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三门课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指出其异同点_第1页
总结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三门课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指出其异同点_第2页
总结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三门课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指出其异同点_第3页
总结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三门课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指出其异同点_第4页
总结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三门课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指出其异同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1 页 共 10 页 总结材料力学 弹性力学 有限元三门课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指出其异同点 航天航空学院 1334 班 艾松 学号 名称名称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materialsTheory of elasticityF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定义定义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是研 究工程结构中材料的强度和构件承载力 刚度 稳定的学科 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 应力 强度 刚度 稳定和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 材料力 学与理论力学 结构力学并称三大力学 弹性力学 Theory of elasticity 也称 弹性理论 研究弹性体在荷载等外来 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 应变 位 移和稳定性的学科 主要研究弹性体 在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下 所产生的应力 应变和位移 从而解 决结构或机械设计中所提出的强度和 刚度问题 是材料力学 结构力学 塑性力学和 某些交叉学科的基础 有限元法 F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 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 它将 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 小的互连子域组成 对每一单元假 定一个合适的 较简单的 近似解 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 如结构的平衡条件 从而得到问 题的解 这个解不是准确解 而是 近似解 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 得到准确解 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 度高 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 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 弹性力学研究包括杆状构件在内连续体 离散体 混合系统 结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2 页 共 10 页 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 构 包括杆 梁 板 壳 块体等 各类单元构成的弹性 线性和非线 性 弹塑性或塑性体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在人们运用材料进行建筑 工业生产 的过程中 需要对材料的实际承受能力和 内部变化进行研究 这就催生了材料力学 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可以分析材料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材料力学还用于机械设计 使材料在相同的强度下可以减少材料用量 优化结构设计 以达到降低成本 减轻重 量等目的 在材料力学中 将研究对象被看作均 匀 连续且具有各向同性的线性弹性物体 但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会有符合这些条件 的材料 所以须要各种理论与实际方法对 材料进行实验比较 材料力学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一部分 是材料的力学性能 或称机械性能 的研 究 而且也是固体力学其他分支的计算中 必不可缺少的依据 另一部分是对杆件进 弹性力学研究和所依据的基本规 律有三个 变形连续规律 应力 应变 关系和运动 或平衡 规律 它们有时被 称为弹性力学三大基本规律 弹性力 学中许多定理 公式和结论等 都可 以从三大基本规律推导出来 连续变形规律是指弹性力学在考 虑物体的变形时 只考虑经过连续变 形后仍为连续的物体 如果物体中本 来就有裂纹 则只考虑裂纹不扩展的 情况 这里主要使用数学中的几何方 程和位移边界条件等方面的知识 数学弹性力学的典型问题主要有 一般性理论 柱体扭转和弯曲 平面 问题 变截面轴扭转 回转体轴对称 变形等方面 在近代 经典的弹性理论得到了 杆 梁 板 壳 块体等各类单元 构成的弹性 线性和非线性 弹塑 性或塑性问题 包括静力和动力问 题 能求解各类场分布问题 流体 场 温度场 电磁场等的稳态和瞬 态问题 水流管路 电路 润滑 噪声以及固体 流体 温度相互作 用的问题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3 页 共 10 页 行力学分析 杆件按受力和变形可分为拉 杆 压杆 见柱和拱 受弯曲 有时还应 考虑剪切 的梁和受扭转的轴等几大类 杆中的内力有轴力 剪力 弯矩和扭矩 杆的变形可分为伸长 缩短 挠曲和扭转 新的发展 例如 把切应力的成对性 发展为极性物质弹性力学 把协调方 程 保证物体变形后连续 各应变分量 必须满足的关系 发展为非协调弹性力 学 推广胡克定律 除机械运动本身 外 还考虑其他运动形式和各种材科 的物理方程称为本构方程 对于弹性 体的某一点的本构方程 除考虑该点 本身外还要考虑弹性体其他点对该点 的影响 发展为非局部弹性力学等 虽然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都研究 杆状构件 但前者所获得的结果是比 较精确的 解决问 题的思 路和步 骤 基 本方程 根据胡克定律 Hooke s law 在弹性 限度内 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在处理具体的杆件问题时 根据材料 性质和变形情况的不同 可将问题分为三 类 线弹性问题 在杆变形很小 而且 材料服从胡克定律的前提下 对杆列出的所 求解一个弹性力学问题 就是设 法确定弹性体中各点的位移 应变和 应力共 15 个函数 从理论上讲 只 有 15 个函数全部确定后 问题才算解 决 但在各种实际问题中 起主要作 用的常常只是其中的几个函数 有时 甚至只是物体的某些部位的某几个函 有限元方法 FEM 的理论基 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 仍然 遵从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 本构方 程 协调方程 其解满足应力边界 条件 位移边界条件 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 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 在每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4 页 共 10 页 有方程都是线性方程 相应的问题就称为线 性问题 对这类问题可使用叠加原理 即 为求杆件在多种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变形 或 内力 可先分别求出各外力单独作用下杆 件的变形 或内力 然后将这些变形 或 内力 叠加 从而得到最终结果 几何非线性问题 若杆件变形较大 就不能在原有几何形状的基础上分析力的 平衡 而应在变形后的几何形状的基础上 进行分析 这样 力和变形之间就会出现 非线性关系 这类问题称为几何非线性问 题 物理非线性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 材料内的变形和内力之间 如应变和应力 之间 不满足线性关系 即材料不服从胡 克定律 在几何非线性问题和物理非线性 问题中 叠加原理失效 解决这类问题可 利用卡氏第一定理 克罗蒂 恩盖塞定理 或采用单位载荷法等 在许多工程结构中 杆件往往在复杂 数 所以常常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 方法 就可求解 直角坐标系下的弹性力学的基本 方程为 平衡微分方程 1 几何方程 2 个单元内 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 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 将微分方程 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 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 的线性表达式 借助于变分原理或 加权余量法 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 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最早应用于结构力 学 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慢慢用 于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 在有限元 方法中 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 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的单元 在 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 用单元基 函数的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 解 整个计算域上总体的基函数可 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的 则整个计算域内的解可以看作是由 所有单元上的近似解构成 根据所 采用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的不同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5 页 共 10 页 载荷的作用或复杂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破坏 例如 杆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疲劳破 坏 在高温恒载条件下因蠕变而破坏 或受高 速动载荷的冲击而破坏等 这些破坏是使 机械和工程结构丧失工作能力的主要原因 所以 材料力学还研究材料的疲劳性能 蠕变性能和冲击性能 材料力学基本公式 解决问题方法 一 应力与强度条件 拉压 max max A N 剪切 A Q max 挤压 挤压 挤压 挤压 A P 圆轴扭转 Wt T max 平面弯曲 max z max W M maxtmaxt max max y I M z t 物理方程 3 1 式中的 x y z yz zy xz zx xy yx 为应力分量 X Y Z 为单位体 积的体力在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 2 式中的 u v w 为位移矢量的三个分 量 简称位移分量 x y z yz xz xy 为应变分 量 3 式中的 E 和 v 分别表示杨氏弹 性模量和泊松比 在物体的表面 如已知面力 则 边界条件表示为 有限元方法也分为多种计算格式 从权函数的选择来说 有配置法 矩量法 最小二乘法和伽辽金法 从计算单元网格的形状来划分 有 三角形网格 四边形网格和多边形 网格 从插值函数的精度来划分 又分为线性插值函数和高次插值函 数等 不同的组合同样构成不同的 有限元计算格式 对于权函数 伽 辽金 Galerkin 法是将权函数取为逼 近函数中的基函数 最小二乘法是 令权函数等于余量本身 而内积的 极小值则为对代求系数的平方误差 最小 在配置法中 先在计算域内 选取 N 个配置点 令近似解在选定 的 N 个配置点上严格满足微分方程 即在配置点上令方程余量为 0 插 值函数一般由不同次幂的多项式组 成 但也有采用三角函数或指数函 数组成的乘积表示 但最常用的多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6 页 共 10 页 maxc max max y I M z c cnax bI SQ z max zmax max 斜弯曲 max y y z z max W M W M 拉 压 弯组合 max max z W M A N tmaxt z maxt y I M A N z cmaxc z z maxc A N y I M 圆轴弯扭组合 第三强度理论 z 2 n 2 w 2 n 2 wr3 4 W MM 第四强度理论 z 2 n 2 w 2 n 2 wr4 75 0 3 W MM 二 变形及刚度条件 拉压 LEA xxN EA LN EA NL L d ii 扭转 pp ii p GI dxxT GI LT GI TL 0 180 p GI T L 边界条件 4 4 式中的 表示作XYZ 用在物体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的面力矢 量的三个分量 l m n 表示物体表 面外法线的三个方向余弦 如物体表面位移 已知 uvw 则边界条件表示为 u v w 5 uvw 因此 弹性力学问题归结为在给 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一组偏微分方程 的问题 主要解方程 1 2 3 中有 15 个变量 15 个方程 在给定了边界条 件后 从理论上讲应能求解 但由 2 3 式可见 应变分量 应力分量和位 移分量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 因此求 解弹性力学问题通常有两条途径 其 项式插值函数 有限元插值函数分为两大类 一类只要求插值多项式本身在插值 点取已知值 称为拉格朗日 Lagrange 多项式插值 另一种不 仅要求插值多项式本身 还要求它 的导数值在插值点取已知值 称为 哈密特 Hermite 多项式插值 单元 坐标有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和无因次 自然坐标 有对称和不对称等 常 采用的无因次坐标是一种局部坐标 系 它的定义取决于单元的几何形 状 一维看作长度比 二维看作面 积比 三维看作体积比 在二维有 限元中 三角形单元应用的最早 近来四边形等参元的应用也越来越 广 对于二维三角形和四边形电源 单元 常采用的插值函数为有 Lagrange 插值直角坐标系中的线性 插值函数及二阶或更高阶插值函数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7 页 共 10 页 弯曲 1 积分法 xMxEIy CxxMxEIxEIy d DCxxxxMxEIy d d 2 叠加法 21 P Pf 21 PfPf 21 P P 21 PP 三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二向应力状态斜截面应力 2sin2cos 22 xy yxyx 2cos2sin 2 xy yx 二向应力状态极值正应力及所在截面方位 角 22 min max 2 2 xy yxyx yx xy 2 2tg 0 二向应力状态的极值剪应力 22 max 2 xy yx 三向应力状态的主应力 321 最大剪应力 2 31 max 二向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 一 是以位移作为基本变量 归结为 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以位移表示 的平衡微分方程 这个方程可以从 1 2 3 式中消去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 而得到 其二 是以应力作为基本变 量 应力分量除了要满足平衡微分方 程和静力边界条件外 为保证物体变 形的连续性 对应的应变分量还须满 足相容方程 相容方程 6 这组方程由几何方程消去位移分 量而得到 对于不少具体问题 上述 方程还可以简化 面积坐标系中的线性插值函数 二 阶或更高阶插值函数等 对于有限元方法 其基本思路 和解题步骤 可归纳为 1 建立积分方程 根据变分原 理或方程余量与权函数正交化原理 建立与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等价的 积分表达式 这是有限元法的出发 点 2 区域单元剖分 根据求解区 域的形状及实际问题的物理特点 将区域剖分为若干相互连接 不重 叠的单元 区域单元划分是采用有 限元方法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部分 工作量比较大 除了给计算单元和 节点进行编号和确定相互之间的关 系之外 还要表示节点的位置坐标 同时还需要列出自然边界和本质边 界的节点序号和相应的边界值 3 确定单元基函数 根据单元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8 页 共 10 页 1 表达形式之一 用应力表示应变 1 yxx E 1 xyy E yxz E G xy xy 2 表达形式之二 用应变表示应力 1 2 yxx E 1 2 xyy E 0 z xyxy G 三向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 zyxx E 1 zyx G xy xy zxyzxy 强度理论 1 111 r 3212 r b b n 2 313r 2 13 2 32 2 214 2 1 r 在弹性力学中 为克服求解偏微 分方程 或方程组 的困难 通常采用试 凑法 即根据物体形状的几何特性和 受载情况 去试凑位移分量或应力分 量 由弹性力学解的唯一性定理 只 要所试凑的量满足全部方程和全部边 界条件 即为问题的精确解 从数学观点来看 弹性力学方程 的定解问题可变为求泛函的极值问题 例如 对于用位移作为基本变量求解 的问题 又可以归结为求解变分方程 1 0 7 1 是物体的总势能 它是一切满 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的泛函 对于 稳定平衡状态 精确的位移将使总势 能 1 取最小值的称为最小势能原理 又如对于用应力作为基本变量求解的 问题 可归结为求解变分方程 2 0 8 中节点数目及对近似解精度的要求 选择满足一定插值条件的插值函数 作为单元基函数 有限元方法中的 基函数是在单元中选取的 由于各 单元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在选取 基函数时可遵循一定的法则 4 单元分析 将各个单元中的 求解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性组合 表达式进行逼近 再将近似函数代 入积分方程 并对单元区域进行积 分 可获得含有待定系数 即单元中 各节点的参数值 的代数方程组 称 为单元有限元方程 5 总体合成 在得出单元有限 元方程之后 将区域中所有单元有 限元方程按一定法则进行累加 形 成总体有限元方程 6 边界条件的处理 一般边界 条件有三种形式 分为本质边界条 件 狄里克雷边界条件 自然边界 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 课后作业 第 9 页 共 10 页 s s n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分析 1 2sin 2 2cos 22 xyyxyx 2sin 22 yx 2cos 2 xy 2 22 min max 222 xyyxyx yx xy 0 2tg 2 为物体的总余能 它是一切满 足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边界条件的应 力分量的泛函 精确的应力分量将使 总余能 2 取最小值的称为最小余能 原理 7 式等价于用位移表示的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