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实证研究3稿.doc_第1页
项目融资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实证研究3稿.doc_第2页
项目融资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实证研究3稿.doc_第3页
项目融资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实证研究3稿.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融资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的实证研究摘要 目前,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已经开始被应用,既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也有许多失败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更加规范并且有效地引进引进民间融资应用项目融资模式,完善我国的融资体制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在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陆续采用了BOT、PPP、ABS等项目融资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应用项目融资方式的时间较短,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项目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如何加快推进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既是相关企业、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学术界急需探索的问题。一、 文献综述国外经济学家很早就对项目融资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经济学家哈耶克最早提出了“市场机制”理论,指出市场机制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有限的配置资源能产生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通过这一理论我们知道在基础设施领域内,因存在长期政府垄断而产生的低效率问题,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无疑是有利的。美国经济学家马科威茨(Markowitz)等学者于本世纪30 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理论,认为公司进行投资理财时,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多方位的,通常总是同时在两种或多种资产上组合投资,从而可以分散风险。借用这一理论,基础设施是投资风险大的项目,而项目融资方式可以通过融资结构和信用结构的设计使项目投资者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参与者用各种信用担保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分散项目风险,从而实现了“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Buchanan)和塔洛克(Tullock)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针对公共物品管理的低效率,提出了改进措施。他们认为:第一,只要打破了生产公共物品的垄断,在行政管理体制内建立竞争机制,就可以消除阻碍运转效率的最大障碍;第二,有些公共物品可以承包给私人生产的就承包给私人。Michel Gantois 在Project Finance for Power Assets in China 一文中详细讨论了美国在九十年代中期利用项目融资为电力项目提供融资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由此在几年前出现的能源行业衰退;同时,也介绍了这些经验与教训对我国运用的借鉴和启示。他认为在中国,项目融资所关心的政治稳定通常不是问题,而与合同、立法和某些机构独立性有关的事项才是项目融资是否成功运行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这些领域的立法和实施尚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Jyoti P Gupta 和 Anil K Sravat 在 Development and project financ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一文中认为发展中国家将肯定从项目融资技巧的使用中获益,然而在获益之前,允许项目融资发展的条件必须建立,包括可预测的电费、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样获得现有公共设施的权利,以及在以后阶段的金融创新,它是由流动的资本市场和基于原则的会计、税务规定与实践来推动的。在国外学者的影响下,我国的学者们也纷纷将国外的项目融资理论介绍到国内,并且开始讨论项目融资运用于我国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罗松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模式一文中认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很多的进步但与国际城市发展的水平相比较其“瓶颈”状态未能得到根本缓解。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管理和融资方式的不规范。继续深化改革,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终发展方向。刘鸿儒、李志玲发表的“中国融资体制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地位”一文则重点突出了股票融资的重要地位。认为股票融资在项目融资中是属于一种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在我国项目融资运用的开始阶段,比较适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肖林著的融资管理与风险价值结合了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运用项目融资的经验,认为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其一是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间的责权不清;其二是基础设施综合开发收益分散多元投资积极性不高;其三是投资建设任务中,资金供需缺口大。而解决的办法除了改进融资方式、完善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外,关键是要明确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的权力和义务。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在研究项目融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笔者认为目前的研究工作还存在一些方向上的不足。国内文献较多把注意力放在了国外项目融资及融资方式的理论研究上,但是项目融资方式很多,如何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我国政府在项目融资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如何去做?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为推进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二、 研究意义结合国内外的项目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以项目融资模式为基础,通过对引进民间资本,完善我国现有融资模式的研究,阐明原有的融资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一问题,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降低项目融资模式的运作风险,提高项目融资模式的运作效率。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目前仍然主要采用以政府财政补助为主导的传统融资模式,项目融资模式由于体制方面仍然不够完善,监管措施也存在一定的漏洞等种种原因,还没有被广泛并且有效地运用。因此研究如何引进民间资本、较好地应用项目融资模式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 实证研究1.我国项目融资积累了初步经验项目融资在亚洲开展的时间比较晚,我国最早的项目融资是1983年香港的合和集团在深圳投资建设的“沙角B火力电厂”项目。由于当时没有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所以并没有引起国内太多的注意。十年后,项目融资才在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中引起人们的兴趣。1994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了关于以BOT方式吸引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当时的国家计委分别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外国投资咨询服务中心联合召开了两次关于吸引外商投资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研讨会,并组织人员分别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吸引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特别是BOT建设方式的政策导向、操作方式、管理办法、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在1997年4月发布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国内采用项目融资的项目多为BOT方式,主要是电厂、交通和环境项目。已建成或在建的电厂项目有定渠电厂、来宾电厂、日照电厂、沙角B电厂、邯峰电厂、山东中华发电项目、福建消洲湾电厂等;交通项目有:北京长城轻轨铁路、广州轻轨铁路、武汉城市铁路等;环境项目有大阎污水处理厂;市政项目有成都自来水厂;工业项目有四川水泥厂、榆一咸管道项目等。ABS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也有所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ABS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时间,先后已经有珠海市环市公路、重庆市政府与亚洲担保公司的合作项目等。虽然项目融资在我国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失败的案例也比较多,但已经为项目融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项目融资中借鉴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有利于项目融资的成功。2.市场化改革为项目融资提供了制度环境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改革,阻挡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体制性壁垒正在逐渐消除,主要表现在:首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要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同时,对自然垄断业务要进行有效监管。显然,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既可以通过与公有制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原来由国有企业独占的那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其他垄断行业,也可以独立地进入这些领域。其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进展。200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取得了重要成果。最后,我国确立了“项目法人制”。项目融资是以项目本身作为融资主体,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是其融资的前提,我国国家计委1996年3月印发的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项目法人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投资者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财务状况,寻求渠道降低资产负债率。项目融资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投资者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即投资者以适当比例的投资获取没有担保的最大融资。因此,这就有了项目融资的前提。3.民间资本的壮大提供了充足的融资资金目前,民间投资涉足的面已相当广泛,几乎遍及国民经济各行业。既有竞争性项目,也有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既有商业性项目,也有政策性项目。一些长期以来民间资本从未涉足过的如修桥铺路、筑堤建库、供水治污、城改造、新区开发等也有了民营企业的身影。为了寻求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全国其他地区民间投资在巩固和发展原有基础的同时,也表现出参与基础性和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强烈愿望。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在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基础性和公益性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民间资本有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强烈欲望,需要有效的进入途径,这就为在基础设施领域应用项目融资创造了需求。四、 结论经过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暂时的、低水平的平衡。但是,基础设施的发展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本文研究项目融资在我国基设施领域市场化改革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结论:1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应用项目融资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在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了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低的问题,项目融资则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深化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有效途径:可行性在于,项目融资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己经有初步的实践经验,并且项目融资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现实中妨碍项目融资应用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2.项目融资有多种模式,具体的基础设施适合哪种项目融资模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总的来说,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类。项目融资模式的安排可以根据项目的公益性程度和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可获得性等因素确定。3.项目融资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成功应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改革和项目融资的应用需要我国政府转变职能,做好功能定位。政府在基础设施改革和项目融资中应该是引导、支持、服务和监管的职能。主要参考文献1蒋先玲,项目融资,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M,20082赵华,苏卫国,工程项目融资,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吴庆玲.试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2,(40).4肖林,融资管理与风险价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罗松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模式,商业经济,2003,(3)6赵芳,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市场融资,上海投资,2003,(10)7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8丁芸.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