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诗两首诗两首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人教版高一必修 诗两首 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 1 2 诗两首 教学设计 萍乡三中 刘长风 雨巷 教学设计 1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 把握中心意象 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通过诵读及对意象的把握体味诗歌的内涵 理解诗中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象征义 1 诵读法 通过诵读走近作者 理解主题 品味 语言 体会意境 2 教师点拨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一课时 学案 一 欣赏声像资料范读 同时浏览 CAI 课件江南 雨巷的画面 自由朗读 感受体验这首诗的音质和情 调 二 研读语文必修 1 示范课堂要点扫描 P6 9 第 2 页 共 13 页 和语文必修 1 目标素养评价 丛书 P4 5 中的相关 文字 并自主探究 完成 1 7 题 1 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 彳亍 踟躇 圯 凄婉 颓圮 2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 主要诗集有 我的 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B 雨巷 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雨 巷诗人 C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 意 象朦胧 含蓄 D 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 憎恨侵略者的 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诗风明朗 沉挚 3 对 雨巷 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在 雨巷 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 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 用丁香结 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 雨巷 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 我 第 3 页 共 13 页 雨巷 姑娘 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 而是充 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 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 暗 我 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 找不到出路 充满 了迷惘和绝望 D 雨巷 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 造成了回环 往复的旋律 强化了音乐效果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 个新纪元 4 反复朗读后 你体会到这首诗的旋律有什么 特征 它的意境 情调又是怎样的 5 雨巷 这首诗是由哪些意象共同构成了特 定意境 从虚实两个角度看 它们各自给我们的感觉 是什么 6 雨巷 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7 你认为 雨巷 是一首爱情诗 哲理诗 还 是一首政治诗 试从场景 人物 对象 情绪 基调 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教案 一 激趣导入 声像资料范读 由网络歌曲 丁 香花 导入 flash 课件 诵读 同时播放江南雨 第 4 页 共 13 页 巷的画面 听完朗诵 请两个学生谈谈感受 并指导 学生朗读 二 请 3 个学生轮读 研讨与练习 第四题中的 3 首古诗 并谈一谈丁香的寓意 三 学生板演并表演展示 自主探究成果 四 课堂小结 很多人在理解这首诗的时候 都会去联系写作的 背景 从而找出作者写作的深层次含义 一千个读者 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我更喜欢单纯地将它理解 为一首唯美的爱情诗 明知爱己不可得 却依然在 绝望中苦苦寻索 依然 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 着愁怨的姑娘 这种绝望与希望的哀婉叹息 令人 肝肠寸断 练案 五 练习检测 1 目标素养评价 丛书 语文必修 1 P5 6 自我检测 1 6 小题 2 背诵 雨巷 这首诗 六 课后作业 大胆想象 把 雨巷 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 第 5 页 共 13 页 教后反思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 1 感知作品的诗意美 音乐美 建筑美 绘画美 2 体悟作者情怀 引发共鸣 逐渐养成良好的审 美情趣 培养审美能力 品析 三美 感受艺术性 体会诗境之美 领悟诗情 获得情感体验 1 诵读吟咏法 欣赏评价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两课时 学案 第一课时 一 分组轮读诗歌 品味韵律美 二 flash 课件 朗读欣赏 感悟意象美 三 研读语文必修 1 示范课堂要点扫描 P6 9 和语文必修 1 目标素养评价 丛书 P4 5 中的相关文字 并自主探究 完成 1 6 题 1 请给下列字词注音 第 6 页 共 13 页 畔荡漾荇榆 篙斑斓笙箫似的 2 对这首诗的解说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一节点明 再别 连用三个 轻轻的 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 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 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 诗人用 金柳 艳影 青 荇 榆阴下的一潭 彩虹似的梦 等一系列色彩 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 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 六两节 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 想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接着跌落到离别的现实 两个 沉默 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 以两个 悄悄 紧承上一节的 悄悄 和 沉默 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 但诗人 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3 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 缠绵深婉的诗句 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 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 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 一系列近乎完美 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 艳丽而又幽 雅 飘逸中见静穆 第 7 页 共 13 页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 每节诗四句 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 匀称 和谐 于清新活 泼中求整饬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 追求 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 内容的表达 4 P9 第三题 从诗的形式看 再别康桥 这 首诗 让人感到很美 你觉得美在哪里 5 再别康桥 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试从 这首诗的结构入手加以分析 6 徐志摩的离别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 教案 一 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 声像资料范读 观赏蓝天浮云 岸边垂柳 有水草的潺潺小溪的幻灯片 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 情的曲子 指导学生学生轮读 感知诗歌的情感 意象 和韵律美 二 课堂交流 学生板演并表演展示 自主探究 成果 三 课堂小结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 景中又蕴 第 8 页 共 13 页 涵了诗人浓浓的深情 情于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 品味 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 鉴赏这样的诗歌 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 我们便仿佛步入艺术殿堂 与 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 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 根据提示背诵 再别康桥 全诗 练案 五 练习检测 目标素养评价 丛书 语文必修 1 P5 6 自 我检测 7 13 小题 六 课后作业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 沙扬娜拉 比较赏 析 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赏析文章 并在全班交流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教后反思 学案 第 9 页 共 13 页 第二课时 一 分角色背诵 男同学背诵一 六 七节 女 同学背诵二至五节 二 自主探究 完成 1 5 题 1 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A 彷徨寂寥河畔色彩斑斓 B 竹篙漫溯凄宛惆怅而归 C 笙箫繁衍挑衅彳亍独行 D 记载哀怨浮藻碧波荡漾 2 对 再别康桥 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 安谧的氛围 水草 柔波 彩虹 星辉 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 默的心境 B 诗人运用比喻 拟人 借代等修辞手法 写 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 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 思念之情 C 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 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 形成了一种轻柔 明丽 而又俊逸的格调 D 全诗四行一节 诗行排列错落有致 每句字 数基本为六七字 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每节押一韵 第 10 页 共 13 页 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 回答 3 5 题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 向我们来了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斗啊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第 11 页 共 13 页 像暴风雨 像海燕 3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 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 束缚的新诗 B 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 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 束缚的自由诗 C 再别康桥 是新诗中的 新格律诗 D 自由 向我们来了 是新诗中的 自由诗 4 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 A 再别康桥 中的这两节分别押 ai 和 iang 的韵 B 自由 向我们来了 这一节押 ian 韵 C 再别康桥 节奏比较舒缓 D 自由 向我们来了 节奏短促如鼓点 5 对 再别康桥 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招手作别 是诗的抒情基调 体现的是一种 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开头三个 轻轻的 是诗的抒情基调 体现的 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艳影 是 夕阳 中的 金柳 在水中的倒 第 12 页 共 13 页 影 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 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 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诗人心中 荡漾 着 波光里的艳影 是诗 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 表 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 B C D 三 合作探究 完成 1 5 题 1 第一节连用了三个 轻轻的 这三个 轻 轻的 是否重复与累赘 为什么 2 第二节里面的意象 金柳 在作者心中是一 种什么感觉 3 青荇 和 潭水 等物象又寄托着诗人对 康桥怎样的情感呢 4 如何解读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 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几行诗 究竟是谁在沉默 为什么沉默 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5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 在节 奏上则完全相同 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教案 一 分角色背诵 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意象 第 13 页 共 13 页 和韵律美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