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药_第1页
化湿药_第2页
化湿药_第3页
化湿药_第4页
化湿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章 芳香化湿药,2,复习,湿邪的致病特点,3,复习,湿与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4,概述,一、定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二、适应症:湿阻中焦之证-脘腹胀闷、胃纳不馨、身体倦怠、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标志)暑湿证、湿温证身热不扬、午后热盛。,5,概述,三、药性特点:味辛性温,归入脾胃;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于温燥。四、注意:不宜久煎;阴血、气虚者慎服。,6,概述,五、配伍原则湿证有寒湿、湿热之分 寒湿配温里散寒药物(附桂之类) 湿热配清热燥湿药物(三黄之属)还可配行气药(理气化湿陈皮) 健脾药(健脾化湿白术)。,7,苍术,【来源】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朮或北苍朮的根茎。,8,苍术,【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经。歌诀 苍术燥湿兼健脾,湿痹泄泻风寒宜,苍术脾胃湿盛实证白术补益脾胃虚证,9,苍术,特点:除一身上下内外之湿。,10,苍术,防风。苍术苦辛性温,功擅除湿蠲痹,治内外一切湿邪;防风辛温,升散,长於祛风止痛,乃治风通用之品二者伍用,共奏祛风燥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恶寒无汗、头重如裹、肢体困倦、关节酸楚等证因风寒湿邪所致者;亦可用於治疗水泻、飧泻、头痛等。黑芝麻。苍术明目,黑脂麻补益肝肾,二者合用;有补益肝肾明目之功效,用於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青盲、雀盲。黄柏。苍术苦辛性温,健脾燥湿,治内外湿邪;黄柏苦寒,善清下焦湿热二者等量伍用,清热燥湿健脾之功效更著,且功专於下,用於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软无力以及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症。厚朴。苍术苦温主升, 燥湿、健脾;厚朴苦温主降,温中化湿、下气除满,二者伍用,有健脾燥湿、行气除胀之功效,用於治疗脾虚不运、湿邪中阻、气机不畅引起的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口淡无味、苔白而厚腻者。,11,苍术,药膳(汤):苍术羊肝汤与猪肝、羊肝蒸煮同食,有明目之功,可治夜盲症。烟熏消毒:苍术、艾叶、白芷、雄黄烟熏消毒,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灭菌作用,苍术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苍术和艾叶制成消毒香或烟熏剂对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肺炎支原体、口腔支原体,乙型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和其他致病真菌均有显著杀灭作用。,12,厚朴,【药用】木兰科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13,厚朴,【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 归脾、胃、肺、 大肠经。歌诀 厚朴降气除湿痰,气滞胀满喘咳痊,14,厚 朴,【处方用名】厚朴、制川朴、制厚朴(用生姜、苏叶煎汁,趁热拌入,吸匀拌透,干燥后用。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15,厚 朴,特点:除无形之胀满,如气滞胸满、腹满; 又除有形之胀满,如食积、湿阻之便秘、脘闷等。,16,厚 朴,注意:孕妇及气虚、阴虚者慎服 。,苍术 燥湿健脾 苦温燥湿厚朴 燥湿行气,麻黄 宣肺平喘 平喘厚朴 下气平喘,苍术与厚朴的功效比较,18,藿香,【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份。,19,藿 香,【处方用名】广藿香(产广东者,一般认为功效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鲜藿香(新鲜者,洗净,切碎用。主要用于解暑),20,藿 香,【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歌诀 藿香化湿又解表,霍乱吐泻暑湿消,21,藿香按语,气味芳香化湿辟秽而和脾胃,性味辛温,散表邪而除表证,兼能解除暑邪,为夏暑令要药。又治鼻渊,颇有良效。而辛香而不过散,温熙而不燥烈,故为临床常用药也。,22,藿香,23,止呕之比较,温中止呕生姜胃寒呕吐;清胃止呕芦根、黄连胃热呕吐化湿止呕藿香湿阻呕吐行气止呕紫苏气滞呕吐,24,藿香之药理,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抗病毒作用 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抗真菌作用抗钩端螺旋体作用,25,藿 香参考,本草正义:“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胃,振动清阳妙品。.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熙而不偏于燥热,能袪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乏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为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26,紫苏与藿香,二者皆有发表和中的作用,紫苏长于散寒解表,且能安胎、解鱼蟹毒;藿香长于化湿醒脾,且能解暑、治鼻渊。,27,香薷与藿香,二者皆为既能发表,又能解暑之药。香薷散寒解表力佳,且能行水消肿; 藿香则化湿醒脾力优,且能治鼻渊。,28,佩兰,【药用】菊科草本植物佩兰 Eurpatorium fortunei Turcz. 的地上部份。,29,佩兰,【性味与归经】 辛,平。归脾、胃经。【功效】 化湿醒脾,解暑。,30,佩兰之按语,佩兰本经称兰草,性味辛平,气味方香,专入脾胃,有化湿悦脾之效,又能解暑,为治疗暑湿内蕴之药;其为治疗脾瘅要药,亦去化湿之功;鲜品用于夏令作用尤佳。,31,藿香与佩兰功效主治异同,32,砂 仁,【药用】姜科草本植物阳春砂 Amonum villqsum Louv. 或海南砂 A.longiligulare T.L. Wu 或绿壳砂 A.xanthioides Wall. 的成熟果实。,33,砂 仁,【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脾、胃、肾经。歌诀 砂仁化湿行滞气,中寒吐泄胎动宜,34,砂 仁,35,砂 仁,【处方用名】春砂仁、阳春纱(产广东阳春县者,质佳。春砂仁,附去壳者;阳春砂,附带壳者。打碎用)【使用注意】入汤剂宜后下。,36,豆蔻,【药用】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37,豆蔻,【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肺、脾、胃经。【功效】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38,砂仁与白豆蔻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姜科。辛温,化湿行气,开胃,温中,治疗湿浊中阻证、脾胃气滞证,脾胃寒湿证等,均当后下。同中之异:行气以白豆蔻为优,开胃以砂仁为佳;同能温中,但白豆蔻重在温胃,善治胃寒呕吐,砂仁重在温脾,善治脾寒泄泻。不同点:白豆蔻偏入中上二焦,又能入肺经以化饮止咳,并走肌表以除湿温;砂仁偏入中下二焦,又能达下焦以安胎。,39,草豆蔻,【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 Ha yata 的近成熟种子。,40,草豆蔻,姜科。燥湿行气寒湿中阻证,伤于生冷者。 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后下。,41,草 果,【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草果 Amomum taso-kocrevost et Lemarie 的成熟果实。,42,草 果,姜科。燥湿散寒 (优于草豆蔻)除痰截疟(治疟疾偏寒者),配知母治疗寒热往来而寒多热少者,又退无名高热。,43,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1. 化湿药的功效有化湿、燥湿之不同,说明作用有缓弱、强烈之异,应跟据湿阻中焦之程度适当选用,以免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之弊。2. 化湿药主要用于寒湿中阻之症,常配合温里药同用;如为湿热之症,须配合清热燥湿药同用。此外,如兼气滞,可配行气药;脾胃失运,可配健脾和胃药;如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药相配伍。3. 化湿药功能化湿、燥湿,易于耗阴伤津,故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宜慎用。4. 化湿药物多含挥发油成分而气味芳香,煎煮过久可降低或丧失疗效,故不宜久煎,有的则应后下。,44,小结,1、功效比较:藿香与佩兰、苍朮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2、特殊功效:外感风寒兼内有湿阻者,宜藿香与佩兰湿阻气滞者,宜-砂仁与白豆蔻消除腹胀之要药厚朴苦温燥湿之要药厚朴与苍术,45,小结,3、止呕诸药之区别 温中止呕生姜胃寒呕吐; 清胃止呕芦根、黄连胃热呕吐 化湿止呕藿香湿阻呕吐 行气止呕紫苏气滞呕吐4、特殊用法 本章药入煎剂宜后下,46,藿香之配伍,佩兰。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砂仁。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