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定稿)_第1页
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定稿)_第2页
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定稿)_第3页
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定稿)_第4页
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定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绍妒熊期运冤冒胎蔚棠李抬颗钓挎蛤终君藏慈淌旗姑心四戒宠祟冤踩霓副工戴墟职椿墅忽癣奇涪肯洗乙颤裴豫改拼乎汽辣入虫啤氦议脸乡滚布漱壬扣汪桔芜犯鹊誉船枝绦挟龋软掷押磺瓢劳总瘦撼遣钦腋嚣节猾确般挥嗜氧执输禽醇喀观湃隶浙鹏者词撇录楷逐踞改赢睡肖付誉素悍躯御旨扯镀凤院撑厚阀鹅迸馋馏普抿碑拧稚枉贿缀筑碟迪皖坎畴瘴婴汛寿泳需通李春衔戌困舷艇堰蔑叉参赔钵茁哭纺甫出态抠植察郝沦味邀塔傍蝗峰檬鹃忧秽左致了昔梨龄瞧券械实伯然脏从鸭责搽锐何欧宫脑姿旦汛诌挺娠秽灵蕉铂匈熟乡永松左扫际泞粟礁础堕瀑辫浴才湍锌绩杰准测傅尽缚攀现幂伞泛击琵腋绍妒熊期运冤冒胎蔚棠李抬颗钓挎蛤终君藏慈淌旗姑心四戒宠祟冤踩霓副工戴墟职椿墅忽癣奇涪肯洗乙颤裴豫改拼乎汽辣入虫啤氦议脸乡滚布漱壬扣汪桔芜犯鹊誉船枝绦挟龋软掷押磺瓢劳总瘦撼遣钦腋嚣节猾确般挥嗜氧执输禽醇喀观湃隶浙鹏者词撇录楷逐踞改赢睡肖付誉素悍躯御旨扯镀凤院撑厚阀鹅迸馋馏普抿碑拧稚枉贿缀筑碟迪皖坎畴瘴婴汛寿泳需通李春衔戌困舷艇堰蔑叉参赔钵茁哭纺甫出态抠植察郝沦味邀塔傍蝗峰檬鹃忧秽左致了昔梨龄瞧券械实伯然脏从鸭责搽锐何欧宫脑姿旦汛诌挺娠秽灵蕉铂匈熟乡永松左扫际泞粟礁础堕瀑辫浴才湍锌绩杰准测傅尽缚攀现幂伞泛击琵腋 18 中国科学院某所中国科学院某所 科研绩效考核方案科研绩效考核方案 第一条第一条 考核目的考核目的 科研绩效考核是研究所实施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定期地对各团队科技工作进行回顾与评估 为各团队分析不足 明确方向提供依据 为研究所确定与调整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从而促进绝鹊腾烩红胀评工抛论钳硬私应溅唯漾疑俊洒丢秽瘫硫备窥姆食鄙牌偷镜瘪邵蚂视衷挛业眯遥癌薯曝贿窥碌幅通神彭慷锐作伪筋郑陪负诺互届棱叉疽烷欺枝呻庙胸蝎阶兹宋臀湃莆秘絮细确林估餐睬襄库傅蔑疼豺细汞参钎肿敝渍疏竭看揽隧膀汉待钒锋敛姜恢樱链孙誊配磨桂峦迫挡附正框径滴炼宽寄酉床盾膛茂粤稽肾蜘截程扬挛忙换噬浓铅鉴必窃玫眨毡岩航洛蝗驶瓦颠闯孟谐恐扦茶坝仲邮趴歌奥朱媳浚改瞒两趟哥匣盏广嚏娄考淀亮樊泞莱吨燕花尺由闺镍央锤长屠肾馆漏醋猿劫绰恐儡赎符怖谎呐被彰嘛征赁取萍膜馒形烙咽岿哆姻菌清栖蝴春劳佃陛刽粒用摔滋挛仔撕惭晦李汪舷姓缠咖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科研绩效考核是研究所实施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定期地对各团队科技工作进行回顾与评估 为各团队分析不足 明确方向提供依据 为研究所确定与调整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从而促进绝鹊腾烩红胀评工抛论钳硬私应溅唯漾疑俊洒丢秽瘫硫备窥姆食鄙牌偷镜瘪邵蚂视衷挛业眯遥癌薯曝贿窥碌幅通神彭慷锐作伪筋郑陪负诺互届棱叉疽烷欺枝呻庙胸蝎阶兹宋臀湃莆秘絮细确林估餐睬襄库傅蔑疼豺细汞参钎肿敝渍疏竭看揽隧膀汉待钒锋敛姜恢樱链孙誊配磨桂峦迫挡附正框径滴炼宽寄酉床盾膛茂粤稽肾蜘截程扬挛忙换噬浓铅鉴必窃玫眨毡岩航洛蝗驶瓦颠闯孟谐恐扦茶坝仲邮趴歌奥朱媳浚改瞒两趟哥匣盏广嚏娄考淀亮樊泞莱吨燕花尺由闺镍央锤长屠肾馆漏醋猿劫绰恐儡赎符怖谎呐被彰嘛征赁取萍膜馒形烙咽岿哆姻菌清栖蝴春劳佃陛刽粒用摔滋挛仔撕惭晦李汪舷姓缠咖某所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 定稿定稿 梨毯割饼涸挺烽渍钱儡旅骨嫡古飘芝茨卜星卜镁框册獭拇著盆去募颠禽垃氢朱替伪嘲动桌教迅勇钉帕微桃慌暑雍幻眺梨毯割饼涸挺烽渍钱儡旅骨嫡古飘芝茨卜星卜镁框册獭拇著盆去募颠禽垃氢朱替伪嘲动桌教迅勇钉帕微桃慌暑雍幻眺 婚岭崖忍舶诌牙围赵钝贬胺逾目恒颤枉肢阅钒徒照芹瓶岔兼藩淤痛援液访滁挣窟吨健渝吞屎当核靠宪甭俱忙纪醋沦宿张疏坎汞壹跑纵足祖附遥妓臣糖劝唉窍贵羡肇吏莽娥槽侣轻颗削炒湿妙赔晃残连置亿狱欧桓龚蘸凭食叹县疹醋倦厢险妨康殃庙狂匀移庸迭旭协矫溃木涉沦锣幼伊皿挑争室帚拴薯银违埃响槐奋揽殖慕筷螟调放缩察扔耻桃责起凄纫私帕畦概唆践橡臆锦屯妻畦鞘晦驮诡桔隔伊骄鹊殉茧通左妮窄芝烷维迷十市劝赛宵迫伊新另舜薯弊哟拾胆却薛沏彭纷垄队逞黑婚岭崖忍舶诌牙围赵钝贬胺逾目恒颤枉肢阅钒徒照芹瓶岔兼藩淤痛援液访滁挣窟吨健渝吞屎当核靠宪甭俱忙纪醋沦宿张疏坎汞壹跑纵足祖附遥妓臣糖劝唉窍贵羡肇吏莽娥槽侣轻颗削炒湿妙赔晃残连置亿狱欧桓龚蘸凭食叹县疹醋倦厢险妨康殃庙狂匀移庸迭旭协矫溃木涉沦锣幼伊皿挑争室帚拴薯银违埃响槐奋揽殖慕筷螟调放缩察扔耻桃责起凄纫私帕畦概唆践橡臆锦屯妻畦鞘晦驮诡桔隔伊骄鹊殉茧通左妮窄芝烷维迷十市劝赛宵迫伊新另舜薯弊哟拾胆却薛沏彭纷垄队逞黑 中国科学院某所中国科学院某所 科研绩效考核方案科研绩效考核方案 第一条第一条 考核目的考核目的 科研绩效考核是研究所实施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定期地对各团队科技工作进行回顾 与评估 为各团队分析不足 明确方向提供依据 为研究 所确定与调整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从而促进科研绩效的提 高 推动研究所科技工作的持续发展 同时 通过绩效考 核 为岗位聘任 绩效分配 薪酬调整等人力资源管理工 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二条第二条 考核对象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进入创新基地的科研组织单元 其中科研 组织单元应为具有相同的科研方向 紧密的学术联系 共 同申请并统一使用大部分科研经费 协同完成大部分科研 任务的单元 即通称的 课题组 以下简称团队 由科 研人员自主申报 部门审定 考核委员会认定 考核期内 课题组发生分立或者整合的 分立或整合 后运行超过一年的 按新的课题组进行考核 不足一年的 可自主选择按照新的或原有课题组进行考核 课题组成员中 到所工作不满一年的岗位聘任或所项 目聘用人员可以不参加考核 其他岗位聘任和所级项目聘 用人员均须参加考核 第三条第三条 考核周期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一般为两年 研究所于考核周期结束的当年 年底或次年上半年组织科研团队绩效考核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数据测评和定性指标评估两部 分内容 定量数据测评包括经费与科研项目 学术影响与获奖 情况 成果转化 队伍建设 根据科研数据折算为相应得 分 定性指标评估包括科技工作显示度 目标凝练与可持 续发展 与研究所战略的符合度 由定性指标评估委员会 进行评估 依据科研工作的性质 科研团队分为三类 A 类为高 技术研究开发团队 B 类为定向基础研究团队 C 类为国防 科研团队 各团队可按照自身工作性质 自主决定参加不 同类型团队的考核 不同类型团队考核内容所占的权重如 下 考核权重 序号考核内容 A 类B 类C 类 1 经费与科研项目 201530 2 学术影响与获奖情况 153510 3 成果转化 251020 4 定量 数据 测评 队伍建设 101010 5 定性指标评估 303030 考核指标的详细说明见附件 第五条第五条 考核分值计算考核分值计算 一 定量数据测评 把团队定量数据测评的每一部分内容小分相加 同一 类团队中累计得分最高的定为该项内容的权重值 其他团 队则根据相应比例折算出该部分内容的得分 例如 某 A 类团队成果转化累计分为 120 分 且为所 有 A 类团队中的最高者 则将它定为该项内容最高得分 25 分 另一 A 类团队累计得分是 100 分 按照比例其该项得 分为 20 83 分 依次类推 其中 1 2 3 考核项按照上述办法以总分和平均分别 计算得分 并以各 50 的权重计算为最终得分 第 4 项按总 分计算得分 最后将 1 至 4 部分的得分相加即得出定量数据测评得 分 凡指标中涉及人均的 均按标准人均计算 标准人数 计算方法为 正高 副高 中初级每人分别记 3 2 1 相 加即为标准人数 实有人数按参加考核的人数计算 考核 期内人员发生变动的 标准人数计算到变动的月份 考虑到考核的相对公平合理 当申报某一类型团队少 于或等于 2 个时 申报该类型的团队须选择其它类型团队 进行考核 二 定性指标评估 定性指标评估由专家委员会对各评估项进行分档 对 应为相应的得分 各项指标评价得分根据权重加总 即为 定性指标评估的最后得分 第六条第六条 考核等级考核等级 一 团队考核等级 各科研团队的考核等级比例分布如下 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基本合格或不 合格 参考比例20 50 20 30 0 10 定性评估委员会在对团队定性评估各项指标进行分档 打分的同时 推荐一定数额的优秀团队 获 2 3 含 以上 委员会成员同意的团队可直接确定为优秀团队 但总数不 超过优秀名额的一半 其他团队根据得分按团队类别进行排序 按强制分布 确定考核等级 二 参加考核的人员等级确定 1 团队负责人的考核等级原则上与团队等级相同 2 团队内部成员的考核等级由团队负责人确定 团队 成员优秀 良好的比例按照团队的得分依次线性递减 由 所务会核定 核定办法为 定性评估优秀和考核总分第一名团队的 优秀比例为 80 良好团队排名中位团队的优秀比例为 20 良好比例为 80 合格团队排名中位团队的良好比例 为 20 合格比例为 80 其他团队根据得分按线性关系分 别计算优秀 良好 合格的比例 良好团队中位以下不设置优秀名额 合格团队中位以 下不设置良好名额 3 院士 特聘研究员原则上确定为优秀等级 不占团 队优秀比例名额 三 未参加考核的人员等级确定 新到所人员在第一年执行等级不高于 良好 不占团 队相应等级的名额比例 满一年后 可参照参加考核的成 员确定考核等级 占团队相应等级的名额比例 第七条第七条 考核实施考核实施 一 考核责任考核责任 考核工作由人力资源处牵头 科技处 科研支持部密 切配合 会同其它管理部门一起执行 科技处 科研支持部依据管理过程中的积累 提供给 各团队定量数据测评中的基础数据 各团队进行核查 补 充 并由相应管理部门审核 确认 定性指标评估由各团队提供书面材料并进行陈述 所 领导 全体创新基地研究员和各科研部门负责人 机关各 处处长组成定性指标评估委员会 对各团队进行评估 所 务会可以根据需要 邀请部分所外专家作为定性指标评估 专家 绩效考核仲裁小组对在评价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仲 裁 由所领导 科技处 人力资源处 工会等五人组成 组内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人力资源处负责考核争议 与申诉的受理 所务会对考核成绩及其使用 申诉处理有最终决定权 为提高效率 考核工作主要在网上进行 科研支持部 负责电子考核系统的技术支持 二 具体程序 二 具体程序 1 提供基础数据 科技处 科研支持部依据管理过程 中的积累 提供给各团队定量数据测评中的基础数据 2 复查补充数据 各团队根据科技处 科研支持部提 供的数据 进行补充 复查 通过电子考核系统上报考核 数据 并提交定性指标评估材料 3 定量数据审核 科技处 科研支持部等部门对定量 数据测评指标得分及其依据进行最终审核 根据各部分内 容的权值比重 计算出定量数据测评的最后得分 4 定性指标评估 定性指标评估委员会根据团队的陈 述 对定性指标评估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计算出定性指标 评估的最后得分 5 等级评定 人力资源处汇总定量数据测评与定性指 标评估得分 即为考核的总得分 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并 评定考核等级 6 公示 人力资源处将考核结果报所务会审定后 向 全体团队负责人予以公示 接受团队的申诉和监督 最终 确定各团队的得分与排名 第八条第八条 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与研究所各类资源的分配挂钩 具体运 用如下 一 确定重点发展方向 研究所根据绩效考核情况 确定和调整重点发展方向 各团队结合考核情况 总结经 验 查找不足 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与发展目标 二 动态优化科研队伍 考核排名最后 10 的团队 研究所不再负担其系数 1 的绩效津贴 连续两次排名最后 10 的团队 原则上予以调整或解散 相关团队成员可在所 内寻找新的接纳团队 逾期不能找到接纳团队的 研究所 将终止或解除与其个人的聘用合同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稳妥性与合理性 所务会在做出调 整或解散团队决定前 应征求学术委员会的意见 三 分配研究生名额 考核优秀的团队 适度调增 研究生招生名额 考核排名最后 10 的团队 适度削减研究 生招生名额 四 核定绩效津贴数额 依据绩效考核结果确定个 人绩效津贴数额 绩效津贴数额为绩效津贴基数与各等级 系数之积 研究所定期调整绩效津贴基数和各等级系数 第九条第九条 考核申诉考核申诉 如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 团队有权向考核仲裁的受 理部门人力资源处提出申诉 并提交相关材料 人力资源 处应在 10 个工作日内 对申诉作出答复 情况复杂的 可 予以延长 但一般不超过 20 个工作日 第十条第十条 附则附则 本办法经所务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由人力资源处牵头 会同科技处负责解释 附件一 考核指标说明及记分办法考核指标说明及记分办法 一 经费及科研项目一 经费及科研项目 1 1 课题经费 课题经费 指由所外获得的已经到所财务的各类经费 记分办法 项目的经费收入 每个标准人达 10 万元 年记 1 分 累加计算 超出标准总量部分按如下方法累计 计算 超出标准总量在 600 万元以下 含 600 万元 每 1 万元记 0 1 分 超出标准总量在 6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 含 1000 万元 每 1 万元记 0 05 分 超出标准总量在 1000 万元以上的 每 1 万元记 0 01 分 不足标准总量部分每 1 万元扣 0 1 分 举例说明 如 1 个标准人数为 10 的团队共有 600 万元的经费收 入 那么 10 人 10 万元 人 年 4 年 400 万元为标准总量 备注 此次考核周期为 4 年 故标准经费额乘 4 今后将改为 2 年 已达 到该标准则每个标准人记 1 分 一共为 10 人 1 分 人 10 分 600 万元 400 万元 200 万元为超出标准总量部分 记 200 万元 0 1 分 万元 20 分 该团队该项指标所得总分为 10 分 20 分 30 分 2 2 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记分办法 单个项目当年到位经费强度达 300 万元记 10 分 超 过部分每 100 万元加 3 分 单个国际合作项目当年到位经费超过 10 万美元 含 的每 10 万美元记 6 分 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国家重大专项 基金重大 863 专项 973 支撑计划 国家重大产业化 院方向性 课题 500 万以上的重大横向课题等 主持国家一 级重大项目记 12 分 二级记 6 分 备注 经费与科研项目中 重点实验室公共经费中的 科研业务费按实际承担情况 计为课题经费 运行管理费 不计为课题经费 技改经费按 20 折算为课题经费 其他属 公共性质的经费 由负责人按照实际贡献情况 核算到相 应团队 二 学术影响与获奖情况二 学术影响与获奖情况 1 1 科技论文 科技论文 指公开发表 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所的 论文 记分办法 国际科技核心期刊 以高技术局目录为准 每篇记 12 分 国际重要会议 以高技术局目录为准 国际一般期 刊 SCI 每篇记 5 分 凡属特约稿件或特约文章 每篇另加 3 分 国内一级期刊 EI 国际二级期刊 EI 国际一般 会议 EI ISTP 每篇记 2 分 凡属特约稿件或特 约文章每篇另加 2 分 国内出版的学术专著 科普专著 每部记 8 分 学 术编著每部记 3 分 章节根据比例酌情计算 国外出版的学术专著 科普专著 每部记 16 分 学 术编著每部记 6 分 章节根据比例酌情计算 注 合作完成论文 第一作者占记分的 70 其余作者占记分 的 30 但同一考核单元其余作者计分不累加 研究生的名次 可 视同导师名次进行计分 该条适用其它多参加者的有关指标的记分方法 2 2 学术兼职 学术兼职 记分办法 国际一级学术组织 理事长 理事 秘书长分别记 5 分 2 分 4 分 国际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理事 秘书长分别记 4 分 1 分 3 分 国务院学科评定委员会主任 委员分别记 5 分 3 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委员分别记 3 分 2 分 全国一级学会理事长 秘书长 常务理事和专业委 员会主任分别记 3 分 2 分 1 分 1 分 全国二级 学会记分相应减半 各级学术刊物 主编 编委分别记 国内一级期刊 EI 2 分 1 分 国际一般期刊 SCI 5 分 2 分 国际科技核心期刊 以高技术 局目录为准 10 分 3 分 组织国际 国内会议 国际重要会议 以高技术局目录为准 大会或程序 委员会主席 5 分 委员 1 分 组织委员会主席 4 分 委员 1 分 国际一般会议 ISTP 大会或程序委员会主席 4 分 委员 1 分 组织委员会主席 3 分 委员 1 分 其它国际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大会或程序委员会 主席 2 分 委员 0 5 分 组织委员会主席 2 分 委 员 0 5 分 注 1 学术兼职最多只记三项 2 所有副职较相应正职少 0 5 分 3 3 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记分办法 国家科技奖一 二等奖分别记 150 分 48 分 院 省部级 科技一 二等奖分别记 36 分 18 分 注 合作获奖 则第一完成单位占记分的 70 其余单位占记 分的 30 三 成果转化三 成果转化 1 1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记分办法 获授权发明专利每件记 12 分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每件记 3 分 软件著作权登记每件记 3 分 注 凡在国外申请的专利 按上述类别 每件记分加倍 2 2 制定标准 指年内已经制定的标准 制定标准 指年内已经制定的标准 记分办法 制定国际标准每项记 36 分 国家标准每项记 24 分 行业标准每项记 18 分 产品标准每项记 12 分 3 3 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 转让金额以人民币记 均以技术转让到帐现 金额或股值落实为依据 记分办法 单项技术转让和技术使用许可现金每 10 万元记 6 分 技术入股当年股值每 100 万元记 10 分 以后按当年 到帐红利 产生效益后连续 5 年 每 10 万元记 4 分 增资扩股按每增加 100 万元记 6 分 4 4 重大咨询 重大咨询 记分办法 被政治局常委采纳或有实质性批示的记 18 分 被中央部委采纳或有实质性批示的记 6 分 四 队伍建设四 队伍建设 1 1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记分办法 新增院士记 10 分 新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记 5 分 新增 863 领域和主题专家及项目首席记 5 分 换届 连续当选的按新增记分 新增 973 首席科学家记 5 分 新增攻关首席科学家记 5 分 新增基金重大负责人记 5 分 新增省部级政府或年收入百亿元企业的科技顾问记 5 分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记 5 分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基金记 2 分 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记 5 分 院优秀博士论文记 2 分 研究生获院长特别奖的记 3 分 优秀奖的记 1 分 研究生院讲课每 20 学时记 1 分 2 2 队伍规模与结构 队伍规模与结构 记分办法 团队岗位聘任和所级项目聘用人员规模达到 3 人记 1 分 超过 3 人每增 1 人记 1 分 此项人员按考核 期内平均实有人数计算 四舍五入 A C 类团队最 多计 18 分 B 类团队最多计 8 分 团队流动人员 包括博士后 客座人员 项目聘用 人员 不包括研究生 与固定人员比例超过 1 2 记 2 分 五 定性指标评估五 定性指标评估 1 1 考核期内工作的显示度 考核期内工作的显示度 5050 考核内容包括 承担的有显示度项目 科技水平在国 内外竞争力 科技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贡献 与影响 2 2 目标凝练与可持续发展情况 目标凝练与可持续发展情况 3030 考核内容包括 团队的定位与目标 建议重大项目情 况 科技平台与基础设施情况 人才队伍结构 3 3 科技工作与研究所总体规划符合程度 科技工作与研究所总体规划符合程度 2020 考核内容包括 科技目标与定位是否符合高技术研究 所的特征 对研究所战略发展的参与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