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中职)教学计划(试行).doc_第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中职)教学计划(试行).doc_第2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中职)教学计划(试行).doc_第3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中职)教学计划(试行).doc_第4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中职)教学计划(试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中职)教学计划(试行)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修业年限:三年招生对象:初中学历毕业生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具有扎实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加工技术应用能力、在生产现场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专业基本能力:1、一般金属零件的加工与测量能力;2、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能力;3、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能力;4、计算机绘图和CAD的应用能力;5、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能力。6、能力证书:普通话等级证、电器设备安装调试工。就业范围与机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二、主要课程内容(一)机械制图主要内容:机械制图基础、零件图等。学生通过学习能看懂一般的机械图,并能绘制一般的零件图。(二)公差配合主要内容:掌握本课程中有关国家标准的内容和原则。初步学会和掌握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能够查用公差表格,并能正确标注图样。了解各种典型的测量方法,学会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三)电工电子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电路与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能阅读简单的电工及电子电路图,能装配调试简单的电子装置,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达到初级电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四)设备控制基础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传动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分析、排除电、液、气系统的常见故障,并为提高有关专业能力打下基础。(五)机械基础本课程主要讲述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常用机构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械传动有: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系、带传动等;通用机械零部件有:螺纹联接,轴、轴毂联接、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六)电器设备安装主要内容:能阅读和理解电气原理图与电气安装接线图,了解电气安装工艺与配线工艺;能检查和排除简单故障,能估算和选择电气元件;通过典型设备的电气装配或维修,掌握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线路。(七)PLC主要内容:1、掌握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2、掌握西门子公司S7-200小型PLC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结构,熟练运用梯形图、语句指令进行编程;3、掌握开关量、模拟量的采集和控制的方法,初步实现数字PID闭环控制;4、熟练掌握STEP7-Micro/WIN系统编程软件;5、培养对工业对象进行系统硬件设计、系统软件编程和调试的基本能力;6、掌握PLC与计算机通信的实现方法,了解用PLC作为节点实现现场总线结构的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了解FP0、F1、C20P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八)AutoCAD主要内容:获得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绘制简单的零件图。(九)数控机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各类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原理。3. 会分析各类数控机床的典型结构的特点和性能。4. 正确认识数控机床特点和功能,能根据零件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应用和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控机床的认识。(十)机电设备概论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其系统组成,了解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过程,具备对典型机电设备构成的分析能力及对常见故障现象的认识能力,树立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十一)机电传动控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变压器、控制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工作原理及常见机床控制线路原理。教师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论性的阐述不过分追求深度,以够用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二)机床电气控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典型机械结构,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基本知识和工艺规律,并能熟练的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常见零件的程序编制、加工及其加工过程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和综合性的技术课,已成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十三)传感器及应用主要内容: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传感器原理和测量电路的知识,以及在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使用、调整能力。三、实践教学(一)机电专业认识实训具体了解了机电一体化这一专业的内涵: 1.以工业生产实践,也就是产品和过程为基础的技术。2.以机械为主体或载体的加工技术。3.以计算机控制,特别是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机加工技术。4.将工业产品和过程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看待,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而不是将各个部分简单的凑一起。5.贯穿于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床的操作面板、装刀和对刀的方法以及刀具补偿和工件原点的参数设置方法。较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方法,达到数控操作中级工水平。(二)钳工技术训练掌握一般常用工卡量具的原理、维护和使用方法。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加工内容、加工精度和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三)金工实习机械制造中的热加工、冷加工工艺操作及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及其编制过程,完成相应的工模夹具设计及计算。(四)电器设备安装实训使学生掌握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组成原理、各部分的作用及联系,具备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安装与综合调试的基本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五)AutoCAD大型作业用AutoCAD绘图软件将测绘的零件草图绘制成机械零件图。要求图线设置符合国家标准,尺寸标注完整。(六)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1、能阅读和理解电气原理图与电气安装接线图。 2、了解电气安装工艺与配线工艺;能检查和排除简单故障;能估算和选择电气元件。 3、通过典型设备的电气装配或维修,掌握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线路。(七)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应结合学生选定的专门化方向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强化实践训练或毕业顶岗实习等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就业上岗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该环节安排在企业进行。四、选修课程(一)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微机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打下基础。(二)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主要内容:1、理解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组成原理、各部分的作用及联系。2. 了解工业控制计算机在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中的应用方法和控制系统硬件组成。3. 了解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中的主要控制技术及电气驱动系统的原理。4. 掌握常见故障类型。五、教学计划表机械制图教学大纲(试行)曹世忠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并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2、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3、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4、培养学生用计算机生成图形的初步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了解工程图样及其在生产中的用途。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中的内容2、掌握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二)平面图形1、掌握几何作图的方法;2、了解平面图形的尺寸及标注方法;3、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三)正投影基础1、了解正投影法的基础知识;2、掌握三视图的作图方法和步骤。(四)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要求学生掌握点的投影及其投影规律,熟悉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可见性的判断。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和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3、熟练分析两直线的相对位置。4、了解平面的表示法;5、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6、掌握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五)基本体1、掌握基本立体视图的画法。2、熟练在基本体表面上求点、线的投影的方法。3、掌握基本体的尺寸注法。(六)轴测投影1、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 2、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轴向系数及轴间角。3、掌握正轴测投影中平行坐标面的圆的投影。4、正轴测投影的画法。(七)常见的截交线与相贯线1、了解截交线的基本性质;2、掌握平面体与曲面体截交线的作图方法;3、熟悉各种被截基本体截交线的投影。 4、了解相贯线的基本性质;5、掌握曲面体相贯线的基本作图方法。(八)组合体1、掌握组合体的构成和形体分析法。2、掌握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3、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4、熟练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画的方法。 作一次组合体大作业(用直尺与圆规作图)(九)机械制图(机械图样画法)1、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2、掌握局部视图、旋转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3、了解剖视图的概念;4、了解剖视图的剖切方法和步骤、剖切位置和剖视图的标注方法。5、掌握剖视图的投影及作图方法和标注方法。6、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7、掌握剖面图的投影方法和作图方法及标注方法。8、了解轴测剖视图的画法。9、掌握各种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表示法作一次大作业的综合练习(十)零件图一、螺纹、螺纹紧固件、键、销及其连接 1、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和用途,熟悉螺纹的要素2、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及标注3、熟悉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画法。4、熟悉键及其连接。5、熟悉销及其连接。作一次画螺纹紧固件联接图大作业二、齿轮、弹簧、滚动轴承1、了解常见齿轮的类型;2、熟悉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3、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及其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画法。熟悉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4、了解锥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5、熟悉键、销的种类和标记,掌握普通平键和销联接的画法,了解半圆键和钩头楔键联接的画法。 6、熟悉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三、零件图1、熟悉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及绘制过程。2、了解零件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和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3、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及典型零件的尺寸标注。4、了解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5、了解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其标注与识读。6、了解尺寸公差代号及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7、熟悉各种配合制度及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并能准确无误的识读。8、了解形状与位置公差的代号及标注方法及其它技术要求。9、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10、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11、零件图举例分析作一次大作业进行零件图的测绘及标注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十一)装配图1、熟悉装配图的内容。2、了解简单部件或机器的表达。3、掌握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表示方法和简化画法。4、了解简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5、掌握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编排方法和明细栏和标题栏的填写方法。6、了解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7、掌握简单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8、掌握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并拆画零件图。大作业练习:1、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四、学时分配建议课程内容学时数合计讲授实验机械制图绪论22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制图国家标准基本规定22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44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642平面图形的画法862投影基础正投影法和三面视图108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082基本体12102轴测投影1082常见的截交线和相贯线1212组合体88机械制图图样画法862标准件、常用件及规定画法14104零件图16124装配图14122总计13611224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试行)夏顺和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理论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是精度理论,研究对象是零件,部件几何参数的互换性。特点是术语定义、符号、代号、图形、表格多;公式推导少,经验数据、定性解释多;内容涉及面较广,章节之间系统性、连贯性不强。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本课程中有关国家标准的内容和原则。2、初步学会和掌握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3、能够查用公差表格,并能正确标注图样。4、了解各种典型的测量方法,学会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概念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要求(二)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1、掌握有关尺寸的定义,孔、轴的定义及偏差、公差、公差带的定义。2、掌握配合的定义,能够绘制公差带图,计算各种偏差值。3、熟悉一般、常用和优先配合孔、轴的公差带。4、掌握基孔制、基轴制优先常用配合的种类。根据设计要求能够合理选择配合基准制、配合性质。5、了解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三)测量技术基础1、了解长度计量单位,基准和基准量值的传递。2、了解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3、熟悉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4、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5、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的特性。6、能够合理选择测量器具。(四)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测量1、了解形位公差是评定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的含义。2、熟悉形位公差的种类,形位公差的项目,形位公差项目的含义。3、了解基准和基准体系的概念、类型。4、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5、了解形位公差带的定义。6、熟悉定向、定位和跳动公差,这三类公差项目、公差带的不同特点。7、了解公差原则,独立原则和相关原则。8、了解基准的建立原则和基准体现的方法。9、掌握形位公差的检测原则。10、掌握形位公差的选用方法。能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并考虑零件结构、刚性和经济性等情况,按公差值表,确定要素的公差值。(五)表面粗糙度与测量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2、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与定义。3、熟悉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应用。4、了解轴和孔表面粗糙度参数推荐值。5、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及选用原则。 6、熟悉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感触法。(六)圆锥公差与测量1、了解圆锥配合的特点,配合的基本参数及其符号。2、了解圆锥配合的种类及配合的使用要求。3、了解直径偏差和圆锥角偏差对基面距的影响,以及圆锥的形状误差对圆锥配合的影响。4、掌握圆锥公差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直径公差T D 、圆锥角公差A T和圆锥形状公差T F 。5、掌握角度和锥度的检测方法,即比较测量法和直接测量法。学会使用圆锥量规、锥度样板及万能角度尺。(七)螺纹结合1、了解螺纹的种类、使用要求,普通螺纹的基本几何参数。2、熟悉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3、掌握螺纹的基本偏差、螺纹的公差带及其选用。4、掌握螺纹的测量方法;综合测量法和单项测量法。(八)圆柱齿轮公差与测量1、了解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2、掌握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和测量方法(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误差评定项目; (2)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误差评定项目;(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误差评定项目;(4)影响传动侧隙的误差及误差评定项目。3、熟悉齿轮的精度、精度等级的选用原则。4、了解齿轮检验组的选用依据。5、掌握齿轮公差的标注。四、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合计讲授实验1绪论222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663测量技术基础8624形状、位置公差与测量141225表面粗糙度与测量121026圆锥公差与测量6427螺纹结合(配合与测量)201648圆柱齿轮公差与测量88总 计766412电工基础教学大纲(试行)杨翠萍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相关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工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工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直流电路的教学内容: 电路的组成、电路中的物理量、电源、电阻及电阻的连接、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点位、电压源与电流源的互换、叠加定律、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和电磁感应。2、交流电路的教学内容: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表示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的特点、三相交流电路的产生、三相电源的联接、三相负载的联接、三相功率的计算、磁路、变压器和电磁铁。直流电路的要求:掌握简单电路的基本结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点位的计算、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电路中的功率平衡。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及电源的外特性,了解电气设备的额定值。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的作用和计算方法。理解基尔霍夫定律、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了解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意义及简单计算。了解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概念和简单等效变换,戴唯宁定理、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要求: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三要素、正弦量的三种表示法。掌握单一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理解电阻、电感串联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了解功率因素的概念及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掌握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和中性线的作用,了解三相对称负载的三角形连接方式,理解三相电功率的概念。掌握变压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及效率。理解电磁铁的基本结构。四、学时分配建议教学内容讲课实验合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66直流电阻电路628电容和电感426正弦交流电路628三相交流电路426磁路与变压器628信号传输与系统概述66瞬态过程88机动46合计501060五、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体现浅、用、新的原则,把握课程的特点,强调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带*部分为选学内容。突出职教特色,讲解理论的同时结合应用实例,并反映当前电工技术领域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试行)杨翠萍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相关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模拟电路的主要教学内容:晶体二极管和二极管整流电路、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多级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直流放大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和晶闸管的应用。2、数字电路的主要教学内容:脉冲基础知识、数字电路基础知识、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和脉冲产生与整形。3、模拟电路的要求:掌握PN结单向导电性、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主要参数,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三种工作状态。了解晶闸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晶闸管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静态工作点、波形失真、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概念,了解功率放大、射极输出器、负反馈的特性及功用。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和简单运算电路的原理。*了解场效应管及应用特点,差分放大器的结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基本电路和可控整流的触发电路。4、数字电路的要求: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符号和逻辑表达式。理解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了解二进制数和二进制计数器、集成十进制计数器、寄存器的概念及功能。了解译码器、显示器的功能。(二)实践教学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能按说明书使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学会连接单管电压放大器电路线路板,用示波器观察工作波形及调整静态工作点。2、稳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试。3、三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试。4、单极小信号放大器。5、多极小信号放大器。6、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验初步学会运算放大器作线性应用的使用方法。7、集成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应用实验能测试与非门逻辑功能,学会用集成与非门电路搭接其它逻辑功能的门电路的方法。等。四、学时分配建议教学内容讲课实验合计绪论22晶体二极管和二极管整流电路426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426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628多级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628直流放大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22正弦振荡器22功率放大器426稳压电源628晶闸管224脉冲基础知识22数字电路基础知识426集成触发器44时序逻辑电路426脉冲产生与整形22机动44合计581876五、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体现浅、用、新的原则,把握课程的特点,强调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带*部分为选学内容。突出职教特色,讲解理论的同时结合应用实例,并反映当前电子技术领域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设备控制基础教学大纲(试行)吕文涛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制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传动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分析、排除电、液、气系统的常见故障,并为提高有关专业能力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液压、气压和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会选用常用元器件;2、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3、掌握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4、会阅读设备传动控制系统图,初步掌握设备传动控制系统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5、掌握设备的简单传动控制系统的拆装与维修方法。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设备控制概论理解流体传动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发展概况;掌握安全用电知识,掌握流体传动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拆装、调试和维修的操作规程。(二) 液压传动1. 液压传动基础了解液体的黏度和可压缩性,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静压力传递、液体对固体表面的作用力、流动液体的基本概念、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流动液体的压力损失、液体流经小孔和间隙的流量、液压冲击与空穴现象、液压油(液)的要求及选用。2. 液压泵、液压电动机与液压缸了解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叶片式液压电动机和柱塞式液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活塞式、柱塞式和摆动式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会选用液压泵和液压电动机,安装调整液压缸,能分析和排除液压泵、液压电动机与液压缸的常见故障。3、液压控制阀了解单向阀、换向阀、溢流阀、顺序阀、减压阀、压力继电器、节流阀和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会选用液压控制阀。4、液压基本回路掌握压力控制、速度控制、方向控制和顺序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5、典型液压传动系统会阅读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图,掌握液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三) 气压传动1、气压传动的执行元件与辅助元件了解薄膜式气缸、液压阻尼缸、串联气缸、冲击气缸、气源装置、油水分离器、干燥器、过滤器、油雾器、消声器和储气罐等元件的工作原理与作用;会选用气压传动执行元件与辅助元件。2、气压传动控制元件了解调压阀、顺序阀、安全阀、电磁换向阀、行程阀、节流阀和排气截流阀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会选用气压传动控制元件。3、气压传动基本回路掌握压力控制、方向控制、速度控制和气液联动等回路的工作原理。4、典型气压传动系统会阅读典型气压传动系统图,掌握气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四) 电气控制1、常用低压电器元件了解设备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会选用低压电器元件。2、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环节掌握点动、正反转、起动、制动和行程开关位置控制等继电接触器控制基本环节的工作原理。3、可编程控制器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编程指令。4、典型电气控制系统会阅读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图,掌握线路连接和元件安装规范,掌握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四、学时分配建议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计讲授实验基本模块设备控制概论22液压传动液压传动基础88液压泵、液压电动机与液压缸862液压控制阀88液压基本回路862典型液压传动系统862气压传动气压传动的执行元件与辅助元件862气压传动控制元件88气压传动基本回路88典型气压传动系统862电气控制常用低压电器元件88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环节128可编程控制器14122典型电气控制系统844选用模块典型设备控制系统12102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44可编程控制器应用12102总 计14012020五、说 明1、课程采用模块式结构。基础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的必做实验和实验专用周为必修内容;选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的选做实验为选修内容,各校可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2、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装、拆、调试为主线,尽可能采取现场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素质。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气压传动的部分内容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试行)蔡红琴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研究对象为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及一般工作条件下和常用参数范围内的通用零部件,研究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性能、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零部件的选用和维护。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运用和维护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2、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3、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4、初步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转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常用机构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械传动有: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系、带传动等;通用机械零部件有:螺纹联接,轴、轴毂联接、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1、绪论(1)介绍机械工业的发展史;(2)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3)掌握区分零件、构件、机构、机器几个基本概念;(4)了解构件、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5)了解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基本方法。2、螺纹联接(1)熟悉螺纹的主要参数;(2)了解螺纹的类型及应用,预紧与防松;(3)了解单个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3、键联接(1)熟悉键联接的功能和分类;(2)熟悉平键、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4、轴及轴毂联接(1)熟悉轴的类型、材料及应用;(2)掌握轴的结构、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及轴的工艺结构;(3)了解轴毂联接的类型及特点。5、轴承(1)熟悉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选择原则;(2)了解滑动轴承的工作特点、结构形式及应用;(3)熟悉轴瓦的结构和材料。6、联轴器、离合器(1)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掌握联轴器的选用方法;7、带传动(1)熟悉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2)理解v带传动工作原理及类型,熟悉v带标准规格;(3)了解v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知识。8、齿轮传动(1)了解齿轮传动特点及类型;(2)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理解渐开线齿廓的基本性质及传动特点;(3)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方法;(4)掌握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标准安装及标准中心距、连续传动的条件;(5)理解齿轮失效形式及产生原因,了解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9、蜗杆传动(1)了解蜗杆传动类型、特点及应用;(2)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3)了解蜗杆的失效形式。10、轮系(1)理解轮系的概念及其分类;(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理解行星轮系及复合轮系传动比的有关计算;11、平面连杆机构(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3)掌握压力角和传动角对机构传力性能的影响;急回特性及死点位置的判别与应用。12、凸轮机构(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组成、特点及应用;(2)理解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压力角及位移曲线的绘制;(3)了解凸轮的材料、结构。13、机械的润滑和密封(1)熟悉润滑剂的种类性能及选用;(2)熟悉常用润滑方式、润滑装置及其选择;(3)了解润滑系统及其使用和维护。四、学时分配建议教 学 内 容讲 授实 验合 计绪论426螺纹联接88键联接66轴及轴毂联接8412轴承1212联轴器、离合器628带传动1010齿轮传动16420蜗杆传动88轮系8412平面连杆机构10414凸轮机构8412机械的润滑和密封88合计112241361236136五、说明1、本课程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课题的开发,注重实训基地、实训器具和设备的建设,合理安排课堂报告、课外习题和综合实践。2、应当注重直观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根据需要组织参观和现场教学。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教学大纲吕文涛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集理论与技能训练为一体专业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知识内容同步、训练同步,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低压气的功能、结构、原理、选用和维修方法。2、掌握交流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3、掌握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4、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与测绘方法。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直流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测绘等,培养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电路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对中级工的职业要求。绪论第一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第一节 三相茏型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一、电路图的识读二、手动正转控制电路三、点动控制电路四、自锁控制电路五、具有过载保护的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第二节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一、倒顺开关控制电路二、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三、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四、接触器、按钮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第三节 位置控制与自动循环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一、位置开关二、位置控制电路三、自动循环控制电路 第四节 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一、顺序控制电路二、多地控制电路第五节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一、减压起动的概念二、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控制电路三、丫-减压起动控制电路四、延边减压起动控制电路第六节 三相笼型多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一、双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二、三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第七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一、机械制动二、电气制动第八节 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一、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电路二、凸轮控制器控制的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电路第二章 直流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第一节 并励直流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一、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电路二、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电路三、并励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四、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第二节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一、串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控制电路二、串励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三、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第三章 常用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 第一节 车床控制电路的检修一、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二、CA614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三、CA6140型卧式车床常见电气故障的检修四、CA6140型卧式车床的调试 第二节 钻床控制电路的检修一、Z3050型摇臂钻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二、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三、Z3050型摇臂钻床常见电气故障的检修 第三节 铣床控制电路的检修一、X6132型万能铣床的主要结构二、X6132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三、X6132型万能铣床常见电气故障的检修 第四章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测绘 第一节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一、控制电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二、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步骤三、设计控制电路时的注意事项四、选择电动机及元器件 第二节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测绘一、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测绘要求二、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测绘方法三、测绘电气控制电路时的注意事项四、学时分配建议教 学 内 容讲 授实 验合 计绪论2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16824位置控制与自动循环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6410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10414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6410三相笼型多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维修14822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8412并励直流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44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44车床控制电路的检修628钻床控制电路的检修628铣床控制电路的检修628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6410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测绘628合计10044144五、说明1、本课程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课题的开发,注重实训基地、实训器具和设备的建设,合理安排课堂报告、课外习题和综合实践。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应当注重直观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根据需要组织参观和现场教学。PLC教学大纲(试行)吕文涛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主要以三菱公司生产的FX系列为例,介绍PLC的工作原理。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主要以三菱公司生产的FX0N,FX1S,FX1N,FX2N和FX2NC系列为例,介绍PLC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编程元件与指令系统,还介绍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时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的方法、根据顺序功能图设计顺序控制梯形图的3种方法,能设计出较复杂的开关量控制系统的梯形图、I/O接线图。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大量的实例,学会使用编程器和编程软件,完成系统的实际接线、程序输入、运行和调试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的基础课程为:电机及电力拖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上)的继电-接触器部分基础知识等。采用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PLC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2.掌握FX系列PLC的编程元件与指令系统;3.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时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的方法、根据顺序功能图设计顺序控制梯形图的3种方法,能设计出较复杂的开关量控制系统的梯形图、I/O接线图的能力;4.学会使用编程器和编程软件,完成系统的实际接线、程序输入、运行和调试的能力。四、教学学时数分配建议教学内容讲课实训合计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基本工作原理1212PLC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8210三菱FX系列PLC基本指令及其编程24226三菱FX系列PLC步进顺控指令及其编程1212三菱FX系列PLC主要功能指令及编程方法18220PLC的程序设计22426三菱FX系列PLC的编程器与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142034合计11030140五、说明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本模块、选学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其中基本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块是本专业必须完成的。实践性教学模块中典型实例实习可根据各校实际需要选取相应内容。选学模块供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选用。3. 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4. 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机电设备技术的发展方向,适时引进新知识。数控机床教学大纲(试行)夏顺和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微机和自动控制及测试技术为一身的机电一体化的典型设备,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获得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基本知识的讲授,同时结合数控机床的实际结构加深对数控机床的认识。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各类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原理。3. 会分析各类数控机床的典型结构的特点和性能。4. 正确认识数控机床特点和功能,能根据零件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了解数控机床的应用和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控机床的认识。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章 数控机床概述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应用;数控机床的分类;数控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数控机床的坐标系;数控机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