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茶艺与茶文化茶艺与茶文化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课课程程名名称称 茶艺与茶文化茶艺与茶文化 学学 院院 部部 旅旅游游与与酒酒店店管管理理学学 院院 教教研研室室 系系 会展系会展系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会展教研室 系 会展教研室 系 2 编编 写写 说说 明明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目标求和课程教学计划而编写 随着茶业的发展 以六大基本茶类为中心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推动民族 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国茶文化逐步形成和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也伴随其诞 生和发展 不断丰富和充实 成为联系民族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的纽带 以 茶会友 以茶待客 以茶作礼 以茶入歌 以茶入舞 以茶入乐 以茶入诗 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使中国茶文化与中国各族人民生产 生活融为一体 茶艺与茶文化 走进课堂 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 康 通过对中国茶的全面系统了解和一些实训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 学知识 学技艺 学做人 以茶修德 以茶明理 以茶敬客 以茶会友 明目益思 有 利于学生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课程性质为旅游学院专业向课程 课程考核形式为期末闭卷考试加随堂实 作测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学习 了解中国茶的历史 分类 加工工艺 选购和贮藏方法 鉴赏等有关中国茶的知识 对中国茶有一个较为全面 系统 的认识 对于科学发展中国茶业 弘扬中国茶文化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 定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本课程是一门适用性很强的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茶的鉴赏能力和 动手能力 2 让学生学习 了解和掌握有关中国茶的基本知识 本着学以致用的宗旨 将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 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以茶修德 以茶明理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 32 学时 3 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 章章 节节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学时学时 安排安排 第一章 茶艺师修养 一 茶艺师应具备的素质 二 茶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2 第二章 茶文化概述 一 茶与文化 二 中国茶文化简史 6 第三章 中国茶叶的加工分 类 一 茶树的种植和茶叶加工 二 茶叶的分类 三 茶叶的功效 6 第四章 茶艺要素 一 茶艺简史 二 茶艺分类 三 茶艺要素 四 茶艺表演 2 第五章 茶具的选择与使用 一 茶具的选择与搭配 二 茶具的使用和冲泡方法 三 合理饮茶 2 第六章 茶叶的选购与收藏 带学生外出到茶叶市场选购六大基本茶类的代表 茶 并讲解如何从色 香 味 形辨茶选茶 2 第七章 玻璃杯具冲泡法 一 玻璃杯的冲泡技艺 二 三种玻璃杯控制水温的手法 三 三种投茶方法 2 第八章 盖碗的冲泡法 盖碗的冲泡技艺 2 第九章 闻香杯的冲泡法 闻香杯的冲泡技艺2 第十章 紫砂壶的冲泡法 紫砂壶的冲泡技艺 2 第十一章 红茶的清饮与调饮 红茶的清饮与调饮2 实训 理论考试2 合计32 4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茶艺师修养茶艺师修养 第一节 茶艺师应具备的素质 第二节 茶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第二章第二章 茶文化概述茶文化概述 第一节 茶与文化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简史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茶叶的加工分类中国茶叶的加工分类 第一节 茶树的种植和茶叶加工 第二节 茶叶的分类 第三节 茶叶的功效 第四章第四章 茶艺要素茶艺要素 第一节 茶艺简史 第二节 茶艺分类 第三节 茶艺分类 第四节 茶艺表演 第五章第五章 茶具的选择与使用茶具的选择与使用 第一节 茶具的选择与使用 第二节 茶具的使用和冲泡方法 第三节 合理饮茶 第六章第六章 茶叶的选购与收藏 外出实训 茶叶的选购与收藏 外出实训 第七章第七章 玻璃杯冲泡茶艺 实训 玻璃杯冲泡茶艺 实训 第八章第八章 盖碗的冲泡法 实训 盖碗的冲泡法 实训 第九章第九章 闻香杯的冲泡法 实训 闻香杯的冲泡法 实训 第十章第十章 紫砂壶的冲泡法 实训 紫砂壶的冲泡法 实训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红茶的清饮与调饮 实训 红茶的清饮与调饮 实训 5 第一章第一章 茶艺师修养茶艺师修养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茶艺师的行茶礼仪 了解正确的站姿 坐 姿 走姿等服务姿态是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环节 掌握正确的服务姿态的基本 要求 培养茶艺人员具备优美的服务姿态 了解茶艺师需具备的修养和素质 要求 要求 了解正确的站姿 坐姿 走姿等服务姿态是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环节 掌握正确的服务姿态的基本要求 了解茶艺师需具备的修养和素质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1 茶艺的定义 2 茶艺的范围 3 茶艺的分类 4 茶艺的具体内容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1 茶艺的范围 2 茶艺的具体内容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实训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茶艺师应具备的素质茶艺师应具备的素质 1 文化知识素养是茶艺的基础 2 茶艺师应具备的心态 对茶人的要求 经常微笑 眼神 3 习茶礼仪 礼仪要求 第二节第二节 茶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茶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6 1 茶艺的定义 2 茶艺的范围 3 茶艺的分类 4 茶艺的具体内容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二章第二章 茶文化概述茶文化概述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目的 充分了解茶与文化的关系 系统学习茶文化简史的过程中 体会到从古 至今茶文化的重要性 从一些故事和与茶有关的诗词中体会到茶文化的魅力 要求 要求 了解茶与文化的关系和茶文化简史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茶与文化的关系 茶文化简史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茶文化简史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与文化 一 茶的起源和演变 7 二 茶文化的内涵 三 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简史 一 原始社会时期 二 先秦时期 三 隋唐 四 宋元时期 五 明清时期 六 近现代时期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茶叶的加工分类中国茶叶的加工分类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加工工艺及分类 熟 知六大茶类的名茶 了解茶叶的功效 要求 要求 掌握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加工工艺及分类 熟知六大茶类的名 茶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1 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加工工艺及分类 2 六大茶类的名茶 8 3 茶叶的功效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加工工艺及分类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茶树的种植和茶叶加工茶树的种植和茶叶加工 第二节第二节 茶叶的分类茶叶的分类 第三节第三节 茶叶的功效茶叶的功效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四章第四章 茶艺要素茶艺要素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茶艺简史 掌握茶艺分类 并熟知茶艺六大要素 学会欣赏茶艺表演 陶冶情操 要求 要求 了解茶艺简史 掌握茶艺分类 熟知茶艺六大要素 学会欣赏茶艺表演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六大基本茶类的加工工艺 茶艺要素 茶艺分类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9 六大基本茶类的加工工艺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实物辨识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艺简史 第二节 茶艺分类 第三节 茶艺要素 第四节 茶艺表演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五章第五章 茶具的选择与使用茶具的选择与使用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对每种冲泡工具的特点熟练掌握 学会茶具与茶叶的合 理搭配和冲泡方法 学会紫砂壶的选购方法 要求要求 认识各种茶具 初步掌握如何选取适合的茶具冲泡茶叶 对每种茶具的 投茶量 水温 冲泡方法有一定了解 学会紫砂壶选购的简易方法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对紫砂壶的辨识 如何选取不同的茶具冲泡不同的茶叶 茶具与茶叶的合理搭配和冲泡方法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对紫砂壶的辨识 10 如何选取不同的茶具冲泡不同的茶叶 茶具与茶叶的合理搭配和冲泡方法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演示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茶具的选择与搭配茶具的选择与搭配 第二节第二节 使用不同茶具的冲泡方法使用不同茶具的冲泡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 合理饮茶合理饮茶 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 1 备水器具 煮水器 随手泡 开水壶 2 泡茶器具 茶壶 茶杯 盖碗 泡茶器 茶则 茶叶罐 茶匙 3 品茶器具 茶海 公道杯 茶盅 品茗杯 闻香杯 4 辅助器具 茶荷 茶碟 茶针 漏斗 茶盘 壶盘 茶巾 茶池 水盂 汤 滤 承托 茶匙组合 茶具组合是构成茶席设置的基础 也是茶艺表演构成的因素主体之一 其 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融合 茶具组合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赏心悦目上 因此在挑选茶具本身时 主要 其茶具的质地 大小 形状 色彩 照应等 另 泡茶器皿在整体特配过程中 还需依据茶席类型 时代特征 民俗差异 茶类特性等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配置 在茶具的形式和排列上 也需考虑其对称性和协调性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六章第六章 茶叶的选购和收藏茶叶的选购和收藏 11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目的 走出课堂 到市场中 实战 理论学习结束后 即带学生到茶叶市场买 茶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挑选六大基本茶类 要求 要求 注意出行安全 按自愿原则 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每个小组买一种指 定茶 要求学生用 一看二闻三摸四品五比 的方法 从色 香 味 形 价 格几个方面 进行茶叶的实际挑选和购买 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在此过程进行现场指导和建议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六大茶类代表茶的选购 茶叶的收藏方法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六大茶类代表茶的选购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外出实践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把学生事先分成六个小组 每个小组买一种指定茶 要求学生用 一看二 闻三摸四品五比 的方法 从色 香 味 形 价格几个方面 进行茶叶的实 际挑选和购买 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在此过程进行现场 指导和建议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七章第七章 玻璃杯冲泡法玻璃杯冲泡法 12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目的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 使学生学会玻璃杯泡绿茶方法 要求 要求 掌握凤凰三点头 吊水线和悬壶高冲三种降水温手法和上投法 中投法 下投法三种投茶方法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三种降水温手法 凤凰三点头 吊水线和悬壶高冲 三种投茶方法 上投法 中投法 下投法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六大茶类代表茶的选购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操 演示 指导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玻璃杯冲泡绿茶的方法 1 用具选择 玻璃茶杯三个 随手泡一个 茶盘一个 茶荷一个 茶道组一套 绿茶适量 2 基本程序 1 备茶备水备具 2 温杯洁具 冰心去尘凡 3 赏茶 4 投茶 清 宫迎佳人 5 润茶 甘露润莲心 6 冲水 用凤凰三点头 吊水线和悬壶高冲三种手 法依次冲泡 并用下投法 中投法和上投法进行尝试 7 泡茶 碧玉沉清江 8 奉茶 观音捧玉瓶 9 赏茶 春波展旗枪 10 闻茶 慧心悟茶香 11 品茶 淡中品致味 12 谢茶 自斟乐无穷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13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八章第八章 盖碗冲泡法盖碗冲泡法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目的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盖碗泡花茶方法 要求 要求 学会用盖碗冲泡花茶方法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各种茶具的使用 操作步骤 解说词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北京盖碗茶的冲泡方法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操 演示 指导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北京盖碗茶即以花茶为主要用茶 1 用具选择 茶海 茶荷 盖碗 茶盘 茶道组 随手泡 茶巾等 2 基本程序 1 备茶备水备具 2 入座调息 3 温杯洁具 香汤浴佛 4 赏茶 佛祖拈花 5 投茶 菩萨如狱 6 冲水 漫天法雨 7 洗茶 万流归宗 8 泡茶 涵盖乾坤 9 敬茶 普渡众生 10 闻香 五气朝元 11 观色 曹溪观水 12 品茶 随波逐浪 13 回味 圆通妙觉 14 谢茶 再吃茶去 3 茉莉花茶解说词 茉莉花茶是将绿茶茶坯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 窨制 使茶 叶吸收花香而成 外形秀美 毫峰显露 香气浓郁 鲜灵持久 泡饮鲜醇爽口 汤色黄绿明亮 叶底匀嫩晶绿 经久耐泡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14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九章第九章 闻香杯冲泡法闻香杯冲泡法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目的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乌龙茶茶艺方法 要求 要求 学会用闻香杯冲泡乌龙茶茶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1 功夫茶艺 乌龙点茶法的操作步骤 解说词 2 闻香杯的用法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功夫茶艺 乌龙点茶法的操作步骤 解说词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操 演示 指导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功夫茶艺功夫茶艺 乌龙点茶法乌龙点茶法 乌龙茶以铁观音为实训用茶 1 用具选择 闻香杯 品茗杯 紫纱壶 公道杯 茶荷 茶道组 茶盘 茶漏 随手泡等 2 基本程序 1 备茶备水备具 2 叶嘉酬宾 请客人观赏茶叶 叶嘉 是苏东坡用拟人手法 比喻茶中佳 美 3 孟臣沐淋 即烫洗茶壶 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名家 后代把明茶壶喻为 15 孟臣壶 4 白鹤沐浴 洗杯 把闻香杯的水倒入品茗杯 再倒掉 5 乌龙入宫或观音上轿 落茶 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放茶量约占茶具 容量的 分 6 净洗尘缘 涤尽繁尘 洗茶 7 高山流水 冲茶 悬壶高冲 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 使茶叶 转动 8 春风拂面 刮泡沫 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 使其清新洁 净 9 重洗仙颜 倒水在壶外 10 观音出海 把壶中茶倒入公道杯 11 关公巡城 倒茶 或点水留香 把泡一 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 闻香杯里 12 韩信点兵 点茶 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闻香杯里 13 珠联璧合 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 14 鲤鱼翻身 倒转乾坤 对口杯翻转 15 热闻 16 品啜甘霖 喝茶 乘热细缀 先闻其香 后尝其味 边啜边闻 浅斟 细饮 17 冷闻 18 谢礼收具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 考试范围 一 考试范围 本章内容 二 考试题型 二 考试题型 实训考试与理论考试结合 理论采用云南财经大学标准试卷题型 第十章第十章 紫砂壶冲泡法紫砂壶冲泡法 16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目的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并教学 生利用紫纱壶冲泡熟茶 用盖碗冲泡生茶 要求 要求 学会用紫纱壶冲泡普洱熟茶 用盖碗冲泡生茶的技艺和方法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一 教学重点 1 紫纱壶冲泡普洱熟茶的技艺和方法 2 盖碗冲泡生茶的技艺和方法 二 教学难点 二 教学难点 1 紫纱壶冲泡普洱熟茶的技艺和方法 2 盖碗冲泡生茶的技艺和方法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操 演示 指导 四 教学内容四 教学内容 学习用紫纱壶冲泡普洱熟茶 盖碗冲泡普洱生茶的方法 1 熟茶用具 紫纱壶 品茗杯 茶荷 茶巾 茶道组 奉茶盘 茶盘 茶漏 随手泡等 2 生茶用具 盖碗 品茗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新媒体短视频拍摄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企业培训中心场地租赁服务协议
- 2025年旅游服务平台充值卡销售及积分兑换合同
- 2025房地产营销顾问团队协作服务合同
- 2025年智能钢筋绑扎设备租赁与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版桥梁预制构件运输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通信基站安全评估与整改施工合同样本
- 2025年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设备故障诊断与发电量提升策略分析
- 2025比亚迪购车赠送延长保修期限合同
- 2025年度老旧小区改造房屋共建共享管理协议
- JTGT 5540-2018 公路隧道加固技术规范正式版
- 高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
- 北科大工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 口服CCB类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调查表
- 第四节道亨slw2d架空送电线路评断面处理及定位设计系统部分操作说明
- 测振仪使用方法
- 表- 邻二氯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课件PPT超详细
-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 读书分享-《教育的情调》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