共享,没有形成良性的产业内循环,农业产业内效率、效益损失严重,使得农民既没有投资的能力也没有投资的欲望。同时从生产方式上来看,普遍采用粗放式经营方式,农业产值增加多来自土地种植面积、劳动力投入的增加,缺乏对股份制、合作制等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运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增长方式落后。4.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农业现状使大部分农民仍处于温饱线之上且有极大的生存压力,而土地均分就是农民克服压力的一个集体回应,均等占有土地并尽可能多是一种最有效率的保障。 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证分析J,载经济研究,2003(2)。“均田制”形成了土地分散经营的制度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农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限制和阻碍了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形成。武陵民族地区山多地少,地广人稀,农业生产以单家独户生产为主,种植面积分散,缺乏规模,农地使用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差。5.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 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革命,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地广人稀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武陵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农作物品种改良,良种繁殖、低产田改造、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技术引进率低,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比东部低33.6%。由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劳动力科技与文化素质的低下必将从根本上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等原因,引进技术人才难且留不住,农业技术和经营人才匮乏。农民文化素质、技术人才预期收益、地方政府财力支持缺乏以及农民科技推广保守意识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农产品科技发展缺乏基本的人才环境,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及相关产业粗放经营,农业资源浪费甚至破坏的现象相当普遍。6.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附加值低由于传统观念和地区封闭性等历史、自然条件限制,武陵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仍处于自然、半自然经济状态下。武陵民族地区农业具有明显的小而全、封闭性的特点,农业生产力低下,商业性特征不明显,仍处于“农民农业”阶段,表现出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白晋湘,雷海章:武陵民族地区山寨农业市场化发展研究J,载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传统农业生产者的小农意识,市场观念淡薄,同时城乡分割体制及武陵民族地区生产相对闭塞,农民普遍缺乏商品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意识。当地农民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依靠本地特有农业资源,生产特色化产品,发挥本地区农业资源,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多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农民更潜心于农业生产,而缺乏深加工,忽略农产品营销,流动不畅,农民往往不能因产业化、市场化所带来的高附加值。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现代化,其结果是既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也强化不了市场建设,更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7.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武陵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近些年来,人口增长的压力和发展经济的动力加剧了对山区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水土流失、农业化学污染成为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人口增多对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更由于无节制、不科学农业资源利用,造成山区农业资源衰退。土地资源的无序利用和弱环保意识,不少林地遭受破坏,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功能减退;土地复种指数不断提高,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耕地无法降解残存化学物,成为农村土地主要污染来源。武陵民族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南酸雨区,这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中唯一尚未治理的一个。2007年3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公布的全国降水PH值分级分布情况,属于武陵民族地区的重庆秀山属于强酸雨地区,湘西州吉首则属于弱酸雨地区。 孙忠良,吕学芳:对武陵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J,载商业研究,2008(12)。有些农村地区水质污染严重,农牧渔业水源形势十分严峻,从而降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能力。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减退,加之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致使武陵民族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趋于不合理、不协调,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武陵民族地区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使用现状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物调节剂等,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它对靶标有剧毒,在有效控制病、虫、鼠害和杂草,保障人类所需农产品正常供给方面作用迅速,可以工厂化生产和大批量储存,及时施用,能够把害虫消灭于大量发生之前;许多杀虫剂具有广谱性,有利于兼治多种害虫;技术上相对比较简单,使用方便,容易被生产者掌握。 金德锐,等:论中国有害生物防治策略的形成与发展J,载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4(1)。 曾昭慧:浅谈农药管理与综合防治J,载农药科学与管理,1992(1)。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也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在化学农药方面尤为突出。化学农药毒性大、降解慢、易富集等特性也使其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威胁最大的农药品种。我国是化学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年均化学防治面积高达45亿亩次。作为最主要的病虫草害防治方法,它每年可为我国农业生产挽回大约35%-60%的损失。武陵民族地区农产品的生产主要靠广大的个体农民,农药的使用也主要在农村。1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使用情况农业生产除了靠进一步改进栽培技术、改良品种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外,使用农药自然是一个主要的手段。据统计,我国粮食作物由于使用了化学农药,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7%左右。农药使用主体是农民,占96%。但是很多农民没有经过使用农药的专门培训,在使用农药中存在使用对象错误、使用时间不适当、使用量过高、没有考虑间隔期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易于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而且常常导致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由于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农药使用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且表现出剂型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的趋势。在农药用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品种间结构也不够合理。在所使用的农药中,杀虫剂占29.1%,种类以有机磷、菊酯类为主,剂型以粉剂与乳油为主,有机磷类杀虫剂仍占杀虫剂的主导地位,用量达80%以上,其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等高度农药用量占据杀虫剂的主导地位。生物杀虫剂主要是BT、阿维菌素、井冈霉素占整个杀虫剂使用的比例为5.6%。欧盟现在禁用的杀虫杀螨剂氧乐果、久效磷、甲拌磷、氟氰戍菊酯、三氯杀螨砜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仍在一些农村地区使用。从农药使用对象来看,农药大部分用于大田作物和蔬菜的病、虫、害、杂草的防治,分别占农药使用总量的49%和41%;用于果树类病虫害杂草防治的农药占农药使用总量的10%。在大田作物中,用于水稻和棉花上的农药所占比例较大,均占大田作物使用农药总量的29%。在蔬菜的农药防治中,用于防治黄瓜上病害及十字花科上虫害的农药所占比例较高,分别达到蔬菜上农药使用总量的34%和16%。2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1)农药质量问题严重,假冒伪劣农药层出不穷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对市场的整顿和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培训,但是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对武陵民族地区3类112种农药的抽查显示,假冒伪劣产品39种,占调查农药总数的34.8%;其中标签不规范是所有抽查样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占67.8%;有效成分含量与标签不符占24.8%。目前,农药市场普遍存在无证非法生产现象,其中杀鼠剂无证非法生产的比例占43.2%。农药经销市场的混乱,使伪劣农药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2)农民用药常识匮乏,使用技能差对恩施市罗针田村120户用药群众183人调查表明,仅有8%的农药使用者具有专业技术知识,能规范、合理使用农药,而盲目喷药、不适期、不对症、用药频繁,剂量大和随意混配的现象极为普遍。(见表1-1)表1-1 农药使用情况表用药行为项目规范使用提高浓度随意混配不适期不对症使用高毒农药用药频繁不交替使用配药不均匀人数13542031155161019占总调查人数比例(%)7.1%29.510.98.75.510.4数据来源:根据调查整理计算所得。从农药使用行为上看,未经专业化培训的农民在农药品种的选择上、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频率上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农民错误认为,增加用药量或提高用药浓度防治效果就会提高,因此,不按照说明书要求随意使用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注重农药防治效果,“怕虫不死”,不考虑农药毒性,通过提高浓度(占29.5%)和使用高毒农药(占2.7%)以保证防治效果。8.7%的使用者不管发生病虫害与否,也不管轻重与否,盲目喷药,用药频繁。尽管用药频繁,但往往由于不能准确把握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期,不适期(占16.9%)和不对症(占8.2%)使用造成了防治成本增加和药液浪费。在使用量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能够按规定合理使用农药,规范使用仅占总调查人数比例的7.1%。农民往往难以掌握合理用量,超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以杀虫剂为例,使用量合理的占53%,使用量偏低的占7%,而超量的占40%。超量使用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可能性必然会加大,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民“恨虫不死”,各种农药随意盲目混配(占10.9%),给农药的管理及使用增加了难度,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也容易造成药害。据调查,有的使用者一桶水竟然加入6种药剂之多。也有的农民为了防止购买到假药而盲目混配多种农药。另外发现,大多数农民配药靠估计,多使用药瓶的瓶盖作为计量器,容易造成药液剂量过大或过小而不能彻底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调查发现,农户用药瓶直接倒的占13.5%,用药盖量的占27.2%。目前,农户使用的农药很多本身就是复配制剂,随意混配将可能引起其他有害化学反应,不仅不增效,反而还有害。(3)安全使用、防护意识差,操作行为不规范在对安全使用农药常识方面的调查主要从安全使用常识培训、阅读标签及说明、专用衣服及清洁、保存、毒性了解等7个调查项目来考察,在调查中发现,农民使用农药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普遍较差。表1-2 安全使用农药常识调查表调查项目人数比例(%)未接受过安全使用常识培训11763.9用药前未阅读标签及说明7541喷药不穿专用衣服12367.2用药后不清洗衣服52.7施药过程感觉不适继续工作14478.7家中农药未严密保存10356.3不清楚农药毒性9149.7数据来源:根据调查整理计算所得。随着武陵民族地区农村种植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以及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广泛推广,对农民安全使用农药常识的培训就越显重要。但从表2看出,有63.9%的使用者未接受过安全使用农药的培训。农民因未掌握农药安全使用常识,滥用乱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但防治效果差,而且将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对于小孩误食农药导致死亡的事例在农村屡见不鲜,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家中农药未严密保存,随意放置。调查表(见表1-2)显示,有56.3%的农户未能严密保存农药,施药完后的剩余农药或空瓶、空袋未及时处理,妥善保存,随地乱扔。这一方面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也易引起人、畜、家禽类中毒。近半数(占49.7%)使用者对最常用的农药的毒性并不了解。很少有农民在购买和使用时看清楚药物成分和含量,对农药的产品性能了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滥用农药和不规范使用的现象。有的农民在不了解农药毒性和适用对象时,一味的消防别人或仅凭经验使用农药,盲目防治。另外,有41%的农民在施药前未阅读标签及说明、67.2%的使用者在喷药时不穿专用衣服、78.7%的农民在施药过程中虽然感觉不适但是仍然继续作业,这些用药习惯不仅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使用者自身的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也足以说明农民安全使用农药常识之差。在调查中发现,施药员防护意识较差,打药行为不规范,绝大多数在施药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见表1-3,在施药过程中有96.7%的农民身体受到污染,并且有更多的97.3%的使用者在受到污染的情况下继续作业。表1-3 183人施药操作情况表调查项目人数比例(%)防护情况戴防护头罩2714.8穿长袖衣服12266.7穿长裤14579.2戴乳胶手套10.5穿橡胶鞋84.4施药情况隔行打药105.5退步打药42.2顺风打药73.8吸烟进食126.6用手擦汗10959.5药剂滴漏7239.3施药时身体受到污染17796.7污染后继续作业17897.3施药完后洗净183100数据来源:根据调查整理计算所得。给农田施药的多是农村家庭壮劳力,占98%。根据调查,在打药时采取保护措施上:穿长袖衣裤的分别占66.7%、79.2%;穿橡胶鞋的占4.4%;戴乳胶手套的仅占0.5%;在施药情况下,仅有占2.2%的人是退不打药的;顺风打药的占3.8%;更有甚者施药情况下用手擦汗者占59.5%,超半数;有39.3%的不注意施药器具的保养,常出现药剂滴漏现象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既浪费农药,也容易对人体产生毒害;个别人在施药期间有吸烟进食现象,中毒事故时有发生。这充分说明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差,施药操作行为不规范。(4)低毒高效农药使用增加,高毒农药仍占很大比例近年来各地开展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药品种较往年有较大变化,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呈明显上升趋势。生物农药又称为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具有对人畜毒性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顾宝根: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载农资科技,2000(2)。生物农药如BT、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等。但是,生物农药在武陵民族地区农林业生产中的使用比例不到10%,而剧毒和高毒农药的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氨这5种农药占到农药使用量的70%左右。以杀虫剂为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杀虫剂有一半以上的是有机磷类农药,而有机磷类农药中有一半以上是高剧毒农药。这些高毒农药初一部分用于棉花、粮食作物外,还大量被经常用在瓜果蔬菜上,造成蔬菜、水果中的农药严重超标、品质下降,严重污染了这些产品。另外,随着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有害生物抗药性也不断增加,出现原先低毒高效农药随即被高度、剧毒农药所替代,“劣药驱逐良药”的恶性趋势和恶性循环。对于这一恶性循环,部分原因是高毒农药价格便宜,防治效果好,容易被农民接受。(5)农药使用量的增大,农药药害及中毒事故增加由于农药使用范围的扩大,用药量的增加,生产性的植物药害事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造成的损失也逐年增加。据有关调查分析,农药对人畜的急性中毒事故,大多都是由于误食、滥用、使用甲胺磷和对硫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缺乏安全用药知识,不注意自我防护等原因。农药对人畜的慢性中毒事故主要是施药人员素质低下,操作行为不规范造成的。(6)防治对象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加大在农村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使用农药过程中,一旦发现某种农药防效好,就长期连续使用,即使防效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认为防效下降是农药含量降低了,没有正确认识到这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造成的后果。因此,盲目增加农药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相应增加了农药对防治对象抗性品系筛选的选择压力,加快了抗性品系的出现,给防治工作造成新的困难。 詹俊良,卢远华,詹远明:当前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A,全国安全用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尤其是作用点少的内吸杀菌剂、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同样害虫对单一的农药,使用时间长了也易产生抗性。由于病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农民用增加用药量的方法来提高防治效果,结果是农药使用剂量越是加大,抗药性就越严重,就越要加大用药量才能控制病虫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7)施药器械落后,农药利用率低目前,武陵民族地区农民普遍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由于型号老,喷头单一,使用中又普遍采用大容量、大雾滴喷雾,使药液不能再靶标作物上形成最佳沉积分布,农药利用效率较低。另外,手动喷雾器存在严重的“跑、冒、漏、滴”现象,故障率高,性能落后,远远达不到科学使用农药的要求。农民急需安全、可靠、价格合理、雾化效果好、农药利用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药机械。(8)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使用者健康据调查,90%的农民对农药的残留及其危害意识淡薄。由于高剧毒农药的滥用、农药剂量和频率的加大、随意混配等原因,这些使用对象和使用方法的错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安全,危害人类健康。农药多为有机化合物,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消失、分解在农作物上使用后,就残留在农产中,长期少量的被人、畜摄取后,造成在人、畜体内的蓄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或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而发生慢性毒害危险。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不但直接威胁我国食品和环境安全,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声誉。近些年来,我国出口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中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遭到进口国退货、索赔、扣留甚至销毁的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贸易中的一大障碍。(9)害虫天敌减少,破坏生态平衡长期使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害虫天敌,而以此害虫为食的天敌,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食料而大量减少,或绝迹,这样也就破坏了生态平衡,也使害虫失去了宝贵的自然控制作用,引起害虫再猖撅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10)农药残留造成农村土壤、水质和空气污染由于农药器械和操作方法不当,农民在施药时大概只有3040%的农药沉积在农作物上,大量的农药进入土壤中。有些化学农药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分解,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进入土壤中或者土壤表面的农药残留可能通过气体挥发,或随水淋溶造成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目前,武陵民族地区农村污染中农药残留污染是阻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二、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现状农药行业在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极快。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历经多年市场竞争的洗礼,在从传统生产型企业向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不论是产品创新方面还是在市场开拓意识方面,还是从营销理念还是从信息化、电子化成运营等都可以说是质的跨越,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产能和品种大幅度增加,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绝大多数国有农药企业完成了改制,一些大型骨干企业还成功实现了上市融资,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不断加剧,服务、品牌、渠道、人才等营销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正在快速提高,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将会影响并改变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信息、数字化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这已经是农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成为促进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营销信息化,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现代营销信息系统,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对企业内外营销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实现企业内、外部营销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刘学林,高成慧:制造业企业营销信息化及其运作要点J,载商场现代化,2008(28)。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企业迎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要求制定了农药营销信息化传略,运用信息化、 数字化、市场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虽然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发展滞后,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但是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信息化实现程度不够完善,覆盖面也不够广,很多工作都比较欠缺。(一)信息化营销意识不强,对营销信息化认识不足绝大部分企业仍然把市场竞争的焦点定位于实体,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数字化这一虚拟市场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具有的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把信息化营销看得过于神秘和高深莫测。还有部分企业仅仅把信息化营销看做是网络营销,压缩了其内涵。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口头上提倡信息化营销,但是没有真正全面开展信息化营销活动,仅仅是作为一个战略口号而已。(二)农药营销信息化发展滞后,发展水平水平低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泛的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建立了具有营销分析、营销决策支持和营销活动执行、监督等功能的现代营销信息系统,提高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营销水平,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则远远滞后于我国其他地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发展滞后,虽然可以利用“后来优势”,吸取“先辈们”发展营销信息化的经验和教训,然而,由于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用于发展信息化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企业管理规范不健全等原因,制约了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发展水平也较其他地区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发展滞后主要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营销信息化内涵被压缩,多半企业的所谓信息化营销基本上简化等同为网络销售;二是营业额度不理想,公司网页点击率与实际公司进账率存在极大反差;三是农药企业信息化营销行为混乱无序,企业信息化营销大打折扣;四是实施信息化营销农药企业数量少,分布不均衡;五是企业网络利用率不高,营销方式单一,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和网络促销上。通过对武陵民族地区农药生产企业的考察,武陵民族地区约有8家农药生产企业,数量较少,其主要集中在湘西自治州、恩施自治州以及重庆黔江区,分布呈现不均衡特点。(表2-1)表2-1 武陵民族地区农药生产企业数量及分布情况湘西州张家界市恩施州长阳县五峰县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铜仁市30200101001从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企业营销渠道和方式来看,绝大数企业仍然是利用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渠道,而信息化、数字化的营销方式仅占极少数。传统的农药销售渠道呈金字塔式的体制,农药制造企业通过总代理(总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样的层级结构,将产品最终送到目标顾客手里。(图2-1)总想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 图2-1 营销渠道金字塔产品集中从塔顶(总经销商)进入流通渠道“顺向流下”分散到更广的基础层面上供应给消费者。 李豫富,张荣华:当前农药市场形式及发展趋势浅析J,载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7)。武陵民族地区总共约有50家农药生产营销企业(生产企业和营销商),绝大数农药制造商在组建企业营销渠道体系时,多是沿着传统的渠道金字塔形“顺向”建设,他们首先会同经营实力强、经营规模大的经销商建立代理商或总经销商关系,然后筛选并组合下一级经销商来协调总经销商分销产品,最终将产品送到更多的目标消费者手里。少数企业也有未遵循金字塔层级结构,直接跨过营销商,参与对消费者的零售,但是也仅仅是少数而已。目前,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渠道主要有: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供销合作社和个体经营者(包括:批发部、销售部、经营部),其中农资系统和个体经营者(包括:批发部、销售部、经营部)是主渠道。(表2-2)表2-2 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渠道情况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供销合作社个体经营者网络1782233在表2-2中,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具有网络分布广、资金力量雄厚等优势,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最为主要的营销渠道。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具有相应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技术推广上的优势,对农户有较好的技术服务,但是资金不足。在农药销售和推广过程中,个体经营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具有覆盖面广、直接面对农民和信誉好等优点。表2-2中,个体经营者(包括:批发部、销售部、经营部)占全部营销渠道的46%。因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个体经营者成为农业生产企业营销的传统的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营销渠道和方式。网络营销作为信息化营销战略的重要内容,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企业的状况很不乐观。在武陵民族地区8家农药生产企业中有自己官方网站的仅3家,占农药生产企业总数的37.5%;在50多家农药营销企业中更是仅占6%之比例。武陵民族地区有自己官方网站的农药企业包括:湖南省保靖县化工厂、湖北省恩施州农药厂、湖北太极生化有限公司,其他农药企业主要是通过其他搜索引擎或网站(如:中国农资网、中国农业网等)来介绍和推广企业。无论农药生产企业还是农药营销其企业网页建设都存在信息量小、网页内容空洞、更新不及时等特点,仅仅是农药企业基本情况简介等内容,没有企业产品展示内容、企业新闻、咨询留言如同虚设,更鲜有网络交易,基本上不能产生市场影响力和发挥应有的网络销售功能。在仅有的农药企业网站中,湖北太极生化有限公司网站相对而言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基本上能够发挥网络营销功能。因此,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呈现出传统营销的特点,信息化营销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水平低,更没有显现信息化营销之趋势。(三)农药营销信息化推广困难,发展速度缓慢农药企业信息化营销决定年了企业的关键是建立畅通的客户终端,重点营销市场需求的农药产品,然而目前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企业在与客户的联系、沟通、营销信息化战略推广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一些中小农药企业没有推广意识或者说是意识不够,没有采取有效地推广手段,使得用户和潜在用户无法了解企业和产品信息、产品供应和销售等信息,长期以来营销信息化在用户中的影响力极为有限;二是部分中小企业虽然有推广意识但不懂推广方法,企业盲目地制定推广计划,购买推广服务,花了不该花的冤枉钱,使企业蒙受损失。三是农药企业营销信息化推广手段单一企业网站,很难迅速地、低成本地达到推广效果。(四)营销信息化效果不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信息化营销这种特殊的营销方式,大部分农药企业对此营销策略缺乏系统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化营销策略。目前很多企业只能沿用传统实体市场营销模式,然而,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许多企业的管理规范不健全、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素质不高、企业没有基础数据积累或分享困难,难以实施科管理,导致农药企业营销信息化效果不佳。农药企业并没有因营销信息化策略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反而遇到更多的烦恼,信息化建设进退维谷,这也使得营销信息化策略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五)信息化营销职能简化,没有突出信息化营销部门在企业营销组织中的地位企业营销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开展网络营销,但是绝不仅仅是网络营销。目前武陵民族地区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营销的职能比较简化,农药企业只注重产品销售环节,而对企业服务环节重视不够,没有突出信息化营销部门在企业营销组织中的地位。信息化营销部仅仅是网络营销,更包含各种市场调研、竞争分析、营销战略设计等工作。然而,从目前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企业营销信息化来看,农药企业设置真正意义的信息化营销部的企业不多。很多企业的信息化营销部要么成为销售支持部(侧重于销售方面的辅助工作),要么是市场宣传部(侧重于广告策划与促销活动工作),很少农药企业的信息化营销部是以产品市场为核心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营销农药产品。(六)缺乏有效的营销绩效评价目前很多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企业都意识到信息化营销对于企业未来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影响力和利润率的巨大优势,少数企业也制定了营销信息化战略,但是却缺乏对信息化营销绩效的有效评估,不清楚使用那些评价指标,指标的代表含义以及指标的量化和使用。有些把网络销售额作为评价绩效的唯一指标,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指标;有些企业测量了很多指标,但缺少有效的评价手段,使得评价的结果不符合客观实际。三、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企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实体营销更安全,更有效,对信息化、数字化运用的信息化营销存在怀疑,他们更希望运用实体店营销、产销会等形式营销农药产品。这种落后的传统观念是武陵民族地区地理封闭,外界信息和营销观念传播速度慢的客观反映,有其广大的群众基础。据调查,有59%的人认为网上商品无实体感,对其企业和产品质量不放心,而宁愿选择实体店购买。这种对新事物的不信任感和思想意识的封闭、落后,多少会制约信息化营销的发展。(二)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薄弱近些年来,国家大量的惠农政策,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乡村公路村村通,通讯网络也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农村。但是,我们无可否认在武陵民族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差,网络发展水平低的事实。在武陵民族地区,电脑还远不是大众产品,互联网远未深入千家万户。目前,武陵民族地区网络用户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总量太少,覆盖率低,还不到1%。另外,用户使用成本开支较大也限制了武陵民族地区网络用户数量。低水平设施的网络与高水平收费限制了用户上网,束缚了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得信息化营销缺乏最起码的人气基础,并己成为制约信息化营销发展的瓶颈。农药信息化虚拟市场要变成农户手中的商品,就需要有安全、方便的网络支付机制、高效、快捷的物流网络。但是,目前网络支付的技术手段尚不成熟,对企业和农户的账户安全存在障碍。据调查资料显示,有52%的网络用户认为目前网上购物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安全方便的网上付款方式。因此, 目前在网络安全支付方面存在的技术与观念问题是信息化营销发展的重要障碍。目前,从全国来看,拥有全国物流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不能及时与农户进行实物交割,加之,武陵民族地区的地理条件为企业高效、快捷物流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已成为阻碍其信息化营销发展的主要因素。(三)企业管理不科学,内部阻力,使得信息化营销难以推广 营销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和重点,因为企业的营销活动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产品开发、生产、财务、储存等以及变化的外部环境,能否建立覆盖所有销售网点的信息网络,在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营销活动各环节,开展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实施供应链(SCM)管理,建立具有营销决策支持功能和营销活动执行、监督、分析功能的现代营销信息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的成败。 刘学林,高成慧:制造业企业营销信息化及其运作要点J,载商场现代化,2008(28)。因此,信息化往往带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如果没有强化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就容易出现新旧管理模式的冲突,造成诸多人为阻力。而此情此景在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中小企业却已成为营销信息化战略成败的关键。这些企业管理错综复杂、经营流程不规范、人治思想浓厚、裙带关系明显、内部阻力很大,常使营销信息化最终难以顺利达成预期效果。这些来自于企业自身内部的阻力,使农药企业营销信息化难以推广。(四)缺少营销信息化专门人才人才,是国家、地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也就是企业人才的竞争。目前武陵民族地区90%的农药企业缺少信息化营销专门人才,这也是上述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出现的六大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当前企业信息管理与分析能力低,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等,是制约信息化营销发展的根本障碍。四、武陵民族地区农药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多问题,巨大的制约着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战略的发展。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更新营销观念,强化对营销信息化的认识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药企业营销信息化、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更新营销观念,强化对营销信息化的认识,开展广泛的企业员工、农户的宣传和培训,普及营销信息化知识,脱去农药营销信息化的神秘外衣是必要的,有益的。对农药营销信息化的宣传造势可以借鉴美国JOMTIME公司CIO的首个推销构想,就是为企业员工制作精美、简捷的宣传册,介绍农药企业营销信息化的全部服务、相关准则,并每月出版一期营销信息化专刊,把营销部门每周每月的工作内容、目标和应用方案、策略手段、部门工作进度等刊登其上,让每位员工心里都有一个“底”。同时,企业连续举行为期三个月的营销信息化专门培训,对员工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导,灌输信息化营销意识和管理理念。企业通过培训营销部门员工(或者专门培训营销信息化部门员工)更加深入了解营销信息化的服务内容,端正新的工作态度,并让营销信息化部门员工有机会熟悉其他部门的员工,为今后开展工作、搞好上下公关关系、普及营销信息化项目打下基础。 吴勇毅:CIO如何搞好信息化营销体现IT价值EB/OL,/b/2009-08-06/11253328696.shtml.另外,为了扩大公司在农户中的影响力,以便农户更了解公司农药营销信息化,为未来的农药虚拟市场竞争具有先入为主的巨大优势,同样可以借鉴上述推销构想,有针对性、更易于理解、宣传的方式向农户传达企业的营销信息化理念,提高社会与公众对网络营销的认识,消除陌生感、神秘感,增强信任感。(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配套设施改革制定鼓励、扶持营销信息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为营销信息化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政府和企业加快电脑硬件的投放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提高网络服务水平,为营销信息化提供发展的基础。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整体水平。当前重点是加快电子货币的研究,尽快实现网上安全支付,不断开发适合农药网络营销的新方式和新策略。加快对营销信息化的立法与监督,规范企业的信息化营销行为,维护农药市场秩序。通过建立健全农药虚拟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反欺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制定规则,为信息化营销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国家鼓励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完善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社会物流体系,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形成一个反应快捷、畅通无阻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三)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以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为基础,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以客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