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ppt_第1页
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ppt_第2页
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ppt_第3页
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ppt_第4页
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 1 刘禹锡 2 陋室铭 陋室 简陋的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洁 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读来铿锵有力 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3 刘禹锡简介 本文选自 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字梦得 唐代诗人 哲学家 晚年与白居易并称 刘白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诗豪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 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 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 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 住房一次比一次小 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 陋室铭 一文 刘禹锡简介 4 刘禹锡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陋室 是刘禹锡的室名 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有一正房 两厢房 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 碑首有篆书 陋室铭 三个字 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5 文人书斋名趣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 或以言志 或以自勉 或以寄情 或以明愿 诸葛亮 茅庐蒲松龄 聊斋朱自清 犹贤博弈斋梁实秋 雅斋 6 1 辨音识字 德馨 苔 痕案牍 鸿儒 西蜀 何陋 2 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调动 重点词语 3 辨析字形 德馨 罄 竹难书案牍 读 书鸿儒 相濡 以沫 x n t i d h n r sh l u ti o di o x n q n d d r r 7 朗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 不在高 有仙 则名 水 不在深 有龙 则灵 斯是 陋室 惟吾 德馨 苔痕 上阶 绿 草色 入帘 青 谈笑 有 鸿儒 往来 无 白丁 可以 调 素琴 阅 金经 无 丝竹 之乱耳 无 案牍 之劳形 南阳 诸葛庐 西蜀 子云亭 孔子 云 何陋 之有 8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则 就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出名 闻名 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成为有灵气的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斯 这 惟 只 吾 我 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 香气 这里指品德高尚 山不在于高 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 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是我 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 就不觉得简陋了 9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上 动词 长到 鸿儒 博学的人 鸿 大 儒 旧指读书人 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调 调弄 这里指弹琴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 指佛经 丝竹 琴瑟 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 使 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 使 劳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案牍 官府的公文 形 形体 身体 10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 案牍之劳形 苔痕碧绿 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 映入帘里 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往来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1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诸葛 诸葛亮 西蜀 现在的四川 子云 指扬雄 西汉文学家 之 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有何陋之 有什么简陋的呢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 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12 师生互动 1 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2 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 3 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押韵 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 比喻起兴 13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比 就是比喻 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 就是起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14 4 陋室 陋室 真的陋吗 那么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景色之雅 可知 陋室 环境恬静 雅致 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交往之雅 可见纵情畅怀 谈笑风生的情状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 之劳形 情趣之雅 可见抚琴调弦 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 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15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 实写 反面 虚写 高雅脱俗 不慕富贵 16 5 文章引用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两个典故和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2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 何陋之有 有何作用 1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总结全文 画龙点睛 说明陋室不陋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 表现高雅志趣 17 6 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 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 淡泊名利 有着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18 7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 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 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 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 他自命清高 看不起平民百姓 19 8 刘禹锡写 陋室铭 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美 极力形容 陋室 不陋 同时以古代圣贤自比 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 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同时也表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20 6 文章题目为 陋室铭 文中又说 何陋之有 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 题中之 陋 为房屋的形陋 尾句的 陋 为 鄙俗 之义 指屋中主人的 德馨 不鄙俗 21 讨论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 陋室的状况吗 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抱负和志趣 主旨 借写陋室 表达自己不慕荣利 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的高贵品质 22 托物言志 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 志向或思想感情 23 陋室铭 设喻引题 山 仙 水 龙 喻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 景色 生活恬适 情趣 交往高雅 交友 名贤自比 何陋之有 画龙点睛 陪衬比喻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24 写作特色1 托物言志 作者的志向放在对陋室的描写中表达出来 2 对偶 3 类比 开头山 水与陋室类比结尾以古代名贤自况 25 填空 1 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 写出 陋室 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 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 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5 文末提到三位古人 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引古人自况 陪衬比喻 26 爱莲说 周敦颐 27 28 29 30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关于荷花的诗句 31 说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说 32 周敦颐 周敦颐 1017 1073 宋代道洲 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 字茂叔 谥号元公 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 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 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33 给下列字词注音 敦颐蕃淤濯涟蔓亵逸鲜噫予 d n y f n y zhu li n m n xi y xi n y y 34 骈句 字数相同 意思相对的句子 1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一扬一抑 语气逐渐加强 层层推进 富有气势 35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6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37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的 多 只 译文 水上 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 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从 唐 38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我 取独 表转折 却 沾染 污秽 洗涤 清水 只 美丽而不庄重 译文 我唯独喜爱莲花 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 却不受污染 清水里洗涤过 却并不显得妖媚 39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枝蔓 名作动 长枝节 名作动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立 却 亲近而不庄重 句末语气词 译文 它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 不生枝蔓 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 越发清芬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40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我认为菊 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 是花中的君子 认为 以为 的 隐居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41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唉 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 像我一样的还有几个人呢 喜爱牡丹的人 当然很多了 叹词 相当于 唉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 少 应当 和 乎 连用 有 当然 的意思 听说 42 莲 花之君子者也 43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是从体态方面来写的 是从香气方面来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是从气质方面来写的 44 1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献媚权贵 花之君子 2 中通外直 2 胸襟磊落 不蔓不枝 豁达正直 3 香远溢清 3 传播美德 4 亭亭净植 4 仪态端庄 气节高尚 令人尊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托物 言志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45 作者写莲花 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 在写莲花之前 作者写了什么 46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 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47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 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 说明人贪慕富贵 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 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48 怎样理解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 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 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 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9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 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和鄙视 50 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 鲜 众 无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托物 言志 正衬 反衬 突出 感叹惋惜 鄙视轻蔑 赞扬称颂 以花喻人 51 语言特点 一 语言凝练传神 对偶句和排比句为骈句 此外为散句 二 骈散结合 52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 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爱莲 即爱君子之德 53 根据提示理解 1 爱莲说 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 爱莲说 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 行为方正 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54 3 爱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