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 课 教 案课程名称: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总 学 时: 48 总 学 分: 4 课程类别: 选 修 任课教师: 高焕章 李秋杰 单 位: 园艺园林学院 职 称: 教授、副教授 授课专业: 园 林 授课班级: 31001、31002、职31001 2012 2013 学年 第 1 学期课 题第一篇 总论部分第一章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学 时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建立园林种质资源的系统概念及研究种质资源的意义重 点种质资源的有关概念;难 点种质资源的研究意义及保护的迫切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提问讨论小结。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参考资料1、 园林植物资源学2、 园林树木学3、 花卉学4、 园林植物育种学5、 中国植物志6、 中国树木志7、 湖北植物志8、 植物资源与环境教学内容及过程(讲稿)备注栏注:用于举例、案例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第一章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一、种质资源的有关概念 (一)基本概念1、种质( Germplasm ):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2、种质资源( Germplasm resources ):携带种质的载体。可以是群体、个体,也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至 DNA 片断。即种质应包括群体、个体、配子及分子等不同水平的种质。 3、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Germplasm resources of landscape plants ):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包括野生种、半野生种和各种栽培类型。 (二)相关概念 1、绝灭种( extinct species ):指已有过文字记载,或在发表的资料中做过详细描述,但在目前的自然分布范围内,这种植物个体已找不到种群。 2、濒危种:一种植物先前在它的整个分布区或某个分布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已处于有绝灭危险的境地。 3、渐危种:某些植物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可预见它在整个分布区或某个分布区的重要位置会发生变化,很可能成为濒危种类。 4、稀有种:指特有的单种科、单种属或少种属的代表植物,它们在自己的分布区数量少,有的种类可能群居在一起,有的则零星分布,但未处于灭绝的境地。 (三)术语辨析: 1、种质资源( Germplasm resources );2、遗传资源( Genetic resources );3、基因资源( Gene resources ) 4、基因库( gene pools ):某一物种所包含的形形色色基因的总和。 5、品种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的种质资源概念。 二、种质资源的研究意义 1、种质资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没有好的种质资源,就不可能育成好的品种; 植物育种发展进程的事实表明,突破性成就决定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如现代月季的育种实践。 2、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全球植物有 35 40 万种,其中 1/6 具有观赏性;这些花卉植物有许多还处于野生状态,尚待人们对其进行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 我国野生的观赏植物资源极为丰富,通过引种、驯化,选拔野花进花园。 植物 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JR Harlan ( 1970 )认为: “ 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人类理解和发掘植物种质资源的能力 ” 。 三、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1 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危机 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种间多样性和种内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其中前者是后二者的前提。 环境恶化 森林破坏 物种灭绝 食物链断裂 2 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流失与农业特别是育种工作中的缺乏远见有直接关系 1950 年 “ 绿色革命 ” e 成就成千上万珍贵的种质资源和地方品种消失 Canada : 60 的小麦 4 个品种; 96 的油菜 4 个品种; 70 的玉米 6 个品种 遗传基础狭窄化,适应性脆弱 3 抢救种质资源刻不容缓 作业布置1、名词解释 种质;种质资源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绝灭种;濒危种;渐危种;稀有种2、术语辨析: 种质资源与遗传资源;基因资源与基因库 3、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文献综述课后小结课 题第一篇 总论部分第二章 植物起源中心与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学 时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建立园林种质资源的系统概念及研究种质资源的意义重 点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难 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提问讨论小结。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参考资料9、 园林植物资源学10、 园林树木学11、 花卉学12、 园林植物育种学13、 中国植物志14、 中国树木志15、 湖北植物志16、 植物资源与环境教学内容及过程(讲稿)备注栏注:用于举例、案例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第一篇 总论部分第二章 植物起源中心与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一、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1.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theory of center of crop origin ) 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 Vavilov )从 1920 年 1940 年,先后 180 次,对亚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洲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的植物考察和收集,通过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细胞学和遗传学分析,杂交和育种试验以及种、变种和栽培植物变异多样性的地理分布研究,于 1926 年发表栽培植物起源的研究。提出: “ 物种形成的地理局部化 ” :物种的多样性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 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 :古代文明发源地。 1935 年,将全球的栽培植物划分为八大初生起源中心和 3 个亚中心: 1 )中国起源中心(东亚起源中心):石竹、报春、百合、牡丹、芍药、菊花、山茶、梅花、蜡梅、银杏、樟树、刚竹等 2 )印度起源中心:海芋、椰子、印度橡皮树、虎尾兰、依兰等 马来西亚亚中心:柚、槟榔、面包果、依兰等 3 )中亚起源中心(阿富汗、塔吉克、乌兹别克等):豌豆、杏、西洋梨、苹果、阿月浑子、胡桃等 4 )近东起源中心(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无花果、石榴、罂粟、番红花、郁金香、鸢尾等 5 )地中海起源中心:熏衣草、油橄榄、突厥蔷薇、仙客来、风信子、锥花丝石竹、球根鸢尾等 6 )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起源中心:黄秋葵、咖啡、油棕、芦荟、景天、伽蓝菜等 7 )中美起源中心(墨西哥及中美洲):万寿菊、百日草、仙人掌、大丽花、一品红等 8 )南美起源中心(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西番莲、番石榴、六出花、花烛、朱顶红等 智利亚中心:马铃薯、草莓等 巴西巴拉圭亚中心:番樱桃、凤梨、西番莲等 2. “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 的发展 1 )哈兰( JR Harlan, 1971 )认为:有些作物的起源中心和变异中心并不一致,作物的起源和变异要综合空间和时间来论证。 相符:中东、华北、中美地区(作物起源中心) 不相符: 非洲、东南亚、南美 东印度群岛(非中心) 亚热带、温带中心与热带非中心相对应 2 )农业生物学家茹考夫斯基( Zhukovsky, 1970 ):将 8 个起源中心发展为 12 个大基因中心,同时还提出不同作物的地理小基因中心 100 多处。 地区范围扩大:如埃塞俄比亚中心 e 非洲中心 马来西亚亚中心 e 印尼印支起源中心 新增欧洲西伯尼亚、澳大利亚、北美三个中心 改变了作物起源中心的概念 3 ) 1975 年,茹考夫斯基和吉文( A.C. Zeven )合编了栽培植物及其多样性中心,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改称为“栽培植物的多样性中心”。 4 ) 1982 年,吉文与韦特( Wet )又将“多样性中心”一词改为“多样性地区”,使瓦维洛夫的学说得到了发展。 二、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概况 1. 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 )种类繁多、变异丰富 我国是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历史最早、范围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原产乔灌木约 8000 种。 我国原产的植物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变异广泛、类型丰富。如圆柏(偃柏、鹿角柏、金叶柏、龙柏、球柏、塔柏等),杜鹃(常绿、落叶;平卧杜鹃、大树杜鹃;高山( 7-8 月)、中山( 4-6 月)、低山( 2-3 月)等)。 2 )分布集中 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分布众多的种类。如:兰属世界有 50 余种,我国云南省就有 33 种;百合属世界共 80 余种,我国产 42 种,云南 23 种;台湾( “ 天然植物园 ” )分布着维管植物 3577 种,其中 1/4 为该地区特有。 3 )特点突出、遗传性好 在若干科、属、种上绝无仅有。如银杏、金钱松、水杉、珙桐、杜仲、金花茶等。 早花种类与品种多,四季开花种与品种多,花有芳香的种与品种多,特点优异突出的种与品种多,抗逆性强的种与品种多。 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多具有特殊的抗逆性。如中国板栗美国板栗,解决了板栗疫病的危机。 2. 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现状 1 )面临的危机 布局不合理;濒危物种尚待抢救; 家底不清,品种混杂;良种失传,品种退化。 花卉资源大国没有成为花卉产业大国! 2 )应有的工作 种质资源的考察;种质资源圃的建立;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种质资源信息库的建立;种质资源的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与新品种培育 作业布置1、依据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将全球的栽培植物划分为哪八大初生起源中心?2、简述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3、简述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现状 课后小结课 题第一篇 总论部分第三章 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收集与保存学 时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收集与保存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重 点种质资源的分类与调查难 点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提问讨论小结。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参考资料1、园林植物资源学2、园林树木学3、花卉学4、园林植物育种学5、中国植物志6、中国树木志7、湖北植物志8、植物资源与环境教学内容及过程(讲稿)备注栏注:用于举例、案例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第一篇 总论部分第三章 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收集与保存 一、种质资源的分类 根据来源可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1. 本地种质资源: 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品种和类型。地方品种 特点: 对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与抗逆性; 由于长期生长在相似的环境下,遗传性较保守,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范围较窄; 选育新品种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始材料。 2. 外地种质资源: 由国内其它地区或国外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特点: 因其来自国内外不同的生境,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和经济学上的遗传性状; 对本地的自然与栽培条件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改良本地品种的重要材料。 3. 野生种质资源: 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园林植物。 特点: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丰富的抗性基因,如耐瘠薄、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虫害等; 经济性较差; 砧木与抗性育种的重要资源。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获得的变异类型。 特点: 具有比自然资源中更新、更丰富的遗传性状,是进一步育种的珍贵遗传资源。 二、种质资源的调查 1. 调查前的准备 组织准备:根据考察任务的大小成立考察小组,一般 2-4 人。 收集资料:气候、地形、土壤、植被、交通、人文地理、植物的生活史、物候、分布带、有关种的分化演变、生长地区、种的鉴定等。 2. 调查方法与步骤 1 )选择考察地点与路线 2 )实地调查记录:调查者姓名、日期、地点、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地下水位、种名、数量、主要性状、群落的种类组成、拍照等 3 )资料的整理与总结(编写调查说明书) 3. 调查的主要内容 1 )品种资源的复查 2 )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调查 3 )种类品种代表植株的调查 一般概况:来源、栽培历史、分布特点、生产反应等 生物学特性:生长开花习性、物候期、抗性等 形态特征:植株、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观赏与经济性状:产量、品质、用途等 三、种质资源的收集 1. 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 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收集范围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行; 种苗的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检疫; 收集工作应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做好登记核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典型性 多样性 全面性 2. 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 1 )直接收集 收集的材料:种子、枝条、植株、球根、花粉等 收集数量:充分保持育种材料的变异性 收集方式:专业队伍与当地的单位或群众结合 收集材料的整理、分类、编号登记:收集日期、地点,收集者姓名、单位,植物材料名称、产地自然环境或栽培条件、分布特点、繁殖方法、形态、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等 2 )交换、购买 主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我国缺少的园林植物品种资源,对于国外引种的材料,要注意严格检疫,并隔离试种。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 germplasm conversation ) 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 作用:防止资源流失,便于研究和利用。 保存方法:就地保存、异地种植保存、种子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和基因文库保存等。 1 就地保存 :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如各类自然保护区。 优点: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 缺点:易受自然灾害 2 异地种植保存 :选择与资源植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异地保存基地,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可分级分类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如植物园、树木园、花圃、品种资源圃等。 优点: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 缺点: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 3 种子保存: 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种类最简便、最经济、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方法。 优点: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 1 )种子的类型 正常型( orthodox type )种子:通过适当降低种子含水量,降低贮存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一类种子。 顽拗型( recalcitrant type )种子:在干燥、低温的条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的一类种子。如核桃、栗、榛、椰子、番樱桃、山竹子、油棕、南洋杉、七叶树、杨、柳、枫、栎、樟、茶、佛手、菱筹。一般不便于种子保存。 2 )保存方法: 贮藏保存:通过控制贮藏条件来保存资源种子的生活力。 贮藏条件:低温、干燥、密封 三种贮藏库:短期库、中期库和长期库 短期库:又称 “ 工作收集 ” ( working collection )。 任务:临时贮存应用材料,并分发种子供研究、鉴定、利用。 要求:库温 1015 或稍高, R.H. 50%60% ,种子存入纸袋或布袋,一般可存放 5 年左右。 中期库:又称 “活跃库”。 任务:繁殖更新,对种质进行描述鉴定、记录存档,向育种家提供种子。 要求:库温 010 , R.H. 60% 以下,种子含水量 8% 左右,种子存入防潮布袋、聚乙烯瓶或铁罐,可安全贮存 10 20 年。 长期库:又称“基础收集”( base collection ) 任务:中期库的后盾,防备中期库种质丢失,一般不分发种子;为确保遗传完整性,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繁殖更新。 要求:库温 -10 、 -18 或 -20 , R.H. 50% 以下,种子含水量 5%8% ,存入密封的种子盒内,每 510 年检测种子发芽力,能安全贮存种子 50 100 年。 4 离体试管保存: 适用于顽拗型植物、水生植物和无性繁殖植物。 必要性:田间保存要求大量土地和经常管理;无性繁殖器官如球茎等不适于长期保存,需要频繁地进行繁殖更新。 离体试管保存的方法:缓慢生长离体保存和超低温保存。 1 )缓慢生长离体保存 如:甘薯腋芽培养物在温度从 28 降到 22 时,继代培养的间隔由 6 周增加到 55 周,采用防止培养基蒸发的措施后,使继代培养期限增加到 83 周。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学抑制剂如甘露醇,或激素类物质如脱落酸可提高延缓效果。 木薯茎尖培养物在温度从 30 下降到 20 条件下,当培养基中加入 2 蔗糖和 0.05mg/L BA ,保存 15 个月后存活率仍能达到 95 。 将草莓从分生组织培养的小植株保存在 4 无光的冰箱中, 3 个月检查一次,发现干燥时加入 1-2 滴新鲜培养液,保存 6 年后,用这些小植株培养的草莓发育正常。 用上述方法保存的试管苗进行继代培养,可立即恢复生长。但由于有时需继代培养而花费劳力,同时在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难以排除遗传变异的可能,因此,该法适于短期和中期保存。 2 )超低温保存( Cryopreservation ): 是指在 -80 (干冰温度)以下的超低温中保存种质的技术,通常使用液氮( -196 )保存,或称 LN 保存。 超低温保存的特点:在超低温条件下,细胞的整个代谢和生长活动基本或者完全停止,保证不会引起遗传性状的变异,便于长期保存。 超低温保存的原理:通过采用适当的冰冻保护剂、降温速度和化冻方式,使生物细胞在降温和解冻过程中避免细胞内结冰,从而不受损伤或受到较小的损伤。 超低温保存的一般程序: 培养材料的选择与 预生长 :细胞(培养 5-9 天的幼龄细胞、指数生长期),芽(冬芽); LE Towill ( 1981 ) 研究表明,将培养物在光照条件下预生长 2 天左右可明显提高在液氮中保存茎尖的存活率。 预处理(冰冻保护):用冰冻保护剂处理培养物。 常用冰冻保护剂( cryoprotective agent , CPA ):渗透型冰冻保护剂: DMSO (二甲基亚砜)、甘油、乙二醇( EG )、乙酰胺、丙二醇( PG )等,多属低分子中性物质,在溶液中易结合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使溶液的粘性增加,从而弱化了水的结晶过程,达到保护的目的;非渗透型冰冻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 polyvingyl pyrollidone , PVP )、蔗糖( sucrose )、葡聚糖(右旋糖酐, dextrane )、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 PEG )、白蛋白( albumin )、羟乙基淀粉( hydroxyethyl starch , HES )等,能溶于水,但不能进入细胞,使溶液呈过冷状态,可在特定温度下降低溶质(电解质)浓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冰冻:关键在于降温速度 快速冰冻法:将经冷冻保护处理后的材料直接投入液氮中。 慢速冰冻法:以每分钟下降 0.1-10 的速度降温。 两步冰冻法:先用慢速法降到一定温度,使细胞达到适当的保护性脱水,再投入液氮中迅速冰冻。 保存:短期和中期保存( -80 至 -100 );长期保存( -196 ) 化冻与恢复生长 快速化冻: 35-40 温水中进行,多数采用此法。 慢速化冻: 0 或 2-3 或室温下进行,保存冬芽者多采用该法。 生活力与变异检测 再培养:根据培养物颜色的变化进行判断 荧光染色法: 0.1% 的二醋酸酯荧光素 TTC 法: 2, 3, 5- 三苯基四氮唑氯化物还原法 超低温保存的方法: 传统的降温冰冻方法:快速冰冻法、慢速冰冻法、两步法、逐级冰冻法 玻璃化保存方法:玻璃化法、包埋玻璃化法 玻璃化( vitrification )是指液体转变为非晶体(玻璃态)的固化过程。 使溶液玻璃化有两条途径:一是大幅度提高冷却速率;二是增加溶液浓度。 玻璃化法:将生物材料经高浓度的玻璃化溶液快速脱水后,直接投入液氮,使生物材料连同玻璃化溶液发生玻璃化转变,进入玻璃态。 包埋玻璃化法:是包埋脱水法和玻璃化法的结合。保存材料先用藻酸钙包埋,然后经蔗糖浓度梯度脱水和玻璃化溶液处理后直接浸入液氮保存。 其他超低温 保存方法 干燥法( desiccation ) 预培养法( pregrowth ) 预培养干燥法 (pregrowth-desiccation) 包埋脱水法( encapsulation-dehydration ) 5 基因文库保存( gene library technology ) 从资源植物提取大分子量 DNA e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e 连接于载体 e 转移到大肠杆菌进行繁殖保存。 作业布置1、简述种质资源的分类方法2、简述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 3、简述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4、如何建立种质资源库? 课后小结课 题第一篇 总论部分第四章 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利用与创新 学 时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利用与创新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重 点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评价难 点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提问讨论小结。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参考资料1、园林植物资源学2、园林树木学3、花卉学4、园林植物育种学5、中国植物志6、中国树木志7、湖北植物志8、植物资源与环境教学内容及过程(讲稿)备注栏注:用于举例、案例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第四章 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利用与创新 一、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评价 1. 任务与要求: 任务:为园林植物的遗传改良和各地区不同的育种目标提供有用的资源信息以及符合育种需要的种质资源。 要求:确切反映特定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 适应多层次、多学科研究需要; 符合国际植物遗传物质资源研究所 (IPGRI) 标准; 数量化、编码化、简便化、规范化。 基本方针: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综合评价、充分利用、积极创新 2. 内容与方法: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建立核心种质 1 )分类学性状的研究:对种质材料主要器官的形状、大小、数量、色泽及附属物等主要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及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2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在自然环境或人工控制环境中,测试环境条件、物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虚拟现实行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电子行业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科技行业远程医疗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设计行业工业设计创新与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保洁安全作业培训总结课件
- 南京市2025江苏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阳县2025二季度重庆云阳县事业单位考核招聘9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北唐山瑞丰钢铁春季校园招聘招3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中山长虹电器有限公司招聘散件工艺工程师等岗位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福州市鼓楼区城投集团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冲压质量培训
- 2025年辽宁交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设备维护与保养手册
- 喷雾干燥塔操作规程模版(3篇)
- 《天疱疮诊断及治疗》课件
- 学校教代会代表换届选举方案
- 现代交换原理第二章
- 2024版工业润滑油销售协议范例版
- 企业级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开发与服务合同
- 2024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 Unit 3 She has long hair.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鲁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