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复习题(最终完成) (1)_第1页
塑料模复习题(最终完成) (1)_第2页
塑料模复习题(最终完成) (1)_第3页
塑料模复习题(最终完成) (1)_第4页
塑料模复习题(最终完成)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一 选择题 选择题 每题每题 2 2 分 共分 共 1010 分 分 1 1 塑料制品在使用中应保持 塑料制品在使用中应保持 A A 状态 状态 2 2 A A 玻璃态玻璃态 B B 高弹态高弹态 C C 粘流态粘流态 2 2 注射成形时 应使塑料原料处于 注射成形时 应使塑料原料处于 C C 状态 状态 2 2 A A 玻璃态玻璃态 B B 高弹态高弹态 C C 粘流态粘流态 3 3 A A 塑料经多次加热而具有流动性和可模塑性 塑料经多次加热而具有流动性和可模塑性 3 3 A A 热塑性热塑性 B B 热固性热固性 C C 环氧 环氧 4 4 在塑料件的成型过程中在塑料件的成型过程中 B B 阶段所占时间最长 阶段所占时间最长 4 4 A A 注射 注射 B B 保压补缩 保压补缩 C C 冷却 冷却 5 5 在塑料件的成型过程中在塑料件的成型过程中 A A 阶段所占时间最短 阶段所占时间最短 4 4 A A 注射 注射 B B 保压补缩 保压补缩 C C 冷却 冷却 6 6 当制件批量很大时 应选择 当制件批量很大时 应选择 B B 注射机为好 注射机为好 4 4 A A 立式 立式 B B 卧式 卧式 C C 直角式 直角式 7 7 当制件尺寸很大时 应选择 当制件尺寸很大时 应选择 B B 注射机为好 注射机为好 4 4 A A 立式 立式 B B 卧式 卧式 C C 直角式 直角式 8 8 一般模具的粗糙度应比塑件的粗糙度低 一般模具的粗糙度应比塑件的粗糙度低 A A 级 级 5 5 A A 1 1 2 2 B B 2 2 3 3 C C 3 3 4 4 9 9 对于高精度制品 型腔数量不易超过 对于高精度制品 型腔数量不易超过 A A 个 个 6 6 A A 4 4 B B 6 6 C C 8 8 1010 单腔和多腔注射模的 单腔和多腔注射模的 B B 有较大区别 有较大区别 6 6 A A 分型面 分型面 B B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 C C 固定方式 固定方式 1111 定位环与注塑机定位孔之间可采用定位环与注塑机定位孔之间可采用 C C 配合 配合 7 7 A A H8 f7 H8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11 b11H11 b11 1212 一模一腔生产该制件时 其浇口形式应选 一模一腔生产该制件时 其浇口形式应选 A A 7 7 A A 点浇口 点浇口 B B 侧浇口 侧浇口 C C 直浇口 直浇口 1313 塑料熔体在浇注系统中流动时应保证塑料熔体在浇注系统中流动时应保证 c c 状态 状态 7 7 A A 涡流 涡流 B B 紊流 紊流 C C 层流 层流 1414 当采用弹性较好的塑料的推板脱模机构时 可使用带有当采用弹性较好的塑料的推板脱模机构时 可使用带有 A A 拉料杆的冷料穴 拉料杆的冷料穴 7 7 A A 球头 球头 B B 倒锥形 倒锥形 C C 环槽形 环槽形 1515 当采用两板式模具成型软塑料制品时 可使用带有 当采用两板式模具成型软塑料制品时 可使用带有 C C 拉料杆的冷料穴 拉料杆的冷料穴 7 7 A A 球头 球头 B B 菌形菌形 C C 环槽形 环槽形 1616 整体式型芯与型芯固定板间应采用整体式型芯与型芯固定板间应采用 C C 配合配合 8 8 A A H7 js6 H7 js6 B H7 f6 B H7 f6 C H7 m6 C H7 m6 1717 活动式螺纹型芯与安装孔间应采用活动式螺纹型芯与安装孔间应采用 A A 配合 配合 8 8 A A H8 f7 H8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7 n6H7 n6 1818 台阶式导套与安装孔间应采用台阶式导套与安装孔间应采用 B B 配合 配合 9 9 A A H8 f7 H8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7 n6H7 n6 1919 导柱与导套间应采用导柱与导套间应采用 A A 配合 配合 9 9 A A H7 f7 H7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7 n6H7 n6 2020 带头导柱与安装孔间应采用带头导柱与安装孔间应采用 B B 配合 配合 9 9 A A H7 f7 H7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7 n6H7 n6 2121 有肩导柱与安装孔间应采用有肩导柱与安装孔间应采用 B B 配合 配合 9 9 A A H7 f7 H7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7 n6H7 n6 2222 直导套与安装孔间应采用直导套与安装孔间应采用 C C 配合 配合 9 9 A A H7 f7 H7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7 n6H7 n6 2323 带头导套与安装孔间应采用带头导套与安装孔间应采用 B B 配合 配合 9 9 A A H7 f7 H7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7 n6H7 n6 2424 推管推出脱模机构是否需要复位机构推管推出脱模机构是否需要复位机构 A A 1010 A A 需要 需要 B B 不需要 不需要 C C 均可 均可 2525 推杆推出脱模机构是否需要复位机构推杆推出脱模机构是否需要复位机构 A A 1010 A A 需要 需要 B B 不需要 不需要 C C 均可 均可 2626 推板推出脱模机构是否需要复位机构推板推出脱模机构是否需要复位机构 B B 1010 A A 需要 需要 B B 不需要 不需要 C C 均可 均可 2727 滑块上斜导柱孔与斜导柱之间可采用滑块上斜导柱孔与斜导柱之间可采用 C C 配合 配合 1111 A A H8 f7 H8 f7 B B H7 k6 H7 k6 C C H11 b11H11 b11 2828 压紧块的楔角压紧块的楔角 与斜导柱的倾角与斜导柱的倾角 间应满足间应满足 C C 1111 A A 2929 冷却介质在流道中流动时应保证冷却介质在流道中流动时应保证 B B 状态 状态 1212 A A 涡流 涡流 B B 紊流 紊流 C C 层流 层流 二 二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每题 2 2 分 共分 共 1010 分 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叙述题的后面的括号内画上分 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叙述题的后面的括号内画上 错误的画上 错误的画上 1 1 线形结构聚合物一般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预聚物经过交联反应生成 线形结构聚合物一般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预聚物经过交联反应生成 X X 2 2 2 2 体形结构聚合物一般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预聚物经过交联反应生成 体形结构聚合物一般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预聚物经过交联反应生成 O O 2 2 3 3 结晶型塑料一般具有透明性 结晶型塑料一般具有透明性 X X 3 3 4 4 非结晶型塑料一般具有透明性 非结晶型塑料一般具有透明性 O O 3 3 5 5 硬化特性是热塑性塑料的特有的性能 硬化特性是热塑性塑料的特有的性能 X X 3 3 6 6 开模时型腔与大气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大于开模时型腔与大气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大于 0 0 时 脱模较困难 制品易刮伤或破裂 时 脱模较困难 制品易刮伤或破裂 O O 4 4 7 7 开模时型腔与大气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小于开模时型腔与大气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小于 0 0 时 脱模较困难 制品易刮伤或破裂 时 脱模较困难 制品易刮伤或破裂 X X 4 4 8 8 开模时型腔与大气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小于开模时型腔与大气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小于 0 0 时 制品表面易凹陷 内部有真空泡 时 制品表面易凹陷 内部有真空泡 O O 4 4 9 9 开模时型腔与大气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大于开模时型腔与大气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 残余压力大于 0 0 时 制品表面易凹陷 内部有真空泡 时 制品表面易凹陷 内部有真空泡 X X 4 4 1010 对于形状复杂和薄壁制品 为保证质量 应增加保压时间 对于形状复杂和薄壁制品 为保证质量 应增加保压时间 O O 4 4 1111 对于形状复杂和薄壁制品 为保证质量 应增加注射压力 对于形状复杂和薄壁制品 为保证质量 应增加注射压力 O O 4 4 1212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 若保压时间不足 会因倒流造成模腔压力迅速下降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 若保压时间不足 会因倒流造成模腔压力迅速下降 O O 4 4 1313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 若保压力不足 会因浇口摩擦阻力限制使补缩不易进行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 若保压力不足 会因浇口摩擦阻力限制使补缩不易进行 O O 4 4 1414 为使塑料件在开模时留在型芯上 塑件的内孔的脱模斜度应大于外圆的脱模斜度 为使塑料件在开模时留在型芯上 塑件的内孔的脱模斜度应大于外圆的脱模斜度 X X 5 5 1515 为使塑料件在开模时留在型芯上 塑件的内孔的脱模斜度应小于外圆的脱模斜度 为使塑料件在开模时留在型芯上 塑件的内孔的脱模斜度应小于外圆的脱模斜度 O O 5 5 1616 对于塑件中较浅的侧凹可以强制脱模 对于塑件中较浅的侧凹可以强制脱模 X X 5 5 1717 对于软塑料制品中较浅的侧凹可以强制脱模 对于软塑料制品中较浅的侧凹可以强制脱模 O O 5 5 1818 注射成型大中型塑件一般采用卧式注射模 注射成型大中型塑件一般采用卧式注射模 O O 6 6 1919 注射成型大中型塑件一般采用立式注射模 注射成型大中型塑件一般采用立式注射模 X X 6 6 2020 该制件的排气孔应放在分型面上 该制件的排气孔应放在分型面上 X X 7 7 2121 主流道小端直径应大于喷嘴孔径主流道小端直径应大于喷嘴孔径 0 0 5 5 1mm1mm O O 7 7 2222 主流道小端直径应小于喷嘴孔径主流道小端直径应小于喷嘴孔径 0 0 5 5 1mm1mm X X 7 7 2323 分流道的截面尺寸在满足充模前提下尽量小 但应在充模补缩后方可凝固 分流道的截面尺寸在满足充模前提下尽量小 但应在充模补缩后方可凝固 O O 7 7 2424 熔体通过浇口时的压力降与浇口的长度成正比 熔体通过浇口时的压力降与浇口的长度成正比 x x 7 7 2525 注射成形时 塑料熔体的冲击和摩擦作用于所有模腔表面 但影响较小 注射成形时 塑料熔体的冲击和摩擦作用于所有模腔表面 但影响较小 O O 8 8 2626 塑料制品脱模时产生的刮磨 只作用在与脱模方向平行的部位 影响最大 塑料制品脱模时产生的刮磨 只作用在与脱模方向平行的部位 影响最大 O O 8 8 2727 该制件的尺寸和公差的标注方法符合一般的标注规律 该制件的尺寸和公差的标注方法符合一般的标注规律 X X 8 8 2828 导套的有效导向长度应大于导柱的工作直径 导套的有效导向长度应大于导柱的工作直径 O O 9 9 2929 导套的有效导向长度应小于导柱的工作直径 导套的有效导向长度应小于导柱的工作直径 X X 9 9 3030 短导柱主要用于动 定模之间的导向 短导柱主要用于动 定模之间的导向 O O 9 9 3131 短导柱主要用于三板式结构中 中间板的导向 短导柱主要用于三板式结构中 中间板的导向 X X 9 9 3232 长导柱主要用于三板式结构中 中间板的导向 长导柱主要用于三板式结构中 中间板的导向 O O 9 9 3333 长导柱主要用于动 定模之间的导向 长导柱主要用于动 定模之间的导向 X X 9 9 3434 直通式导柱与导柱孔配合 用于简单模具和小批量生产 直通式导柱与导柱孔配合 用于简单模具和小批量生产 O O 9 9 3535 阶梯式导柱与导柱孔配合 用于简单模具和小批量生产 阶梯式导柱与导柱孔配合 用于简单模具和小批量生产 X X 9 9 3636 直通式导柱与导套配合使用 用于精度要求较高和生产批量较大的模具 直通式导柱与导套配合使用 用于精度要求较高和生产批量较大的模具 X X 9 9 3737 阶梯式导柱与导套配合使用 用于精度要求较高和生产批量较大的模具 阶梯式导柱与导套配合使用 用于精度要求较高和生产批量较大的模具 O O 9 9 3838 为简化模具结构 开模时应使制件留在动模一侧 为简化模具结构 开模时应使制件留在动模一侧 O O 1010 3939 为简化模具结构 开模时应使制件留在定模一侧 为简化模具结构 开模时应使制件留在定模一侧 X X 1010 4040 斜导柱的倾角越大 抽芯效率越高 可减小导柱长度和完成抽芯所需的开模行程 因而应尽量斜导柱的倾角越大 抽芯效率越高 可减小导柱长度和完成抽芯所需的开模行程 因而应尽量 加大其倾角 加大其倾角 X X 1111 4141 斜导柱的倾角越大 抽芯所需的开模力越小 斜导柱越不易折断 因而应尽量采用小的倾角 斜导柱的倾角越大 抽芯所需的开模力越小 斜导柱越不易折断 因而应尽量采用小的倾角 X X 1111 4242 侧滑块的有效导向长度应大于滑块导滑槽的宽度 侧滑块的有效导向长度应大于滑块导滑槽的宽度 O O 1111 4343 侧滑块的有效导向长度应小于滑块导滑槽的宽度 侧滑块的有效导向长度应小于滑块导滑槽的宽度 X X 1111 4444 斜滑块的倾角可比斜导柱的倾角大一些 斜滑块的倾角可比斜导柱的倾角大一些 O O 1111 4545 当塑件不均匀时 厚的地方冷却水道到型腔表面的距离应近一些 间距也可适当小一些 当塑件不均匀时 厚的地方冷却水道到型腔表面的距离应近一些 间距也可适当小一些 O O 1212 4646 当塑件不均匀时 厚的地方冷却水道到型腔表面的距离应远一些 间距也可适当小一些 当塑件不均匀时 厚的地方冷却水道到型腔表面的距离应远一些 间距也可适当小一些 X X 1212 三 三 填空题填空题 1 1 大分子链状结构的类型有 大分子链状结构的类型有 线型线型 结构 结构 支链型支链型 结构 结构 体型体型 结构 结构 2 2 2 2 非结晶聚合物随温度变化可存在的三种物理状态分别为非结晶聚合物随温度变化可存在的三种物理状态分别为 玻璃玻璃 态 态 高弹高弹 态和态和 粘流粘流 态 态 2 2 3 3 聚合物的取向按熔体流动性质可分为聚合物的取向按熔体流动性质可分为 单轴单轴 取向和取向和 多轴多轴 取向 取向 2 2 4 4 聚合物的取向按应力性质可分为聚合物的取向按应力性质可分为 流动流动 取向和取向和 拉伸拉伸 取向 取向 2 2 5 5 按应用范围可将塑料分为按应用范围可将塑料分为 通用通用 塑料 塑料 工程工程 塑料和塑料和 功能功能 塑料塑料 3 3 6 6 塑料熔体在一定塑料熔体在一定 压力压力 和和 温度温度 作用下作用下 充满充满 型腔的能力称为塑料的流动性 型腔的能力称为塑料的流动性 3 3 7 7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中的成型温度包括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中的成型温度包括 熔料熔料 温度 温度 模具模具 温度 温度 4 4 8 8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中的压力包括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中的压力包括 塑化塑化 压力 压力 注射注射 压力 压力 4 4 9 9 注射成型的三大工艺条件为 注射成型的三大工艺条件为 温度温度 压力压力 时间时间 4 4 1010 注射成型包括注射成型包括 充模充模 阶段阶段 保压保压 阶阶段段 倒流倒流 阶段 浇口冻结后的冷却和脱模阶段 浇口冻结后的冷却和脱模 等阶段 等阶段 4 4 1111 塑料制品增强的方法有底面加强和塑料制品增强的方法有底面加强和 边缘边缘 加强 加强 平板平板 加强 加强 侧壁侧壁 加强等 加强等 5 5 1212 影响注射成型制品工艺性的因素有 影响注射成型制品工艺性的因素有 形状结构形状结构 尺寸大小尺寸大小 尺寸精度尺寸精度 和和 表面质表面质 量量 5 5 1313 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因素有 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因素有 成型材料成型材料 工艺条件工艺条件 模具模具 成型后的后处理成型后的后处理 和和 5 5 1414 加强筋作用有 加强筋作用有 增加塑件强度增加塑件强度 防止制品翘曲变形防止制品翘曲变形 5 5 1515 成型塑料制品侧凹时可采用强制脱模的条件有 成型塑料制品侧凹时可采用强制脱模的条件有 侧凹较浅侧凹较浅 和和 塑料较软塑料较软 5 5 1616 按注塑机类型可将注射模分为按注塑机类型可将注射模分为 卧式卧式 注射模 注射模 立式立式 注射模和注射模和 直角式直角式 注射模 注射模 6 6 1717 分型面的方向可以与开模方向分型面的方向可以与开模方向 平行平行 垂直垂直 或或 相交相交 6 6 1818 常用的分型面常用的分型面 水平水平 分型面 分型面 阶梯阶梯 分型面 分型面 斜斜 分型面 分型面 异形异形 分型面 分型面 垂直垂直 分型面 分型面 6 6 1919 浇注系统包括 浇注系统包括 主流道主流道 分流道分流道 浇口浇口 冷料穴冷料穴 7 7 2020 冷料穴的位置可以设在冷料穴的位置可以设在 主流道末端主流道末端 分流道末端分流道末端 熔接处外侧熔接处外侧 7 7 2121 对分流道的要求 能对分流道的要求 能 平稳平稳 均衡均衡 地将熔体分流到各个模腔 地将熔体分流到各个模腔 熔体通过分流道时熔体通过分流道时 的的 压力损失压力损失 和和 热量损失热量损失 应尽量小 应尽量小 7 7 2222 产生尺寸偏差的原因有 产生尺寸偏差的原因有 塑件的成型收缩塑件的成型收缩 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 成型零件的磨成型零件的磨 损损 模具安装配合的误差模具安装配合的误差 8 8 2323 注射模凹模的形式有注射模凹模的形式有 整体式凹模整体式凹模 组合式凹模组合式凹模 瓣合式凹模瓣合式凹模 8 8 2424 注射模型芯的结构形式有注射模型芯的结构形式有 整体式型芯整体式型芯 镶拼式型芯镶拼式型芯 螺纹型芯螺纹型芯 8 8 2525 合模导向机构的作用是合模导向机构的作用是 保证 保证 动 定模动 定模 之间或模内其他零部件间的之间或模内其他零部件间的 准确对合准确对合 确保 确保 塑塑 料制品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料制品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避免 避免 模内各种零件之间发生碰撞和干涉模内各种零件之间发生碰撞和干涉 9 9 2626 对合模导向机构的基本要求是对合模导向机构的基本要求是 定位准确定位准确 导向精准导向精准 并具有足够的 并具有足够的 强度强度 刚度刚度 和和 耐磨性耐磨性 9 9 2727 垫块的作用 形成推出脱模机构的垫块的作用 形成推出脱模机构的 运动空间运动空间 调整模具的 调整模具的 闭合高度闭合高度 9 9 2828 影响脱模力的因素有 影响脱模力的因素有 收缩包紧力形成的制品与型芯的摩擦力收缩包紧力形成的制品与型芯的摩擦力 大气压力造成的阻力大气压力造成的阻力 塑料的粘附力造成的脱模阻力塑料的粘附力造成的脱模阻力 顶出机构的运动摩擦力顶出机构的运动摩擦力 1010 2929 一次推出机构的类型有一次推出机构的类型有推杆推出推杆推出 推管推出推管推出 推件板推出推件板推出 推块推出推块推出 成型零件推出和多元件 成型零件推出和多元件 综合推出 综合推出 1010 3030 二次推出机构的动作要点是 必须有两组二次推出机构的动作要点是 必须有两组 推出行程具有一定误差推出行程具有一定误差 的推出机构 它们可以的推出机构 它们可以 同同 时动作时动作 也可以 也可以不同时动作不同时动作 但都要求 但都要求 行程较小的推出机构行程较小的推出机构提前结束推出动作 提前结束推出动作 1010 3131 常用的复位装置有常用的复位装置有 弹性复位装置弹性复位装置 复位杆复位复位杆复位 1010 3232 采用二次推出脱模的目的是采用二次推出脱模的目的是 通过分散总的脱模力通过分散总的脱模力 使塑件 使塑件 可靠脱模可靠脱模 1010 3333 按传动零件的形状分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类型有按传动零件的形状分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类型有 斜导柱式斜导柱式 弯销式弯销式 斜滑块式斜滑块式 齿轮齿条式齿轮齿条式 等 等 1111 3434 避免侧型芯和推出元件干涉的方法有避免侧型芯和推出元件干涉的方法有 推出元件应设置在与侧型芯不会干涉的位置推出元件应设置在与侧型芯不会干涉的位置 难以避免难以避免 重合时应满避免干涉条件重合时应满避免干涉条件 推出机构先复位推出机构先复位 1111 3535 导致模温不均匀的原因 充模流动时模导致模温不均匀的原因 充模流动时模腔表面与熔体接触时间不一腔表面与熔体接触时间不一 塑件壁 塑件壁厚不均匀厚不均匀 模 模具散具散 热条件不同热条件不同 1212 3636 注射时 模腔要遭受塑料熔体的注射时 模腔要遭受塑料熔体的流动摩擦流动摩擦和和冲击冲击 脱模时 模腔要承受制品与浇注系统凝料 脱模时 模腔要承受制品与浇注系统凝料刮磨刮磨 1313 3737 注射模的失效形式有注射模的失效形式有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失效 失效 断裂断裂失效 失效 表面磨损表面磨损 失效 失效 热疲劳热疲劳 效 效 1313 3838 热疲劳失效的产生原因 热疲劳失效的产生原因 成型压力成型压力 较大 较大 成型温度成型温度 较高和较高和 模具温度模具温度 明显呈周期性变化的明显呈周期性变化的 场合 场合 1313 3939 塑性变形失效的表现形式 模腔表壁出现塑性变形失效的表现形式 模腔表壁出现 麻点麻点 起皱起皱 局部出现 局部出现 堆塌堆塌 或或 凹陷凹陷 等 等 1313 4040 塑性变形失效的产生原因 模腔材料塑性变形失效的产生原因 模腔材料强度不够强度不够 表壁 表壁硬化层太薄硬化层太薄 模具工作温度过高导致 模具工作温度过高导致 回回 火软化火软化等 等 1313 四 四 概念题概念题 1 1 结晶度 结晶度 结晶区在聚合物中所占的比重 2 2 2 2 降解 降解 聚合物大分子主链断裂并导致聚合度降低的过程 2 2 3 3 聚合物的取向 聚合物的取向 聚合物大分子极其链段或结晶聚合物的微晶粒子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有序排列 2 2 4 4 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耐热性 抗腐蚀性等在工程中用作结构材料的塑料 3 3 5 5 流动性 流动性 在成型过程中塑料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填充模腔的能力 3 3 6 6 热塑性物料 热塑性物料 由可以多次反复性加热仍具有可塑性的合成树脂制的材料 3 3 7 7 热固性物料 热固性物料 加热硬化的合成树脂制的材料 3 3 8 8 塑化 塑化 塑料在料筒中经过加热达到流动状态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过程 4 4 9 9 模温 模温 和制品接触的模腔表面的温度 4 4 1010 倒流 倒流 从柱塞开始倒退开始带浇口处熔料的冷却的过程 4 4 1111 背压 背压 采用螺杆式注射时 螺杆头部在螺杆后退时受到的压力 4 4 1212 保压 保压 注射机对模腔内熔料进行继续压实的过程 4 4 1313 补缩 补缩 对模腔内熔体因为成型收缩而出现的孔隙进行补料的动作 4 4 1414 嵌件 嵌件 注射成型时 镶嵌在塑料制品内部并与之形成不可拆卸结构的零件成为嵌件 5 5 1515 加强筋 加强筋 在不增加制品厚度的条件下为增加制品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塑件变形的结构 5 5 1616 增强结构 增强结构 使制件的刚度和强度得到增强的结构 5 5 1717 铰链 铰链 利用塑料的高度取向特征而制成的可以绕无固定转动轴转动的连接装置 5 5 1818 分型面 分型面 从模具中取出塑件及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面 6 6 1919 开模行程 开模行程 注射机的动模固定板从合模状态到开模状态所移动的距离 6 6 2020 浇口套 浇口套 直接与注射机喷嘴接触 带有主流道通道的衬套 7 7 2121 定位圈 定位圈 确定模具在注射机上的安装位置病办证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浇口套对中的定位零件 7 7 2222 流动比 流动比 流动通道的最大流动长度和流道厚度的比 7 7 2323 侧浇口特征 侧浇口特征 开设在分型面上 从型腔侧面进料 截面多为矩形狭缝 7 7 2424 模腔 模腔 与塑料熔体接触能容纳塑料熔体的闭合空腔 8 8 2525 瓣合式凹模 瓣合式凹模 属镶拼式凹模 但组成凹模的每一个拼块都是活动的 8 8 2626 导套 导套 模具配件 与导柱配合使用 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一般配合间隙很小 用在模具或一些 机械中 来保证运动的准确性 2727 导柱 导柱 导柱是用于模具中与组件组合使用确保模具以精准的定位进行活动引导模具行程的导向 元件 9 9 2828 顺序脱模机构 顺序脱模机构 能使定模先分型 再使动模分型 最后利用推出元件脱取制件的脱模机构 1010 2929 复位机构 复位机构 1010 3030 双脱模机构 双脱模机构 动 定模两个都设有脱模机构 1010 3131 推出脱模机构 推出脱模机构 是将塑料制品脱出模腔的装置 有一系列推出零件和辅助零件组成 可以具有 不同的推出动作 1010 3232 二次推出机构 二次推出机构 由两个推出动作组合来完成塑件脱模的机构 1010 3333 推出元件先复位机构 推出元件先复位机构 是推出元件先复位的机构 1111 3434 斜导柱倾角 斜导柱倾角 斜导柱轴向与开模方向的夹角 1111 3535 压紧块楔角 压紧块楔角 压紧块工作面与开模方向的夹角 1111 3636 抽拔距 抽拔距 侧向型芯或侧向瓣合模块从成型位置抽芯至不妨碍制品取出的位置时所位移的距离 1111 五 五 问答题问答题 1 1 试说明塑料的收缩性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试说明塑料的收缩性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3 3 收缩性 塑料熔体在模具中经过冷却获得确定形状并从模具中脱出后 尺寸发生缩小变化的性 质 表现形式 1 塑件的线尺寸收缩 2 后收缩 3 后处理收缩 2 三大工艺条件的概念及其对注射成型工艺的影响 三大工艺条件的概念及其对注射成型工艺的影响 4 4 答 1 成形温度 包括料温 模温和脱模温度 料温 包括塑化物料的温度和熔体温度 影响 料温适当时 塑化好 粘度 流动阻力 压力损失 熔体在模内流动充模条件较 好 料温太低 不利于塑化 物料粘度 流动成型比较困难 制品容易出现熔接痕 表面无光泽 缺料 料温太高 易热降解 制品性能下降 模温 指和制品接触的模腔表壁的温度 影响 对非结晶型塑料成型工艺的影响 模温 熔料粘度 充模能力 但冷却时间 长 在实现顺利充模情况下 模温 冷却时间 生产率 对结晶型塑料的成型工艺的影响 模温较高 冷却速度 模温较低 冷却速度 脱模温度 为不引起塑性变形 一般脱模温度低于塑料的热变形温度 2 压力 包括塑化压力和注射压力 塑化压力 采用螺杆式注射机时 螺杆头部熔料在螺杆转动后退时受到的压力 压力高时的影响 1 驱除物料中的空气 提高熔体密实程度 2 螺杆后退速度 剪切作 用 摩擦热 熔体温度 塑化效果 3 但塑化速度 成型周期 甚至导致降解 注射压力 螺杆 柱塞 向前移动时 其头部对塑料熔体施加的力 影响 1 压力过低 型腔压力不足 不能顺利充模和保压补缩 2 压力过大 制品溢料 造 成制品变形 甚至系统过载 3 时间 包括注射时间和冷却时间 注射时间 注射活塞开始向前运动至保压补缩结束为止 所经历的时间 影响 1 不充分 倒流 模压 制品内部产生真空 表面出现凹陷 2 足够长 浇口 冷结 无倒流 制品密度 收缩小 无缺陷 3 过长 浪费时间 无助于密度的增加 冷却时间 指注射结束到开启模具的时间 影响 时间过长 延长生产周期 降低生产效率 3 3 设计注射塑料制品时应考虑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设计注射塑料制品时应考虑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5 5 1 保证制品的使用要求 几何尺寸 精度 物理力学性能等 2 力求选用成型性能好 价格低廉的塑料 3 应力求使形状 结构简单 壁厚均匀 易成型 4 形状合理 有利于模具分型 排气 补缩和冷却 5 避免明显的各向异性 以免制品翘曲变形 6 技术要求尽量放低 7 辅助工作量应尽量少 成型后最好不再机加工 4 4 该塑料件注射模的基本结构应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起什么作用 该塑料件注射模的基本结构应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起什么作用 6 6 答 1 成型零件 包括凹模 型芯等 作用 主要决定制品的几何形状与尺寸 2 导向机构 导柱 导套 导柱孔 作用 a 保证动定模之间或模具其他零件之间的准确对合 以保证制品形状和 尺寸的精度 b 避免模具中各种零件间发生碰撞和干涉 3 浇注系统 主流道 分流道 浇口 冷 料穴 拉料杆等 作用 将塑料熔体平稳且均衡地引入型腔 并使腔内气体及时顺利排出 其形状和大 小对熔体充模时的流动特性及制件质量等有重要影响 4 推出脱模机构 将制件脱出模腔的装置 组 成 拉料杆 推杆 推杆固定杆 推杆底板等 5 侧向分型侧向抽芯机构 在开模推出制品之前 由 该机构先把成型侧凹 或侧孔 的瓣合模块或侧向型芯从制品中抽出 6 温度调节系统 目的 为了满 足注射成型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 以保证塑料熔体充模和制品的固化定型 7 支撑零件 作用 安 装固定或支撑成型零件 使之组装在一起 构成模具的基本骨架 6 选择分型面的原则 选择分型面的原则 6 6 1 应能使塑件从模具内取出 2 不应影响制品的外观 3 应有利于制品脱模 4 应确保制品质量 5 利于注射时型腔中的空气的可靠排出 6 应尽量减小脱模斜度个制品大小端尺寸带来的差异 7 应尽量避免形成侧孔 侧凹 以简化模具结构 8 分型面的位置应有利于模具加工 5 5 浇注系统的作用 设计原则浇注系统的作用 设计原则 7 7 浇注系统的作用 将注塑机注射出的塑料熔体平稳而均衡的引进型腔 并在熔体充模和固话过程中 将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充分传递到型腔的个个部位 以获得组织致密 轮廓清晰 表面光洁 尺寸 精度的塑料制品 设计原则 1 应与塑料的成型特性相适应 2 应有理由排气与补缩 3 影视熔体的流程尽可能短 4 应避免塑料熔体直接冲击型芯和嵌件 5 留到凝料易于 分离 6 要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7 应防止制品变形和翘曲 8 合理设计冷料穴 9 尽量 减少浇注系统的用料量 10 应同时考虑型腔布局 6 6 试说明点浇口的优点 试说明点浇口的优点 7 7 1 塑料熔体经过小浇口时将产生摩擦热 使其温度升高 粘度下降 流动性增强 有理由 薄壁塑件成型 2 由于前后两端存在较大的压力差 能有效地增大熔体的剪切速率 是非牛顿型塑料熔体 的表观粘度降低 流动性进一步提高 有理由型腔的填充 3 减小残余应力 特别对减小浇口附近补缩应力非常有效 4 有利于浇注系统平衡 5 浇口冻结快 有理由减少保压补缩时间 6 浇口尺寸小 便于流道凝料与塑件分离 易于实现自动脱模 同时浇口痕迹小便于修整 7 7 试说明限制性浇口的作用 试说明限制性浇口的作用 7 7 限制性浇口也称小浇口 具有以下作用 1 浇口通过截面尺寸的突然变化是分流道送来的塑料熔体产生突变的流速增加 提高剪切速 率 使其成为理想的流动状态 从而迅速均衡的充满型腔 2 熔体在流经狭窄的浇口时产生摩擦热 使熔体升温 降低粘度 有助于充模 3 对于多模腔模具 调节浇口尺寸 还可以使非平衡布置的型腔达到同时进料的目的 提高 塑件质量 4 对于多浇口单型腔模具 浇口不仅可以用来平衡进料 还可以用来控制熔接痕在塑件中的 位置 5 浇口部分熔体冻结较快 能防止型腔中的熔体倒流 6 便于浇口凝料与塑件的分离 8 8 选择的浇口位置时 应考虑那些因素 选择的浇口位置时 应考虑那些因素 7 7 1 避免产生喷射流 2 考虑取向的影响 3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4 流动距离应尽量 均衡 5 应有利于流动和补缩 6 有利于排气 7 减少浇口对塑件外观的影响 8 减少熔接痕对塑件强度的影响 9 避免料流挤压细长型芯 10 不再承受弯曲或冲击载荷 的部位设置浇口 9 9 说明塑料制品产生尺寸误差的原因 说明塑料制品产生尺寸误差的原因 8 8 1 塑件的成型收缩 2 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 3 成型零件的磨损 4 模具配合安装 的误差 1010 试述平均尺寸法的原理和特点 试述平均尺寸法的原理和特点 8 8 答 原理 误差 s 和 z 的统计规律均显示呈正态分布 即平均值的概率最大 最大值与最 小值的概率接近零 因此可以假设 当制品的成型收缩率和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制造误差及其磨损量 分别等于它们各自的平均值 制品的尺寸误差也恰好可以获得平均值 从而可以推导出计算成型零件 工作尺寸的公式 特点 计算工作比较简便 但计算公式建立在假设基础上 计算结果易与实际需用 的工作尺寸出现较大误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