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 班级 行政管理一班 学号 130302101 姓名 王徐旺 宗藩体制是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 越南等周边国家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系统结 构 封建宗藩体制的解体 是晚清对外关系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鸦片战争后 亚洲国际政治舞台上存在两种不平等的国际系统结构 一种是西方殖民 帝国与殖民地国家构成的殖民体系 一种是清王朝与周边国家构成的宗藩体系 清王朝统 治下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 已失去了往日的尊严 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被纳入殖民体系的范畴 另一方面 中国仍是宗藩体制下 的宗主国 笼罩着 天朝上国 的神光 对各藩邦 施字小之恩 并力图维持这种古老的 封建宗藩体制 可以说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 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 包括琉球问题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等都与这个问题有直接联系 所以简要分析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及其原因 一 晚清宗藩体制建立的原因一 晚清宗藩体制建立的原因 晚清宗藩体制是清王朝与藩邦之间封建大国与小国的关系 它是儒家王道思想在国际 舞台上的延伸与扩展 天朝 与 藩邦 之间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垂直关系 是不平等的封 建国际关系 宗藩体制是通过朝贡 敕封等一系列封建礼仪来维系的 政治上 宗藩体制 表现为封建礼仪的不平等 如藩邦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宗主国朝贡称臣 奉天朝正朔 宗主国对藩邦进行敕封等 表现了宗藩之间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 经济上 宗藩体制通 过朝贡 赏赐及附载贸易 增进了各国的经济交流 文化上 宗藩体制促进了以儒家文化 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宗藩体制的形成和维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 这种体制存在的前提是宗主国国 力强大 藩邦弱小 双方国力对比悬殊 藩邦慑于中国武力的强大 而循守贡献礼仪 对 宗主国俯首称臣 因而 清朝宗藩体制都是在清朝处于全盛时期确立的 而且 清朝与朝 鲜和缅甸的宗藩关系就是直接通过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 其次 这种体制的存在还有更深 刻的文化动因 儒家王道思想 中国儒家文化 特别是儒家王道思想成为宗藩各国的共 同统治思想 对周边国家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 藩邦慕化中国的古老文化 诚服于中国文 化的德化力量 向天朝朝贡 请求册封 奉天朝正朔 以求得 天宠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 以及地缘和血缘关系 中国周边主要邻国朝鲜 琉球 越南 缅甸 南掌 今老挝 暹罗 今泰国 苏禄 今菲律宾 等 7 国先后成为中国的藩邦 清 会典 所载极为明确 凡四裔朝贡之国有朝鲜 琉球 越南 南掌 暹罗 苏禄 缅甸等国 而其余各国则通商互市焉 清政府设礼部管理藩邦事务 二 晚清宗藩体制瓦解的过程二 晚清宗藩体制瓦解的过程 进入 19 世纪下半叶以后 由于列强的入侵 清朝国力的日益式微 以及藩邦的弱小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深 晚清宗藩体制 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 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逐渐解体了 一 琉球 琉球自明朝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藩邦 1874 年 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人所 杀 悍然出兵台湾 清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出兵台湾 击退了日本的侵略 然而却在 中 日和约 中放弃了对琉球的封建宗主权 于是日本便悍然吞并琉球 照会各国公使 申明 琉球归属日本 废除琉球与美 法 荷三国所缔结的条约 1875 年 清朝光绪帝即位 日 本禁止琉球派庆贺使和朝贡使 禁用中国正朔 中琉宗藩体制解体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二 越南 中越宗藩体制的解体 是法国殖民扩张的结果 1787 年 安南阮嘉隆王为获得法国的 支持 与路易十六缔结了不平等的 法安同盟条约 该条约虽因法国大革命爆发而未批准 生效 但却成了法国在越南侵略扩张 中越宗藩体制解体的导火索 1802 年 嘉隆王收复 安南 改国号为越南 恢复和巩固了中越宗藩体制 进入近代以后 法国 西班牙联军于 1858 年 1862 上两次入侵越南 迫使越南签订 西贡条约 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 中越宗藩体制受到极大削弱 1867 年 法国 进一步侵占了湄公河三角洲六州 建立了法兰西交趾 1874 年 又迫使越南签订了第二次 西贡条约 规定越南完全置于法国保护之下 法国承认越南为独立国 中越宗藩体制遭 到毁灭性破坏 条约签订后 中国政府郑重申明 越南 自古为中国属邦 故中国政府不 能公认此条约 1882 年 法国侵占越南都城东京 中国水陆两路应越南政府请求出兵越南 中法双方 剑拔弩张 战争一触即发 1883 年 5 月 刘永福黑旗军大败法军 法国不断增兵 8 月 法军攻占顺化 越南被迫缔结 顺化条约 条约规定越南政府承认为法兰西保护国 中 国不得干预越南政事 公开否认了中越宗藩关系 将越南完全置于法国保护之下 对此 清政府在军事上积极部署 严阵以待 越南主张抗法的军政大臣阮文祥 尊宝等于 1883 年 11 月发动政变 另立建福王 下令驱逐法国侵略军 废除 顺化条约 请求宗主国清 王朝出兵援助抗法 1883 年 12 月 法军大举进犯清军驻地山西 中法战争正式爆发 山西 太原 北宁 兴化连连失守 越南顺化朝廷投降法国 清军极为不利 清政府试图退出战争漩涡 于是 1884 年 5 月 11 日 李鸿章与法国福诺禄签订了 天津简明条款 规定中国从越南撤兵 承认越南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法国承诺不侵犯中国 与越南议改条约内不插入伤碍 中国威望的体面字样 即隐晦地承认中国对越南拥有名义上的宗主权 条约受到清朝朝野 的普遍反对 一时弹劾李鸿章者多达 47 起 法国议会也以条约有默认中国保留宗主权的意 味 不予批准 中法之间重启战端 随后法军进犯台湾 刘铭传率军英勇抵抗 击溃了法国的入侵 法军进犯马尾 由于 清政府的腐朽 官吏的迂腐 贻误战机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清政府被迫正式对法宣战 尽管中国军队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重创了法军 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但最后清政府还是 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彻底输掉了这场战争 中越宗藩体制完全崩 溃 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封建宗主权 三 缅甸 中缅宗藩体制的解体是英国殖民扩张的结果 英国先后在 1824 年 1826 年入侵缅甸 并迫使缅甸签订 媾和条约 中缅宗藩体制遭到削弱 1851 年英国进一步割占南缅 1886 年又进一步吞并北缅 将缅甸编入英领印度 缅甸亡国 中英缔结 缅甸条款 中 国将对缅宗主权让与英国 英国则同意缅甸照成例 十年遣使进贡中国 呈献方物一次 中国暂时维持了中缅宗藩体制的虚名 四 暹罗 南掌 苏禄 暹罗 泰国 进入近代以后成为英法殖民统治的缓冲国 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 南掌 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苏禄则早已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美西战争后又沦为美国殖民地 这三 个国家直到 19 世纪末仍形式上维持和中国的松散的宗藩体制的虚名 五 朝鲜 朝鲜是中国最重要的藩邦 进入近代以后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侵略扩张 而朝 鲜则只知对 天朝 奉命惟谨 外交上只限于对清朝的 事大 和对日本的 交邻 被称 为 隐遁之国 日本明治维新后 朝鲜认为日本开国 脱亚入欧 文明开化 与西人交好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是 化为夷狄 与禽兽无别 而断绝了与日本的外交 并发布了 与日本人交际者处死刑 的条例 朝鲜就是在这种腐朽落后 顽固保守的社会背景下步入近代社会的 1875 年 发生了日本炮击朝鲜江华岛事件 因为 1871 年签订的 中日修好条规 规 定 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 不可稍有侵越 于是 日本提出与清政府交涉 然而 清朝却以 朝鲜虽隶中国藩服 其本处一切政教禁令向由该国自主 中国从不与闻 答复 日本 导致日本肆无忌惮 1876 年 日本迫使朝鲜签订 江华条约 企图否认中朝宗藩 体制 为以后鲸吞朝鲜扫除障碍 江华条约 签订后 清政府认识到日本的严重威胁 而用武力援朝抗日又实非易事 又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采取了 以夷制夷 的方法 利用列强来抵制日本在朝鲜的扩张 丁日昌提出与欧美各国立约以维系中朝宗藩体制的建议 英国公使威妥玛也认为朝鲜若不 与各国交通 必为琉球之续 最后 朝鲜与美 英 法 德 俄 意等国缔结了 通商条 约 中朝宗藩体制得到欧美各国的认可 中朝宗藩体制得以维持和巩固 1882 年 7 月 朝鲜发生 壬午兵变 中国派吴长庆 丁汝昌率海陆军迅速平定了政 变 1884 年 在日本幕后操纵下 朝鲜发生了 甲申事变 倾向日本的开化党人杀了倾 向清朝的事大党领袖 日本公使率兵入宫 组成了亲日政府 驻朝鲜中国将领袁世凯 吴 兆有不待训令 率兵入宫 平息了这场政变 中朝宗藩体制危而复安 甲申事变后 中日 签订了 天津条约 日本取得了在朝鲜出兵的权利 甲申事变到甲午战争前 中国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 而日本则由于远东形势的变化对 朝鲜采取消极退让政策 1894 年 朝鲜爆发 东学党起义 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蓄意挑 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失败后 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 中日马关条约 被迫承认 朝鲜为完全自主 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 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 嗣后全 行废绝 中朝宗藩体制彻底崩溃 晚清封建宗藩体制也彻底崩溃 三 晚清宗藩体制瓦解的原因三 晚清宗藩体制瓦解的原因 晚清宗藩体制在 19 世纪 70 90 年代逐渐瓦解了 宗藩体制作为封建的不平等国际关 系 它早在汉朝就已产生 中间虽然由于中国国内政情的变化或因藩邦变化而呈现时断时 续的状态 但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尚维持了近 50 年之久 晚清宗藩体制解体的 主要原因有 第一 西方欧美列强和东方日本的侵略扩张 是晚清封建宗藩体制解体的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前 清朝帝国虽早已衰弱 但由于没有列强入侵 东亚封建宗藩体制这一国 际系统结构没有新因素介入去打破它内部的平衡 因而宗藩体制得以暂时维系 鸦片战争 后 列强扩张的中心是中国 而对朝鲜等藩邦的侵入较少 因此 晚清宗藩体制能维持到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才逐渐解体 然而 19 世纪中叶后 欧美主要国家已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 德 国 俄国 日本也都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 资产阶级 把一切民族 甚至最野蛮的 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 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正象使乡村从属于 城市一样 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 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 民族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 推行殖民统治 于是晚清帝国的大门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打 开了 随后帝国的藩邦也在列强的侵略扩张面前国门洞开 远东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很快 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一跃成为远东强国 并效法西方列强 奉行侵略扩张政策 而作为东 亚封建宗藩体制核心的宗主国 清王朝国力日益式微 无力抵抗列强的入侵 更无力维持 宗藩体制的存在了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宗藩体制的首要条件 而当这种隔绝被列强 打破的时候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它的解体 第二 宗主国中国国力衰弱 是东亚封建宗藩体制解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东亚封建宗藩体制所赖以产生和维持的基础是宗主国和藩邦之间国力对比悬殊 宗主 国在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体制 思想文化方面的优越 使藩邦倾心向化 自愿向宗主国纳 贡称臣 当宗主国国力衰弱 文化发展缓慢 宗藩之间差别缩小甚至消失时 则非但无力 慑服藩邦 更无力保护藩邦 甚至连自身亦无力保护了 因而宗藩体制的解体也就在所难 免了 因此 在日本 法国 英国 美国等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 晚清各藩邦先后被列强 吞并或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半殖民地 第三 藩邦弱小 愚昧落后 顽固守旧 是晚清封建宗藩体制解体的又一重要原因 东亚封建宗藩体制的各藩邦包括朝鲜 琉球 越南 暹罗 南掌 缅甸 苏禄都是落 后的封建小国 国弱民贫 国防空虚 不堪一击 无力抵制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 而宗主 国亦无力维持宗藩体制 尽保护藩邦的义务 因而 宗藩体制的解体也就无法避免了 此外 由于藩邦民族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增强 希望摆脱不平等的封建宗藩体制的束 缚 也是东亚封建宗藩体制解体的重要原因 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废除不平等的封建宗藩 体制 是藩邦的民族呼声但由于藩邦弱小 这些国家人民的良好愿望为列强所利用 日本 法国等列强正是打着藩邦是 独立自主之国 的旗号 侵略朝鲜 越南等藩邦的 列强以 此为借口排除中国援助藩邦抗击入侵 加速了宗藩体制的解体 四 总述四 总述 基于以上原因 尽管清政府力图维持晚清封建宗藩体制 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但琉球 越南 缅甸 暹罗 南掌 苏禄 朝鲜等晚清帝国的藩邦仍然先后为资本主义列强所吞并 或沦为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物联网培训课件
- 教培营销培训课件
- DB61T 875-2014 玉米 联创798规范
- DB61T 769-2014 棉花 儒农研18号规范
- 门面转让合同范文6篇
- 染厂印染合同(标准版)
- 抵押拖车合同(标准版)
- 煤矿春节复工培训课件
- 市政施工阶段资源配置与优化方案
- 风电机组电气接入设计方案
- 2025版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考核题库(含答案)
-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课件
- 2025年软件开发实习生笔试模拟题及面试技巧
-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天气的影响》教案
- 宣传广告板、宣传彩页制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AI应用AI Agent架构新范式报告
- 《水力学》课件-第5章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 通信网络智能体白皮书
- 律师从事政府法律顾问业务操作建议流程
- 2025年秋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