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强化测评(七)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备战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强化测评(七)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备战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强化测评(七)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备战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强化测评(七)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备战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强化测评(七)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强化测评 七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强化测评 七 古代诗歌阅读 120 120 分钟分钟 8888 分分 1 阅读下面的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村村 行行 北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1 简析中间两联在写景上的特色 4 分 答 2 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4 分 答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 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傍母眠 1 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 分 答 2 根据诗歌内容 说说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 透露出了怎样的心情 4 分 答 3 2012 山东师大附中打靶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8 分 2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 别 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 疑梦 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 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 离杯惜共传 注 江海 指上次的分别地 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 相隔遥远 翻 反而 1 诗歌第二联是被人传诵的名句 其中 翻疑梦 三字十分传神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 分 答 2 诗歌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4 分 答 4 2012 合肥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8 分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 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 卧听疲马啮残刍 1 请结合诗歌一 二两句 分析诗歌创设的意境氛围 4 分 答 2 请赏析诗歌最后一句 4 分 答 5 阅读下面的唐诗 完成问题 8 分 蜀先主蜀先主 庙 庙 3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 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注 蜀先主 指刘备 先主庙在夔州 本诗是诗人任夔州刺史时所做 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 五年 前 118 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 东汉初年 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 象贤 学习先祖的贤才 1 这首诗的第一联借先主的塑像表现了先主怎样的形象特点 4 分 答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试举例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 6 2012 衢州热身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完成 1 2 题 8 分 野野 步步 宋 周 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 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 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野 步步 清 赵 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 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 红他枫叶白人头 1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4 分 答 2 两首诗的三 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试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 4 7 阅读下面的词 完成后面的问题 8 分 浣浣 溪溪 纱纱 清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 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 本词为纳兰性德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做 被酒 醉酒 赌书泼茶 用李清照 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情深 志趣相投 1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2 你认为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句有何深意 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回答问题 8 分 好好 事事 近近 吕渭老 飞雪过江来 船在赤栏桥侧 惹报布帆无恙 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 鬓自此时白 一咏一觞谁共 负平生书册 注 吕渭老 南宋词人 1127 年靖康之变 局势危急 宋室南渡 很多士人也纷纷南迁 这首 词就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 写给友人的 1 起句 飞雪过江来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4 分 答 2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4 分 答 5 9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拟行路难 其六 拟行路难 其六 鲍 照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 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 还家自休息 朝 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 蹀躞 di xi 小步行走的样子 1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4 分 答 2 试从两个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4 分 答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苏苏 武武 庙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甲帐 汉武故事 载 武帝 以琉璃 珠玉 明月 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其次为 乙帐 甲以居神 乙以自居 丁年 壮年 1 古人云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江淹 别赋 而本诗中的 魂销 却是另一种意蕴 请 说说诗中 魂销 所指的内容 4 分 答 2 请简要概括颔联两幅画面的内容 4 分 6 答 11 阅读下面两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定定 西西 番番 唐 温庭筠 细雨晓莺春晚 人似玉 柳如眉 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 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 雁来稀 定定 西西 番番 唐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 金甲冷 戍楼寒 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 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呜咽 雪漫漫 1 简要分析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4 分 答 2 这两首词结尾两句都传达了相思之情 但传情手法有较大差异 请具体说明 4 分 答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参考答案 1 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 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 2 分 三 四两句巧用拟 人手法 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傍晚秋声万壑起 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下 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 成趣 越发显示出傍晚山村的沉寂 1 分 五 六两句运用比喻 从视觉 嗅觉两个方面进行描绘 作 者选择了 棠梨 与 荞麦 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 用 胭脂 和 白雪 分别 比喻 棠梨叶落 的红色与 荞麦花开 的白色 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 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1 分 7 2 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 1 分 前句设问 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 后句作答 原来是诗人蓦然发现村桥和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怅然的思乡之情 这样写 就使上文的 景物描写有了着落 传神地反映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 拓深了诗意 3 分 2 解析 这一首 漫兴 是写初夏的景色 四句诗 构成了一幅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透露出作者漫 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恋欣赏的心情 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闲静之中 微寓客居异 地的萧寂之感 第一问考查的是意象 比较容易找出来 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特征找出来 结合全诗 概 括出整幅图景 第二问考查的是思想情感 结合第一问的概括 再抓住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关键词 铺 叠 无人见 傍母眠 等 即可准确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 1 诗人选取 糁径杨花 点溪荷叶 笋根雉子 沙上凫雏 等意象 一句诗一幅画面 2 分 联系在一起 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 分 2 透露出诗人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恋欣赏的心情 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闲静 之中 又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3 解析 这首唐诗写与故友久别乍见的惊喜 不敢相信这是现实 反而怀疑为梦境 翻疑梦 把诗人 欣喜 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诗歌第三联描写的景物 渲染了作者悲凉暗淡的心情 也象征着人 事的浮游不定 从手法上分析 这一联 要结合具体语境 仔细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因为诗人与韩绅久别重逢 突然相见 反疑为梦境 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 相见的不易 2 分 翻疑梦 不仅情真意切 而且把诗人欣喜 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2 分 2 第三联借景抒情 既是描写实景 又是虚写人的心情 2 分 答出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即可得分 不仅渲染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 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2 分 一句 1 分 4 解析 前两句中 寒林 残日 乌鸦 青灯 四个意象融入了诗人的孤独之情 根据诗歌这些主 要意象 并用双音节词语概括出意境特征 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从表现手法的运用和对表情达意的作 用入手 诗歌最后一句运用衬托 烘托 手法 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 1 这首诗前两句用 寒林 残日 乌鸦 青灯 四个意象 融情于景 为我们创设了 一个清冷 孤寂的意境氛围 2 运用衬托 烘托 手法 借疲惫的老马衬托疲于奔波 孤独的诗人 啮残刍 以动写静 写出诗 人的空虚落寞 孤枕难眠 本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解析 整首诗借咏叹刘备 在盛衰对比中 得出深刻的历史教训 第一问考查的是形象鉴赏 明写 塑像 暗含对先主英雄气概的高度赞颂和敬仰 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 天下 千秋 英雄 凛然 等 第二问考查的是表现手法 要结合整首诗的主旨和具体诗句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 1 这一联描写了时隔千年 先主塑像仍威势逼人 让人肃然起敬 2 分 突出了先主生前 8 的英雄气概 2 分 2 第三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 与他的短于教子 致使儿子不肖作对比 向世人指出深刻的历史教 训 提醒执政者创业难 守业更难 或 从全诗来看 前四句写盛德 后四句写业衰 诗人咏史怀古 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 指出古今兴 亡的深刻教训 指出对比内容得 2 分 指出效果得 2 分 6 参考答案 1 第一首呈现了一个悠然漫步 陶醉于春天美景的郊游者 隐逸者 形象 2 分 第二 首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 倚杖漫步 在秋风 秋寒 中感叹韶华已逝 老之将至 的老者形象 2 分 2 拟人手法 1 分 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 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 烂醉 二字形象 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 留恋不去的 迷醉情态 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 赵诗将 秋风 拟人 化 认为它 管闲事 染红了秋叶 染白了头发 吹走了时光 撩起种种愁绪 写出了诗人对老之将至 的伤感之情 3 分 7 解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 是为怀念亡妻卢氏所做 上阕写景 从 西风 黄叶 疏窗 残阳 等 意象中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纳兰性德孑立的身影 感受其无限的哀思 下阕写对往事的追忆 整首词凄 凉哀婉 伤人心髓 第一问考查的是形象 抓住意象 结合整首词的主旨加以分析即可 第二问是语言 鉴赏 要理解这句词的含意 需要结合注释和整首词的思想情感 抓住 只道 等关键词深入体会 准 确理解 参考答案 1 一个形单影只 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 既有直接描写 也有景物的烘托渲 染 先以 西风 中独自悲伤 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 继而以萧瑟的 黄叶 紧闭的 疏窗 和即将坠 落的 残阳 与之呼应 渲染怀念之苦 意思对即可 2 当时只是寻常情景 只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 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 表现 了词人的伤心与无奈 这一句字字含泪 深刻表现了词人亡妻之痛 8 解析 词作上阕写抵达江南 并报平安 下阕抒发悲伤懊悔的心情 第一问考查语言鉴赏 要回答 其作用 需要结合整首词的内容和主旨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第二问考查形象 结合注释和背景 紧扣词的下阕中的描写 体会概括 参考答案 1 点明渡江时恶劣的气候特点 渲染紧张的氛围 为写信报平安和下阕的抒情作铺垫 2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双鬓斑白 满腹惆怅 他南渡后生活百无聊赖 战乱频仍 不能与朋友互诉衷肠 感觉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的书 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9 解析 诗歌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出身寒微 壮志难酬并对此愤懑不平 分析时抓住人物生存的环境和 人物的言行举止 来剖析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时 可从修辞 描写 结构等方面展开 紧扣 诗词语境 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 诗歌描写了一个出身寒微 满怀壮志 却备受压抑 壮志难酬 并对此愤懑不平又无可 9 奈何的孤高之士的形象 4 分 2 修辞上 采用了反问 比喻的修辞手法 反问句式的运用 突出了心焦神躁 急迫难忍的心情 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蹀躞 垂羽翼 的形象化比喻 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 有怀难 展的处境 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很好地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描写上 采用了赋 铺陈 的手 法 铺写闲居在家的生活场景 反衬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 无奈 诗句形式上 五言七言交错 读 起来气势奔放 音节顿挫有力 结构上 卒章显志 末两句诗由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 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 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整首诗语言特色 平易质朴而暗含讽刺 感情强烈而充满 了愤激之情 4 分 任答两点即可 10 解析 结合诗歌下面的注释 分析诗歌意蕴与画面 远在异域的苏武 荒塞放牧 望雁思归 要根 据诗歌主要意象特征 进而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 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 历尽艰辛 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 表现出极为强烈 激 动 复杂的感情 辛酸的追忆 意外的惊愕 悲喜交加 感慨无穷 种种情绪 一时奔集 难以言状 难以禁受 4 分 2 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 画面借 雁 月 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 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2 分 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 画面借 羊归 塞草 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的单调 孤寂 艰辛的生活 表现出贫贱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