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要.2引言.2一、命运的悲剧.2(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碰撞.2二、性格的悲剧.4(一)“离经叛道”贾宝玉.4(二)“心较比干多一窍”林黛玉.5(三)“安分守时”薛宝钗.7三、悲剧的根源.8(一)封建势力的摧残.8(二)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牺牲.10(三)社会悲剧的催化.11结语.12参考文献.12 Absteact.13谢辞.1417 论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姓名:刘蓉燕,指导老师:李晓梅 摘 要红楼梦是以宝、黛、钗三个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进行叙述的。曹雪芹用虚实相间、虚实相生的手法,以炼石补天的神话为引子,有条不紊地描写了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内部的种种悲剧事件和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宝、黛、钗三人在封建阶级统治的大环境下滋生出来的贾府这个小环境中,性格的悲剧得以升华。然而一切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统治阶级的压迫以及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的压迫,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观。贾宝玉与黛玉没有结果的凄凉爱情的演绎和他与宝钗之间没有爱情的无奈结合之举,尖锐的阶级矛盾使其最终都以悲剧收尾。 关键字红楼梦; 命运悲剧; 叛逆; 社会悲剧; 矛盾 红楼梦全书洋溢着一种悲凉凄切的美,犹如一首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悲歌。作者将贾府的兴盛衰败与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两大主线,相互交织呼应。书中诗意盎然、妙趣横生的言语,并且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处处渗透着人物的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作者在表现这场爱情婚姻悲剧时,并没有直接把悲剧冲突放在肤浅、表面的尖锐状态中,而是通过真切细腻地描叙贾宝玉同两个性格不同的女人之间的感情历程来与其周围环境对立。宝、黛、钗三人身处这样一个悲剧的时代中,他们身上悲剧的影子是无处不在的。一、命运的悲剧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明明都是令人神往羡慕的美好,却在封建洪流的冲击下成为了宝、黛、钗三人思想上的指引,行为上的利剑。等到不同命运的结局已成定局,那些曾缱绻的美意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徒留了一地遗憾。 (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碰撞 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就描述了一个“木石前盟”的爱情故事。讲述了赤霞宫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后绛珠草修为女体,闻得神瑛侍者下凡,便也下世为人,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以报灌溉之情,于是便有了“还泪”这一凄美动人的说法。因此,宝黛的爱情似乎是宿命的,一开始便缠绵悱恻,令人心碎。“草、木”都是纯朴的,本初的,于是他们的爱情也是不受任何世俗约束的,纯净的,原生的。这段奇缘既是前生注定的,所以更深挚,更刻骨铭心。于是便有了宝玉、黛玉初见时的惊心,“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在书中第八回又描述了一个“金玉良缘”的故事。故事中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且有癞头和尚送的金锁,一面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正与宝玉上錾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这又是既定的良缘。由这两个相关联的神话故事所派生出来的是对立、冲突、碰撞的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变,不仅代表了两种命运的冲突,也象征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以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之间的矛盾。宝、黛之间的爱情是自由爱情的象征,是对“木石前盟”的真实写照。“木石前盟以木石相爱的自然性原始意象象征了宝、黛爱情的至真性、至情性和至圣性。”1作者正是通过对“木石前盟”的意象描写,而在其作用下表现出了“金玉良缘”的真正意蕴。如果说“木石前盟”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是不夹杂任何功利色彩的两情相悦。那么“金玉良缘”就代表了封建世俗力量对人性的束缚,是不可挣脱的命运枷锁。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世俗性显现于此。木石前盟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是腐朽的传统礼法所不能容许的爱情的悲剧和专横的封建势力所不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可以说“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分别代表的是对于传统礼教和封建实力的顺从及反叛。这两种对立的神话意象充分的表现了两种冲突的命运形式。在故事叙述的过程中早已埋下了悲剧结局的伏笔。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木石前盟”正是他们相爱的根源。从太虚幻境中的刻骨铭心到彼此成为知己的过程是微妙的、折磨的。通过叙述贾府中众人因漠视他们之间的心灵契合,而逼迫贾宝玉舍弃“木石前盟”选择“金玉良缘”这一情景,造就了贾宝玉、林黛玉之间有花无果的遗憾和他与薛宝钗无花之果的婚姻,最终演变成了令人叹息的悲剧-黛玉死亡,宝玉出家,宝钗守寡。二、性格的悲剧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作为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他出身不凡,聪明灵秀,但是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慢慢减少了,消弱了。他的思想性格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最终出家的选择也正是他骨子里叛逆思想的映射。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优秀女子,表现为两种不同的风度和气质:一个率真执着;一个是缜密豁达;一个天真孤傲;一个端庄凝重;一个敢于冲破束缚;一个严守封建礼教;一个追求理想、蔑视常规;一个注重现实、迎合时代。她们有着相似的才情却因为不同的性格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悲剧。 (一)“离经叛道”贾宝玉贾宝玉打动很多人的根本之处在于他与林黛玉的爱情。然而这段感人情事最终消散在了无情的封建洪流中。在贾宝玉所处的那个年代中,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要受到封建制度的制约。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是家族利益、门当户对。而贾宝玉的离经叛道从小便已存在,如在贾宝玉满岁“抓周”时,桌上的笔墨、算盘、乌纱帽他一概不取,只拿了些胭脂。因此气得他父亲贾政大骂道“将来酒色之徒耳”。虽说这只是一种习俗但是却暗藏玄机贾宝玉与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是冲突的,他不会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这是早就注定了的。 生活中没有什么能比亲人的生离死别更加让人悲痛的了。继秦可卿去世之后,贾宝玉还经历了众多女子的死亡、离去。这一系列的悲剧结局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鲁迅先生说“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先有可卿自经,秦钟夭逝;自又中父妾厌胜之术,几死;继以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爱之侍儿又遭谴,随殁。”2正是这种种事件让贾宝玉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进行了思考和定位。他为自己所设计的人生道路与贾府所希冀的走学而优则仕或袭官严爵的道路发生了严重冲突,种种的局限和不合时宜显得宝玉处处与环境格格不入,他的思想观点、行为方式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是时常矛盾的。贾宝玉思想性格里的这些同世俗社会相抵触、跟封建礼教相违背的萌芽,使他和封建罪恶制度及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立面,也使他和父亲贾政的性格、志趣一向不合、矛盾越发尖锐。 贾宝玉一直活在父亲的封建思想的钳制和愚昧的管治之下,被责骂也是家常便饭。在众人眼里,不思进取的无用之才似乎成了他的代名词,众人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行为,认为那都是离经叛道、不合正统的。一些符合他年龄特征的调皮举动本应是很正常的,招来的却是辱骂和嘲讽。宝玉曾在梦中喊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但是他最终还是迷迷糊糊地娶了宝钗。他对现实的残酷深有不满,但他却没有任何抵抗行动。他羽翼未满并不能主宰他现有的生活,遵循内心去做出选择。由此可见,他虽离经叛道不愿接受家人安排,希望自己可以自由追求爱情,他虽与黛玉极力地反对封建世俗的教条,但是他性格里存有软弱、多情。这就导致了宝玉最终以出家的形式来与薛宝钗和自己所隶属的阶级分道扬镳。贾宝玉这场悲剧的产生有着极为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应该说是他内在的悲剧细胞成就了外在的悲剧条件,在这种种错误的安排下不得不以悲剧收场。而这场悲剧不仅仅是一个家族衰败的悲剧,整个封建社会阶级的悲剧,更是贾宝玉个人的人生悲剧。 (二)“心较比干多一窍”林黛玉林黛玉虽然也出生于仕宦之家,但母亲早亡的她孤苦伶仃只身一人前往贾府,此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因为她是贾母的外孙女,有了这层微弱的血缘关系,才没有沦为侍女。也正是因为贾母对黛玉的喜爱,使得她能够有机会跟贾宝玉朝夕相处,彼此了解相爱。但是,选择“金玉姻缘”还是“木石姻缘”,这关系着宝玉的未来,决定着宝玉以后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同时也影响着贾氏家族的兴旺延续。贾母已深感江河日下的威胁,她迫切需要一棵强有力的支柱,支撑这即将倾颓的大厦。此时,她需要的是能肩负大任的忠臣而不是离经叛道的逆子,她需要的是一个家族复兴者,而不是他们所属阶级的掘墓人。所以,她绝对不允许两个叛逆者在叛逆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她要把宝玉和黛玉拉回到一条封建社会给贵族们规定的所谓的“正道”上来。在她的思想深处,认为这才是对宝黛二人的真正的“爱”。对于贾母这一暗藏的思虑与行为,林黛玉对此是没有顾忌的,她始终坚信着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定能并存。在林黛玉的思想世界里,人的尊卑贵贱之分是不依赖于等级身份的。在她眼里“谁尊重她,她就尊重谁。并不论对方的社会地位的高低。黛玉的这种人生哲学,包含着一种相当进步的因素,就是主张维护人的人格尊严,要求建立一种比较合理的、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是黛玉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表现,也是对封建人身关系特别是封建妇道的一种严重挑战。”3由于黛玉性格中的敏感程度强烈到近似于多疑的地步,这从很多情节都可看得很清楚。“送宫花”这件事中,薛姨妈让送的“宫花”,周瑞家的从梨香院出来之后顺路走到哪里便送到哪里,不偏不巧的最后来到黛玉住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晴雯拒绝开门的事纯粹是个误会,因为没有听出是黛玉的声音,误以为是别的丫头。可黛玉却想到自己只是个“依栖”人家的外人而已。这样的敏感,不了解她的人肯定会觉得有些病态。然而,只要看一看她所处的环境,这种过敏也就可以理解了。那么她所处的是一种什么环境呢?明里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实际上却是个充满着荒淫、倾轧、争夺、欺诈的黑暗王国。那么“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要如何才能处之泰然?林黛玉从来都是鄙视那些庸俗的封建文化的她,对八股功名的虚伪心存不满并且厌恶封建势力对人性的束缚。在大观园中,也只有她不曾劝说着让宝玉去考取功名。正因她的种种思想、言行全都与贾宝玉的叛逆思想行径不谋而合,她的品格和精神态度得到了贾宝玉的认同和尊重,更是最终发展成了心有灵犀的恋人。林黛玉的反封建意志是的坚强明确的,而感情却是脆弱、敏感的。这也正印证了她所遭受的封建压迫所带来的深重。在这种世风的阴影之下,她的多愁善感便演变成了精神上的病态。出自巨石下的嫩芽怎会是笔直茁壮的,这样的病态表现其实也正是与封建势力斗争导致的。她顽强的意志与脆弱的感情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三)“安分守时”薛宝钗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薛宝钗是忠实的信守着封建道德与礼教,她是封建正统派的代表。她渴望权贵荣华,在她的心里,功名利禄占有极大地分量,她认为男子的作为与光耀门楣的捷径只有一条考取功名,步入仕途。她将自己的希望与出路完全寄托于封建统治阶。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薛宝钗在临江仙柳絮里说:“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本无根”是说以自己的力量不能创造出美好未来,但“好风”可以“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表明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是夫贵妻荣,在她这个贤内助的帮助下,宝玉也一定会光耀门楣、飞黄腾达。由此可以看出她对“荣贵”的渴望。在大观园中,薛宝钗善工于心计,“会做人”的她与“孤傲清高,目下无尘”的林黛玉相比,更加会讨贾府统治者的欢心。“宝钗懂得在什么人面前该说笑话,在什么人面前该说假话,在什么人面前该说真话;她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穿华丽的新衣,在什么时候应该穿半新半旧的衣服,在什么时候该穿朴素的旧衣服;她懂得什么时候可以看西厢记,什么时候该读女四书,什么时候该坐在炕上做针线;她尤其懂得在贾母、王夫人的跟前,应当倍加小心,保持稳重和平的样子,在奴婢面前则应当表示贤惠宽容的态度。在众姊妹中笼络人心,则是宝钗会做人的集中表现。”5 薛宝钗清楚的明白,贾宝玉的婚姻不由他自己做主。自主恋爱不可能有结果,想荣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就必须从宝玉家长的身上下功夫,所以她多管齐下。一方面,薛宝钗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她们的好感。金钏儿被逼跳井而亡后,她非常聪明的马上为王夫人开罪,让王夫人心安理得,她还主动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给死者妆裹。即使自己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王夫人说:“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另一方面,她自知宝玉与黛玉感情不一般,这是她无法动摇的,但她发现宝玉对湘云也是有好感的,但是她是绝不会给这个拥有金麒麟的强敌一丝机会的。她深知宝玉从不喜欢听别人劝他“仕途经济”,但她却有意让湘云来劝说宝玉,结果宝玉和湘云生分了。在面对这种种威胁时,薛宝钗言行的淡定与大度从容远远高于林黛玉的表现。薛宝钗心里是清楚的,她知道贾宝玉爱的并不是自己,但她为了自己的利益,盲目迷信“金玉良缘”之说,千方百计的追求着。她不需要爱情,只是荣贵便可。于是也常以“仕途经济”来劝导宝玉,宝玉曾厌憎的回答:“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的女儿,也学的钓名洁誉、入了国贼禄鬼交流。”从头至尾,她都盼望着贾宝玉有一天能够光宗耀祖,结果宝玉却出家了,最终落得个“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当然这一切不能全部归结为薛宝钗的错,这是封建礼教的错,而薛宝钗的错在于她始终没有从封建统治的荣贵功利中解脱出来。3、 悲剧的根源 无论是叛逆的宝玉、黛玉,还是精明世故,安分随时的宝钗,在封建社会里,他们都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结局。只不过宝、黛的消逝是叛逆者的悲剧,宝钗的牺牲则是卫道士的悲剧,他们终究逃不过封建制度摧残的命运。宝、黛、钗三人在贾府中的这段爱情、婚姻路走得曲折、艰苦且凄惨,本该是美好的意象在这里却统统成了噩梦,而从中映射出来的封建末世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明确地显现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一)封建势力的摧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结局虽都是一个“悲”字,但悲的性质却各有不同。薛宝钗凭着她满腹经纶与圆滑的处世之道,被贾府当权者选中当他们继承者的第一夫人。而贾府当权者这一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他们的继承者聘请一位终身教师,好对其接班人进行疏导教育,使其接班人彻底的“改邪归正”,从而实现他们的最终目的。可见薛宝钗虽没有得到贾宝玉的认可与爱情,但是“她婚姻的后盾却是代表封建势力的贾府当权者,而封建势力在薛宝钗所处的时代已日幕途穷,而封建势力的缩影贾府,当然也要随之被历史埋葬。可这个清净洁白的女子,由于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却看不到这些,而她所看的则是封建势力所刮起的一阵好风,于是她就凭借这一阵好风,去上青云,去当宝二爷的正式夫人。她的青春也就只能白白地送给贾府做殉葬品了。”5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婚姻与此却是大不相同。贾宝玉之所以对林黛玉情有独钟,是因为林黛玉和他一样具有对封建世俗的不满以及封建社会所不容的叛逆性格。他们的爱情中更多的是两个人“志同道合”的言行与叛逆思维,所以彼此情深意笃,棒打不散。可惜他们的爱情谁也不予支持,并且还遭到贾府当权者的阻挠和破坏,就连视黛玉为心肝儿的贾母也是如此。黛玉焚诗稿断痴情,奄奄一息时,贾母冷冷地说道:“若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她所指的这个病,就是黛玉因不能与宝玉成婚而气断肝肠,马上要气绝归天。就人之常情而言谁会见死不救?更何况黛玉还是自己的亲外孙女。可这个平日里最疼外孙女的人不仅见死不救,并且没有丝毫同情之心。这充分说明了以贾母为代表的贾府当权者在维护他们的利益上面,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贾母亦是如此,那么其他当权者就更肆无忌惮地挥舞着“风刀霜剑”向黛玉杀来。聪明的黛玉对此其实也早有预感。“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葬花诗里,就道出了在封建势力的禁锢中为追求理想的婚姻,她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她说: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化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但她不灰心、不丧气,希望随花飞到天尽头,可天尽头也不是世外桃源,那里同样有封建势力。”6既然如此,不如一堆净土掩风流,以实现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夙愿。她叛逆性格是多么的鲜明!斗争意志是多么的坚强!贾宝玉最后也为了这位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妹妹出家殉情了。他们深刻而又令人羡慕的爱情,却为婚姻结局留下了虐心的一笔,实属一大遗憾。 (二)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牺牲爱情婚姻悲剧的原因复杂多样,而自身性格和无情的封建礼教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宝、黛、钗爱情婚姻既是自身内在性格造成的,更是封建家长的合力绞杀。作者曹雪芹笔下的爱情与婚姻,都是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爱情婚姻的悲剧结局昭示了整个社会走向没落,直至毁灭。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指符合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利益的婚姻;而“木石前盟”则指宝黛二人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在爱情婚姻的天平上,贾宝玉的决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可他虽深爱林黛玉,把林黛玉作为“红颜知己”,但他的力量弱小,贾府从上到下,一起来欺骗他,在被蒙蔽的情况下,他是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相抗衡的。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叛逆之心终是没能抵过封建势力的压迫。二人甚至还曾幻想着让家长为他们指婚。“消极得等待贾母的包办婚姻制度成全他们的爱情。所以他们对封建社会的倚赖还是很深的,反封建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让爱情悲剧雪上加霜。宝黛爱情悲剧的无可解脱性,根源还是与封建势力的冲突。天意让他们相爱,命运却没有让他们降临在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国度里。整个贾府中上至视两玉为宝的贾母,下至奴才,没有人赞成他们的恋情,为他们主持公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恋爱自由不被允许, 更是古板老套的封建制度就注定了这场不是大团圆结局的爱情。”7并且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写有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两支曲子,就已预示了悲剧的结局:“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志,世外仙姝寂寞林,到底意难平。”(终身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枉凝眉 )在这充满感情的生动诉说衷,传达出的是贾宝玉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他不满意与薛宝钗的婚姻,“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贾宝玉心意所属的人是林黛玉,但严酷无情的封建礼教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难以使他如愿。贾宝玉对林黛玉有爱情,但未能修成正果;他与薛宝钗虽有婚姻,但是却没有爱情可言。这两种不同结局的悲情,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性格向封建社会提出的是同样强烈的控诉。 (三)社会悲剧的催化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对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制度的全面叛逆的思想基础之上的,而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则是由封建贵族的家长一手操办的。四大家族的逐渐衰落破败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性的来临,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性质。由此可见他们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用社会悲剧的汁液酝酿出来的。为了维护封建贵族家世的利益,贾府家长在贾宝玉身上寄托着光宗耀祖、重振祖业的希望,因此对他的婚姻甚为重视。可若是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扶持,就会促使他们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直接违背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也是封建家长所绝对不能容许的。“要想挽救贾府的衰败,就务必选择一个符合封建规范要求而又出身大家庭的女性作为贾宝玉的妻子。贾府的家长企图用薛宝钗这个贤妻良母型的封建卫道士来约束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迫使其就犯而走上封建主义的“正道”,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无论从目下还是从长远的利益看,贾府封建家长只能选取薛宝钗,而不会看中林黛玉。这是造成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8在这场紧张的决斗中,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不仅仅是他们个人命运、性格所造成的问题,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蕴。“木石前盟”固然成为了“水中月”,但“金玉良缘”也躲不过“镜中花”的命运。薛宝钗终究免不了“心事终虚话”的下场。4、 结语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中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红楼梦不是单纯地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不是一味地批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钗的感情交织是身处封建末世的悲剧演绎,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的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而它的毁灭,又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参考文献1 张丽红.爱情原型的神话意象J.社会科学战线(文学研究),2011,(12):136.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 张锦池.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J.红楼梦学刊,1980,(2):116.4 严明,陆巧娟.男权社会的无奈祭品J.红楼梦学刊,2000,(3):127.56 杜灵娥,朱少红,朱相黑.试论贾宝玉婚姻悲剧必然性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0(4):33.7 李云峰,温晓燕.始于美好终于惨淡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 34.8 周玲.没有婚姻的爱情与没有爱情的婚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17(3):89.Dream of Red Mansions including love and marrage comment of BAO,DAI ,CHAI.student:Liu rongyantutor:Li xiaomeiAbstract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s narrated with the main line of love and marriage tragedy among Baoyu, Daiyu and Baochai. Xueqin Cao, the author, show the tale about Jia kin which a feodal family fulled of tragedy 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ose people with the method of the range from actual situation to void situation, through a legendry of Hole Patching Stone. The kin, exerted the feodal rules influence on, which Bao、Dai and Chai lived, never failed to perform tragical impact on those three youths. Whereas the origin of all of the tragic plot about these threes is the deed that the feodal culture did on marriage, meanwhile its also knocked these threes view of love.Finally, the dismal love story about them made an ends. Why does those fall in loved person entail live with the worse results? In the long run, they are failed to escape from the cage of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316-2025光伏用反射标准板校准规范
- GB/T 17616-2025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广西骨伤医院招聘实名编制人员(高级职称)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包头市东河区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绥化市庆安县急需紧缺教师校园招聘36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国有四大银行远程银行中心诚聘客服代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小学安全培训体会博客课件
- 2025江苏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立发办事处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湖南湘能多经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约90名高校毕业生(第三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机加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班组级)(精)
- 电梯从业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二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 python校内选拔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武汉商学院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综合培训试题(附答案)
- 储能电站项目实施方案
- 墙布工厂工程定制方案(3篇)
- 2025年工勤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鲜的牛肉采购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室内亲子游乐场行业市场评估分析及投资发展盈利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