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专题练习_第1页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专题练习_第2页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专题练习_第3页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专题练习_第4页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专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专题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B.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D.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2.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 ( )A.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3.(2017杭州)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右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A.甲B.乙C.丙D.丁5.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B.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腔D.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 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6.(2012义乌市)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7.下图为健康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气体的交换,其交换场所是鼻腔。B.若E为泌尿系统,则经过d排出的代谢废物有水、少量糖、尿素、尿酸、无机盐。C.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富含蛋白质和含铁的食物。D.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图中B处。8.小宇学习科学后,用下面如图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则表中内容与如图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甲乙丙丁A生物进化化石自然选择达尔文B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银杏C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胰岛D有性生殖营养繁殖嫁接组织培养A.AB.BC.CD.D9.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如图所示,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类营养物质,必须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甲B.乙C.丙D.丁10.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做了以下实验。下表是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步骤2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步骤方法观察结果1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少且小2常温下加铁离子氧气泡稍多但小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且大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同自然分解一样A.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B.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C.酶的催化对象具有专一性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11.如图中,A,B分别表示脂肪滴在不同消化道部位的状态。如果脂肪滴B状态,则可能位于消化道中的( )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12.(2016杭州)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13.如下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I、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是小肠B.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为肺动脉C.若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Y一定是尿素D.若所示结构为肾小体,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14.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C.小肠绒毛;维生素、脂肪酸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15.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的程度(图中X、Y、Z代表营养物质,a、b、c、d表示消化道部位)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代表蛋白质,在a部位开始消化B.Y代表脂肪,在c部位彻底消化C.b表示胃,此部位对X没有消化作用D.c表示小肠,在此部位Z被消化为氨基酸二.解答题(共5题)16.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a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_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_,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_,甚至遭到破坏。 (2)图b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的影响,胃蛋白酶在_的条件下(要有具体的数据),活性最高。 (3)唾液淀粉酶只能将_催化分解成_,这属于酶的_性。 (4)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碱性最强的是 ( ) A.血液B.唾液C.胃液D.胰液17.(2017台州)大米的加工过程如图所示,每100克糙米、胚芽米和白米的部分营养成分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有关稻谷的说法正确的是_。A稻谷是植物的生殖器官B水稻幼苗是由稻谷中的胚发育而来C稻谷是由子房发育而来D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输送给稻谷 (2)大米富含淀粉,进食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_后被吸收。 (3)下列对大米的认识正确的是_。 A.米糠层没有营养物质B.食用糙米有利人体健康C.米加工得越精细越有营养18.(2017绍兴)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1)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_。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 (2)a代表的物质是_。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发生了病变。 19.(2017温州)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它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_。(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克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克。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_小时才能消耗完4.5克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_。 20.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作答:(1)某同学体检时,尿液中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医生对其体检结论可能是_发生病变。 (2)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终到达肺部的途径_。 (3)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小肠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是_(填编号)。小肠粘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 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21.图甲曲线A表示某人进行强度较高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折线B是根据其运动量的大小计算出的耗氧量理论值,图乙为其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请根据图回答:(1)人从运动初期到接下来的持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变化原因是什么? (2)通过对曲线A和折线B的变化情况的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能量的供应主要来自于_和体内储存的高能物质的分解等生理过程。 (3)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人在运动中_代谢的情况。 22.如图所示,分析实验 (1)该实验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_的消化作用。 (2)该实验装置C中的试管应该放置在_的温水中。 (3)实验过程D中2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_(变蓝或不变蓝), 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充分消化下被分解为_,1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_,原因是淀粉遇碘变_。 (4)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 23.小辉同学长期以来的早餐搭配:一碗稀饭、一根油条和少量泡菜回答下列问题(1)小辉的早餐食谱中缺乏人体需要的_和维生素等营养素,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建议他增加进食_和少量蔬菜、水果等 (2)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 (3)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當的维生索C,可预防_(填疾病的名称) (4)小辉想探究番茄和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他査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褪色程度越明显【提出问题】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比番茄中的高吗?【作出假设】柑橘比番茄味道酸,柑橘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番茄中的高【实验步骤】如图,向两支洁净试管中各加人2ml一定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编号为甲、乙两组;再同时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柑橘榨汁、lml番茄榨汁,振荡摇匀;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支试管现象【实验结果与结论】如果甲试管中颜色褪色比乙试管中明显,说明假设_;如果乙试管中颜色褪色比甲试管中明显,或是两支试管中颜色褪色基本相近,说明假设_(填“成立”或“不成立”)【实验分析与评价】本实验中甲组与乙组形成_关系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更科学,可再加丙组实验:向丙组试管中加入2ml相同浓度的_和1ml蒸馏水,振荡摇匀 24.(2017台州)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图中的实验能否证明MnO2是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并说明理由:_。实验二:从表格的设计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_。 25.(2017金华)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猜想与假设:_。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实验步骤: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_;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预测实验结果: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_。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_,判断的理由是_。四.填空题(共10题)26.(2017衢州)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它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的种皮有红色、黑色等。(1)花生种皮的颜色,这种生物性状特征是由_控制的。 (2)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_(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填序号)。 27.(2017舟山)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 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 镜。(1)用内窥镜检查时常采用从口腔插入的方法,这会引起病 人强烈的恶心和呕吐,因此现在开始采用从鼻腔插入的 方法。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_这一器官直接相连。 (2)检查时,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患处。(选填“接近”或“远离”) 28.(2013衢州)人体内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紧密联系的,如图为人体中部分系统之间的模式图(1)进食后,食物中的淀粉在_中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2)葡萄糖被吸收后,血糖含量暂时上升这时,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 (3)血液流经x系统后,代谢废物含量明显下降,x系统是_系统 2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若1是肾小管壁,表示重吸收的是_过程(选填“A”或“B”)。 (2)若1是肺泡壁,A、B为两种气体。那么煤气中毒严重时窒息而死,原因是一氧化碳影响了_与B结合,使细胞无法获得B,从而导致死亡。 (3)若4是神经细胞,则CD血液成分的变化之一是_增多。 30.酶对生理活动中的化学变化具有催化作用,如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转化为麦芽糖。但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酸碱度和激活剂等因素的影响。资料显示:、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无影响。为了探究氯离子(Cl-)是否为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小科利用蒸馏水、0.5%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0.5%氯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设计要求(1)步骤一:取2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5%淀粉溶液2毫升和1滴碘液;向A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_。设置对照实验(2)步骤二:_。控制实验条件(3)步骤三:观察颜色变化。若观察到_则说明氯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获取实验证据31.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性,其活性受温度和pH等因素影响。氯化铁是种无机催化剂,其溶液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肝脏组织细胞中也有一种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酶。为了研究生物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以下是该实验的几个步骤:向2号试管内滴人几滴氯化铁溶液,作为对照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在1、2号管的管口,仔细观察,会发现1号试管口的卫生香燃烧猛烈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注入10 毫升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轻轻振荡这两只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会发现1号试管的气泡多且最先产生取豌豆大小的新鲜肝脏,放在培养皿中迅速剪碎并投人到1号试管中 (1)请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正确的顺序是 ; A.B.C.D.(2)该实验主要证明了酶具有_的特性。 32.表中,A,B,C,D,E表示人体内各种消化液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作用。表中“+”表示起消化作用,“-”不起消化作用,则A表示_ , D表示_。33.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化学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顺序排列的各个器官据图示可得知曲线甲是_的消化,曲线乙是_的消化。34.用淀粉做的胶囊药丸,被病人吞咽后进入消化道,首先在_被消化,淀粉最终被消化成_。 35.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中,人体最坚硬的结构位于_,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是_,最大的消化腺是_,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解答】选C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选项是C。【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图中结构:肝脏,小肠,胃,胰腺,大肠 2.【答案】D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解答】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都是单向箭头,是双向箭头,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循环系统运到泌尿系统排出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循环系统运到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故答案为:D 3.【答案】B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人体心脏、血管、肺、肾、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肾小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含有多种消化液。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解答】A、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故A正确;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原尿是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尚未被重吸收的尿液,故B错误;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故C正确;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故D正确。故选B 4.【答案】C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能够实现了预期结果的对象组。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解答】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概念可判断,甲组对抗生素进行了控制所以甲是实验组;乙组对维生素进行了控制所以乙是实验组;丙组五种营养成分都有未进行控制所以丙是对照组;丁对蛋白质进行了控制所以丁是实验组;所以C正确。故选C 5.【答案】A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知识。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心脏的结构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解答】A、脂肪只有在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消化,在口腔和胃内都不能被消化,故A正确;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所以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B错误;C、血液循环路线为:右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头部毛细血管病灶,所以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C错误;D、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低于25,或高于30时,光合作用下降,并不是停止,D错误。故选:A 6.【答案】A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在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能够加快反应速度;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解答】解:A、有些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有些酶在细胞外也能起催化作用,例如所有的消化酶都是在消化道内起催化作用的;故符合题意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例如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对食物中的其它营养物质的分解就没有作用,这就是酶的专一性;故不符合题意C、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而失去活性,因此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值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D、酶是生物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C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作用,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认真识图、理清各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做好该题的关键,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循环系统,C表示呼吸系统,D表示皮肤,E表示泌尿系统,F表示组织细胞;过程表示肺的通气,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d是尿液,e是汗液。【解答】A、过程实现了气体的交换,其交换场所是肺,故A错误;B、E为泌尿系统,健康人经过d尿液中排出的代谢废物没有糖,故B错误;C、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因此要补充血红蛋白,需要搭配一定量的富含蛋白质和含铁的食物,故C正确;D、物质a是二氧化碳,由于组织细胞F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所以此处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F是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B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结合图示理解概念间的包含和并列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如图可知甲到丁的逻辑关系是:甲包含乙和丙丁,丙包含丁,据此解答。【解答】解:A、同源器官不包括细胞色素C,A错误;B、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符合图示的要求,B正确;C、胰岛不属于消化腺,C错误;D、营养繁殖、嫁接和组织培养不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故选:B 9.【答案】D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图示表示了消化系统的一部分结构,甲是食道,乙是胃,丙是小肠,丁是大肠此题考查了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内表面积大、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佷薄【解答】解: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选:D 10.【答案】B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分析实验步骤2和3的区别来考虑:都是常温,不能说明温度的影响,一个加入铁离子,一个加入鲜肝提取液观察到的结果完全不同,说明酶的催化效果的明显性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要从两个实验的区别入手,要将步骤和结论分别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再下结论【解答】解:A、通过分析实验步骤3和4,可以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通过分析实验步骤2和3不能得出该结论,因为它们的温度都是常温,故A错误;B、实验步骤2加入铁离子氧气泡稍多而少说明反应速度慢,实验步骤3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说明反应速度很快,通过对比可知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故B正确;C、要想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要设计两个对比实验,一个加入鲜肝提取液反应速度很快,一个加入鲜肝提取液反应速度不变,所以实验步骤2和3不能说明催化具有专一性;D、通过分析实验步骤3和4,可以说明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实验步骤2和3不能说明,因为它们的温度都是常温,故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根据脂肪消化的位置和消化的特点分析注意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只能将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解答】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胆汁经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图示中脂肪由A状态的大颗粒,变成了B状态的小颗粒,是小肠内胆汁的作用,所以在小肠内脂肪成B状态。故答案为:D 12.【答案】C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该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的特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唾液的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相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解答】解: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反应后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错误;B、该实验可用水银温度测量用来加热热水的温度,控制在37,该实验结果与温度计无关,不需要测量并记录,B错误;C、该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的特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C正确;D、甲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甲试管中没有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脂肪的消化,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A、脂肪的消化是在小肠里进行的,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里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导致小肠内脂肪含量下降。因此,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是小肠,故符合题意;B、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为肺动脉,为肺泡外毛细血管,为肺静脉,故不符合题意;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故不符合题意;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若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但是含量不是逐渐减少而是直线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14.【答案】C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解答】选C。图示小肠绒毛,小肠能吸收水、甘油、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C、无机盐,而不能吸收脂肪微粒。故答案选:C【分析】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吸收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15.【答案】C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解答】:A、淀粉是在消化道中第一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所以x应该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错误;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所以y是蛋白质,不是脂肪,错误;C、食道之后是胃,胃只能对y蛋白质有初步消化的作用,对x和z都没有消化的作用,正确;D、z是脂肪的消化曲线,在小肠中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错误故选:C【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图示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x是淀粉,y是蛋白质,z是脂肪;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a是口腔,b是胃,c是小肠,d是大肠,据此解答 二.解答题16.【答案】(1)温度;最适宜温度;减弱(2)酸碱度;pH=2(3)淀粉;麦芽糖;专一(4)D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结合图a中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回答。(2)结合图b中各种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回答。(3)结合所知的知识回答。【解答】(1)由图a可知,该酶在20-40时,反应速度最快,此时酶的活性最强,在接近0和50时,反应速度很慢,此时酶的活性很弱甚至活性消失。故可以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最适宜温度,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减弱,甚至遭到破坏。 (2)由图b可知,胃蛋白酶在PH为2时活性最强,唾液淀粉酶在PH为7时活性最强,胰蛋白酶在PH为8时活性最强。故可以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胃蛋白酶在PH为2的条件下,活性最高。(3)酶具有专一性,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催化分解成麦芽糖。(4)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唾液呈中性(PH值为6.67.1),胃液呈酸性(PH值为0.91.8),胰液呈弱碱性(PH值为7.88.4),所以胰液碱性最强,故选D。故答案为:(1)温度;最适宜温度;减弱(2)酸碱度;pH=2(3)淀粉;麦芽糖;专一(4)D 17.【答案】(1)A、B、C(2)葡萄糖(3)B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植物种子萌发时种子中的胚发生变化,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植物内的导管输送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糖类物质的化学消化在口腔中初被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中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并被小肠吸收。【解答】(1)A稻谷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稻谷是果实也是种子,A正确;B水稻幼苗是由稻谷中的胚发育而来,胚中的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是植物体的幼苗,B正确;C稻谷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稻谷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C正确;D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输送给稻谷,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D错误。(2)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并被吸收;(3)由表格内容可知糙米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食用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B正确。故答案为:(1)A、B、C;(2)葡萄糖;(3)B 18.【答案】(1)膳食纤维;右心房(2)氧气(3)肾小管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呼吸作用,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牵扯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系统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图中结构名称: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解答】(1)不能通过营养物质吸收进入人体的是大分子膳食纤维,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2)B是呼吸系统,代表呼吸作用,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病变了。故答案为:(1)膳食纤维,右心房;(2)氧气;(3)肾小管。 19.【答案】(1)糖尿病(2)0.75(3)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根据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分析;(2)根据消耗脂肪的速率计算;(3)过多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解答】(1)胰岛素不足引起血糖过高,因此最容易引起糖尿病;(2)消耗完4.5克脂肪的时间t=;(3)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故答案为:(1)糖尿病;(2)0.75;(3)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20.【答案】(1)肾小球(2)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组织细胞(3)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肾小球有对血浆有过滤的功能,当血浆通过肾小球时,代谢废物会被过滤出来形成原尿,蛋白质是大分子,不会被过滤出来。但是如果出现肾小球肾炎,蛋白质就会透过肾小球,从而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2)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中红细胞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解答】(1)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是无法通过肾小球壁滤过到原尿中去的,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导致的;(2)青霉素通过:外周静脉回流到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组织细胞;(3)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是小肠粘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 。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是与消化有关的。故答案为:(1)肾小球;(2)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组织细胞;(3)。 三.实验探究题21.【答案】(1)运动初期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被氧化,随着运动的持续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2)有氧呼吸(3)蛋白质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呼吸作用与消耗氧的关系,呼吸作用时几种供能物质的变化情况和代谢产物回答【解答】(1)人在运动中能量需求大,血糖迅速分解提供运动所需能量,不足时脂肪会参与供能使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升高。(2)由甲图曲线A表示某人进行强度较高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和折线B耗氧量理论值可知人在运动时能量供应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3)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含氮废物(如尿素),其中含氮废物通过尿液排出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了解人在运动中蛋白质的代谢情况。故答案为:(1)运动初期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被氧化,随着运动的持续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2)有氧呼吸;(3)蛋白质。 22.【答案】(1)淀粉(2)37(3)不变蓝;麦芽糖;变蓝;蓝(4)唾液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解答】(1)(4)实验中,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为对照组。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消化酶发挥最好效果的温度是与人体的温度相同的,即37左右。因此在实验中要将装置放在37的温水中;(3)在D实验过程中,由于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1号试管中加入的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故答案为:(1)淀粉 (2)37 (3)不变蓝 麦芽糖 变蓝 蓝 (4)唾液【分析】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现象和结论。 23.【答案】(1)蛋白质;鸡蛋、牛奶 (2)小肠(3)坏血病(4)成立;不成立;对照;高锰酸钾溶液 【考点】营养素的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控制变量法,解释、检验与评价 【解析】【解答】(1)小辉的早餐食谱中缺乏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