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法条 _第1页
买卖合同法条 _第2页
买卖合同法条 _第3页
买卖合同法条 _第4页
买卖合同法条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买卖合同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 XX 年 3 月 31 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545 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XX 年 7 月 1日起施行。二一二年五月十日法释?XX?7 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为正确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第一条 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2 / 13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第二条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合同,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四条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认定电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时,还应当适用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二、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第五条 标的物为无需以有形载体交付的电子信息产品,当事人对交付方式约定不明确,且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收到约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或者权利凭证即为交付。第六条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买受3 / 13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标的物的,可以代为保管多交部分标的物。买受人主张出卖人负担代为保管期间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买受人主张出卖人承担代为保管期间非因买受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七条 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 ,主要应当包括保险单、保修单、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质量鉴定书、品质检验证书、产品进出口检疫书、原产地证明书、使用说明书、装箱单等。第八条 出卖人仅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款抵扣资料证明其已履行交付标的物义务,买受人不认可的,出卖人应当提供其他证据证明交付标的物的事实。合同约定或者当事人之间习惯以普通发票作为付款凭证,买受人以普通发票证明已经履行付款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第九条 出卖人就同一普通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确认所有权已经转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均未受领交付,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4 / 13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均未受领交付,也未支付价款,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十条 出卖人就同一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特殊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均未受领交付,先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均未受领交付,也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之一,又为其他买受人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已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将标的物所有权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三、标的物风险负担第十一条 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项规定5 / 13的“标的物需要运输的” ,是指标的物由出卖人负责办理托运,承运人系独立于买卖合同当事人之外的运输业者的情形。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处理。第十二条 出卖人根据合同约定将标的物运送至买受人指定地点并交付给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负担,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十三条 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在合同成立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已经毁损、灭失却未告知买受人,买受人主张出卖人负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风险负担没有约定,标的物为种类物,出卖人未以装运单据、加盖标记、通知买受人等可识别的方式清楚地将标的物特定于买卖合同,买受人主张不负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四、标的物检验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检验期间未作约定,买受人签收的送货单、确认单等载明标的物数量、型号、规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认定买受人已对数量和外观瑕疵进行了检验,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6 / 13第十六条 出卖人依照买受人的指示向第三人交付标的物,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与买受人和第三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以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为标的物的检验标准。试析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一款与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关系林贞亮【相关的法律规定】1.买卖合同与法律行为我国合同法第 130 条的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我国的买卖合同包含了三个基本的法律行为:出卖人与买受人订立合同的行为,是负担行为。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的行为,是处分行为。买受人支付价款,将价款的所有权转移给出卖人的行为,是处分行为。法律行为,根据效力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指的是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其内容7 / 13的法律行为,又称为债务行为或债权行为。 处分行为,指的是直接使得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法律行为。处分行为,适用标的物特定原则。即,处分行为最迟须在其生效时,其标的物必须是特定的,并且须就一个标的物作成一个处分行为。但是,负担行为则不受限制。另外,有效的处分行为必须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要件。但是,负担行为则不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必要。2.合同法第 51 条所构建的法律关系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根据该规定可知,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签订的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如果无处分权人事后取得处分权或者获得权利人的追认,那么合同有效,否则合同无效。 如果合同有效,那么相对人将根据合同而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这属于继受取得。 如果合同无效,那么需要区分相对人是否为善意而确认标的物的归属。如果相对人为善意,并支付了合理的对价,且标的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至其手中,那么,根据物权法第 136 条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相对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原始取得。否则,相对人不能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8 / 133.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 3 条第 1 款对原有法律关系的重新解释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 3 条第 1 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据该规定,有学者认为,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签订的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不需要获得真权利人的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事后取得处分权,从一开始就是有效的。这与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所规定的有所冲突。但根据笔者的理解,认为应该从法律行为的角度出发,对原有的法律关系重新进行解释。首先, 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该合同有效”中的合同,属于广义的合同。如前所述,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买卖合同,包括了一个负担行为和两个处分行为。负担行为并不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必要,所以,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签订的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效力待定指的是买卖合同中的处分行为,即无权处分人将他人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给相对人的行为。该行为只有当无处分权人事后取得处分权或者获得真权利人的追认时,才会生效,否则无效。其次,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一款中“主张合同无效”的合同,指的是狭义的合同。这里的合同,指9 / 13的是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签订的买卖他人财产的合同,也就是买卖合同中的负担行为。既然负担行为不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必要,那么买卖合同中的负担行为就是自始有效。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当然不予支持。综上所述,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一款只是将合同法第五十一条中“合同有效”的“合同”进行缩小解释,指的仅仅是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之间签订合同的负担行为,并没有创设新的法律。从买卖合同法解释第三条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买卖是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原始、最典型、最普遍、最基本的交易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审理的民商案件中,买卖合同纠纷是最常见的案件。买卖合同在我国合同法分则中居有名合同之首,但随着买卖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市场交易日新月异的变化,合同法中的关于买卖合同的条文却难以涵盖和适应。XX 年 6 月 5 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该司法解释自 XX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该司法解释主要是对合同法分则中关于买卖合同条款的进一步细化和解释。其中解释的第 3 条,即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明确地予10 / 13以了肯定。现就该问题作如下理解。1 关于无权处分行为及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规定无权处分行为在买卖交易关系中很普遍。在买卖关系中,原则上出卖人应当对标的物享有所有权和处分权,故出卖他人之物是典型的无权处分行为,那擅自出卖共有财产是否属于无权处分的情形?结合物权法第 97 条的规定,应区别对待,1、在共同共有情形下,部分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处分共同共有财产的,构成无权处分;2、在按份共有的情形下,未到达 2/3 以上份额的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按份共有财产的行为,构成无权处分。 合同法第 51 条规定:“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可见对于无权处分行为在合同法中并未完全否认其效力。我国物权法实施后,第 15 条将原因行为与物权变动结果区分开来对待,直至买卖合同解释第 3 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才第一次明确地承认了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将无权处分合同规定为有效合同。2 对买卖合同解释第 3 条的理解和应用11 / 13为保护交易秩序和买受人的利益,该解释严格规制对合同的无效认定的司法立场,进一步肯定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例如,乙将其与甲共有的房屋擅自出卖给丙。这里首先看乙是否属于无权处分,如前所述,若甲、乙对房屋属于共同共有或者甲、乙对房屋属于按份共有且乙对房屋所占份额不足 2/3,乙则属于无权处分。根据买卖合同解释第 3 条的规定,乙、丙之间的买卖合同是有效的,但根据物权与债权分开的原则,乙、丙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并不等于丙绝对的享有对该房屋的所有权。这里涉及丙是否属于善意取得的问题, 物权法第 106 条规定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1、买受人丙购买时是善意的;2、购买时支付了合理的价格;3、出卖人甲与买受人丙已经完成了交付行为。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则丙就可以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若丙在购买时知道该房屋是甲乙共有,那乙、丙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具有合同法第 52 条所规定的无效情形,则应当为有效的合同,只是在该情况下丙不属于善意取得,甲一旦提出异议,丙将丧失房屋的所有权。若乙尚未交付房屋给丙,丙则当然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故该解释第 3 条,明确了出卖他人之物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但出卖的标的物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则处于效力待12 / 13定的状态。3 无权处分合同的违约救济因为无权处分合同被认定为有效,在社会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大量买受人无法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情形。 买卖合同解释第 3 条的第 2 款提供了两种救济方式,一是承担违约责任,二是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可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损害赔偿。如上述案例中的丙,若其明知房屋并非乙一人所有,仍然与乙购买,在甲提出异议后,丙需要返还房屋,这时,由于乙、丙之间的买卖合同为有效合同,则丙就可以基于此合同而追究乙的违约责任,来保障其权益。综上,在买卖合同关系中,买卖合同是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该买卖合同归合同法调整,所有权的转移是物权变动的结果,该物权变动归物权法规制。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并不影响作为原因行为的买卖合同的效力,但能够发生所有权的物权变动效果,则取决于出卖人嗣后是否能够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物权变动属于效力待定状态。因无权处分致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