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对 撞了白撞撞了白撞 问题的思考问题的思考 摘 要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公布前后有关 撞了白撞 被否决的宣传对交通安全不利 撞了白撞 的演绎存在片面 性 撞了白撞 被否决的宣传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 存在理 论上的误区 人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并非获得了交通安全保障 行人 非机动车等交通 弱者 在 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交通 强者 对法律 法规的宣传 既 要讲究法律原则和社会道德准则 也要讲究科学性 关键词 交通 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法 事故责任 赔偿责任 宣传 1 前 言 撞了白撞 源自沈阳 1999 年 8 月 30 日沈阳发布 沈阳 市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 规定 同年 9 月 10 日实施 规定 中规定出现以下情况者 行人和 非机动车将负全部责任 机动车不负责任 行人 机动车通过 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时违反交通信号控制规定而与机动车发 生交通事故的 在设有交通设施隔离或者喷划有分道线的路段 上 行人 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内部与机动车发小交通事故 的 在禁止行人 非机动车通行的立交桥 高架桥上发生交通 事故的等等 随后 一些省市也作了类似的规定 这些规定被 老百姓和媒体概括为 行人违章 撞了白撞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以下简称 交通安全法 于 2003 年 11 月 28 日公布 2004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纵观这 部法律草案修改和审议的全过程 可以说它是伴随着 撞了白 撞 被否决的呼声出台的 在这部法律出台前后 许多媒体以 撞了白撞 被否决为主要内容 争相报道 交通安全法草案 和 交通安全法 对机动车与行人 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 故的责任问题 几乎一致认为 交通安全法 否决了 撞了白 撞 体现了对行人等交通弱者的关爱 凸现了 人本原理 甚至说行人和非机动车多了安全感 笔者认为 这种宣传存在 误区 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不利的 2 撞了白撞 演绎的片面性 结合相关讨论和不同观点 分析各种 撞了白撞 的舆论和说 法 笔者认为其存在两方面的片面性 2 1 混淆了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两个概念 因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法律责任可分为 3 种 即刑事责任 行 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 输管理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公私财 产重大损失的 构成交通肇事罪 应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 是交通事故最为严重的责任形式 交通事故的行政责任 是公安机关根据当事人违反道路交通管 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以及违章行为 2004 年 5 月 1 日以后称交 通安全违法行为 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 依照相关法律法 规的规定 对责任者作出的警告 罚款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拘留等行政处罚 交通事故的民事责任 是指行为人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和 财产损害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在同一交通事故中 3 种法律责任形式可以同时并存 几乎每 一桩交通事故 不管事故责任者是否被迫究刑事责任或行政责 任 都可能引起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依据在 2004 年 5 月 1 日前是 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简称 处理办法 处 理办法 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 其性质属于行政法规 处理 办法 将交通事故定义为因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 理条例 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 规章的行为 过失造成人 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这一定义的出发点是将交通事 故作为行政违法行为来界定 它以违章和过失为构成要件 与 此相适应 处理办法 规定公安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 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 用 制作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对当事人应该承担的交通 事故责任作出份额划分 即认定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主要责 任 次要责任 同等责任 或者不负事故责任 所谓交通事故 责任认定 其实只是对当事人违章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违章行 为与交通事故关系大小作出的决定 责任认定书载明的交通事 故责任 只说明交通事故的原因和结论 是交通事故责任者是 否应当承担交通事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以及公安机关对交 通事故责任者进行行政处罚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调解时 衡量损害赔偿幅度的参考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系行政确认 属行政法范畴 而民事侵 权赔偿责任属民法范畴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具有直接确认和 分配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功能 两者有重大区别 然而现实生 活中普通百姓谈交通事故责任 通常最关心的是民事损害赔偿 责任 并非由公安机关认定的 交通事故责任 他们把 规 定 中 由行人负全部事故责任 或者 认定非机动车辆骑车 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误认为既包括行政 刑事责任 也包 括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因而陷入行人违章 撞了白撞 的认识 误区 2 2 对 规定 理解不全面 不难看出 规定 的主要内涵是对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处 理条款的具体化 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快速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没有取消机动车方无过错赔偿的条文 许多人之所以认定 规 定 是 撞了白撞 的条款 根本原因之一是片面认为 规定 取消了无过错赔偿条款 人们大多只注意到 规定 对行人 非机动车的严格要求 忽 视了 规定 对驾驶入的要求 规定 中规定的是 当交通 事故完全由行人 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为引起 而驾驶人没有违 章时 才由引起交通事故的行人 非机动车方承担事故全部责 任 2004 年 5 月 1 日前公安机关主要从行政违法方面对 交通 事故责任 进行认定 其责任构成以当事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 和主观上有过错为要件 现行的法律 法规亦如此 参见 中华 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和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规定 但是当公安机关认定机动车方不承担 交通事故责任 时 并不等于其不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即不管机动车方是否负 有交通事故责任 受损害的行人 非机动车方仍可获得机动车 方的无过错赔偿 根据 处理办法 的精神 2004 年 5 月 1 日前 在交通事故处 理中 对汽车方的责任归责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 辅之无过错 责任原则 中国著名民法学家梁慧星先生撰写的 中国民法典 草案建议稿 中将交通事故划分为两种情形 确立不同的归责 原则 即机动车相互碰撞或损害的情形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双方过错大小分担损失 机动车伤害行人与非机动车的情 形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笔者主要讨论的是后一种情形 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理依据有三 1 危险控制理论 即 谁能够控制 减少危险谁承担责任 的 原则 惟有汽车公司 汽车所有人和驾驶人能够控制危险 尽可能避 免危险 使其承担赔偿责任 能够促使其谨慎驾驶 尽可能减 少损害 2 危险分担理论 汽车事故是伴随现代文明而带来的意外风险 应由享受现代文 明的全体社会成员分担其所造成的损害 汽车公司 汽车所有 人因承担责任所付出的赔偿金 通过提高运费和投保责任保险 最终转嫁给了整个社会 实际是由全体消费者分担了风险 从 表面上看 实行无过错责任 似乎对汽车保有者很苛刻 实际 上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分担了责任 是最公平合理 最符合社 会正义的 3 报偿责任理论 即 谁享受利益谁承担风险 的原则 汽车公司和汽车所有人享受汽车带来的利益 当然要对所获利 益付出代价 承担因汽车运行所带来的风险 对危险作业造成损害 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有利于加大危险 作业者的注意义务 防止损害的发生 就道路交通事故而言 危险方主要来源于机动车一方 根据 危险控制理论 谁最 能够控制和减少危险 谁就应当承担未能回避危险结果发生的 责任 因此 在法律制度设计上赋予机动车驾驶人高度注意义 务 以促使其谨慎驾驶 尽可能避免损害发生 同时也有利于 平衡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 实现对弱者的保护 体现现代民法 以人为本 的价值取向 在适用无过错原则的前提下 考虑 过错相抵 与无过错原则 相权衡和调和 我国 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 从 事高空 高压 易燃 易爆 剧毒 放射性 高速运输工具等 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 任 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不承担民事责 任 这一条款是关于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 这样 在 加害人承担责任的前提下 可酌情减轻加害人的责任 由分析可知 沈阳等市出台和实施 规定 有一定社会背景 并没有违反过错责任原则 也没有突破当时的法律法规 不是 形容的那样 撞了白撞 某些媒体所作的宣传带有片面性 3 媒体宣传的误区 撞了白撞 是否被否决 暂且借用该说法 只要认真研究 交通安全法 就知道并非完全如此 交通安全法 在第七 十六条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财产损失的 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 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 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 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但是 有证 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 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 任 这一规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规定了机动车与行人 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损 害赔偿基本原则 即一般情况下由机动车方承担民事责任 这 是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处理高度危险作业发生事故所采用的原 则 在处理交通事故中应遵循这一原则 二是对前述损害赔偿基本原则进行了补充 即机动车方在特定 条件下可以减轻损害赔偿责任 行人 非机动车并不是在任何 情况下都可以获得全部赔偿 如果被举证是由于自身违反交通 安全法律 法规 而机动车驾驶人采取了必要处置措施属实时 也可能只获得部分赔偿 这说明 交通安全法 只是进一步明确了行人 非机动车与机 动车发生事故后可以获得机动车方的赔偿以及机动车驾驶入驾 驶机动车时应当避让横路行人的规定 没有否定在交通事故中 行人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 撞了 白撞 被否决的说法不确切 可以肯定地说 交通安全法 较之以往的交通法律法规在保 护行人 非机动车驾驶人安全等方面无疑进了一大步 但是如 果媒体 尤其是学术界 过多地使用 撞了白撞 被否决这些 说法 会使人们片面理解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 削弱交通安全 意识 尤其是有关 交通安全法 否决了 撞了白撞 行人 多了安全感这类宣传是非常有害的 会在行人 非机动车驾驶 人头脑中形成误区 使他们以 弱者 自居 增加与机动车斗 胜的 胆量 给交通安全和畅通造成危害 给道路交通管理 增加难度 应当清楚认识的是 交通事故中的行人 非机动车驾驶人获得 损害赔偿只是在事故发生后的一种有限补救 并不会因此获得 交通安全保障 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尽管 交通安全法 有 关事故损害赔偿的规定对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注意力有一 定积极作用 4 弱者 向 强者 的转化 撞了白撞 被否决这类宣传阐述的观点之一是 行人 非机 动车驾驶入在交通活动中是 弱者 在制度设计上应实现对 弱者的保护 有人认为 无过失责任的基本思想 不是对不法 行为的制裁 而是对不幸损害的合理分配 是基于分配正义的 理念 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 它具有调整和平衡当事人利 益关系的功能 民法在调整和平衡当事人利益关系方面 主要体现为对弱者权 益保护的倾斜 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将行人视为弱者 不 仅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为生活奔波的普通百姓 而且因为他们与 机动车相比 反应速度慢 避让能力差 更为重要的理由是 行人与交通工具之间发生冲突 是侵犯他们通行权与侵犯他人 生命权相矛盾 行人违章穿行马路 侵犯了交通工具的通行权 交通工具撞伤或撞死了违章的行人 侵犯了人的生命权 人是 肉包骨 的 交通工具是 铁包肉 的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 以其血肉之身躯与钢铁之车体相擅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行人都 是弱者 往往因此造成终身残废 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这类观 点大多是从社会道德角度阐述的 把法律法规保护的弱者范围 扩大化 缺乏自然科学方面的分析 其宜传害大于弊 保护弱者 是 交通安全法 立法过程中倡导的一个重要原 则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 人本原理 在法律上的体现 通过对弱者的保护 进而提高全民的交通文明意识 但是必须 明确 法律 法规对弱者的保护对象是特定的 强调的是保护 绝对弱者的利益 并不是强调保护相对弱者的利益 例如 对 一些认知能力 行为能力明显低于一般社会群体的人来说 因 其在道路交通活动中处于弱者地位 所以其交通权利应当受到 法律法规的特殊保护和尊重 但是机动车与自行车驾驶人和行 人 在道路交通活动中通常都是相对的强者与弱者 都应当依 法保护自己的道路交通权利 履行其道路交通义务 没有绝对 的 特殊的权利 从统计规律看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 受到人身损害的大多是 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 所以在许多情况下 非机动车驾驶人 和行人相对于机动车都是交通活动中的弱者 然而并非在任何 情况下都如此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样 在一定条件下 行人 非机动车驾驶人完全可以转化为交通活动中的 强者 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 当机动车在道路上正常行驶时 行人 非机动车突然在其制动非安全区内出现的时候 这种转化就会 出现 因为根据机动车运动力学原理和交通心理学原理分析可 知 若行人 非机动车在机动车前方的制动非安全区内出现 其事故几乎无法避免 假如在这种情形下机动车驾驶人强行驾 车避让 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不管是 血肉之躯 的行人 非 机动车驾驶人还是 钢筋铁骨 的机动车 都可能会在巨大能 量的作用下毁于一旦 在这种条件下血肉之躯的 弱者 借助 机动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成了 强者 可能将机动车弄得人 仰马翻 也可能与之同归于尽 试想 如果机动车上乘坐的是 几十个乘客 突然出现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还能称为 弱者 吗 由此可见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行人 非机动车驾驶人是相对弱 者 只有在履行法律义务后才能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 因此 交通安全法 在对机动车驾驶人驾车时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 对行人 非机动车安全通行的要求也没有降低 参见 交通安全 法 等相关法律 法规 这就是说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合同管理工具合同条款审查及执行追踪版
- (正式版)DB15∕T 3253.1-2023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规范 第1部分:管理要求》
- 道条考试题及答案
- 南通中医院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历年护理副主任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内部审批与签字标准操作模板
- 市场调查分析与营销策略工具集
- 企业日常运营管理模板系统
- 文言文诵读技巧指导
- 医疗安全培训通讯课件
-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 校音乐厅设计方案
- 小学数学北师大四年级上册五方向与位置四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北师大版李雪梅PPT
- 2022年混凝土预制U型槽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Unit1教案(含和译文)
- 机电一体化设计
-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全套课时练
- (中职中专)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DB37T 5151-2019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贝多芬F大调浪漫曲—小提琴谱(带钢伴谱)
- 压力传感器(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