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知识_第1页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知识_第2页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知识_第3页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知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属于红外热成像视觉检测 检测过程基于材料表面的温度场变化特点 由于热量传递的连续性 材料内部热传递或者热特性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表面温度场 从 而反映出材料内部的不连续性或损伤 本技术的实现原理是通过热激励源进行外部主动加热 在被检结构表面激发出热波并 向内部传播 通过热像仪记录结构内部热波传播过程 热传递过程 不同所导致的表面温 差 由获取的热图像来判别结构内部损伤并进行定量分析 研制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由计算机 热激励系统和热图像采集装置三部分组成 计算机是硬件控制平台 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 热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完成对被检测表面温 度场变化情况的记录 热激励系统用于对被检测部位实施热激励 热图像采集装置主要由 红外热像仪 前端显示器和铝制盒体组成 红外热像仪负责热图像的实时采集并以特定的 格式传输给计算机 前端显示器用于检测人员在检测位置实时观察被检测表面的温度场变 化情况 热激励系统主要由热激励源和供电电源组成 热激励源安装在热图像采集装置的 铝制盒体内部 热激励源可分别提供热激励时的脉冲强光热辐射和连续光热辐射输出 供 电电源为独立结构 提供热激励源工作时所需的大电流 技术特点 与传统的损伤检测方法相比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具有适用面广 可用于 所有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检测速度快 每次检测只需数十秒钟 检测面积大 检测面积 可根据硬件及被检测对象进行调节 单向非接触检测 显示直观且直接存储 定量测量和 特征识别等特点 特别适合于飞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表面涂层内部脱落或腐蚀的在 役检测 技术水平 技术性能参数 1 温度测量精度 2 2 热灵敏度 0 08 30 时 3 空间分辨率 1 3mrad 毫弧度 检测性能指标 1 可检测损伤类型 复合材料层压板分层 脱粘等内部损伤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 构面板与蜂窝芯脱粘 蜂窝芯塌陷 积水 积油等 2 最小检测损伤面积 16mm2 埋深 1mm 3 检测速度 单次检测时间 60s 连续工作状态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主要用于飞机 无人机和直升机等纤维 增强复合材料构件的损伤检测及修理工作 该检测系统能够检测构件内部的面积型损伤 可实现损伤面积和埋藏深度定量计算 为复合材料构件损伤修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数据 并可用于修理后的质量检查 可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飞行器在役维护保障等领域 尤其适用于纤维增 强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检测评估与维修质量检查 专利状态 已获得 1 项发明专利 技术状态 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 由于显著的减重效能和吸波隐身特性 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正逐步成 为现代新型飞机的主要结构材料 应用于雷达罩 机翼 垂尾 方向舵和机身结构件等部 位 国产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等都已在使用复合材料结构 除此以外 复合材料在其他航空 航天飞行器如直升机 各型导弹和小型舰艇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复合材料结构的大量 使用必然伴随相应的维护和修理需求 尤其是损伤检测和修理质量控制方面 因而本检测 设备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经济效益可观 航空器复合材料构件红外热成像检测航空器复合材料构件红外热成像检测 标准通过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来源 发布时间 2011 09 29 11 17 23 11 14 浏览次数 278 次 目前在中国民航使用的机型中已经开始进行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工作 其中空中客车公司在维修手册中指定使用红外热成像方法检测升降舵 方向 舵等复合材料部件 波音系列飞机维修也涉及红外热成像检测 国内主要航 空器维修单位如国航工程技术公司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太古 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科技宇航有限公司等都建立了红外热成像检测 系统 开始进行该项工作 相信不久以后 许多维修单位都将建立红外热像 检测能力 然而 在这一领域内 目前中国民航尚无相关标准 也未开展人 员资格认证 各相关单位的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鉴于此 民航局航空器 适航审定司于 2009 年批准了 航空器复合材料构件红外热成像检测 标准编 写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编 写 于 2010 年 10 月完成标准送审稿 于 2010 年 12 月 10 日在北京召开审查 会 审查会由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主持 审查委员会由民航局航空器适航 审定司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首都师范大学 哈 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厦门太古飞机维修有限公司 上海科 技宇航有限公司 国际航空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 北京飞机维 修工程有限公司和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的 15 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 审查委员会听取了标准编写组关于 航空器复合材料构件红外热成像检测 标准的编写情况汇报 并对该标准送审稿进行了逐条认真细致的讨论和修改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1 该标准编写规范 结构严谨 文字简练 符合国家标准 GB T1 1 2009 的规定及行业有关标准编写的要求 2 该标准在编写过程中修改采用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 ASTM E 2582 07 航空应用中复合材料板及其维修区脉冲红外无损检测实施标准 参考 了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飞机的无损检测手册中有关红外热成像检测的要 求 结合了我国民用航空器无损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 因而操作性及实用性 强 3 该标准提出的要求科学 合理 能够实施 4 该标准的制订规范了民用航空器红外热成像检测工作 对保障航空器 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 该标准达到了国外同行业先进标准的水平 标准审查委员会对标准的部分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 同意标准编写组按 会议提出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后 形成标准报批稿上报 该标准的制定将从人 机 料 法 环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建立人员培 训和资格认证机制 为红外热成像检测的开展提供指导 标准编号 GB TGB T 26643 201126643 2011 标准状态 现行现行 标准价格 27 027 0 元 客户评分 本标准有现货 可货到付款可货到付款 当天发货当天发货 一线城市最快隔天可到 如何购买 问客 服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法无损检测的一般原则 适用于材料和结构的 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 英文名称 英文名称 Non destructive testing Infrared flash thermography Guideline 中标分类 中标分类 机械 机械综合 J04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ICSICS 分类 分类 试验 19 100 无损检测 发布部门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 发布日期 2011 06 16 实施日期 实施日期 2012 03 01 首发日期 首发日期 2011 06 16 归口单位 归口单位 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 TC 56 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 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 TC 56 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 北京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航空工业 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 航天材料及工艺 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泰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材料研究所 起草人 起草人 陶宁 王迅 郭广平 李艳红 朱军辉 曾智 金万平 张存 林 伍耐明 刘颖韬 金宇飞 页数 页数 20 页 出版社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2012 03 01 无损检测 术语 红外检测 GB T 12604 9 2008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本部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 TC 56 提出并归口 修改了 红外检测一般术语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