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皮试_第1页
内酰胺类皮试_第2页
内酰胺类皮试_第3页
内酰胺类皮试_第4页
内酰胺类皮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酰胺类皮试方法的探讨,黄琳琅2015-11-27,-内酰胺类过敏原,头孢菌素类皮试,目,录,Contents,青霉素皮试,-内酰胺类交叉过敏,01,Part,-内酰胺类的过敏原,5,-内酰胺类的过敏原,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生物合成时带入的残留量的蛋白、多肽、多糖类杂质(分子量一般在1000-5000道尔顿),一般来源于发酵工艺。如:青霉素中的青霉噻唑蛋白,青霉噻唑多肽。内源性过敏原:可能来自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阿莫西林颗粒。,1、青霉素产品中的聚合性杂质具有发生抗原与抗体多价结合的条件。2、我国科学家证实,青霉素中高分子杂质平均在21.44g/g时,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2;杂质平均在51.24g/g时,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43;杂质平均为76.7g/g时,过敏率为0.74。而当产品中聚合物杂质0.1时,阿莫西林也可以免除皮试使用。3、头孢类药物不容易形成发生抗原与抗体多价结合的聚合性杂质。但聚合性杂质也与头孢类的过敏反应有关。,-内酰胺类的过敏原,02,Part,青霉素皮试,青霉素类的结构与过敏机制,青霉素的基本结构均含有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和侧链(CO-R)母核由噻唑环(A)和-内酰胺环(B)组成,为抗菌活性重要部分, -内酰胺环破坏后抗菌活性消失。侧链主要与抗菌谱、耐酸、耐酶等药理特性有关。,A,B,8,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识别母核结构降解物(青霉噻唑、青霉烯酸)时,就意味着患者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青霉素类完全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皮试阳性预测率70%)当侧链成为抗原决定簇时,即过敏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仅识别侧链结构发生过敏反应,而耐受其他的青霉素类抗生素,此时就表现为青霉素类部分交叉或无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皮试无法预测),青霉素类的结构与过敏机制,9,青霉素皮试方法,1、青霉素皮肤试验溶液的配制方法:第一步:青霉素钾盐或钠盐以生理盐水配制成为20万U/ml(80万U/瓶,注 入4 ml生理盐水)第二步:取20万U/ml溶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 ml,成为2万U/ml溶液第三步:取2万U/ml溶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 ml,成为2000U/ml溶液第四步:取2000U/ml溶液0.25 ml,加生理盐水至1 ml,即成含500 U/ml的青霉素皮试液。,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青霉素皮试方法,2、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腕关节上约6.6cm处皮肤3、抽取皮试液0.1 ml(含青霉素50 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0.02 ml-0.03 ml)4、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5、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6、更换批号或厂家,或停药3天以上,需要重新皮试7、无论何种给药途径,青霉素类用药前需要皮试,11,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2,青霉素皮试方法,03,Part,头孢菌素皮试,头孢菌素类的结构与过敏机制,14,头孢菌素的聚合物是以7位侧链为主的衍生物,而与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及3位侧链关系不大。头孢菌素C及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中蛋白质杂质和其本身聚合而成的蛋白质或多肽类有致敏性。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头孢菌素中的杂质会逐渐减少,但其本身的聚合物致敏性仍不可忽视。固体状态下头孢菌素类聚合速度与含水量和贮存温度关系密切:贮存温度较低时,含水量影响不大,贮存温度上升至37时含水量差异对聚合物含量的影响十分显著。,15,头孢菌素类的结构与过敏机制,国外: 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不要求头孢菌素皮试,日本和北欧部分国家要求,皮试方法和皮试液浓度相差很大。 美国药典已开始对头孢他啶中的聚合物杂质作进一步控制。美国对头孢他啶等的聚合物有质控标准,因此不需皮试。 国外浓度2mg/ml,注射量0.01ml,阳性标准3mm; 国内浓度0.3-0.5mg/ml,注射量0.1ml,阳性标准1cm。,16,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现状,国内: 2010年中国药典配套的临床用药须知、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菌素皮试。 头孢菌素是否皮试应以说明书为准药品说明书规定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药品说明书未规定者,则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过敏史决定。原则上曾有过敏性休克、严重过敏反应者禁止皮试及使用头孢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现状,说明书中指出需作试敏的药物,一代头孢:头孢替唑、头孢噻吩、头孢噻啶二代头孢:头孢替安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甲肟四代头孢:头孢噻利头霉素: 头孢米诺,18,19,头孢菌素皮试液必须用原药配制,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头孢唑林)皮试液代替所有的头孢菌素。以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皮试液配置方法及浓度为准;药品说明书未规定者,推荐皮试液浓度为300-500g/ml,成人注射量为0.1ml。皮试方法及结果判断可参照青霉素判断标准。张永信教授“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问题的探讨,头孢菌素类皮肤试验方法,世界临床药物,2004,Vol.25(5),头孢菌素类皮肤试验方法,头孢菌素液浓度为500g/ml浓度的方法:第一步:以0.5ml的生理盐水比0.1g的头孢菌素溶解药物,溶解后用注入的生理盐水量的2倍的注射器测量药物总量(总量为溶剂加溶质)后,另加一定量生理盐水使药物溶液与头孢菌素药物剂量之比为1ml:0.1g,即药物浓度为100mg/ml。如:剂量每瓶为1.0的头孢菌素用5ml生理盐水溶解后用10ml的注射器抽出,使药物溶液总量达到10ml即药物浓度为100mg/ml。第二步: 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10mg。第三步: 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ml内含头孢菌素1mg。第四步:取上液0.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500g,即配成皮试液。,20,部分头孢菌素皮试参考,2017/12/22,21,2017/12/22,22,部分头孢菌素皮试参考,2017/12/22,23,03,Part,交叉过敏,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间的交叉过敏反应,25,James D. The use of cephalosporins in penicillin-allergic pati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Vol. 42, No. 5, pp. 612620, 2012,头孢菌素间的交叉过敏反应,26,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噻利、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地尼、头孢克肟、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其他-内酰胺类的交叉过敏反应早期认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与青霉素类抗生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约为50%,而近期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两类药物发生交叉反应的临床危险性约为9.2-11%,显著低于早期的报道。,27,其他-内酰胺类的交叉过敏反应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曲南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与青霉素、头孢菌素相比,其免疫原性低,且该类抗生素与其他的-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较小。氨曲南和头孢他啶有交叉过敏反应,28,总 结,青霉素类药物:无论何种给药途径,用药前必须皮试头孢菌素类药物:建议使用前用拟用药原液进行皮试碳青霉烯类及单环类药物:建议以说明书要求为准。如果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