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doc_第1页
《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doc_第2页
《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doc_第3页
《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资源问题:指由于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的现象。 性质:1、是一个政治问题2、是一个经济问题3、其他观点(是一个社会问题,包括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风气、道德)环境资源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变现形式的总和。环境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论述) 生态人(简答,65页)对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怎么看?在原始人类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居住方式是穴居,主要从自然界直接采集食物、捕猎来维持生活。总的来说此时人类“对环境的干预和影响极弱,主要还是靠自然的恩赐度日” ,对环境是一种依附的关系,对自然界是一种崇拜心理,如我们所熟知的图腾崇拜。尽管后来随着劳动工具的产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随之加强,而且为了拓展生活的领域,人类开始大量砍伐森林、毁林开荒。尤其是铁的使用,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转变。一方面人类为获取食物而在其居住的周围地区开垦土地,与此同时人类的这些活动也该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未超出自然环境本身的调节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总体上是平衡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发明了对付自然的有力武器即科学技术,机器劳动替代了人类劳动,生产力和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均迅速提高了,出现了工业而且分工越来越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的成就使人类盲目自信起来,不再惧怕自然,并俨然成了自然的主人。此时的主流观念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定胜天”等等,在这样一种环境伦理观的指导下,人类开始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疯狂地向自然界进军,并开始毫无顾忌的向自然排放废弃物,而且一切有助于征服自然的行为都被奉为正当的、善的,此时人类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使得人类财富猛增,但也膨胀了人类的野心与欲望,造成了人类对自然的巨大威胁,反过来加倍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类不再盲目的掠夺自然资源,而是开始自省和反思,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真实地位与作用,认识到自己与自然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维持万物的生存权利同维护自己的自然生存权利是一致的。环境法的非人的主体,怎么看?(91页)将动物上升为法律主体已经在法律诉讼中付诸实践。普通法系国家在诉讼创设权利及权利主体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英国起草了动物权利法案,瑞典批准了维护动物权法,对动物甚至规定了社会交往等条款。而在美国甚至树林动物、文物皆成为诉讼主体。”15 美国在1973年制定的濒危物种法中规定任何人都可以针对物种的侵害提起诉讼;在1974-1979年间,美国还开展了以列举河流、沼泽、海岸、树木为名的诉讼。现在,美国各地都有为动物打官司的律师和为动物当律师的专业律师组织,纽约州、得州和密歇根州的律师协会还成立了专门研究动物权利的委员会。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法律主体也不例外。奴隶、胎儿、法人等都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获得法律主体地位的,这说明任何实体或生命成为法律主体是一个历史且伴随着未来的命题。而在实践中表明:人类现在已经完全拥有将动物上升为法律主体的实践能力,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抉择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地位。将动物上升为法律主体的要求由来已久并早已付诸法律实践。1800年英国第一次提出防止虐待动物的立法下议院议员提出关于禁止纵犬咬熊的法案,但是没有通过。到1822年以照顾饲主利益为由通过了马丁法案”,该法案规定无故”虐待某些为他人财产之家畜的行为是违法的。 动物不能和人用语音交流、也不会按照人的法律进行交往活动。所以,动物如何行使其法律主体地位的权利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将动物设立为法律上有限主体,仿原法律体系中无行为能力人例。这种有限主体的含义在最高层次使用时的含义是,动物具有主体的权利能力,而不具有主体的行为能力,从而也就不具有责任能力。不同地位的动物,应该享有不同的权利。”19赋予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地位,对动物比照民法相关条款建立代理制度:(一)给动物设立法定代理人。可以用法律明文确定国家的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如:国家环境部)、环境保护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环境保护公益组织等为国家保护动物的法定代理人,对国家保护动物履行监管等监护人的责任。如果国家保护动物受到伤害,它应该代表国家保护动物对伤害人行使法律主体的权利,如代表动物行使法律主体权利对侵害动物的人提起诉讼等真正维护国家保护动物的权益。 同样可规定家养动物的饲养人、以盈利为目的饲养动物的受益人为动物的法定代理人,当动物受到伤害或造成损害时,监护人履行监护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对于社会上被遗弃的流浪动物,国家应尽快建立相应的动物福利机构,以保护这些动物的合法权益也保证社会的健康的发展。(2) 建立代理人的资格认证、考评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动物的法定代理人有利于保障动物环境法主体权利的实现,但同时要立法完善动物的法定代理人的资格、条件、遴选方法以及其权利和义务。在对动物的保护中为了避免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动物谋求不正当的利益,应规定动物的法定代理人仅限于不直接从事环境资源经营性活动的公益性、非盈利性组织。实体上的法定代理人就是相应诉讼法上的法定代理人。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法定代理人相互推委责任的情况,受诉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其中任何一个代为诉讼。”20虽然现在对于动物成为环境法律主体在法学界仍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只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不会真正的文明起来,真正重要的是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21 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地位必须立法确定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动物资源以及保护生物物种的延续和发展,而且也是人类消除人类中心主义法律观向生态中心主义法律观转变的开始。对于动物成为环境法律主体后的具体权利及其如何切实保护等问题,还应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115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论述,124页)环境民主原则(论述,含义、精神、实质、我国体现在哪,133页)环境权的理解(自己的理解,137页)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能(170页)环境标准体系(177):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规则、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适用范围和分类管理(199页)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资源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适用范围(203页)对三个环节的要求(204页)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和依据(211页)清洁生产:是指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213页)公害:包括环境污染和不属于环境污染的其他公害,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音、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已加医疗废物 环境污染的特点(218页):1、环境污染是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2、环境污染既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也以环境为媒介对不特定的人体造成危害。3、环境污染具有综合性和积累性4、环境污染往往同时侵害多种权益。5、环境污染危机的范围广6、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往往难以发现和治疗。生态保护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污染防治法的不同。(概念辨析,321页)环境民事责任的特征:1、环境民事责任是一种包括传统环境民事责任和新型环境民事责任的污染侵权责任。2、传统环境民事责任与侵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普通民事责任既有共性也有区别。3、传统环境民事责任与新型环境民事责任既有共性也有区别(394页)。4、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具有独特性5、环境民事责任主要是以补偿为目的的财产责任6、环境民事责任是体现“社会本位”价值观的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损害结果(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环境损害)2、因果关系(398页)环境民事责任的行为违法性问题的看法(403页)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405页):1、 不可抗力2、受害人过错3、第三人过错4、战争行为和其他免责事由环境资源犯罪的主要罪名: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2、投放危险物质罪3、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三者是怎样的竞合: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的概念辨析(426页):盗伐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和秘密的方式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森林或者其他树木,数量较大的行为。滥伐林木罪是指违法森林法的规定,无采伐许可证或者未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数量、树种、方式而任意采伐单位所有或者管理,或者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盗伐林木与滥伐林木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犯罪对象不同。两者的犯罪对象虽都是森林和其他林木,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有分别。在滥伐林木罪中,行为人滥伐的对象是具有所有权或者采伐权的森林和其他林木;而盗伐林木罪中,行为人盗伐的对象则是既无所有权也无采伐权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二、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滥伐林木罪与盗伐林木罪在客观上存有实质性的区别。滥伐林木行为以违反森林法规为前提,客观行为包括有采伐许可证而不按照其规定要求的采伐行为,以及无证任意采伐具有所有权的林木或其他林木的行为;而盗伐林木行为则纯属是无采伐许可证的采伐行为,行为人是在林木所有人、看管人或主管机关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秘密采伐不具有所有权的森林或其他林木,因此,盗伐林木行为本身具有非法占有林木的性质。 三、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滥伐林木罪与盗伐林木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上虽都属故意,但两罪的故意内容存有差别。滥伐林木罪主观上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行为人虽然不希望造成森林损害结果的发生,但是又不设法防止,而采取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态度。然而,无论滥伐林木罪主观罪过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其主观内容都不包含非法占有林木的目的,而盗伐林木罪只能是直接故意,而且,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林木的目的。环境、资源、生态的概念辨析: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或作用的总和。 环境资源(environmental resources)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它包含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空气、动植物、矿产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状态),可称其为自然资源属性。二是指与环境污染相对应的环境纳污能力,即“环境自净能力”,可称其为环境资源属性。 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 2.类型: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六、案例分析 某市机器厂(甲)家属楼与棉纺厂(乙)纺织车间仅一墙之隔。纺织车间1993年4月新上一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鼓风机日夜运作,致使楼房的居民无法入睡,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甲厂职工多次反映,要求环保部门予以处理。1993年9月,市环境监测总站经调查、监测证实,该车间厂界噪声为74.2分贝,所处区域为D类混合区。为此市环保局向乙厂下达书面通知,要求缴纳超标排污费,但乙厂置之不理。1993年11月,市环保局对乙厂作出行政处罚:(1)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25000元;(2)追缴滞纳金1500元;(3)罚款5000元。乙厂不服,提出几点理由:(1)污染源所在地建在先,甲厂住宅楼建在后,责任在甲厂选址不当;(2)主要污染源鼓风机系国家定点厂家生产,低噪音符合排放标准,出现高噪音应属厂家产品质量问题。问题:1、你认为乙厂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依据环境法,请具体分析说明乙厂有无违法行为?2、环保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3、如果你是甲厂的代理人,你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解决该案的问题?答案:1、乙厂的理由不成立。就环境法律关系而言,征收排污费制度的对象是超标排污单位即乙厂,至于鼓风机生产厂家的产品不合格,属于乙厂与鼓风机厂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规定,乙厂超标排放噪声应当缴纳超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