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传染寄生虫_第1页
叶传染寄生虫_第2页
叶传染寄生虫_第3页
叶传染寄生虫_第4页
叶传染寄生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叶秀峰教授,内容:一. 细菌性痢疾 二. 伤 寒 三. 性传播疾病,细 菌 性 痢 疾(bacillary dysntery)一.概述定义:痢疾杆菌 假膜性肠炎。病变部位:多局限于结肠病变特征: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假膜脱落形成不规则浅表溃疡。流行季节:夏秋季易爆发流行,儿童多见。临床: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致病菌:G(-)痢疾杆菌 福氏 宋内氏 鲍氏 志贺菌内毒素/外毒素,内毒素,痢疾杆菌(污染饮水、食物) 胃(大部分被杀灭) 部分至大肠(侵袭肠粘膜上皮及固有层) 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全身毒血症) 肠粘膜炎症反应,发病机制:,致病因素: 1.痢疾杆菌对粘膜上皮侵袭力 2.内毒素引起溃疡和全身中毒症状 3.外毒素引起水样腹泻 中毒性菌痢-小儿多见,对细菌毒素过敏所致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传染途径:粪 口(污染手/被单/玩具/食物等经口感染),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部位:结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病变特征:假膜性炎(纤维素渗出性炎症),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病变过程为: 急性卡他性炎(初期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 水肿、渗出 ) 假膜性炎(大量纤维素渗出) 溃疡形成(浅小、地图状) 愈合(修复),假膜性炎: 粘膜浅表坏死,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 假膜先出现于粘膜皱襞顶部,糠皮状,后融合成片。 假膜呈灰白色,出血明显则呈暗红色,受胆色素浸染则呈灰绿色。,临床病理联系肠道症状 腹痛、腹泻(肠痉挛、蠕动增加)里急后重(炎症刺激直肠壁的神经末梢及肛门括约肌)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血中白细胞增加(毒血症)。,慢性痢疾概念: 病程超过2个月 急性菌痢转变而来 福氏菌感染者居多。病变特征: 新旧病灶并存,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粘膜增生可形成息肉。临床: 腹痛、胀、泻等,有的成为慢性带菌者,成为传染源。,中毒性菌痢急病起、2-7岁小孩多见;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中毒性休克(最多见,毒素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呼吸衰竭(脑微循环障碍,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脑疝)、混合型(病情最重),病 理 变 化 : 肠道改变轻微,呈卡他性炎或滤泡性肠炎。而大脑、脑干有弥漫性水肿、点状出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胸腺肿大,可能是对细菌毒素强烈过敏所致,伤 寒(Typhoid fever)一、概述: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引起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儿童、青壮年发病较多。病变特点 :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与坏死,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显著。临床: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脾肿大、玫瑰疹,中性粒细胞和噬酸性粒细胞减少。,二.病因和传染途径:伤寒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三种抗原: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抗原性较强 表面抗原(Vi)肥达氏反应 (widal reaction) : 测血中抗体内毒素: 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传染源 :伤寒患者、带菌者 传染途径:粪-口,发病机制,伤寒杆菌,胃(大部分被破坏),回肠(穿过小肠粘膜上皮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尤其是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组织/孤立淋巴小结,并沿淋巴管道肠系膜LN,伤寒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繁殖),血流,单核巨 噬细胞,胆囊,四.病理变化:基本病理变化:主要是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症,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处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伤寒肉芽肿。,急性增生性炎症,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巨噬细胞,伤寒细胞,伤寒小结,无中性粒细胞,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 伤寒细胞聚集而成的小结节状结构。伤寒细胞体大、核常偏位、胞浆丰富,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坏死组织碎片。,1、肠道病变 部位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 按自然病程分为4期(1)髓样肿胀期(第一周):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伤寒肉芽肿形成,灰红色,脑回状。,(2)坏死期:(第二周)在髓样肿胀处肠粘膜发生坏死。 (3)溃疡期:(第三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处的溃疡小而圆。(4)愈合期:(第四周)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填平,溃疡边缘上皮再生覆盖而愈合。,髓样肿胀期(1W) 镜下,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伤寒小结形成,坏死期(2W) 大体,灰白、黄绿色或暗绿色,髓样肿胀,坏死溃疡,溃疡期(3W) 肉眼,坏死脱落,隆起,高低 不平。,溃疡长径与肠长轴平行。,出血、穿孔,伤寒溃疡 结核溃疡,肉芽组织新生,填充溃疡,上皮覆盖。,愈合期(4W),2、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因巨噬细胞的增生活跃而致相应组织器官肿大。 镜检: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 骨髓抑制:巨噬细胞增生、伤寒 小结形成 并挤压,加上内毒素的抑制作用 CNS: 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暂时性反应迟钝、听力下降),其它脏器病变: 胆囊:无明显病变,但伤寒菌在胆汁中大量繁殖。痊愈后,细菌仍在胆汁中生存,通过胆汁由肠道排出,成为慢性带菌者/终身带菌者。 心肌:中毒性心肌炎,临床上可出现相对缓脉 肌肉: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发生凝固性坏死(称蜡样变性),临床出现肌痛和皮肤知觉过敏。,五、并发症 1、肠出血(溃疡期)2、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3 、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 性传播性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类疾病。 讲授内容: 淋病、尖锐湿疣、梅毒和艾滋病,淋 病特点:1.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是最常见的STD。2.多见于1530岁年龄段。成人通过性接触传染,儿童通过患者用过的衣物等传染。 3.淋球菌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 4.男性的病变从前尿道开始,可逆行蔓延到后尿道、前列腺、精囊和附睾。临床表现为尿道口充血、水肿,有脓性渗出物从尿道口流出。5.女性的病变累及外阴和阴道腺体、子宫颈内膜、输卵管及尿道。,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特点:1.尖锐湿疣是由HPV引起的STD。尖锐湿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非性接触的间接感染而致病。2.最常发生于2040岁年龄组。部位:男性-阴茎冠状沟、龟头、系带、尿道口或肛门附近。女性-阴蒂、阴唇、会阴部及肛周。3. 潜伏期3个月。初起为小而尖的突起,淡红或暗红,质软,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较大呈菜花状生长。4.镜检:角质层轻度增厚;棘层肥厚,有乳头状瘤样增生,偶见核分裂;表皮浅层凹空细胞出现有助诊断。真皮层可见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阴茎冠状沟呈菜花状的尖锐湿疣,尖锐湿疣:左上图-低倍呈乳头状生长;右下图-中倍见凹空细胞,梅 毒(syphilis)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少数因输血、接吻等直接接触传播;还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梅毒病人为唯一的传染源。 基本病变:(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 指小动脉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使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闭塞。小血管周围炎指围管性单、淋、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病变特点之一。此类病变可见于各期梅毒,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小动脉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 围管性淋、单、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病变特点之一,(2)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灰白色,大小不一。该肉芽肿质韧而有弹性如树胶故得名树胶样肿。 镜下:似结核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形态类似干酪样坏死,但坏死不如干酪样坏死彻底,弹力纤维尚保存。坏死灶周围富含淋、浆细胞,而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较少,且常有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 后期可被吸收、纤维化,最后使器官变形,但绝少钙化。树胶样肿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最常见于皮肤、粘膜、肝、骨和睾丸。,树胶样肿:类似结核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弹力纤维尚保存,周围富含淋、浆细胞,少量上皮样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梅毒分为:后天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后天性梅毒:分一、二、三期。一、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有传染性。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因常累及内脏,故又称内脏梅毒。,一期梅毒:下疳,二期梅毒:玫瑰疹,三期梅毒:树胶样肿,三期梅毒:马鞍鼻,先天性梅毒 按被感染胎儿发病的早晚有早发性和晚发性之分。 早发性先天性梅毒:指胎儿或婴幼儿期发病的先天性梅毒。螺旋体在胎儿组织和胎盘中大量繁殖,可引起晚期流产、死胎或早产。 晚发性先天性梅毒:患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可引发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及楔形门齿,并有骨膜炎及马鞍鼻等。,楔形门齿,艾滋病,寄生虫病,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叶秀峰教授,内容:一.阿 米 巴 病() 二.血 吸 虫 病三. 华 支 睾 吸 虫 病(),阿米巴病(amoebiasis)概 述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部位:结肠病变特点:局部组织液化坏死(变质性炎症)分为: 肠阿米巴病: 痢疾样症状 肠外阿米巴病: 各脏器脓肿,肠 阿 米 巴 病 Intestinal amoebiasis (amoebic dysentery) 一.病因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包囊 脱 囊 滋养体,小滋养体 肠腔型 大滋养体 组织型,阿米巴原虫,致病阶段,感染阶段,二、致病机理,丝状伪足-钻入、破坏、吞噬降解 宿主组织 接触溶解-凝集素、穿孔素、 半胱氨酸酶 分泌肠毒素-引起粘膜损伤 溶组织酶 肠壁组织溶解破坏 免疫抑制与逃避 凝集素、半胱氨 酸酶,组 坏 织 溶 解 死 液 化,滋养体,三.病理变化,病变部位:主要盲肠、升结肠 其次乙状结肠和直肠 基本病变:灶性坏死性肠炎 变质性炎症病变特点:烧瓶状溃疡(flask shaped ulcer) 病变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肉眼1、肠粘膜表面点状坏死及浅表溃疡 坏死灶增大,呈钮扣状溃疡 口小底大、边缘潜行的烧瓶状溃疡 巨大溃疡,2、 溃疡间粘膜正常或轻度卡他性炎症,急性期病变,肠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镜下:,烧瓶状溃疡(flask shaped ulcer)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圆形,直径20-40um.,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滋养体,滋养体,圆形,比巨噬细胞大,核小,略嗜硷,周围溶解,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滋养体,滋养体,RBC、Lyc及组织碎片(泡体),临床: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酱褐色腥臭脓血便。中毒症状不明显。粪检可找到大滋养体。结局:治愈转为慢性出血肠穿孔,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鉴别,2、慢性期病变 病变特点-病变新旧混杂,坏死、溃疡、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同时并存。 肉芽增生过多局限包块阿米巴肿肠壁纤维增生,增厚狭窄肠梗阻,肠外阿米巴病( 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肠外阿米巴病可累及肝、肺、脑、皮肤、心包及泌尿生殖道各脏器,常为肠阿米巴的合并症。,一、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是肠阿米巴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的合并症。男性多见,发病率是女性的7-12倍。由阿米巴滋养体侵入肠壁小静脉内,随门静脉血流迁移入肝内引起。,肉眼,(1)肝右叶,单个或多个 (2)果酱样物(棕红色):液化性坏死物质 及陈旧性血液混合 (3)破棉絮状外观:脓腔壁上附有未彻底液 化坏死的结缔组织,血管、胆管。,阿米巴肝脓肿,镜下,脓液:液化性淡粉红色物质脓肿壁:尚未彻底液化坏死的组织脓肿周围:查见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肝脓肿,临床:,长期发热右上腹痛肝大、压痛全身消瘦向周围穿破,二.阿米巴肺脓肿(amoebic pulmonary abscess),少见阿米巴肝脓肿直接蔓延多见于右肺下叶咖啡色坏死液化物质褐色脓样痰痰中查见阿米巴滋养体,三.阿米巴脑脓肿(amoebic cerebral abscess),极少见多为肝和肺脓肿内滋养体经血流进入脑引起,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概述:,血吸虫类型: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nu)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血吸虫,病因及感染途径:,日本血吸虫,血吸虫生活史,传染过程 传染源:病人及受感染的动物(牛、鼠) 传播途径:粪便入水,钉螺,接触疫水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重复感染,无免疫力者急性,感染途径,虫卵,毛蚴,钉螺,尾蚴悬浮水面,门脉系统内成虫,胞蚴,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均可引起病变机械性损伤变态反应性损伤,尾蚴,头腺分泌溶组织酶和机械运动 尾蚴性皮炎(红小丘疹,奇痒),童虫,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入组织 肺出血及过敏反应 (发热、荨麻疹),成虫,代谢产物及死虫体分解产物 静脉内膜炎、贫血(虫噬、 抑制骨髓造血)、嗜酸性脓肿,皮 肤,肠系膜V,小静脉 淋巴管 血循环 右心,肺,大循环,其它器官,虫卵,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1、尾蚴引起的损害,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 肉眼:皮肤红色丘疹或寻麻疹。镜下:真皮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水肿, 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临床:奇痒,可自然消退机制:IgG介导的变态反应。,2、童虫引起的损害,肺部病变:充血、出血、水肿, 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临床:发热,一过性咳嗽,痰中带血机制: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病变: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贫血、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脓肿。机制:机械性损伤及毒性作用,3、成虫引起的损害,4、虫卵引起的损害,病变: 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机制:成熟虫卵中毛蚴产生抗原物质引起以增生和坏死为特征的严重变态反应。,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eosinophilic abscess),中央含成熟虫卵 壳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 棒状体(火焰状)(抗 原抗体复合物,Hoeppli) 虫卵周围可见无结构颗 粒状坏死物质及大量嗜 酸性粒细胞,坏死组织 中可见菱形或多面形屈 光性蛋白质晶体 (Charcot-Leyden结晶) 坏死组织外周为肉芽组 织,伴嗜酸粒、巨噬细 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急性虫卵结节,Hoeppli现象,急性虫卵结节,慢性虫卵结节(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cle) (10天后),中央虫卵破裂、钙化 坏死物质吸收,嗜酸粒细胞减少 , 周围出现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形似结核结节,称假结核结节 成纤维细胞取代类上皮细胞,纤维化,主要脏器的病变及后果 1、结肠部位:直肠,乙状结肠最显著,病变:,肠慢性血吸虫病,肠血吸虫病,肠腺癌,2、肝脏,急性期:肉眼:轻度增大,灰黄色粟米或绿豆大小结节. 镜下:急性虫卵结节(汇管区). 临床:肝肿大,有压痛.,肝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虫卵结节,慢性或晚期: 肉眼:血吸虫性肝硬化(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化 pipe stem cirrhosis)。 变硬、小、轻 表面浅沟纹,分叶状,切面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血吸虫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镜下:慢性虫卵结节,纤维化(汇管区)门静脉分支血管内膜炎及周围炎,血栓形成,受压萎缩、闭塞或消失;肝细胞坏死不明显,无假小叶形成。,血吸虫性肝硬化,临床*窦前性门脉高压 *门脉高压症状显著(虫卵栓塞、V 内膜炎、 血栓形成、机化)*常出现腹水、巨脾、食管静脉曲张、胃肠道淤血,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腹壁静脉曲张脐周静脉曲张,有“海蛇头”现象,骨瘦如柴 腹大如鼓,3.脾脏:肿大,早期: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所致晚期:门脉高压引起 肉眼:巨脾,暗红色,质地坚韧. 镜下:含铁小结siderotic nodule 临床:脾功能亢进,4、异位寄生,肺:重症病例,大量虫卵沉积于肺脏时形成急性虫卵结节。 脑:大脑顶叶形成急性或慢性虫卵结节。临床:脑炎、癫痫其他脏器:血吸虫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血吸虫病侏儒症schistosoma dwarfism,机制:儿童长期反复重度感染 肝功能 激素灭活 脑垂体功能受抑制 垂体前叶、性腺萎缩 生长发育表现: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第二性征发育迟缓,急性血吸虫病(acute schistomiasis),见于无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接触疫水5-6周后发生肝肠内形成急性虫卵结节临床表现: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一、概述:它是由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肝内胆 道引起的,又称肝吸虫病。二、病因及感染途径: 虫卵(淡水螺吞食并孵化出毛蚴,再发育成尾蚴) 尾蚴(侵入鱼、虾体内发育为囊蚴) 囊蚴(被人吞食后,囊内童虫在消化液作用下破囊而出) 童虫(童虫循胆汁逆流而行到肝内胆管发育为成虫) 成虫(胆道寄生),三、病理变化 主要寄生在肝内胆管 大体 :肝脏增大,胆管壁增厚, 管腔扩张 ,充满胆汁和数目不等的成虫(1-2cm).,光镜: 胆管扩张 ,上皮和腺体增生 ,有的增生活 跃形成腺瘤样结构 ,甚至发生胆管细胞癌。 胆管周围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四、并发症 1、化脓性胆管炎 2、胆石症 3、胆汁性肝硬变 4、肝内胆管癌,病理标本的处理及病理申请单的填写一.病理标本的处理1.手术时取下的病理标本应立即放人盛有甲醛10%的标本袋内固定,确保固定液完全淹没标本。2.及时在每个标本进袋时粘贴标签,避免混淆。,二.病理申请单的填写病理诊断离不开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