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新建饲料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新建饲料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新建饲料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新建饲料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新建饲料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新建饲料厂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一六年四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新建饲料厂项目建设单位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吴亚峰联系人吴亚峰通讯地址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工业园联系电真邮政编码234000建设地点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工业园立项审批部门宿州市埇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发改综合2015244号建设性质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C1320饲料加工 占地面积34亩绿化面积(平方米)600总投资(万元)5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4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营运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是目前在省内行业中已建成投产规模较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也是宿州市饲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是一个自主研发生产猪、肉鸡、蛋鸡、预混料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河南、江苏、山东和本省。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壮大,于杨庄乡工业园新建该项目。项目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安徽广大饲料有限公司委托安徽中环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同时根据项目的工程特征和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状况,对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评价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 (9)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文件环办200325号;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 (11)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发200424号; (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247号; 2、地方相关法规条例 (1)“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2.9.22); (2)安徽省城镇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01.10.1); (3)安徽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2000.10.1); (4)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4); (5)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3、技术规范和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导则(HJ19-2011);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4、其它相关依据 (1)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项目环评执标的确认函; (3)项目环境现场监测报告; (4)环评委托书。 三、工程简况 1.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名称:新建饲料厂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工业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34亩,建筑面积6280平方米,其中标准化厂房1栋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给排水系统、配电系统、道路、停车场、消防池、卫生设施、围墙、大门等。绿化面积6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表1-1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类别名称工程内容及规模主体工程标准化厂房原料库1建筑面积2376 m2原料库2建筑面积735 m2预混料库建筑面积336 m2设备厂房建筑面积315 m2成品库建筑面积1188 m2辅助工程办公楼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450m2公用工程供水系统项目供水由自备井供应,年用水量2000t/a供电系统供电引自宿州供电管网排水系统项目区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经管网进入地表沟渠,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不外排。环保工程废水处理隔油池、化粪池废气处理油烟净化器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通过脉冲袋式除尘器对各个起尘点和排放口进行粉尘处理噪声处理隔声降噪、基础减振等措施固废处理生活垃圾及生产固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送垃圾处置场卫生填埋;危废由持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绿化绿化面积600m22.产品方案及原辅材料表1-2 产品方案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产量1优质饲料吨/年20万合计吨/年20万表1-3 原辅材料消耗情况一览表序号原辅料名称单位饲料配比年用量(吨)备注1玉米吨45900002小麦吨20400003豆粕吨15300004米糠吨15300005矿物质吨240006微量元素吨36000合计100200000.工艺设备项目所用主要设备见表1-4。表1-4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刮板机TGSS32台42提升机TDTG60台23风机4-72No3.6台64粉碎机SFSP台25螺旋输送机TLSS25台46配料仓90m3台27脉冲袋式除尘器/套44.能源消耗表1-5 能源消耗一览表序号产品名称消耗指标备注单位数量1水m3/a20002电kwh/年36万 5.总图布置本项目占地面积34亩。拟用地为梯形,厂区在西侧设置出入口。整个厂区在功能上被区分为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两部分,其中:标准化厂房是厂区的主要建筑,位于厂区的北部,办公及生活区分布于厂区的南部;厂区内道路自然分开,做到了功能区分明确、物流人流分开等。本项目平面布置符合工艺流程要求,并根据自然条件进行了合理功能分区,并合理地组织厂内运输流线,与厂外道路合理衔接并做到人流分开。必须在满足生产要求前提下,同时兼顾生产运输要求、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未来发展的要求。厂区平面图见附图2。四、公用工程1.给排水: 给水:该项目年需要用水量为2000吨,由自备井供给,能够满足本项目需求。排水: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经厂区雨水管网就近外排。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项目污水主要为职工办公生活污水,共计员工30人,污水产生量为3.6t/d,产生量较小,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不外排。2.供电工程:该项目供电是由宿州市供电系统供电,年用电量为36万kwh,能够满足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需要。3.供热:该项目目前使用1台2t/h燃煤锅炉,年使用时数约600小时,根据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生产使用锅炉按要求应更换为生物质锅炉或者电锅炉。五、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项目劳动定员30人,项目采取8小时工作制,年工作时间300天。六、项目选址及建设可行性分析1.国家政策符合性及规划相容性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与禁止类。2.建设项目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符合性分析拟建项目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工业园,该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宿州市规划的工业用地,项目所在地水、电、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与运营需要,项目选址合理,符合宿州市总体规划。本项目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根据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本项目的建设不属于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范围。七、环境相容性分析本项目选址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工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34亩,对选址的环境相容性分析如下:(1)本项目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工业园,场区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宜修建本工程建筑物。周围200米内无城镇饮用水源取水口、无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无自然保护区、特殊需要保护的对象,周边其他环境对工程的建设没有制约因素。(2)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建设项目土地利用与周围土地利用相协调,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3)根据对项目区域环境中水、声、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该区域内环境质量较好。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拟建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区域环境质量较好,交通便捷,通过采取相应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小,外环境对工程的存在制约因素小。经现场调查,本建设项目周围无学校、医院、文物保护、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目标。厂区周围大部分为农田,项目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容。因此本项目选址合理,与周围环境相容。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源。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承东启西,是安徽的北大门。临江近海,境内铁路公路交织,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铁路网和“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特别是京沪高铁通车,标志着宿州昂首迈入高铁经济时代,距出海口连云港码头200公里,是安徽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宿州通江达海、连东贯西的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埇桥区,安徽省宿州市辖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1999年由原县级宿州市更名而来,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2009年底全区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万公顷,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25个行政村、43个社区,人口180万。本项目位于宿州埇桥区,具体详见地附图1地理位置图。2、地形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西北(曹村,夹沟,符离)和东北部(褚兰,栏杆)五个区为低山陵外,其余是平原。平原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2326米之间,低山残丘地区一般标高150300米。根据安徽省地震烈度区划分图(1990),宿州地震烈度6,拟选地址不在地灾危险易发区内,处于相对稳定区。3、气候特征宿州市属于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累计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15.7。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96mm,最多年降水量1355.6mm,最少年降水量496mm。年内分配不均,年纪变化大,旱涝灾害较频繁。年平均风速为2.6m/s,历年最大风速20m/s。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每年无霜期平均为201至210天。本区光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322.9至2471.7小时。4、水文特征宿州市属淮河流域,大小河流70条,分属新汴河、潼河、安河、南四湖和故黄河6大水系。全市平均地表径流量17.8亿立方米,人均约400立方米,分别为全省的27.2%和14.7%;可利用量仅为3.3亿立方米,占总径流量的28.6%。第四系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供开采量13.8亿立方米,平均可采系数0.65。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38.9亿立方米,可供开采利用量17.1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奎河、濉河、沱河、浍河等,水系支流繁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内入淮河或直入洪泽湖。沱河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全长192公里,流域面积45000平方公里,宿州市以内的流域面积是2917平方公里;浍河发源于河南省,流经宿县、灵璧,在五河县进入淙潼河,最后流入洪泽湖,枯水期流量为4.4m3/s。与本项目相关的地表水系为运粮河。5、植被及生物多样性宿州市由于受到成土母质、水文地质、气候等影响,形成多种土壤,计有砂礓黑土、潮土2个土类。就地貌成因及土壤特征,可分作汴堤北黄泛区、汴堤南河间平原区、汴堤中间高地区3个土区。全市土壤可以分为4个等级,一等土壤占可耕地的9.1%,二等土壤占可耕地的18.2%,三等土壤占可耕地的63.7%,四等土壤占可耕地的9%。总体来说,全市土壤质地较差,养分含量低,氮磷钾三要素比例失调,水肥有效容量不高、土壤风化程度较小,理化性状较差。近几年,通过增施有机肥和无机肥,土壤已经有所改良。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适宜多种植被生长。但由于受人类长期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目前所存在的植被多系人工栽培。评价区内无重要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及珍稀动植物等敏感保护目标。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及人口概况根据宿州市统计年鉴,宿州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埇桥四县一区,10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26.06万人。宿州经济开发区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目前管辖面积23.5平方公里。砀山县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全县辖13个镇,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人口138万,辖23个乡镇。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北与江苏省接壤。辖19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全县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人口90万。埇桥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区。全区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180万。2、社会经济环境概况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126亿元,增长9.7%;财政收入114.3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亿元,增长13.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75元和8147元,分别增长9%、13%;节能减排达到省控目标,动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荣获2013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和经济发展先进奖。一是工业发展量增质升。坚持工业、招商、项目、园区四位一体推进,工业总量加速扩张,质量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440户。投入持续加大,工业投资532.2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50%、30%。工业用电量增长5.4%。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30亿元。大力实施“3111”工程,各县区、园区实现首位产业产值292.9亿元,增长24.8%,实现首位产业税收8.2亿元,增长23.8%,顺利完成工业项目百日攻坚三个“65”的目标任务。四大园区加快发展,市经开区新引进上市公司3家,安特生化二期等退城进园项目相继建成;鞋城获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称号,野力体育等34家企业投产;宿马园区获首批中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称号,入驻项目86个;市高新区建设提速,华为等一批数量可观的现代通信及应用高新企业相继落户。二是有效投入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固定资产投资945.8亿元,增长22.3%。超额完成省“861”项目建设任务。完善项目调度推进机制,621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冠军建材一期、国口酒业、鸿丰生物、麒翔林产品等11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18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4亿元。宿淮铁路、徐明高速正式通车,济祁高速宿州段主体工程完工,郑徐客运专线、符夹线扩能改造加快推进,宿淮铁路蒿沟站动工,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完工120公里。聚力强攻招商引资,与上海张江高新区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际利用内资1350亿元,利用外资5.4亿美元。深化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合作,引资283.5亿元。三是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全市实施重点工程213个,完成投资220亿元。规划工作继续加强,主城区基本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四个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启动。重点工程亮点纷呈,市文化艺术中心、汴北水厂建成运行,市规划馆、体育馆加快建设,万达广场、元一新天地顺利推进。道路通达能力提升,宿城大外环75%路段建成,环内面积超200平方公里,南北环公跨铁立交桥、宿州大道新汴河大桥建成通车,“六纵十横”路网形成。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增绿地586万平方米,新建绿道47.7公里,新汴河景观工程成效初显。征迁拆违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控违工作成效显著。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埇桥、灵璧进入省级文明城区、文明县城行列,砀山、泗县进入创建先进行列。县镇发展提速,“555”工程扎实推进,四个县开工建设重点项目79个,“五个一”工程进展顺利;符离等8个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萧县、埇桥被评为全省美好乡村先进县区,第二批37个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成为宿州的响亮品牌,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四是现代农业提速升级。粮食总产79.3亿斤,实现“十一连丰”,小麦单产再创新高。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20个示范基地及园区完成投资7.9亿元,产值92.6亿元。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38家,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农田水利三年提升工程超额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埇桥区蝉联“江淮杯”一等奖,新汴河治理、淮水北调、小农水重点县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新增脱贫人口10万人。深入推进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14.7万亩。林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埇桥获全国唯一的杨木产业示范区称号。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连续六年实现占补平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列入国家试点。五是改革活力不断释放。通过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6%。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新登记注册企业8354户,增长150%。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8.5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县级以上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县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职责实现“三合一”。12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实施金融“五个一”工程,出台金融支持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贷款增速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任务,清收不良贷款11亿元。交通银行宿州分行开业,新增各类银行网点11个。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亿海矿山在新三板实现上市“零”突破,3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砀山酥梨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创新交通商贸物流管理服务机制,入选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主要驿站及甩挂中心城市,被列为全省唯一的交通运输物流试点市。六是民计民生有效改善。全市民生支出20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6%。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投入资金70.6亿元,增长15.8%。10件惠民实事顺利实施,新建、改扩建、增设附属幼儿园100所,投放52辆城市公交车、3000辆公共自行车,市120指挥中心建成使用,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即将开工,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快推进。“八小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解决6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各类保障房3.2万套,开工率、基本建成率均居全省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五险”参保185.4万人次。基本实现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双向结算,新农合大病保险实现县域全覆盖。渔民上岸安居工程顺利完成。七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180所,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批准成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入选“中国好人”4名、“安徽好人”8名。隋唐大运河申遗成功,新增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砀山唢呐载誉美国第十届亚裔节。举办第三届WTA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省运会勇夺55枚金牌。磬云山获批国家级地质公园,新增4A级景区2家。举办第二十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峰会。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计生工作跨入全省前列。空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完成较好,新增1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平安宿州”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超限超载势头有效遏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规范有序,信访秩序稳步向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荣获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砀山县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成绩显著,宿州舰即将入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物价、对台、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烟草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宿州市埇桥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区域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如下表3-1:表3-1 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值 单位:mg/m3检测项目SO2NO2PM10日均值0.0240.0320.109 监测结果表明,区域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的日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浓度值。因此该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2.地面水环境质量本项目地表水为奎河,类水体。根据宿州市埇桥区环境监测站对水体的常规监测,奎河水质如下:水体pHCODcrBODTP氨氮奎河 7.3256.86.220.9452.45GB3838-2002类6-93060.31.5监测结果表明,奎河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因此奎河水质较差。3、声环境质量现状表3-2 场界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点昼间夜间东场界55.445.4南场界52.243.3西场界51.341.2北场界52.544.8项目区环境噪声现场监测,其声级范围为昼间51.3-55.4,夜间41.2-45.4。因此,项目所在地厂界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具体监测数据见下表。4、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项目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工业园,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区域无需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存在。本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外环境主要是农田,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保护项目评价段地表水体水环境功能不被降低;(2)保护项目区域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区标准;(3)保护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噪声达到2类标准。图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表3-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对象名称方位与厂界距离(m)规模(人)环境功能大气环境赵庄东北440约3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土楼北910850刁店村北1900700孙家庄村西1900200方上村西南1300400 伊桥村西南777200万庄村南1400250郝庄村东南813300郝庄小学东南1600 60小高庄南2200100地表水环境奎河西侧600中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区域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食堂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中的小型规模排放标准。废水: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田灌溉,不外排。噪声:项目营运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的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项目污水产生量3.6m3/d,项目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不外排,故不需申请总量。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图5-2 项目营运期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简述:玉米等原料,先经过三清筛除去灰尘及杂物,然后经粉碎机粉碎。粉碎好的原料按照预设的饲料配方要求,采用特定的配料计量系统,对不同品种的饲用原料进行投料及称量,经配制的物料送至混合设备进行搅拌混合,进入膨化机制粒后生产出营养成分和混合均匀度都符合合格产品标准的颗粒状配合饲料,检验合格后经液压打包机打包,入库以待外售。由上图可以看出,生产过程中主要有粉尘、固废和噪声等污染物产生。二、主要污染物1、废水项目生产用水主要是混合工序,年消耗量不大,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全部进入产品,不外排。项目废水主要是员工产生的生活废水,收集后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不外排。项目给排水平衡图 单位:t/a2、废气本项目运营后在生产过程中初清、提升、粉碎、混合、制粒等过程都会有粉尘产生;食堂会产生少量油烟。3、噪声本项目运营后主要噪声源为初清筛、风机、提升机、粉碎机、磨碎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其声源强约70-90dB(A)。4、固体废弃物本项目固废主要生产固废和生活垃圾。生产固废主要为清筛过程中产生的碎石、尘土等,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定期清运;粉碎、混合、制粒等过程产生的固废和收集的粉尘,收集后回用于生产;少量的原辅料包装废料。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运营期原料初清粉尘542mg/m3,13t/a5.4mg/m3,0.13t/a原料粉碎粉尘5555.6mg/m3,200t/a55.6mg/m3,2t/a原料运输、受料口等粉尘3472.2mg/m3,125t/a34.7mg/m3,1.25t/a配料及原料混合、制粒粉尘4861.1mg/m3,175t/a48.6mg/m3,1.75t/a食堂厨房油烟3.75mg/m3,0.0135t/a1.5mg/m3,0.0054t/a水污染物运营期生活废水(1080t/a)BOD5200mg/L;0.216t/a采用隔油池、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不排入纳污水体CODCr500mg/L;0.54t/aSS180mg/L;0.1944t/aNH3-N35mg/L;0.0378t/aTP3mg/L;0.00324t/a固体废物运营期生活垃圾4.5t/a由环卫部门处理原料杂质20t/a包装物废料2.5 t/a回收利用除尘器收集的粉尘507.87回用于生产噪声运营期各种设备噪声70-90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其 它/主要生态影响项目建设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没有工业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平整土地过程中,由于土壤翻动,土质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将造成短时间的水土流失,项目区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和野生植物。因此,项目的建设施工对植物区系、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大,不会导致区域内现有物种多样性的重大变化和植物类型的消失灭绝。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随着厂区内土地固化及绿化工作的实施,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随着工程结束而消失。七、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补办环评,对施工期环境影响仅作回顾性论述。1、大气环境污染源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来自项目区内的基础开挖扬尘;建筑材料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小,且为间断排放,项目施工期扬尘较大,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道路和场地洒水,建材覆盖防尘网。2、水环境污染源(1)生活污水施工期施工人员聘用附近村庄村民,项目区不设置施工营地,不设置食堂。施工期使用防渗旱厕,生活污水不外排。(2)施工废水本项目使用商品混凝土,无需搅拌,不产生搅拌废水, 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回用,严禁外排。3、声环境污染源建筑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其特点是间歇或阵发性的,并具备流动性特点。施工期噪声随着工程的完工而结束。4、固体废物 该项目施工期基础工程挖填方大部分回填,剩余部分用于绿地和道路建设,基本可实现场地内土石方平衡,不产生弃土。建筑垃圾均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堆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 综上,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生产用水主要是混合工序,年消耗量不大,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年生产用水约500吨,消耗在产品中或蒸发,不外排。厂内废水主要来自员工办公、生活污水,员工30人,生活用水按150L/人.d计,生活用水量1350t/a,污水产生总量为1080t/a。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500mg/L,SS:180mg/L,NH3-N:35mg/L,TP:3mg/L,BOD5:200mg/L,产生量分别为:CODCr0.54t/a,SS0.1944t/a,NH3-N0.0378t/a,TP0.00324t/a,BOD50.216t/a;采用隔油池、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可以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即COD200mg/L、SS100mg/L,用于农田灌溉,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图2 项目给排水平衡图 单位:t/a经上述处理后,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极小。在厂区南侧生活区设置废水收集池,设计容量20m3,在项目暂时不能用于周边农田灌溉的情况下可以暂存在废水收集池。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各工段排放的粉尘和食堂产生的油烟。(1)生产工艺粉尘项目生产粉尘产生位置较多,按生产工艺先后顺序分述如下:原料初清:原料在初清过程产生粉尘,另外从初清工段向料仓输送落差处也产生一定的粉尘,该工段粉尘主要是尘土粉尘,年排放量为13t/a,饲料成套机组设备将此二处产尘点废气用管道统一引入脉冲除尘器(除尘效率99%),风机风量10000m3/h,粉尘浓度产生量为542 mg/m3,经处理后排放浓度为5.4mg/m3,再通过不低于15m排气筒外排,完全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表2中的二级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原料粉碎粉尘:颗粒状物料在粉碎过程将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主要是原料粉尘,年排放量为200t/a。饲料成套机组设备拟将粉碎机废气排入脉冲除尘器(除尘效率99%)进行治理。风机风量15000m3/h,粉尘浓度产生量为5555.6 mg/m3,经处理后排放浓度为55.6mg/m3,再通过不低于15m排气筒外排,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表2中的二级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破碎后的物料及其它粉状原料向料仓运输时产生的粉尘:主要是各种原料粉尘, 排放量约为125t/a。破碎后的粉料由斗式提升机向中间料仓运输,运输落差处产生的粉尘、原料向受料口倾倒过程将产生一定的粉尘及各粉仓上方呼吸孔产生的粉尘,根据饲料成套机组设备设计在各产尘点上方安装集尘罩,引风机将气体抽至风管进入脉冲除尘器(除尘效率99%)进行处理。风机风量15000m3/h,粉尘浓度产生量为3472.2mg/m3,经处理后排放浓度为34.7mg/m3,再通过不低于15m排气筒外排,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表2中的二级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配料及原料混合、制粒产生的粉尘:此工段主要是各种原料粉尘, 年排放量为175t/a。此处设置一台脉冲除尘器(除尘效率99%)进行治理,混料及制粒产生的粉尘全部引入除尘器。风机风量15000m3/h,粉尘浓度产生量为4861.1mg/m3,经处理后排放浓度为48.6mg/m3,再通过不低于15m排气筒外排,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表2中的二级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经计算,全部生产工艺废气产生粉尘总量为513t/a,经四台除尘器除尘后收集部分作为原料回收利用,回收量507.87t/a,排放粉尘5.13t/a,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环评建议:要保证收尘设施能够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还必须加强对除尘系统的管理。控制除尘器的原始排尘浓度,定期检查、维修,对每台除尘器建立技术档案,定期监测各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除尘器长期在最佳运行状态下运行。对除尘器定期检查滤料和风量,及时清灰、更换破损滤袋。(2)食堂油烟本项目食堂为中型规模,油烟为食用油和食品在高温下的挥发物及其冷凝物气溶胶和水气、室内含尘气体的混合物,从形态上看,油烟中包含气、固、液三相。对于运营期食堂产生的油烟,根据调查,职工每人每日消耗动植物油以0.05kg/d计,本项目共有30人,则年消耗食用油0.45t/a,在炒做时挥发损失约3,则食堂油烟产生量约0.0135t/a。食堂油烟经过专用厨房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去除率需达60,即年排放油烟0.0054t/a。根据类比分析,厨房日工作时间按4小时300天,油烟机风量3000m3/h计,则该项目所产生的油烟浓度平均为3.75mg/m3,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浓度为1.5mg/m3,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排放油烟浓度2.0mg/m3的标准。油烟通过排气管接入食堂屋顶排空,不得侧排,以防厨房油烟废气对周围环境及自身影响,油烟为不连续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本评价选取粉尘排放量最大的工序,原料粉碎工段进行预测,对项目粉尘正常排放及事故性排放进行估算。表7-3 成品包装生产工序污染源参数污染物产尘点名称风量(m3/h)烟气温度()排气筒高度(m)等效内径(m)正常排放(kg/h)非正常排放(kg/h)粉尘原料粉碎工段1500030150.50.83483.3表7-4 粉尘正常排放及事故性排放浓度估算距离(m)正常排放落地浓度(mg/m3)500.0011691000.0026582000.0024793000.0038094000.0049225000.0050456000.0047467000.0043218000.0038929000.00349910000.00315415000.00201320000.00142925000.00109130000.00087635000.00072840000.00062145000.00054150000.000478最大落地浓度及距离最大浓度为0.126mg/m3,距离为17m是否超标未超标根据表7-4预测可知,当生产粉尘经过脉冲袋式除尘器对排放粉尘进行处理后正常排放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126mg/m3,落地距离为17m,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污染增量及水平较低,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污染物排放增量不会改变当地大气环境质量。 (2)无组织排放废气分析根据Sceen3估算模式预测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以主体厂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无组织排放废气的计算,见表7-5。表7-5 无组织排放废气最大落地浓度一览表控制单元污染物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mg/m3)距离(m)评价标准(mg/m3)主体厂房粉尘0.3011150.9根据表7-5预测估算结果,项目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颗粒物:1.0mg/m3)。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GB/T13201-91)中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方法,无组织排放所需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式如下:式中:Qc无组织排放量,kg/h Cm标准浓度限值,mg/Nm3 L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见表7-6。表7-6计算参数的选择参数名称ABCD计算系数4000.011.850.78根据以上计算公式,计算本项目生产单元所需的卫生防护距离见表7-7。表7-7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及结果控制单元设计面积主要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速率Q(kg/h)标准浓度Cm(mg/Nm3)L(m)控制防护距离(m)主体厂房75m72m粉尘1.520.946.0350根据表7-7结果分析,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范围为车间外延50m范围内。生物质锅炉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锅炉烟气排放系数以及SO2、NO2的产物系数如下: 烟气排放系数:V6240.28m3/t-燃料。 SO2产污系数:GSO2=17S=0.51kg/t-燃料(S含硫率,取0.03%)NOx产污系数:GNOx=1.02 kg/t-燃料烟尘产污系数:Gd= 37.6 kg/t-燃料。本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