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 水提醇沉操作要点水提醇沉操作要点 在中药生产过程中 乙醇沉淀法是常用于中药水提取液的纯化精 制方法 该法的原理是 药材先经水煎提取 其中生物碱 有机酸盐 氨基酸类等水溶性有效成分被提取出来 同时也浸提出很多水溶性杂 质 醇沉法就是利用有效成分能溶于乙醇而杂质不溶于乙醇的特性 在加入乙醇后 有效成分转溶于乙醇中而杂质则被沉淀出来 醇沉的 目的是为了除去杂质保留药物有效成分 因而醇沉单元操作工艺及其 设备的适用性将密切关系着中药产品的安全性 稳定性和有效性 与 产品的剂型和质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 影响醇沉工艺的因素 初膏浓度及温度 为了保证醇沉时尽量除去杂质 同时减少有效成分损失和乙醇耗 量 一般要将药材水煎液浓缩到一定浓度的初膏 初膏浓度过高 则 药液黏稠度较大 乙醇与药液难以充分接触 所产生的沉淀易包裹药 液 造成有效成分损失 初膏浓度过低则药液量较大 需耗费大量乙 醇 因此 选择适宜的初膏浓度对水提醇沉工艺非常重要 孙月霞等 对板蓝根水提取液进行实验研究 得出了最佳初膏浓度为 1 1 1 2 之间 实验研究和文献数据分析表明 初膏浓度并非决定醇沉工艺分 离纯化的关键性因素 但它决定最少的乙醇用量 乙醇用量及乙醇浓度 2 7 通常当含醇量为 50 60 时可除去淀粉等杂质 含醇量达 60 时 无机盐开始沉淀 含醇量达 75 以上时 可除去蛋白质等杂质 当含醇 量达 80 时 几乎可除去全部淀粉 多糖 蛋白质 无机盐类杂质 但 是鞣质 水溶性色素 树脂等不易除去 醇沉液中含醇量的高低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醇沉液含醇量的加沉淀加快 通常醇沉液的含醇量在 60 75 之间 醇沉的含醇量如在 70 75 之间 一般宜用 90 左右的乙醇 此时所耗乙醇体积较少 与用 95 浓度的乙醇相比 回收蒸馏要容易 得多 乙醇单耗和能源消耗亦低 若醇沉液含醇量低 则所用乙醇浓 度亦可相应低些 肖琼等专门研究了乙醇浓度和乙醇总量对中药醇沉工艺的影响 结果表明 醇沉精制过程中当乙醇总量低于某一临界乙醇总量时 醇 溶物的量随乙醇用量增加而增加 高于临界乙醇总量时 增加趋势减 缓直至不再增加 醇沉温度与时间 醇沉时间与罐内液温有直接的关系 醇沉温度低 沉淀物析出与 沉降的速度加快 所需的静置时间短 反之则长 加醇时药液温度不能过高 主要以防止乙醇挥发损耗 一般等含 醇药液慢慢降至室温时 再移至冷库中 于 5 10 下静置 24 48 h 3 7 若含醇药液降温太快 微粒碰撞机会减少 沉淀颗粒较细 难于过滤 可见 静置时间过长是导致操作周期过长的主要原因 加醇方式 在中药生产过程的醇沉工艺中 主要是将乙醇导入常温或低温浸 膏中 进行沉析 醇沉初始就加入大量高浓度乙醇 倘若搅拌不匀未 能将乙醇分散 造成局部区域含醇量过高 淀粉 蛋白质类迅速沉析 并包裹浓缩液 随着乙醇的增加包裹层质地越来越致密而难以分散 势必影响醇沉效果 分次醇沉或以梯度递增方式逐步提高乙醇浓度 有利于除去杂质 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但此时醇沉操作较为麻烦 乙醇用量也大 有时 为了减少乙醇耗量 降低生产成本 将水煎提取液浓缩至规 定比重后先放置沉淀桶内沉淀 24 h 弃去沉淀物 再加入乙醇进行沉 淀 搅拌速度 搅拌在醇沉过程中的作用与在其他工艺过程中的作用相似 有利 于提高药液与乙醇的相际接触面积 提高药液与乙醇的均一性 一般情况下 随着醇含量的增加 沉析速度加快 沉析完全 当醇 含量达到 80 时 几乎可除去全部蛋白质 多糖和无机盐类杂质 但 是随着醇沉浓度的升高 有效成分易被沉淀物包裹而造成损失 因此 4 7 醇沉时应提高搅拌速度 缓缓加入乙醇 以避免药液中局部乙醇浓度 过高造成有效成分被沉淀物包裹所造成的损失 因此 在醇沉工艺中 搅拌速度应有一适宜的范围 搅拌速度过快则能耗增大 噪音增强 且对设备材质的要求有所提高 此外 过快的搅拌速度会使生成的沉 淀颗粒过小 难于过滤 搅拌速度过慢 药液中局部乙醇浓度过高 造 成沉析物包裹有效成分 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 同时也会造成沉淀物 黏连 难以过滤分离 因此 在醇沉时应根据物系的特征 选择适宜的 搅拌速度以及乙醇的加入速度 原药材的影响 原药材的性状及初步处理过程影响到所用乙醇的浓度及醇沉效果 屠家启通过对板蓝根冲剂醇沉工艺的研究发现 如果所用原药材为新 货 即当年采收的药材 药材中的糖分及黏液质较多 浓缩后的浸 膏黏性大 制粒比较困难 此时选用的醇沉浓度应高于 88 原药材如 为历年采收的陈货 或者库存时间已超过一年以上 则粉性较强 醇 沉使用的乙醇浓度以 88 为宜 叶荣科等为改进小叶榕黄酮提取工艺 降低生产成本 对不同比例醇沉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 自然干燥 叶总黄酮比烘箱干燥叶提取率要高 其沉淀效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2 目前醇沉工艺存在的不足 1 醇沉过程操作周期长 目前影响醇沉操作周期的因素主要有 两个 一是 水提液一般要冷至室温或更低温度才能加入乙醇 二是 5 7 醇沉后一般都要静置 24 48 h 才能抽取上清液 有的药材品种一次 醇沉杂质沉淀不完全 特别是容易发生包裹浓缩液现象的品种 需要 进行多次醇沉操作 醇沉次数的增加 乙醇的用量 单耗 耗能相应增 多 丁水平等研究了醇沉次数 醇沉浓度对醇沉除杂效果的影响 2 排渣困难 醇沉后大量沉淀物因静置后聚集于罐底 造成沉析 罐排渣困难 抽取上清液后 沉淀物往往需要再次加入热水使沉淀物 融化才能排出 而且有些沉淀物是黏稠的糊状物须经挤压处理后才能 排出 样使处理沉淀物过程费时费工 有的厂家针对排渣问题对沉析 罐加了后续固液分离装置 将沉淀物用机械方法破碎再行排出 3 上清液抽取过程困难 通常沉析罐都装有手动摇杆 以控制罐 内抽取清液管道水平面的高低 但在实际操作中 要看清罐内液面情 况是十分困难的 此外 沉淀物堆积于罐底不会呈理想的水平面 所 以抽取上清液往往会不完全 从而导致乙醇的损耗和有效成分的损失 4 乙醇耗量大 醇沉次数的增加 沉淀物的聚集以及上清液抽取 不完全等都会造成乙醇用量的增加 李尧等从数学推理的角度 对中 药生产中的水提醇沉法的含醇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得出了用醇量的经 验公式 6 7 5 有效成分损失严重 由于醇沉时大量沉淀物的出现 可吸附 包埋部分有效成分而造成损失 韩桂茹等研究了水提醇沉对中药各类 有效成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醇沉后有效成分的损失在 10 到 50 6 成品稳定性差 一方面 醇沉时有效成分的损失 使药品质量 难以稳定 另一方面 醇处理的液体制剂在保存过程中易产生沉淀和 黏壁现象 3 醇沉设备 目前国内中药生产厂家使用的醇沉设备为带有夹套的筒体 椭圆 封头 锥形底的圆筒体及特殊的微调旋转出液管组成 锥形底锥角为 60 90 醇沉后杂质沉淀于锥底 清液通过管道吸出 罐底安装球 阀 浆状或悬浮状沉淀物排渣 或气动出渣口 渣状沉淀物排渣 沉析罐的搅拌 一般都为固定转速 无法根据物系的特征进行转 速的调节 操作时 开启搅拌 加入乙醇 由于乙醇直接通过管道加入 因此使得药液中乙醇局部浓度过大 容易包裹浓缩液产生块状沉淀物 因此 目前使用的沉析罐搅拌效果一般较差 不利于乙醇在药液中的 分散与混合 既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又产生块状沉淀物 不利于排渣 因此 醇沉后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静置分层 以分离药液与沉淀物 静置沉淀完成后 开启上清液出料阀 将上清液抽出 利用转动手轮 微调罐内出液管的角度 通过沉析罐视镜与上清液出液管上的玻璃视 管观察出液情况 但在实际操作中罐内液面往往很难观察清楚 而且 7 7 所形成的沉淀物表面往往不是理想的平面 因此 很难将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组协同发酵中功能菌种定向调控难题
- 循环经济视角下松香胶废弃物化学回收技术突破
- 工业放大过程中热力学-动力学耦合瓶颈突破路径
- 畜牧兽医专业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1.2信息技术简介
- 中国邮政2025广元市秋招个人客户经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第三节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湘电子版2019七年级下册-陕教版2022
- 吹塑纸版画(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美术 四年级下册
- 中国邮政2025黑龙江省秋招个人客户经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临床执业医师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
- 办公场所消防培训课件
- 2025年新疆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央厨房体系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铜包铝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医疗服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JG/T 333-2011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
- 宾馆内部治安管理制度
- “美感让美安全”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解读课件
- 立克次体病患者护理
- 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 合作代建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