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防控,合肥市妇幼保健所殷刚柱,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种类及特点,种类: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脑、水痘、流感等。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均有疫苗可进行特异性预防;临床表现:发病早期类似感冒,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毒血 症引起的皮肤各种反应(出血点、淤斑、淤点、水 疱、结痂等);部分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其次是接触传播;发病特点:以冬春季节发病为高,公共场所和集体单位发病 多且易造成流行;预防措施: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相应 疫苗。,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幼儿流感 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喉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常有高热、中度中毒症状。,流感是一种由A、B、C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A型(也称甲型)流感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广泛存在,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如果有新亚型出现则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预防和治疗,药物预防 口服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疫苗接种 综合对症状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高热者给予解热镇静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抗病毒治疗,麻 疹,危 害,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危害:导致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预后差、甚至死亡。本病传染性强,在疫苗前时代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曾居儿童传染病首位。,典型麻疹:分三期: (1)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结合膜充血,23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2)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皮疹首先在耳后、发际、面部 出现23天内逐渐遍布全身。皮疹初呈细小淡红色斑,直径24毫米,继而融合为暗红色 斑丘疹,压之退色,无发疹的皮肤颜色正常。,麻疹面部表现,皮疹第一天,皮疹融合,(3)恢复期: 皮疹约于34天内出齐发透,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隐退,皮肤呈糠屑状脱皮并有色素沉着,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 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色素沉着,2重型麻疹病情重。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褪色者为出血性麻疹。,3轻型麻疹 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麻疹还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SSPE)。,近几年麻疹的发病特点,发病年龄双向移位,大龄和8月龄增多(未免疫者较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与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很难鉴别9095%病例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免疫史不详流动人口(求学、务工)发病较多(占)多数免疫史不详,预防,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隔离治疗:进行疫情报告;患病学生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方可入园、入学;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严把入学、入园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6岁以前必需完成二针麻疹疫苗(或麻-风-腮联合疫苗)的接种。,风疹,危害,风疹(german measles,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见。主要危害是母亲传播导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飞沫传播,在出疹期传染性最强,除鼻咽分泌物外,血、粪、尿中亦有病毒存在多在冬春季发病,多见于15岁儿童,男女发病率均等。母亲的抗体可保护6个月前婴儿不发病。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提高。,(一)后天性风疹 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有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周左右。,皮疹通常在发热第12天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全身症状几乎与皮疹同时出现,同时消退。,风疹第二天皮疹,(二)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 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易使胎儿感染,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并可致死产、流产,或出生后婴儿有各种先天性损害,包括失明、先天性心脏缺损和智力发育不全等畸形。,诊 断,风疹根据流行史,耳后、颈后和枕后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出疹迅速、消疹快、全身症状轻的特点,实验室诊断风疹Ig-M抗体阳性。,预 防,早期发现病人,及时报告疫情,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以防止疾病的扩散;接种风疹疫苗(或接种麻-风-腮三联和麻-风二联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流行性腮腺炎,危 害,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和睾丸炎等严重并发症。,传染源,人是流腮的唯一宿主病人:早期病人自腮腺出现肿大之前6天至肿大后9天,均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此期有高度传染性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在流行期可占3050%,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均可传播母婴传播,易感人群,1岁以上儿童均为易感人群,1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的易感者,它不仅常在儿童中暴发或流行,也可在军队、大学、医院和其它公共机构中暴发1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很少发生再次感染,腮腺炎主要临床表现和发生率,腺 体腮腺炎6070%颌下或舌下腺炎10%附睾炎25%(青春期后男性)卵巢炎5%(青春期后女性)胰腺炎4%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50%神经系统无菌性脑膜炎110%脑 炎0.020.3%耳 聋4%其 他轻微肾功能异常3060%心电图异常515%,预 防,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限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对易感人群实施预防接种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和麻-腮二联疫苗;被污染的用具、玩具应煮沸消毒或在阳光曝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危 害,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一般2-4月为流行高峰。该病病情轻重不等,而且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人对流脑普遍易感,感染后除少数人发病外,绝大数呈健康携带状态。,病原学,根据荚膜多糖的特异性将脑膜炎双球菌分成13个血清群:A、B、C、D、29E、H、I、K、L、W135、X、Y和Z,其中H、I、K三个血清群的菌种是我国学者发现的国际上95%以上的病例是由A、B、C、W135、和Y血清群引起我国95%以上病例是由A、B、C血清群引起,流行病学,传染源:脑膜炎菌的宿主是人,仅人出现感染与发病,带菌者和病人是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7天内具有传染性,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通过带菌率和流行菌群的变化,预测流行状况。 人群 带菌的规律: 1、儿童低,成人高; 2、流行地区高于非流行区; 3、偏僻农村低,城市高; 4、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高,(二)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分泌物咽部和鼻咽部菌血症脑膜炎,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发病少见,成人隐性感染获免疫,故儿童发病率较高。流行年可向高年龄组移动。 易感人群感染后,70%为无症状带菌,25%为出血点型的亚临床感染,7%为轻型病人,仅1%为典型流脑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110天,一般为23天普通型(90%)上呼吸道感染期-咳嗽、咽痛、低热等败血症期-头痛、呕吐、高热、皮肤淤斑、淤点等等脑膜炎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恢复期-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老年流脑瘀斑,瘀点瘀斑迅速增多,瘀斑好转结痂,脑膜刺激征阳性,临床表现,暴发型(515%)-起病急,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常在24小时内危及生命。根据临床特点又可分为休克型、脑膜脑炎型和混合型三型轻型-低热、轻微头痛、咽痛,皮肤可有少量细小出血点,亦可有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可有轻度改变,预 防,密切接触人群可口服敏感的抗菌素预防,应急接种流脑A群或A+C群流脑疫苗。健康教育加强监测(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水 痘,危 害,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身症状较轻,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并伴有发热。感染水痘病毒后,病毒可能潜伏在体内,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体内潜伏的水痘病毒活化引起复发感染,症状较儿童严重,出现带状疱疹,应加以注意。,传染过程,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病人的呼吸道和皮疹的泡液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接触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传染。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能受感染,婴幼儿后期、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冬春两季发病较多。一次患病可获终身免疫,发生第二次的极少见,水痘的皮疹有以下特点:1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上臂、大腿较前臂、小腿为多,手、足最少,2 疱疹为单房性,绿豆大,有如玻璃球,壁薄易破,部位表浅,中心略微凹陷。3 皮疹分批出现,为多形性分布,同时可见到各期的皮疹(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所谓的“四世同堂”; 水痘结疤,水痘皮疹恢复期,4病人全身症状不严重,仅轻度发热,通常于发病前有与水痘患者接触史而既往未患过水痘。,水 痘 的 并 发 症,皮肤感染(血性疱疹、局部坏死、疤痕等) 中枢神经系统(脑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呼吸道病(肺炎、气管炎等) 急性脑病伴内脏脂肪性病变 其他(肾小球肾炎、心内膜炎、肝炎、胃炎、阑尾炎、胰腺炎、睾丸炎、关节炎等),带 状 疱 疹,* 潜伏在背根神经节和颅神经节的神经 细胞核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 * 曾患过水痘的病人发生率为10%-20% * 通常一生中只发生1次 *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 *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时最有可能发生(肿瘤病人、HIV感染者、应激状态、接受放/化疗病人、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等),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疱疹后坐骨神经痛 * 肺炎 * 脑炎 * 失明、失聪,预 防,1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红斑、水疱)应及时就诊,已发病的学生要严格隔离,直到皮疹全部结痂可入学;2给患者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宜饮绿豆汤、粥、面片等,忌油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宜多饮开水及饮料;3加强对寝室、食堂等公共场所的通风,勤晒被褥,对水痘患儿的用具等要暴晒或煮沸消毒。4易感人群需严密观察三周,并可口服板蓝根冲剂,予以预防,最有效方法是应急接种水痘疫苗。,呼吸道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对易感人群1.接种相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