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学院 工程学院 班级 11 车辆 1 班 姓名 邱鑫 201131150319 王建楠 201131150320 组别 第 8 组 指导老师 王慰祖 目目 录录 一 课程设计书 2 二 设计要求 2 三 设计步骤 2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2 2 电动机的选择 3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3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4 5 设计 V 带和带轮 5 6 齿轮的设计 9 7 传动轴的设计和轴承的选用 24 8 键联接设计 36 9 箱体结构的设计 37 10 润滑密封设计 39 11 联轴器设计 39 四 设计小结 40 五 参考资料 40 一 课程设计书 设计一个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 用普通 V 带传动和圆柱齿轮传动组成减速 器 输送物料为粉状或碎粒物料 运送方向不变 工作时载荷基本稳定 二班 制 使用期限 10 年 每年工作日 300 天 大修期四年 小批量生产 题号输送机主轴功率Pw KW 输送机主轴转速 n r min 74 2115 二 设计要求 一张 A0 装配图 零件图 3 4 张 不少于 30 页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 设计步骤 计算及说明计算结果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1 1 传动方案 传动方案 传动方案如图 1 1 所示 外传动为 V 带传动 减速器为 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图 1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图 2 2 方案优缺点 方案优缺点 展开式由于齿轮相对于轴承为不对称布置 因而沿齿向 载荷分布不均 故要求周有较大的刚度 该工作机属于小功率 载荷变化不大 可以采用 V 带这 种简单的结构 并且价格便宜 标准化程度高 大幅减低了 成本 减速器部分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 这是两级减速器 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 要求轴具有 较大的刚度 1 2 3 3 3 传动效率 传动效率 V 带的效率 96 0 1 滚子轴承的效率 98 0 2 齿轮传动的效率 6 7 级精度齿轮传动 98 0 2 联轴器效率 99 0 4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a 859 099 098 098 0 96 0 23 4 2 3 3 21 a 2 电动机的选择 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 kW P kP a w d 87 5 859 0 2 4 2 1 输送机主轴转速min 115rnw 经查表按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 V 带传动的传动比 4 2 0 i 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 60 8 i 则总传动比合理范围为 240 16 a i 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min 27600 1840115 240 16 rnin wad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 重量 价格和带传 动 减速器的传动比 选定 Y132S2 2 型电机 参数如下表 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同步转速满载转速重量 96 0 1 98 0 2 98 0 3 99 0 4 859 0 a kWPd87 5 min 115rnw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1 1 总传动比 总传动比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和输送机主动轴转速 可 m n w n 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22 25115 2900 wma nni 2 2 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式中分别为带传动和减速器的传动比 iiia 0 ii 0 为使 V 带传动外廓尺寸不致过大 初步取 81 2 0 i 则减速器传动比为98 8 81 2 22 25 0 iii a 对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可取 41 3 98 8 3 13 1 1 ii 则63 2 41 3 98 8 12 iii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 1 各轴转速 各轴转速 min 03 103281 2 2900 01 rinn m min 65 30241 3 03 1032 112 rinn min 08 11563 2 65 302 223 rinn 2 2 各轴输入功率 各轴输入功率 轴 的输入功率 kWPP d 64 5 96 0 87 5 11 轴 的输入功率 kWPP42 5 98 098 064 5 3212 轴 的输入功率 kWPP21 5 98 0 98 0 42 5 3223 3 3 各州输出功率 各州输出功率 轴 的输出功率 kWPP53 598 064 5 21 1 轴 的输出功率 kWr minr minkg Y132S2 27 53000290072 22 25 a i 81 2 0 i 98 8 i 41 3 1 i 63 2 2 i min 1032 1 rn min 65 302 2 rn min 08 115 3 rn kWP64 5 1 kWP42 5 2 kWP21 5 3 kWP53 5 1 kWPP31 5 98 0 42 5 22 2 轴 的输出功率 kWPP11 5 98 0 21 5 23 3 4 4 各轴输入转矩 各轴输入转矩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 mN n P T m d d 33 192900 87 5 95509550 轴 的输入转矩 mNiTT dI 14 5296 0 81 2 33 19 10 轴 的输入转矩 mNiTT 76 17098 0 98 0 41 3 14 52 32112 轴 的输入转矩 mNiTT 31 43198 0 98 0 63 2 76 170 32223 5 5 各轴的输出转矩 各轴的输出转矩 轴 的输入转矩 mNTT 10 5198 0 14 52 21 1 轴 的输入转矩 mNTT 34 16798 0 76 170 22 2 轴 的输入转矩 mNTT 68 42298 031 431 23 3 6 6 运动和动力参数结果如下表 运动和动力参数结果如下表 功率 P kW 转矩 T N m 轴名 输入输出输入输出 转速 r min 电机轴 5 8719 332990 轴 5 645 5352 1451 101032 03 轴 5 425 31170 76167 34302 65 轴 5 215 11431 31422 68115 08 表 4 1 5 设计 V 带和带轮 1 1 确定计算功率 确定计算功率 ca P 由 机械设计 表 8 8 查得工作情况系数2 1 A K kWP31 5 2 kWP11 5 3 mNTd 33 19 mNTI 14 52 mNT 76 170 2 mNT 31 431 3 mNT 10 51 1 mNT 34 167 2 mNT 68 422 3 kWPca0 9 则 kWkWPKP Aca 0 95 72 1 2 2 选取 选取 V V 带带型带带型 根据 转速 n满 2900r min 查 机械设计 图 8 kWPca0 9 11 选取普通 V 带类型 A 型 3 3 确定带轮直径 确定带轮直径 并验算带速 并验算带速 v v d d 1 初选小带轮基准直径 由表 8 7 和表 8 9 取mmdd112 1 2 验算带速 sm nd v md 01 17 100060 2900112 100060 1 在 5 25m s 内 设计合理 3 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mmdid dd 72 31411281 2 112 由表 8 9 圆整为 315mm 4 4 确定中心距 确定中心距 a a 并选择 并选择 V V 带的基准长度带的基准长度 LdLd 1 由公式 8 20 初定中心 2 7 0 21021 ddadd 距mma520 0 2 由式 8 22 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由表 8 2 mm a dd ddaL dd ddd 54 1730 42 2 0 2 12 2100 选带的mmLd1750 3 按式 8 23 计算实际中心距 mm LL aa dd 73 529 2 54 17301750 520 2 0 0 中心距变动范围 48 5031750015 0 73 529015 0 min d Laa 23 582175003 0 73 52903 0 max d Laa 即 503 48 582 23mm 5 5 验算小带轮的包角 验算小带轮的包角 1 因为打滑只在小带轮上发生 所以只校核小带轮的包角 12004 158 73 529 3 57 112315180 3 57 180 121 a dd dd 符合要求 mmdd112 1 smv 01 17 mmdd315 2 mma520 0 mmLd1750 mma73 529 04 158 1 6 6 计算带的根数 计算带的根数 1 计算单根 V 带的额定功率 由 查表 8 4 得 mmdd112 1 min 2900rn 满 kWP51 2 0 根据 且带型为 Z 型 min 2900rn 满 81 2 1 i 查表 8 5 得 kWP34 0 0 查表 8 6 得 95 0 K 查表 8 2 得 于是 00 1 L K kWkWKKPPP Lr 71 2 00 1 95 0 34 051 2 00 2 计算 V 带的根数 取 4 根 32 3 71 2 0 9 r ca P P z 7 7 计算单个 计算单个 V V 带的初拉力的带的初拉力的 0 F 由表 8 3 得 A 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 所以mkgq 105 0 N qv zvK PK F ca 29 13801 17105 0 01 17495 0 0 995 05 2 500 5 2 500 2 2 0 8 8 计算压轴力 计算压轴力 P F 最小值 N zFFP 07 1086 2 04 158 sin29 13842 2 sin2 1 0 9 9 确定带轮的结构尺寸 确定带轮的结构尺寸 1 小带轮基准直径且mmdmmdd95385 25 2112 1 故采用腹板式 mmmmdd300112 1 小带轮转速为电动机转速 转速较高 故选取带轮材料为铸 钢 ZG200 400 4 z NF29 138 0 NFp07 1086 小带轮直径 电机轴直径 则小带轮孔mmdd112 1 mmd38 径 取 mmd38 mmdd76 4 68 0 2 8 1 1 mmd70 1 查表 8 11 得 则mmefB631539232 取 mmBC75 15 7 4 1 7 1 mmC10 当时 在此不成mmdL76 57 2 5 1 dB5 1 BL 立 取mmL60 查表 8 11 得 mmbd 0 11 mmha75 2 min mmhf7 8 min mme15 mmf9 min 34 2 大带轮基准直径 采用轮辐式 mmmmdd300315 2 高速轴最小直径 取大带轮孔径 mmd36 mmd36 取 mmmmdd72 8 64 0 2 8 1 1 mmd70 1 mmefB631539232 当时 在此 mmmmdL72 54 2 5 1 dB5 1 BL 不成立 取 mmL60 mm nz p h a 39 35 41032 5 7 290290 3 3 1 mmhh31 2839 358 08 0 12 mmhb16 1439 354 04 0 11 mmbb33 1116 148 08 0 12 mmhf08 739 352 02 0 11 mmbd 0 11 mmha75 2 min mmhf7 8 min mme15 mmf9 min 38 图 5 1 腹板式带轮 图 5 2 轮辐式带轮 图 5 3 轮槽 6 齿轮的设计 一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一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20 1 选定齿轮类型 精度等级 材料及齿数选定齿轮类型 精度等级 材料及齿数 1 1 按传动装置总设计方案 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压力 角取为 20 2 2 螺旋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 参考 机械设计 表 10 6 选用 7 级精度 3 3 选择材料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1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 45 钢 调质 齿面硬度 280HBS 大齿轮材料为 45 钢 调质 齿面硬度 240HBS 4 4 选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齿数22 1 z 取 02 752241 3 112 ziz75 2 z 2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 1 由下式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即 2 1 3 1 12 H EH d Ht t ZZZ u uTK d 1 确定公式中的各值数值 试选 3 1 Ht K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mmNT 4 1 1011 5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7 选取齿宽系数1 d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20 查得区域系数5 2 H Z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5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2 1 8 189 MPaZE 计算接粗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Z 2 cosarccos 111 aa hzz 527 30 1222 20cos22arccos 2 cosarccos 222 aa hzz 754 23 1275 20cos75arccos 22 1 z 75 2 z 3 1 Ht K mmN T 4 1 1011 5 1 d 5 2 H Z 2 1 8 189 MPaZE 2 tan tan tan tan 22 11 zz 2 20tan754 23 tan75 20tan527 30 tan22 699 1 876 0 3 699 1 4 3 4 Z 计算接触疲劳需用应力 H 由 机械设计 图 10 25d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 限分别为 MPa H 600 1lim MPa H 550 2lim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9 11 10836 3 1030082 113326060 h jLnN 99 112 10125 1 22 75 10836 3 iNN 由 机械设计 图 10 23 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90 0 1 HN K95 0 2 HN K 取失效概率为 1 安全系数 S 1 可得 MPaMPa S K HHN H 540 1 60090 0 1lim 1 1 MPaMPa S K HHN H 523 1 55095 0 2lim 2 2 取和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1 H 2 H 即 MPa HH 523 2 2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 1 3 1 12 H EH d Ht t ZZZ u uTK d 2 4 3 523 876 0 8 1895 2 22 75 1 22 75 1 1011 5 3 12 mm701 47 876 0 Z 9 1 10836 3 N 9 2 10125 1 N MPa H 523 mmd t 701 47 1 2 2 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smsm nd v t 6 2 100060 1032701 47 100060 11 齿宽 b mmmmdb td 701 47701 471 1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H K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2 查得使用系数1 A K 根据 7 级精度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8 查得smv 6 2 动载荷系数10 1 V K 齿轮的圆周力 NNdTF tt 34 111 10143 2 701 47 1011 5 2 2 NNmmNbFK tA 100 9 44 701 47 10143 2 1 3 1 查表 10 3 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2 1 H K 由表 10 4 查得 7 级精度 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 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由此 得到实际载荷系数419 1 H K 87 1419 1 2 110 11 HHVAH KKKKK 3 可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mm K K dd Ht H t 847 53 3 1 87 1 701 47 33 11 相应的齿轮模数 mmmmzdm448 2 22 847 53 11 3 3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 1 计算模数 2 2 1 1 3 F SaFa d Ft t YY Z YTK m 1 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试选3 1 Fa K smv 6 2 mmb701 47 1 A K 10 1 V K 2 1 H K 87 1 H K mmd847 53 1 mmm448 2 3 1 Fa K 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691 0 699 1 75 0 25 0 75 0 25 0 Y 计算 F SaFaY Y 由图 10 17 查得齿形系数 75 2 1 Fa Y28 2 2 Fa Y 由图 10 18 查得应力修正系数 57 1 1 Sa Y77 1 2 Sa Y 由图 10 24c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 MPa F 500 1lim MPa F 380 2lim 由图 10 22 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85 0 1 FN K88 0 2 FN K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 1 4 可得 MPa S K FFN F 57 303 4 1 50085 0 1lim1 1 MPa S K FFN F 86 238 4 1 38088 0 2lim2 2 0142 0 57 303 57 1 75 2 1 11 F SaFaY Y 0170 0 86 238 77 1 28 2 2 22 F SaFa YY 因为大齿轮的大于小齿轮 所以取 F SaFaY Y 0170 0 2 22 F SaFa F SaFa YYYY 2 计算模数 2 2 1 1 3 F SaFa d Ft t YY Z YTK m mmmm477 1 0170 0 221 691 0 1011 5 3 12 2 4 3 2 2 调整齿轮模数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691 0 Y 0170 0 F SaFaY Y mmmt477 1 mmmmzmd t 494 3222477 1 11 smsm nd v 75 1 100060 1032494 32 100060 11 齿宽 b mmmmdb d 494 32494 321 1 宽高比 b h mmmmmchh ta 323 3 477 1 25 0 12 2 78 9 323 3 494 32 hb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F K 根据 7 级精度 由图 10 8 查得动载荷系数smv 75 1 09 1 V K 由NNdTFt 34 111 10145 3 494 32 1011 5 2 2 NNmmNbFK tA 10079 96 494 32 10145 31 3 1 查表 10 3 得齿间在和分配系数2 1 Fa K 由表 10 4 查得 结合查图 10 13 415 1 H K78 9 hb 得 32 1 F K 则载荷系数为 73 1 32 1 2 109 1 1 FFVAF KKKKK 3 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 mmmm K K mm Ft F t 625 1 3 1 73 1 477 1 33 对比计算结果 由吃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 大于 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由于齿轮模数 m 的大小主 要取决于弯曲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 而齿面接触疲劳 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有关 可取由弯曲疲劳 强度算得的模数 1 625mm 并就近圆整为标准值 m 2mm 按接触 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算出小齿轮齿数mmd847 53 1 smv 75 1 mmb494 32 78 9 hb 73 1 F K mmm625 1 mmm2 924 262 847 53 11 mdz 取 则大齿轮齿数 27 1 z07 922741 3 112 ziz 取 与互为质数 92 2 z 1 z 2 z 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 既满足了吃面接触疲劳强度 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并做到结构紧凑 避免浪费 4 4 几何尺寸计算几何尺寸计算 1 1 计算分度圆直径 mmmmmzd54227 11 mmmmmzd184292 22 2 2 计算中心距 mmmmdda1192 18454 2 21 3 3 计算齿轮宽度 mmmmdb d 54541 1 考虑不可避免的安装误差 为了保证设计齿宽 b 和节省材料 一般将小齿轮略加宽 即mm 10 5 mmmmmmbb64 59 10 5 54 10 5 1 取 而使大齿轮的齿宽等于设计齿宽 即mmb62 1 mmbb54 2 5 5 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 采用变位法将中心距就近整圆至 mma120 齿轮变位后 齿轮副几何尺寸发生变化 应重新校核齿轮强 度 以明确齿轮的工作能力 1 1 计算变为系数和 计算啮合角 齿数和 变位系数 中心距变动系数和齿顶 高降低系数 27 21 120 20cos119cos coscos araaar 1199227 21 zzz 27 1 z 92 2 z mmd54 1 mmd184 2 mma119 mmb62 1 mmb54 2 mma120 27 21 119 z tan 21 zinvinvxxx 507 0 20 tan119 2027 21 invinv 5 02 119120 maay 007 0 5 0507 0 yxy 从图 10 21a 可知 当前的变位系数和提高了齿轮强度 但重 合度有所下降 分配变位系数 1 x 2 x 由图 10 21 b 可知 36 0 1 x14 0 2 x 2 2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按前述方法计算各参数 可得 869 0 8 189 4 2 41 3 54 1 1011 5 87 1 2 1 1 1 4 1 Z MPaZ Z i mmd mNT K E H d H 代入式子 得 94 495 869 0 8 1894 2 41 3 141 3 541 1011 587 1 2 12 3 4 1 1 3 1 1 H EH d H H MPa MPa ZZZ i i d TK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并且齿面接触应力比标准齿轮 有所下降 3 3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按前述做法 计算式中各参数 507 0 x 5 0 y 007 0 y 36 0 1 x 14 0 2 x 27 2 1 682 0 83 1 78 1 27 2 10 3 1011 5 77 1 1 2 1 2 1 4 1 z mmm Y Y Y Y Y mNT K d Sa Sa Fa Fa F 将其代入下列式子 得 1 23 4 2 1 3 111 1 73 116 2721 682 0 78 110 3 1011 577 1 2 2 F d SaFaF F MPa zm YYYTK 2 23 4 2 1 3 222 2 88 87 2721 682 0 83 1 27 21011 577 1 2 2 F d SaFaF F MPa zm YYYTK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二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二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 1 选定齿轮类型 精度等级 材料及齿数选定齿轮类型 精度等级 材料及齿数 1 按传动装置总设计方案 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压力 角取为 20 2 螺旋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 参考 机械设计 表 10 6 选用 7 级精度 3 选择材料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1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 45 钢 调质 齿面硬度 320HBS 大齿轮材料为 45 钢 调质 齿面硬度 350HBS 4 选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齿数24 1 z 221 z 取 12 632463 2 122 ziz63 2 z 2 2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 1 由下式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即 20 24 1 z 63 2 z 2 1 3 1 12 H EH d Ht t ZZZ u uTK d 1 确定公式中的各值数值 试选 3 1 Ht K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mmNT 5 2 106734 1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7 选取齿宽系数1 d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20 查得区域系数5 2 H Z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5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2 1 8 189 MPaZE 计算接粗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Z 841 29 1224 20cos24arccos 2 cosarccos 111 aa hzz 387 24 1263 20cos63arccos 2 cosarccos 222 aa hzz 697 1 2 20tan387 24 tan63 20tan841 29 tan24 2 tan tan tan tan 22 11 zz 876 0 3 697 1 4 3 4 Z 计算接触疲劳需用应力 H 由 机械设计 图 10 25d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 限分别为 MPa H 650 1lim MPa H 680 2lim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8 21 10716 8 1030082 165 3026060 h jLnN 88 212 10321 3 24 63 10716 8 iNN 由 机械设计 图 10 23 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3 1 Ht K mmN T 5 2 106734 1 1 d 5 2 H Z 2 1 8 189 MPaZE 876 0 Z 8 1 10716 8 N 8 2 10321 3 N 05 1 1 HN K98 0 2 HN K 取失效概率为 1 安全系数 S 1 可得 MPaMPa S K HHN H 5 682 1 65005 1 1lim 1 1 MPaMPa S K HHN H 4 666 1 68098 0 2lim 2 2 取和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1 H 2 H 即 MPa HH 4 666 2 3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 1 3 1 12 H EH d Ht t ZZZ u uTK d mm948 70 539 876 0 8 1895 2 24 63 1 24 63 1 106734 1 3 12 2 5 3 2 2 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smsm nd v t 12 1 100060 65 302948 70 100060 21 齿宽 b mmmmdb td 948 70948 701 1 3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H K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2 查得使用系数1 A K 根据 7 级精度 由 机械设计 表 10 8 查得smv 12 1 动载荷系数04 1 V K 齿轮的圆周力 NNdTF tt 35 121 10717 4 948 70 106734 12 2 NNmmNbFK tA 1005 66 948 70 10717 4 1 3 1 MPa H 4 666 mmd t 948 70 1 smv 12 1 mmb948 70 1 A K 04 1 V K 04 1 V K 查表 10 3 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2 1 H K 由表 10 4 查得 7 级精度 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 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由此 得到实际载荷系数424 1 H K 78 1424 1 2 104 11 HHVAH KKKKK 4 可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mm K K dd Ht H t 783 78 3 1 78 1 948 70 33 11 相应的齿轮模数 mmmmzdm283 3 24 783 78 11 3 3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 1 计算模数 2 2 1 1 3 F SaFa d Ft t YY Z YTK m 2 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试选3 1 Fa K 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692 0 697 1 75 0 25 0 75 0 25 0 Y 计算 F SaFaY Y 由图 10 17 查得齿形系数 65 2 1 Fa Y27 2 2 Fa Y 由图 10 18 查得应力修正系数 58 1 1 Sa Y74 1 2 Sa Y 由图 10 24c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 MPa F 500 1lim MPa F 380 2lim 由图 10 22 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85 0 1 FN K88 0 2 FN K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 1 4 可得 MPa S K FFN F 57 303 4 1 50085 0 1lim1 1 78 1 H K mmd783 78 1 mmm283 3 3 1 Fa K 692 0 Y MPa S K FFN F 86 238 4 1 38088 0 2lim2 2 0138 0 57 303 58 1 65 2 1 11 F SaFaY Y 0165 0 86 238 74 127 2 2 22 F SaFa YY 因为大齿轮的大于小齿轮 所以取 F SaFaY Y 0165 0 2 22 F SaFa F SaFa YYYY 3 计算模数 2 2 1 1 3 F SaFa d Ft t YY Z YTK m mmmm051 2 0165 0 241 692 0 106734 1 3 12 2 5 3 2 2 调整齿轮模数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 v mmmmzmd t 224 4924051 2 11 smsm nd v 780 0 100060 65 302224 49 100060 21 齿宽 b mmmmdb d 224 49224 491 1 宽高比 b h mmmmmchh ta 615 4 051 2 25 0 12 2 67 10615 4 224 49 hb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F K 根据 7 级精度 由图 10 8 查得动载荷系数smv 780 0 03 1 V K 由NNdTFt 35 121 10799 6 224 49 106734 1 2 2 0165 0 F SaFaY Y mmmt051 2 smv 780 0 mmb224 49 67 10 hb 03 1 V K 0 1 Fa K NNmmNbFK tA 10013 138 224 49 10799 6 1 3 1 查表 10 3 得齿间在和分配系数0 1 Fa K 由表 10 4 查得 结合查图 10 13 419 1 H K67 10 hb 得 34 1 F K 则载荷系数为 38 1 34 1 0 103 1 1 FFVAF KKKKK 3 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 mmmm K K mm Ft F t 092 2 3 1 38 1 051 2 33 对比计算结果 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 大于 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由于齿轮模数 m 的大小主 要取决于弯曲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 而齿面接触疲劳 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有关 可取由弯曲疲劳 强度算得的模数 2 092mm 并就近圆整为标准值 m 2mm 按接触 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算出小齿轮齿数mmd948 70 1 474 352 948 70 11 mdz 取 则大齿轮齿数 36 1 z68 943663 2 122 ziz 取 与互为质数 95 2 z 1 z 2 z 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 既满足了吃面接触疲劳强度 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并做到结构紧凑 避免浪费 4 4 几何尺寸计算几何尺寸计算 1 1 计算分度圆直径 mmmmmzd72236 11 mmmmmzd190295 22 2 2 计算中心距 mmmmdda1312 19072 2 21 3 3 计算齿轮宽度 34 1 F K 38 1 F K mmm092 2 mmm2 36 1 z 95 2 z mmd72 1 mmd190 2 mma131 mmb72 mmmmdb d 72721 1 考虑不可避免的安装误差 为了保证设计齿宽 b 和节省材料 一般将小齿轮略加宽 即mm 10 5 mmmmmmbb82 77 10 5 72 10 5 1 取 而使大齿轮的齿宽等于设计齿宽 即mmb77 1 mmbb72 2 5 5 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 采用变位法将中心距就近整圆至 mma130 齿轮变位后 齿轮副几何尺寸发生变化 应重新校核齿轮强 度 以明确齿轮的工作能力 1 1 计算变为系数和 计算啮合角 齿数和 变位系数 中心距变动系数和齿顶 高降低系数 75 18 130 20cos131cos coscos araaar 1319536 21 zzz tan 21 zinvinvxxx 971 0 20 tan131 2075 18 invinv 5 02 131130 maay 291 0 5 0791 0 yxy 从图 10 21a 可知 当前的变位系数和增加了重合度 但承载 能力有所下降 分配变位系数 1 x 2 x 由图 10 21 b 可知 12 0 1 x85 0 2 x 2 2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按前述方法计算各参数 可得 mmb77 1 mmb72 2 mma130 75 18 131 z 971 0 x 5 0 y 291 0 y 12 0 1 x 85 0 2 x 862 0 8 189 68 2 63 2 72 1 106734 1 78 1 2 1 1 1 5 1 Z MPaZ Z i mmd mNT K E H d H 代入式子 得 79 650 862 0 8 18968 2 63 2 163 2 721 106734 1 78 12 12 3 5 2 2 3 1 1 H EH d H H MPa MPa ZZZ i i d TK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并且齿面接触应力比标准齿轮 有所下降 3 3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按前述做法 计算式中各参数 36 2 1 674 0 58 1 32 1 01 2 37 2 106734 1 68 1 1 2 1 2 1 5 2 z mmm Y Y Y Y Y mNT K d Sa Sa Fa Fa F 将其代入下列式子 得 1 23 5 2 1 3 112 1 35 114 3621 674 0 32 1 37 2106734 1 68 12 2 F d SaFaF F MPa zm YYYTK 2 23 5 2 1 3 221 2 08 116 3621 674 0 58 1 01 2 106734 168 1 2 2 F d SaFaF F MPa zm YYYTK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7 传动轴的设计和轴承的选用 一 低速轴的设计 一 低速轴的设计 图 7 1 低速轴的结构方案 图 7 2 二级直齿轮减速器 1 1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选取轴的材料为 45 钢 调质处理 根据 机械设计 表 15 3 取 于是得120 0 A 49 42 08 115 11 5 120 3 3 3 3 0min n p Ad 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轴的直径 为了使 21 d 所选的轴直径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 故需同时选取联轴 21 d 器型号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 查 机械设计 表 14 1 考虑 3 TKT Aca 输送机转矩变化小 故取 则 3 1 A K mmNTKT Aca 549484100068 4223 1 3 按照计算转矩应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的条件 查手册 选 ca T 用 LX3 型弹性柱销联轴器 其公称转矩为 1250000mmN 半联轴器的孔径 故取 半联轴器的长mmd45 1 mmd45 21 度 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 mmL112 mmL84 1 2 2 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 1 1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经过多次分析比较 选用图 7 1 所示的装配方案 2 2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1 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轴向定位要求 1 2 轴段右端需制出 一轴肩 故取 2 3 段的直径 左端用轴端挡圈定mmd52 32 位 按轴端直径取挡圈直径 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mmD55 毂孔长度 为了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而mmL84 1 不压在轴的端面上 故 1 2 段的长度应比略短一些 现取 1 L mml82 21 2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 因轴承仅受径向力 故选用深沟球轴 承 参照工作要求并根据 初步选取深沟球轴承mmd52 32 6011 其尺寸为 故mmmmmmTDd189055 而 右端滚动轴承采用轴肩进mmdd55 8743 mml18 87 行轴向定位 由手册查得 6311 型轴承的定位轴肩高度 mmd45 21 mmd52 32 mml82 21 mmd55 43 mmd55 87 mml18 87 因此 取 mmh5 3 mmd67 76 3 取安装齿轮处的轴段 4 5 的直径 齿轮的左端mmd60 54 与左轴承之间采用套筒定位 已知齿轮轮毂的宽度为 72mm 为 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压紧齿轮 此轴段应略短于轮毂宽度 故取 齿轮的右端采用轴肩定位 轴肩高度mml68 54 由轴径查 机械设计 表 15 2 得Rh 3 2 mmd60 故取 则轴环处的直径 轴mmR2 mmh6 mmd72 65 环宽度 取 hb4 1 mml12 65 4 轴承端盖的总宽度为 20mm 由减速器及轴承端盖的结构设 计而定 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脂的要 求 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右端面间的距离 参见图 7 2 故取 mml30 mml50 32 5 取齿轮距箱体内壁之距离 低速级大齿轮与高速mm16 级大齿轮之间的距离 考虑箱体的铸造误差 在确mmc20 定滚动轴承位置时 应距箱体内壁一段距离 s 取 mms8 已知滚动轴承宽度 高速级大齿轮轮毂 mmB29 mmL54 则mmmmsTl46 416818 6872 43 mmmmlscLl86 128162054 6576 至此 已初步确定了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3 3 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齿轮 半联轴器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 按由 54 d 机械设计 表 6 1 差得平键截面 键槽mmmmhb1118 用键槽铣刀加工 长为 56mm 同时为了保证齿轮与轴配合有 良好的对中性 故选择齿轮轮毂与轴的配合为 同样 半 6 7 n H 联轴器与轴的连接 选用平键为 半联轴mmmmmm70914 mmd67 76 mmd60 54 mml68 54 mmd72 65 mml12 65 mml50 32 mml46 43 mml86 76 器与轴的配合为 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是由过渡配合 6 7 k H 来保证的 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 m6 4 4 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 机械设计 表 15 2 取轴端倒角为 C1 6 各轴肩处的 圆角半径如图 7 3 所示 图 7 3 低速轴的结构尺寸 计算及说明计算结果 3 3 求轴上的载荷求轴上的载荷 1 1 求作用在齿轮的力 NN d T Ft26 4449 190 42268022 2 3 NFF ntr 40 161920tan26 4449tan 2 2 首先根据轴的结构图 图 7 3 做出轴的计算简图 图 7 4 根据轴的计算简图作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图 7 5 图 7 6 图 7 4 NFt26 4449 NFr40 1619 A B C D 图 7 5 图 7 6 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 C 是轴 的危险截面 现将计算出的截面 C 处的 MH MV及 M 的值列 于下表 载荷水平面 H垂直面 V 支反力 F NF NF NH NH 11 1448 15 3001 2 1 NF NF NV NV 07 527 33 1092 2 1 弯矩 MmmNMH 207079mmNMV 75371 总弯矩 mmNM 22036975371207079 22 扭矩 T mmNT 422680 3 4 4 按弯矩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按弯矩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 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 即危险截面 C 的强度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 以及轴单向旋 转 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 取 轴的计算应6 0 力 前15 55MPaMPa 601 0 4226806 0 220369 3 222 3 2 W TM ca 以选定轴的材料为 45 钢 调质处理 由 机械设计 表 15 1 查得 因此 故安全 MPa60 1 1 ca 2 2 中间轴的设计中间轴的设计 图 7 7 中间轴的结构尺寸 1 1 按照低速级轴的设计方法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轴按照低速级轴的设计方法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轴 的各段直径 的各段直径 1 1 1 2 段用于安装轴承 6311 取直径为 55mm 2 2 2 3 段用于轴肩 取直径 60mm 3 3 3 4 段为齿轮轴 分度圆直径为 72mm 4 4 4 5 段用于轴肩 取直径 65mm 5 5 5 6 段用于安装高速级大齿轮 取直径为 60mm 6 6 6 7 段用于安装轴承 6311 取直径为 55mm 2 2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长度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长度 1 1 1 2 段用于安装轴承 6311 长度为 18mm 2 2 2 2 3 段用于轴肩 长度为 21 5mm 3 3 3 4 段为齿轮轴 长度为 77mm 4 4 4 5 段用于轴肩 长度为 17 5mm 5 5 5 6 段用于安装高速级大齿轮 长度为 50mm 6 6 6 7 段用于安装轴承 6311 长度为 46mm 15 55MPa ca mmd55 21 mmd60 32 mmd72 43 mmd65 54 mmd60 65 mmd55 76 mml18 21 mml 5 21 32 mml77 43 mml5 17 54 mml50 65 mml46 76 3 3 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 机械设计 表 15 2 取轴端倒角为 C1 6 各轴肩处的 圆角为 R2 4 4 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 齿轮与轴的周向定位采用平键连接 按 5 6 段由 机械设计 表 6 1 查得平键截面 键槽用键槽铣刀加mmmmhb1118 工 长为 45mm 同时为了保证齿轮与轴配合有良好的对中性 故选择齿轮轮毂与轴的配合为 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 6 7 n H 是由过渡配合来保证的 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 m6 5 5 轴上弯矩及强度校核轴上弯矩及强度校核 1 1 求作用在齿轮的力 NFF NN d T F ntr t 85 169120tan33 4648tan 33 4648 72 16734022 11 1 2 1 NFF NN d T F ntr t 03 66220tan91 1818tan 91 1818 184 16734022 22 2 2 2 2 2 根据轴的结构图做出轴的计算简图 图 7 8 根据轴的 计算简图作出轴的弯矩图 图 7 9 和扭矩图 图 7 10 图 7 8 NF NF r t 85 1691 33 4648 1 1 NF NF r t 03 662 91 1818 2 2 A B C D 图 7 9 图 7 10 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 B 是轴 的危险截面 现将计算出的截面 B 处的 M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境电商入门与运营实务指南
- 2025年物流行业物流信息化与服务创新研究报告
- 秋季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实施指引
-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方案与效果分析
- 医院保洁与安保管理服务投标方案
- 个人理财技能提升课程标准解读
- 高效物流配送方案及路径优化
- 2025年信贷融资在智慧家居领域的创新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 5G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究动态报告2025
- 2025年品牌推广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 新概念第一册单词默写表
- 近三年投标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书面声明
-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
- 【教学设计】圆锥曲线的方程 大单元教学设计
- GB/T 27689-20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
- 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 GB 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 医疗机构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正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专家讲座
-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