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七七 章章 车车 站站 技技 术术 管管 理理 西 安 铁 路 运 输 学 校 课课 时时 授授 课课 计计 划划 授课老师姓名 徐兴义 授课顺序第 7 1 讲 授课日期 班次 基本 课题 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 目的 要求 通过车站车流汇总表 会分析出车站办理车数中转车车数 空 车数 装车数卸车数 排空车数 接空车数无调中转车数 政编 车数 时间 分配 组织教 学 包 括教学 环节及 时间 重点 难点 内容 教具 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 第一节 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第一节 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 一 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 一 车站车流汇总表 二 车站到发车流分析 二车场分工及线路固定使用 一 车场分工 重点 到发车流分析 难点 车场分工 1 课外 作业 给一张 类似的 车车 流流 汇汇 总总 表表 试分析以上所述几种车数 课后 记录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2 第一节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第一节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 铁路车站每天办理大量的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 根据车站性质和作业要 求的不同 车站上设置和配置有各种技术设置 它们是车站办理技术作业 进 行运输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这些技术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是直接影响车站 运输效能的重要因素 在既有设备的条件下 正确规定技术设备的管理制度 合理制度技术设备的运 用方案 用以指导车站日常工作 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挖掘 现有设备的潜力 始终是车站工作组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技术站 编组站 是铁路运输的主要生产基地 拥有很多的各种技术设备 设 备运用问题比较复杂 本章将重点介绍技术站技术设备运用方案的制定原理 一 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 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 是研究和制定车站技术设备使用方案的重要依据 一 一 车站车流汇总表车站车流汇总表 分析车站到发车流数量 以车流汇总 表所列的车流资料的依据 乙站车流汇总表 表 7 1 甲方向丙方向 往 由甲 乙 甲一及 其以远 计乙 丙 间 丙及其以 远 计 到达 本站 合计 380 50380 5 0 380 50 60240 15300 1 5 25325 15 甲 方 向 60620 65680 6 5 25705 65 460460460 5523028560345 丙 方 向 5569074560805 本站发出 101525520 3525 3550 35 合计 6570577065640 100705 1 00 85 车流汇总表中 粗线以上部分是车站接入的重空车流 左边各栏为衔 接方向接入的按列车编组计划规定去向的有调和无调中转重空车数 右边 是各衔接方向到达本站卸的重车数 粗线下方为本站自装发出的重车数和 卸后发出的空车数 分子表示重车 分母表示空车 为了简单起见表中均取整数 空车也未分车种 讲讲课时参看中专行车老教材 时参看中专行车老教材 3 二 二 车站到发车流分析车站到发车流分析 车站办理车数 N 办 N 接重空 N 发重空 705 65 805 770 705 100 3150 车 式中 N 办 车站办理车数 N 接重空 接入或发出空车总数 2 中转车车数 N 中重 N 无调重 N 有调重 380 460 300 285 1425 车 3 中转车车数 N 中空 N 无调车 N 有调空 50 15 65 车 4 装 卸车数与接 排空车数 装车数 U 装 50 卸车数 U 卸 85 排空车数 N 接空 65 排空车数 N 排空 100 5 无调中转车数 N 无调 N 无调重 N 无调空 380 460 50 890 车 或中 N 无调 无调中转车 数 无调中转车占总车数的比重为 6 改编车数 本站装车用的补充空车数 在接入空车数大于发出空车数时近似的取俩者 之差 否则近似的取零 改编车占总车数的比重 还需进一步分析每一方向到发车流和中空车流所占的比重 以及直达成组车 流所占的比重等情况 作为具体制定车站技术设备使用方案的依据 二二 车场分工及线路固定使用车场分工及线路固定使用 为了能够正确合理的应用车站技术设备 首先应对技术站技术设备进行调 查分析 重点是 1 设备的数量 到发车场及编组场和各场线路的数量 驼峰及其推送线路和溜放线的数量 牵出线的数量以及配置调车机车的台数 分析这些设备的数量与编组站的衔接 方向及所当的任务相互适应的情况 2 设备的位置 到发车场与编组场机务段 及正线的相互位置以及驼峰和牵出线的位置 分析这些设备的相互位置对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流水性和不间断性的影响 3 设备的相互联系 到发车场及编组场与衔接各车间的进出站线路间 各车场相互间 到发场 与机务段间 以及编组场与车辆检修及货物作业地点 有无便捷的联络通路线 或平面交叉 折角走行的情况 分析这些设备之间联系条件的有利性和不利性 以及相互调整使用的可能性 4 4 设备的技术条件 到发线 编组线 驼峰推送线 溜放线及牵出线的长度和断面 各车场的咽喉 布置和平行进路 信联闭及通信设备的种类和设备特点 以及调车机车的类型 和牵引能力 分析这些设备的技术条件与编组站的作业要求能否适应 5 设备的生产能力 到发车场的咽喉道岔和线路的通过能力 驼峰和牵出线的改编能力 编组场 的线路容量 以及调车机车的利用率 分析这些设备现有能力的限制因素及其 与运输生产任务相互适应的情况 一 一 车场分工 车场分工 技术站 尤其是编组站 根据运输生产需要 一般没有数个车场 共同担 负各个衔接方向的列车到发和车辆改编任务 车场分工就是按照车场的配列和各车场的设备条件 结合车流到发规律 正确 规定各个车场的基本任务 编组站一般都有数个到发车场和调车场 例如 二级四场 区段站一般只有一个到发车场 在现有设备条件下 车场分工比较明确 例如 一级三场 根据实线经验的总结 车场分动的基本原则是 1 列车 机车及车辆车站的走行经路最短 并符合流水作业的要求 2 列车到发 机车出入段及调车作业进路交叉干扰 最少交换车辆的重复作业量最小 3 同一编组去向的车流集结 尽量集中在一个调车场内 4 各车场的设备能力和技术条件 能适应其所承担的任务 并适当留有余地 结合备行 讲解四条分工原则 5 西 安 铁 路 运 输 学 校 课课 时时 授授 课课 计计 划划 授课老师姓名 徐兴义 授课顺序第 7 2 讲 授课日期 班次 基本 课题 技术设备的使用技术设备的使用 目的 要求 车场为什么分工 分工的原则 到发场线路如何固定使用 调车场线路如何固定使用 为什么调车车区要划分 如何划 分 调车场两端调机如何分工 时间 分配 组织教 学 包 括教学 环节及 时间 重点 难点 内容 教具 内容 二 车场分工及线路固定使用 三 调车区划分和调机分工 挂名 一级三 二级四 本讲条文规定的比较多 如果直接就搬出这些条文规定同学 们不仅会感到枯燥无味 同时印象也不会深刻 因等 只有 以一些例子为背景 先启发同学思考然后在由教师帮助分析 归纳 有骨头 有肉 讲清道理后 死条文也会生动起来 1 课外 作业 给出某站列车编组计划和调车场路配置 由学生自已考虑应如何固定 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与活用线路有无矛盾 课后 记录 6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第一节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 二 车场分工及线路固定使用二 车场分工及线路固定使用 一 车场分工 一 车场分工 二 到发场线路的固定使用 二 到发场线路的固定使用 为了接发列车 办理列车作业的需要 到发长设置有一定数量的线路 正确 合理的规定这些线路的使用办法 对于建立编组站的作业秩序 提高作业效率 挖掘设备潜力 增强编组站的运输生产能力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固定到发线的使用 合理安排列车占用到发线的顺序 是保证编组站 安全 正点和不间断地接发列车 提高技术作业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主要应 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的要求 满足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列车对到发线设备条件的要求 诸如 旅客列车 混合列车应在有站台 且便于旅客出入车站那的线路上到发 通过列车应从正线通过 以免影响列车速度 并减少线路 道岔的磨耗 和保证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 尽量使列车在有进路联锁的线路上到发 避免引导接车和在无出站信号 机的情况下 发车 以保证安全和正点地接发列车 超长或超限的列车 应按线路的有效长度或建筑限界 选定适当的到发 线路 列车到发的线路应考虑车辆技术检修作业的安全和便利 有装卸货物和上水 上料加冰等需要的列车 应在设备条件便于进行上 述作业的线路上到发 小运转列车和带车的单机 宜在接近车号室的线路上到发 以便票据的 7 交接等 满足列车到发 机车出入段和调车工作最大限度的平行作业对到发线占用 顺序的要求 实现这项原则要求是解决编组站到发场线路使用的关键问题 必须 在车场分工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车辆两端咽喉布置的特点 以列车运行图规定的 列车到发时刻为依据 从中找出到发场线路使用中的主要问题 才能有的放失 正确合理地解决 例如到发场线路的固定使用 在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 中一般 只做原则等生的规定 至于列车占用到发线的顺序 则是在每次修订列车运行图 时 作出具体安排 提供日常计划到批发线使用的参考 三 三 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 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 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建立良好而又稳定的作业秩序调车场内的线路都规定有 固定使用的制度它是编组站作业组织的一项重要基础 也是制定编组站技术设 备应用方案 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研究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的问题 一般需要按俩个步骤进行 首先 合理分配各种用途线路数目 结合制定车场分工方案 然后 在既定的线路数目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为调车场现有的每一条线路选定具 体用途 调车场内线路的主要的用途有二调车场内线路的主要的用途有二 一是 按照列车编组计划所规定的编组去向集结车辆 二是 存放本站货场作业车 场间交换车 扣修车 倒装车 装载特种货物或 超限货物的车辆等在我国目前调车场线路不充裕的情况下 后者使用的线路数目 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压缩到最低限度 在不产生大量重复作业或严重交叉干扰的 情况下 尽可能做到一线多用或挖掘其他线路的潜力 如利用禁溜线迂回线等 而少占或不占编组线 用于集结和编组的线路尽可能按照列车编组计划的规定 每编组一个到达 站的列车或车流组号固使用一条调车线一 利于解体照顾编组 减少重复改编 8 作业 若可供使用的线路数少于规定的车流组号数使应首先满足主要车流单独 集结的需要 对其余的车流辆较少的组号 可合并使用一条线路 用于存放其他车辆的线路应在保证调车安全 不大量产生重复作业 和严重 交叉干扰的条件下尽量做到一线多用 调车场内各条线路的有效长度和平纵断面等 条件不尽相同 固定其具体用途 时 一般应考虑以下条件 一般应考虑以下条件 1 适应车流强度的需要 2 均衡牵出线的作业负担 3 减少调车作业的干扰 4 照顾车辆溜行的性能 5 便于车辆检修和其他作业 根据我国铁路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编组场线路的使用 按照 定而不死 活而不乱 的原则 采用 固定与活用相结合 的方法 是最为合理有效的 尤其在调车场线路严重不足的车站 效果更为显著 这种办法也就是在一般情 况下 车辆应按固定线路分解 但在必要和有利时 调车作业领导人可以有计 划地组织借用其他线路 而当活用线路的必要性消失后 仍然恢复线路的固定而当活用线路的必要性消失后 仍然恢复线路的固定 使用使用 以免影响编组场的正常作业秩序 总之 调车场内的线路固定使用 与车流性质大小 先烈路的条件等有着密 切的关系 因等 车站应根据到车编组计划的要求及具体条件 确定调车线固 定使用 并纳入 车站行子工作细则 内 三三 调车区划分和调车机车分工调车区划分和调车机车分工 在调车工作繁忙 站线较多的车站 一般都配有二台以上的调车机车 为 了保证安全 避免干扰 提高效率 应根据运输生产的需要 划分为数个调车区 在每个调车区内有固定的调车机车固定担当规定的作业种类和工作任务在正常 情况下 一个调车区在同时间内只准许一台调车机车进行作业需要越区作业时 9 应办理一定的手续 对于列车解编货物装卸和车辆甩挂作业量较大的车站 除固定一定数量的调 车机车担当货场或专用线取送 负责在到发场甩挂车辆外 对调车场内的 线路 也需要划分调分区固定调机担当解体和编组调车作业 一 一 调车场划分调车区的办法调车场划分调车区的办法 1 1 横向划分调车区横向划分调车区 从调车场的中间或指定地点 用垂直线将调车场划分为左右俩个调车区 两调车区之间设立不少于 20 米的安全区 作为彼此隔开的安全措施 纵向划分调车区纵向划分调车区 按车流量大小和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组号的多少 以调车线的线束或股道数 的多少 划分为两个调车区 如将调车场 1 12 道划分为第一调车区 13 24 道划分第二调车区纵向划区时 在本区管辖的线路上可以进行溜放推送和连挂 越区作业 应取得对方的同意 纵向划分的优点 1 使用方便 2 安全 3 纵向划去的缺点 对于线路少 车流方向多的车站将会产生线路不足 增加重复改编作业 适 用于调车线较多的车站 4 横向划区的优缺点与纵向划区相反 使用与调车线较长 数量较少的车站 二 调车场两端调车机车的分工 二 调车场两端调车机车的分工 1 一端解体 一端编组 或以一端解体为主 一端编组为主 适用于调车场一段设有驼峰 另一端设有牵出线的车站 由驼峰负责解体牵 出线负责编组 以充分发挥驼峰和牵出线的效能 10 2 一端负责解编某一方向的列车 另一端负责解编另一方向的列车 适用于横列式车站调车场两端设有简易的驼峰或牵出线 而两个方向的改编作 业量又大致相等的车站 其优点 是充分利用调车设备 均衡两端调车机车负担 减少重复作业 比 阿奴颜采用解编结合的调车方向 以一端调车机车为主 另一端为辅 即解编作业基本上由主体调车机车担当 另一端调车机车负责车辆取送 车 组甩挂作业 必要时协助主体调车机车进行解编作业 适用于解编作业量不大的车站 11 西 安 铁 路 运 输 学 校 课课 时时 授授 课课 计计 划划 授课老师姓名 徐兴义 授课顺序第 7 3 讲 授课日期 班次 基本 课题 车站技术站时间标准的查定车站技术站时间标准的查定 目的 要求 对车站作业时间标准查定工作有一般概念对车站作业时间标准查定工作有一般概念 时间 分配 组织教 学 包 括教学 环节及 时间 重点 难点 内容 教具 第二节 一 列车技术作业时间标准的查定 二 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查定 重点及难点二中有关部分 有关挂 7 3 7 4 7 5 7 6 7 7 1 课外 作业 12 课后 记录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第二节车站技术作业时间标准的查定第二节车站技术作业时间标准的查定 参考 柳州运校印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及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规定了各种和车辆在车站办理技术站作业的程序和时间 它是指导车站日常运输生产工作的技术文件也是编制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列车编 组计划 列车运行图和计算车站能力等的重要依据 列列车车和和货车货车在在车车站技站技术术站作站作业过业过程 已在第四章程 已在第四章阐阐述述这这里主要介里主要介绍绍其技其技术术作作业时业时 间标间标准的一般准的一般查查定方法 写定方法 写实实 资资料料汇总汇总整理定算 整理定算 一 列车技术作业时间算准的查定 各种货物列车和时间技术作业的内容一般包括各种货物列车和时间技术作业的内容一般包括 技术检修 货运检检 车号员核对现车 运转车长交接车列及票据 准备 发 车或准备解体等 查定时 先按列子种类分别查定上述各项作业的时间算标准 再按照最大 可能平行作业的原则 编制各种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表 其延续时间印为列车 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车号员核对现车 运转车长接收列车及货运检查等项作业时间算准的查定 方法大致相同 现以车号员核对现车为例 简要介绍其查定方法 查定车号员核对现车的作业时问 通常便用车号员核对现车写实表 表 7 3 进行写实 月 日 班 车号员核对现车写实表 方车列车到姓出核对现回车号室与运转车合附 13 车长交接复制列车 编组顺序 表 向次车 种 类 数达 编 完 时 刻 名动 时 间 计注 123456789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表 7 3 适用于写实车号员核对各种列车的现车 不用的作业项目可不填写 例如 对无调中转列车和始发编组列车 11 19 栏可以不填 对到达解体列车 如有列车确报单时 17 19 栏 不填 但 合计 栏应填写核对现车时起 至确 定列车确报无误 通知可以解体时止的延续时间 每班写实完了后 应及时整理 分析 以免遗忘 然后 接到车种类分别 汇总 求出各种列车的平均作业时分 车号员核对现车写实汇总表 如表 7 4 所示 车号员核对现车汇总表 表 7 4 到达车发 直通区段摘挂 日 期 班 组 车 次 时 间 车 次 时间车 次 时间 直通区段摘挂 车 次 方向车 次 时间车 次 时间 14 合 计 平 均 列车技术作业时间算准是确定各车货车技术作业过程的主要依据 例如 有调中转车和货物作业车的到达作业时间 t 到 和出发作业时间 t 发 就 是根据到达解体和始发编组列车技术作业时间算准确定的 例如 某站到达解体的直达 直通 区段列车到达 作业时间算准为 35 分 上 述三种列车到达的有调中转车和货物作业车为 1200 辆 小运转列车及摘挂到达 时间算准为 30 分 随这两种列车到达的有调中转车和货物作业车为 320 辆 每 量货车平均到达作业时间 列 1200 35 320 30 1200 320 51600 15201200 35 320 30 1200 320 51600 1520 34 34 分分 为了及时组织机车出入段 考核列车机车在站停留时间完成情况 为编制 列车运行提供资料 在查定列车技术作业时 还应查定列车机车在站作业时间 算准 到达列车机车在站停留时间是指 列车自到达停妥后至经过车站与机务段 分界处时止的一段合理时间 包括到达试风 摘机车 从到达线至分界处走行 司机在分界处签报单等项作业时间 出发列车机车在车站停留时间是指机车自分界处通过时起至列车出发起动 时止的一段合理时间 包括司机在分界处签报单 从分界处至出发线走行 连 挂车列及试风发车等作业时间 二 二 调车作业时间算准的查定调车作业时间算准的查定 查定调车作业时间算准的内容 15 解体 编组 取送 摘挂车调车作业时间算准等 是确定货车技术作业过 程 计算车站那改编能力和日常组织指挥调车作业的重要依据 调车在作业时间算标准调车在作业时间算标准 分单项作业时间标准 综合作业时间标准 按工时性质不同 可划分为生产时间 辅助生产时间和非生产时间三类 单项作业时间 是指完成某一调车钩所需的时分 以 钩分 为计算单位 每钩采点单位 例如 驼峰解体车列分为 空钩 驼峰 分解 送禁溜车 综合作业时间算准 是指完成某一项调车作业所需的时分 例如 牵出线解体或编组作业以列车为单位 取送车及机车整备作业以次为计 算单位 取送一次 生产时间 适用于调移车辆的纯生产时间 如解体 编组 甩挂 取送 转场 整理等作业时间 辅助生产时间 是为生产准备工作所必需消耗的时间 包括调机整备 交接班 和吃饭时间 非生产时间 包括各种妨碍和等待时间 如等信号 等列检 等装卸 等计划 此外在解体过程中 如 解体照顾编组 解体照顾取送时均计算在解体时间内 第一钩 15 辆编组急需 20 辆调机 因列车中的 20 辆急需编组的车流 所以将应溜入各线的 15 辆一钩先存放在 其它线路 待急需车流 20 辆先溜入后再解 15 辆 解体照顾取送时也类似以上 情况 查定调车作业时间算准的方法 主要采用工作日写实法和单项作业写实法 查定驼峰和牵出线调车作业时间标准多采用工作日写实法 查定货场专用线去 送车作业时间标准 多采用单项写实法 现以驼峰解体调车为例 简单介绍其 查定的步骤和方法 例如 某站为纵列式驼峰编组站 驼峰机车 一调 实行双推单溜作业方案 解体一个车列可划分为下列四个单项过程进行采点 空钩 驼峰机车从峰顶或等待作业地点起动开始 至机车至到达场挂 16 好待解车列时起止 有时需要两次采点 即自驼峰至机待线 自机待线 至挂车 驼峰 驼峰机车从试拉起 至推送车列至驼峰主体信号机前止 如为 予推时 应分两次采点 并注意记录两次采点间的停车间隔时分 分解 自溜放第一钩车时起 至车列全部分解完毕后止 送禁溜车 自驼峰机车停止时起 至将禁溜车送往禁溜车线后重新返回峰顶 开始溜放下一钩车时止 如果将禁溜车送往峰下固定线路内 则应从机车去禁 溜线挂车时起 至将禁溜车送至固定线路内 返回峰顶或开始一项作业时止 查定具体方法 查定具体方法 第一步 写实第一步 写实 查定驼峰解体作业时间标准 一般采用调车机车动态写实表 如表 7 8 所示 调车机车动态写实表 X 月 X 日 X 班一调 表 7 9 地点时间 由至流动延续 作业项目单项过程辆 数 钩 数 附注 8 00 8 2727 交接班 机待线 314 1224 空钩 53 机待线 6332 6 396 478 等待二调登场 547 分解 15 551 等待等计划 17 机待线 583 2060 空钩 50 9 002 妨碍本务机入 段 机待线 7033 空钩 096 等待技检为完 7 145 228 分解 16 全班合 计 720 写实人 XXX 表中 流动 时间填记各项作业终了时刻 延续 时间填记各项作业的实 际消耗时分 为了填表方便 可用略号表示作业内容和地点 例如 表示编组或挂 编制解体或摘车 编制驼峰 V 编制驼峰 等 采点时以 分 为单位 超 30 秒按 1 分 不足 30 秒舍去 在写实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连续性 不能中断 为此 在一个班计划完毕 后 应核算全班总延续时间是否为 720 分钟 如出现该查应重新查找 第二步资料汇总第二步资料汇总 调车作业写实资料的整理 分析和汇总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 首先 每班写实完了后 要按照不同调机 不同班组和不同的作业性质进行归类 并 对各类作业时间进行分析 驼峰解体时的归类整理 是根据表 7 9 中的写实资料 按车次摘录填于驼峰解 体时间分析表中 驼峰解体时间分析表 表 7 10 X 月 X 日 X 班一调 18 方 向 分解送禁溜车等待附注车次列 车 种 类 辆 数 空 钩 走 行 驼 峰 时 间 钩 数 时间钩 数 时 间 时 间 原因 甲 1224 直 通 53661578 第二调站整 8 分 甲 2060 区 段 50651689 等计划 1 分 等本务机入 段 2 分 等 技检 6 分 丙 1406 直 通 555521113 等摘风管 3 分 丙 3102 摘 挂 4365191021510 等计划 7 分 等信号 3 分 甲 123 8 直 通 535818101713 等计划 4 分 等二调解体 9 分 甲 206 2 区 段 50651915 然后根据表 7 10 的资料将三天查定的解体作业按方向别 列车种类别的进行汇 总 并求出各项作业时间的平均值 除摘挂列车必须单独汇总外 可将性质相 近的列车归并在一起汇总 驼峰解体甲方向直通 区段列车时间 三天 汇总 表如表 7 11 所示 三天解体时间汇总 甲方向直通 区段列车 表 7 11 分解送禁溜车车次车 数 空钩驼峰 钩 数 时间钩分钩数时 间 钩分 备注 122453661570 47 206050651680 50 19 1238535818100 56177 2062506519150 60 1126537621110 562157 5 共计 18 列 94 0 123119358194751 每列平均 526 86 619 9 10 80 540 382 8 7 5 第三步 定算 驼峰解体作业时间标准 应根据计算改编能力及编制技术作业过程的要求 分别确定各项作业时间算标准 例如 第四章 第三节计算货车停留时间的车辆解体时间 t 解 只包括推峰 分解 送禁溜车三项作业时间 不包括空钩时分 T 解 t推 t分解 t禁 计算驼峰解体能力用的每列解体占用驼峰的时间t占均 应分别根据 双推 单溜 单推单溜等不同方案确定 当采用双推单溜作业方案时 它包括分解 送禁溜车 整场和驼峰间隔时间 当采用单推单溜时 它包括空钩 推峰 分 解 送禁溜车和整场时间 关于编组 取送和摘挂车作业时间算准的查定 大体上也是按照采点 汇总和 定标三个步骤来进行 可参考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及能力查定 一书 20 西 安 铁 路 运 输 学 校 课课 时时 授授 课课 计计 划划 授课老师姓名 徐兴义 授课顺序第 7 4 讲 授课日期 班次 基本 课题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目的 要求 使学生初步树立车站改编能力与通过能力的概念及占用咽喉 边岔的时间标准怎样确定 时间 分配 21 组织教 学 包 括教学 环节及 时间 重点 难点 内容 教具 第三节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一 概述 二 咽喉边岔 一 的时间标准重点讲清 查定的目的 怎样定 标 1 课外 作业 课后 记录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第三节第三节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一 概一 概 述述 一 定义 车站通过能力 是指车站在现有设备条件下 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 程 于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各方向的货物列车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数 它包括咽喉道岔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两部分 注意 计算的前提条件 旅客列车数一定 到发线一定 咽喉布置一定 22 占用设备的次数 列车编制组计划 运行图 车站技术作业过程时间标 准 一定或不 变 包括 咽喉正岔通过能力 到发线通过能力两部分 车站改编能力 是根据车站固定调车设备 牵出线驼峰 车站技术作业过 程和列车编组计划 合理使用线路与技术设备条件下 于一昼夜内所能解体和 编组 每一方向的最大货物列车数或车辆数 注 是指每一衔接方向 而不是上下行方向 二 二 查定和计算车站能力的目的 查定和计算车站能力的目的 一是一是 为了正确地组织列车接发和合理分配列车解编任务 有效地利用现有技 术设备 二是二是 查明车站行车工作组织和技术设备中的薄弱环节 提高挖掘设备潜力 提高作业效率和加强车站能力的措施 三是 三是 加强车站技术管理 编制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 以及对现有技术 设备进行改建或扩建提供依据 牵出线的长度 数量 驼峰高度 推峰速度和作业方法 制动方式 手闸 减速器 按道理每年应查定一次 编组计划及设备变化 三 三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方法有 分析计算法 图解法两种 图解法 类似车站工作日计划 分析计算法是用公式进行计算的 计算简便 多采用有分为直接计算法 仅限于某项设备只负担的一种类型的作业使用 利用率计算法 各项作业综 合使用设备的能力计算 多采用利用率计算法 四 四 主要作业和固定作业 主要作业和固定作业 主要作业 是指随车站行车量增减而增减的作业 如直达 直通 区段列车 的接发解编作业及其和机车出入段等 固定作业是指与车站行车量增减无关的作业 主要包括 23 旅客列车到发 调移及其列车机车出入段等作业 摘挂列车 沿途摘挂 到发解编及其列车出入段等作业 向车辆段 机务段和货物装卸地点定时取送车辆的作业 调车组交接班 吃饭时间 调车机车整备作业时间 一 一 咽喉道岔通过能力咽喉道岔通过能力 一 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算准 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按作业性质不同 可归纳为接车 发车 和调车 包括 车列转线 取送车 机车出入段 三种 接车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 t 接车 T接车 t准 t进 分 式中 t准 准备接车进路及开放信号的时间 分 t进 列车通过进站距离的时间 分 2 发车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 t 发车 T发车 t准 t出 分 3 调车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 t 调 T调 t准 t走 分 t准 准备调车进路的时间 分 t走 调车车列或单机通过道岔区的走行时间 分 上述三种作业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均包括 准备进路的时间和通过有关距离 的走行时间两部分 准备进路的时间可按部规定标准或根据不同的设备条件 按照合理的作业方 法 用写实的方法自行查定 进站 出站和调车走行时间的确定方法有公式计算法 牵引计算法和写实法写 实法三种 由于列车 机车和调车车列通过有关距离时 速度变化比较大 且与制动情况 有关 难于采用公式计算和牵引计算法 一般采用写实法确定 采用写实法查定各种作业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标准 大致分为写实 资料汇总 24 和定标三个步骤 第一步第一步 写实 写实开始时 车站应该根据设备和作业情况 拟定写实办法 例如 乙站 6 月 4 日夜班 列车到发 车辆取送占用丙方向咽喉道岔的次数如 第五章表 5 2 各项作业占用占用道岔时间的写实 表 7 8 所示 乙站丙方向咽喉道岔每次占用时间写实表 表 7 8 占用道岔号码作业项 目 准备进 路 开始占 用 道岔 解锁4 6 14 30 32 8 1 0 1 2 16 18 24 26 28 20 22 2 备注 接 2138 20 0420 0720 13 发 2131 20 3820 4220 47 发 1109 21 2221 2521 30 接 1111 22 1022 0322 10 货场送 车 22 1022 1222 15 发 1111 22 4122 4522 49 货场取 车 22 3522 3622 39 表 7 8 第 栏 作业项目 简单记明有关作业名称 第 栏 准备进路 记录 扳道员或信号员开通进路的时刻 第 栏 开始占用 接车时记录列车接近或 进入预告信号机的时刻 发车时记录列车起动时刻 调车时 记录车列或机车起 动时刻 第 栏 道岔解锁 记录道岔占用表示灯 光带 熄灭或解除进路锁 闭时刻 第 栏 占用道岔号码 为作业时间占用的道岔 与实时 可在各该 进路经过道岔 道岔组 的空格内记录 V 第 栏 备注 填记需要说明的 问题 第二步 资料汇总 采点写实结束后 应对写实表中各项数字进行分析 保留其中合理部份按不同 作业 接车 发车调车 分别汇总 接车 发车两项 还需按车站衔接方向 25 将客 货场列车的占用时间分别汇总 转抄在汇总表内 例如 6 月 4 日 20 点至 5 日 20 点乙站丙方向货物列车接车占用咽喉道岔时间 汇总表 表 7 9 中货物列车车次及到达时刻 参见表 6 1 乙站丙方向货物列车接车占用咽喉道岔时间汇总表表 7 9 列车车次准备进路开始占用道岔解锁实际占用最小占用备注 213820 0420 0720 1396 111222 0022 0322 10107 21400 110 13 0 2097 11141 011 041 1096 21422 002 042 10106 21444 214 234 3097 11164 554 585 05107 31028 148 178 17118 214613 5013 5314 00107 111814 4614 4914 5596 112016 3516 3816 48107 310417 1017 1217 20108 111018 4818 5118 58107 合计 13 列 12689 每次平均 9 76 8 表 7 9 中前四栏是由写实表 表 7 8 中转抄过来的 第 栏 实际占用 咽 喉边岔的时分 等于 栏减 栏 等 栏 最小占用 时分 等于 栏减 栏 第三步 第三步 定标定标 将连续三昼夜的写实表填入总表内 检查核对无误后 即可求出接车 发 车和调车一次占用咽喉边岔的平均时分 经过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作业中经 常出现的 符合安全操作要求的时分标准 通过群众讨论 最后确定平均先进 的时间标准 这项工作称为定标 例如 从表 7 9 可知 乙站丙方向共接入货物列车 13 列 实际占用咽喉道 岔的总时间为 126 分 平均每列为 9 7 分 最小占用的总是艰难为 89 分 平均 每列占用 6 8 分 两者相差 2 9 分 应如何定算呢 26 如按最小占用时间定标 车站值班员 信号员 必须在列车接近或进入预 告信号机时开放进站信号 这是很难实现的 如按实际占用时间定标 数值偏 大 浪费车站通过能力 所以 一般采用两者的平均值 作业接车占用咽喉道 岔的时间定算 即 T 接车 t 准 t 进 0 2 9 7 6 8 2 8 5 分 在进路式电气集中设备的车站 准备接茬进路的时间一般采用 0 2 分 计算结 果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定算采用 9 分 西 安 铁 路 运 输 学 校 课课 时时 授授 课课 计计 划划 授课老师姓名 徐兴义 授课顺序第 7 5 讲 授课日期 班次 27 基本 课题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目的 要求 学会怎样对咽喉道岔分组 何为咽喉道岔怎样确定 时间 分配 组织教 学 包 括教学 环节及 时间 重点 难点 内容 教具 第三节续 一 咽喉道岔通过能力 一 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算准 已讲 二 咽喉道岔的确定 采用挂备 重点分组原则结合举例 要求能够掌握 1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P41 42 备行 道岔分担 课后 记录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二二 咽喉道岔的确定咽喉道岔的确定 1 什么是咽喉的道什么是咽喉的道 咽喉道岔是指车站或车场两端道岔区中作业量最大 占用时间最长的道岔 28 2 什么叫做道岔分组及什么要分组 什么叫做道岔分组及什么要分组 在结构复杂的咽喉区 由于道岔较多 很难看到哪个是咽喉道岔 如对逐 个道岔进行计标再确定 有很费工 因此 为了简化计标工作量 可将咽喉区 的许多道岔划分为若干个道岔区 即使将那些不能被两项作业同时占用的道岔 划分为一个道岔组 通过计标比较从中找出被占用时间最长的道岔 组 即为 咽喉道岔 3 道岔分组的原则道岔分组的原则 1 不能被两项作业同时占用的道岔 应划分为一组 2 两条平行进路的道岔 包括渡线两端的道岔 不应划为一组 3 不应与其他道岔组合幷的道岔 应单独划分为一组 4 可以并入任意一组的道岔 则任意并入其中一组 如备 7 2 d 中 的 5 号道岔 即可与 1 3 并组 又可与 7 9 并组 道岔分组的是实质 同一组中某个道岔相应来说被占用其余道岔也被占用 道岔分组的是实质 同一组中某个道岔相应来说被占用其余道岔也被占用 同一时间内 同一时间内 咽喉区道岔分组后 应编制道岔组占用时间计标表 如表 7 10 将各组道 岔号填入第 6 栏 根据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的规定 将该咽喉区 全部作业进路一次填入第 栏 根据该方向的行车量 将接发列车 调车作业 和机车占用咽喉数填入第 栏 将已经查定的各项作业占用咽喉道岔的时间算 准填入第 栏 栏和 栏的乘积填入第 栏和第 栏有关到处噶 组 的项 内 然后将各道岔组被占用的时间分别加总 以其中被占用的时间最多的道岔 组定为咽喉道岔 举例 以乙站丙端咽喉区为例 根据道岔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可将该咽喉 区分为四个道岔组 假定该站甲丙方向行车量均为 旅客列车 6 对 直通货物列车 10 对 区段列车 8 对 摘挂列车 2 对 各项作业占用道岔时间标准如表中第 栏 到发线固定使用为 到发线固定使用为 到接发旅客列车 3 4 道接发直通货物列车 5 道上行客货列车机车 出入段走行线 6 7 道接发区段 摘挂列车 29 表 7 10 第 内的数字表示固定作业占用时间 内数字表示 妨碍作业时分 由于固定作业而产生的妨碍时间计入固定作业时间内 从表 7 10 可以看出 第 道岔组 包括 4 6 14 号道岔 被占用的总时间最长 因 此 确定 4 6 14 号道岔为咽喉道岔 那么何谓固定作业妨碍作业 它们均是按与行车量的关系分类的 固定作业 这类作业不随行车量的增减而增减 1 旅客列车的接发 发车调移和机车出入段 2 沿零 摘挂列车 快运零担列车和摘挂列车的接发 车辆技术检查 解体 编组 转线 发车和机车出入段 3 调车机车出入段 4 向车辆段 机务段和货物装卸地点固定次数的取送作业 次数不变不随 行车量增减而增减 5 调车组交接班 吃饭和调车机车整备作业 所谓妨碍作业是指所谓妨碍作业是指 由于列车机车在敌对进路上 进行而需停止使用咽喉道岔或牵出线 驼峰 作业的时间 主要有 各种列车 客 沿零摘挂 摘挂除外 的接车 车辆技术检查 车组甩 挂解体编组 转线 发车 机车出入段 编组场整理车场的作业 站整车站整理车辆的作业 送禁溜车 转场车 等 道岔分组号顺 序 作业进路名称占 用 次 数 每 次 时 分 总占用 时分 1下行旅客列车 出发 66 36 36 36 2上行旅客列车 到达 67 42 42 42 3上行直通列车 到达 109909090 30 4下行直通列车 出发 108808080 5上行区段列车 到达 89727272 6上行摘挂列车 到达 29 18 18 18 7下行区段列车 出发 88646464 8下行摘挂列车 出发 28 16 16 16 9下行直通列车 机车出入段 2036060 下行直通列车 机车出入段 10 下行区段列车 机车出入段 163484848 解体区段列车 转线 11 解体摘挂列车 出发 46 24 24 12下行旅客列车 机车出入段 123 36 36 36 13货场取送车165 80 80 80 14调车机车出入 段 43 12 12 12 道岔组占用时分 t 总 498284442338 固定作业时分 t 固 19211416260 总 计其 中 妨碍作业时分 t 妨 170 西 安 铁 路 运 输 学 校 课课 时时 授授 课课 计计 划划 授课老师姓名 徐兴义 授课顺序第 7 6 讲 31 授课日期 班次 基本 课题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目的 要求 了解掌握用利用率计算法 计算咽喉道岔通过能力和到发线 通过能力的步骤方法 时间 分配 组织教 学 包 括教学 环节及 时间 重点 难点 内容 教具 第第 三三 章章 二 咽喉道岔通过能力 三 咽喉道岔通过计算 三 到发线通过能力 难点 计算利用率 K 时 为什么要减悼 在计算能力时为什么 n 摘不除以 K 咽喉道岔通过能力及到发线通过能力应以货物列车数及 旅客列车数表示 K 取列数点后两位 第三位四舍五入 1 课外 作业 课后 记录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三 咽喉道岔通过能力计算 三 咽喉道岔通过能力计算 采用利用率计算法计算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步骤与方法如下 计算一昼夜全部作业占用咽喉道岔的总时间 T总 32 T 总 计算咽喉边道岔通过能力利用率 K 式中 K 值小于 1 小数点后保留二位 书 P118 计算咽喉道岔通过能力 咽喉道岔的通过能力应按每一方向所能接发的最大货物列车数列车数计 算 其计算公式 N货 也可将 接入 发出 分开来计算 n 列入计算中的该方向的货物列车数 不包括摘挂 沿零摘挂和零担列车 n 摘 列车运行各规定的该方向的摘挂 沿零摘挂和零担列车数 列或对 咽喉道岔通过能力应以货物列车及旅客列车数表示 其表示方向方法为 N 咽喉 n 名 列或对式中 n 名 列入固定作业时间中的旅客列车 数 举例 P118 下 三 三 到发线通过能力到发线通过能力 一 各种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标准 1 无调中转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算标准 t中占 t中占 t接车 t停 t出 分 式中 t接车 接车占用发线时间 自准备接车进路时起至列车到达停妥时止 分 t停 无调中转车在到发线上的停留时间 自列车到达停妥时起 至列 车出发起动时止 分 t出 列车通过出站距离的时间 自烈火侧起动时起 至腾空到发线时止 分 33 2 成组甩挂列车占用到发线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t 成占 T成占 t接车 t停 t出 分 式中 t 停 成组甩挂列车在到发线上的停留时间 自列车到达停妥后时起 至列车出发时起时止 分 3 到达解体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算准 t 解占 T解占 t接车 t停 t转 分 式中 t停 到达解体列车在发线上的停留时间自列车到达停妥起 至车列转 线 或推峰 起动时止 分 T转 解体转线 或驼峰 占用到发线时间 自车列起动时起 至腾空 到发线时止 分 4 始发编组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算准 t 编占 T编占 t转 t停 t出 分 式中 t转 编组转线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自准备转线调车进路时起 至整 个车列转入发车线内停妥时止 分 t停 始发编组列车到发线上的停留时间 自车列转入出发线时起 至列车出发起时止 分 补充 另外还有机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调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已讲 二 二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由于不同性质的列车 在车站办理不同内容的技术作业 它们占用到发线的 时间标准也不同 因此到发线通过计算法计算应按方向按列车性质进行计算 采用利用率计算法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的步骤份额方法如下 计算一昼夜内全部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总时间 T 总 式中 n中 n成 n解n编 n机 在该场进行接发作业的无调中转 成 组甩挂 到达解体 始发编组列车数及在该场接发的单机数 34 t机 单机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分 T固 固定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总时间 分 T其他 其他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总时间 分 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K K 式中 m到发 到发线数 如果正线和旅客列车到发线除供旅客列车到发对 还可用作货物列车到发时 则该到发线也应包括在 m 到发的数字内 计标到发线通过能力计标到发线通过能力 到发线通过能力应按方向和列车种类分别计算接车和发车能力 计算方向如下 接入解体列车 发出编组列车 接发无调中转列车 接发成组甩挂列车 式中 n解 n编 n中 n成 列入计算中的某一方向的到达解体 始 发编组 无调中转 成组甩挂列车的列 数 到发场 线 按接发该方向货物列车的通过能力 接发 N货接 N货接 N货中 N货成 列 发车 N货发 N货发 N货中 N货成 列 到发线通过能力与咽喉道岔通过能力一样 应以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数表示 接车 N接 N货接 n客接 列 发车 N发 N货发 n客发 列 到发线通过能力 N 到发 N 接 N 发 到 式中 n客接 n客发 列入固定作业时间中的接发旅客列车数 35 举例 P120 下 西 安 铁 路 运 输 学 校 课课 时时 授授 课课 计计 划划 授课老师姓名 徐兴义 授课顺序第 7 7 讲 授课日期 班次 基本 课题 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 目的 要求 掌握编发线的发车能力计算方法 牵出线 简易驼峰 改编能力如何计算 时间 分配 组织教 学 包 括教学 环节及 时间 重点 难点 内容 教具 第三节第三节 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 四 编发线的发车能力 五 车站改编能力 一 牵出线 简易驼峰 改编能力计算 重点及难点讲一昼占用总时分 T 总 要特别解释 n 调 t 调 譬如 在讲驼峰改编能力时 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其中要把妨 碍时间分推到每一列中 t 解 1 课外 作业 课后 记录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36 四 四 编编 发发 线线 的的 发发 车车 能能 力力 在调车场内划出一部分调车线 与正线接通 亷作发车线 称为编发线 在编发线上 当车列集结满轴 溜入守车 编成车列 在完成出发列车的技术 作业后 即可在编发线上接发车 它省略了列车的转线 缩短了列车编组时间 提高了峰尾的编组能力 以为不少编组所采用 编发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防疫安全教育课
- 亲子团建咨询活动方案
- 药品安全科普培训课件
- 咨询机构招标方案
- 教育类营销策划方案
- 民用建筑平面方案设计
- 自流深井施工方案
- 网络数据安全项目发展计划书
- 应急预案报审表
- 青海防撞栏杆施工方案
- 2025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
- 2025胃癌诊疗规范
- 小学英语北京版二年级上册名校期末测试题(一)
- 2025年乡村医生农村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考试题库
- 荨麻疹的护理查房课件
-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关注的几个问题
- 第二单元第二节元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 无土栽培技术方案推广指南
- 2025年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养老服务合作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