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进展_第1页
职业卫生进展_第2页
职业卫生进展_第3页
职业卫生进展_第4页
职业卫生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进展,贾 光,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1000美元,3000美元,5000美元,7000美金,9000美金,10000美金,0.000美元,5000美元,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与人均GDP分布关系,事故及职业病发生率,GDP增加,GDP增加,Developing发展中国家,Developed发达国家,建国以来,累计职业病患病,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尘肺病676541例:90%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2010职业卫生报告,全国(不含西藏)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其他职业病1394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尘肺病,2010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3812例,死亡679例。23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564例和9870例;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10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超过半数的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54%。重大职业中毒事故19起,中毒215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02%。报告急性职业中毒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占21.59%;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煤炭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的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8起175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47人中毒,死亡8人。,急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2010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499例(占35.22%)、272例(占19.20%)和157例(占11.08%)。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行业。,2010年共报告职业性肿瘤80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49例,焦炉工人肺癌18例、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共10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1例、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1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1例。,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2010年共报告1314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47例(其中噪声聋多达333例)职业性眼病251例职业性皮肤病226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25例(其中中暑117例,手臂振动病100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201例(其中布氏杆菌病159例,森林脑炎42例)其他职业病64例。,职业病-冰山一角,12,职业病诊断:人员、机构、体系健康监护:体检率不足10%暴露监测:覆盖面低下,管理盲区、法律的滞后危害长期性危害的潜伏性对职业病认识不足职业卫生服务覆盖面技术手段限制,?,新增1.8万/年,职业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只重视经济发展:境外潜入、西部开发。企业缺乏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违法成本太低;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职工个体缺乏相关维权和健康知识;监督管理不到位:多部门合作的效率太低;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识别、评价、治理;历史存留问题:潜伏期,漏报,隐瞒;社会保障体系或工伤保险等体系不健全,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救治存在困难;企业外包和流动工人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漏洞;。,芭比娃娃的价值分布,劳动力红利,境外有毒有害企业迁入,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迁移;高污染,低收益,环境与健康损失的成本太低.,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职业卫生的国际进展,据国际劳工组织(ILO)报告,2010年全球有69亿人口,其中处于就业年龄的有32.6亿人。工人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度过。与工作有关的安全和健康有害因素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职业卫生的国际进展,2008年ILO称每年有大约1亿6千万人罹患工作相关疾病,导致195万人死亡。根据WHO的估计,工作场所对工人健康有害的因素:化学因素(约100,000种,其中许多是致癌物)生物因素(约200种)物理因素(约50种)不良人类工效学条件(约20种)致敏原(约3,000种)等。,职业卫生服务,日本,日本,日本,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职业病特点,病因基本明确,可测量;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同一工作环境,往往有多人发病;群体的防治明显重要于治疗个体;职业病有一定潜伏期: 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不一定马上发病,隐匿性和延迟性;,职业病早期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但大多数职业病一旦发现,是很难治愈的,如尘肺、白血病等等;职业病是人为性疾病,控制有害因素可以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生;职业病具有法律意义,属于赔偿性疾病,在法定职业病诊断时,需要遵循相关法规。,职业病特点,职业病防治原理,职业病的特点-可预防而难以治疗:从源头控制-人为性: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作业行为疾病控制的公共卫生理论-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合防治策略职业病防治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职业卫生的主要任务,创造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职业卫生控制职业病发生的有力手段,三氯乙烯中毒控制实例,三氯乙烯用于电子产品的清洗,有机溶剂易挥发并具有脂溶性,所以容易经呼吸及皮肤吸收,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现场,新工人往往在接触三氯乙烯后2-4周发病;假如能安全度过三个月后没有出现问题,以后就基本不再出现新病例;潜伏期无剂量-反应关系,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与工作场所三氯乙烯浓度无明显相关关系;而获得痊愈后再次接触三氯乙烯,仍可再次发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皮肤急性炎症性反应、发热、肝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类似“感冒”、“麻疹”或“过敏性皮炎”,易被误诊、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需引起警惕;,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剥脱性皮炎病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并发肝中毒等衰竭,可以提出哪些预防及控制措施?,预防措施,要针对三氯乙烯危害特性进行防护:独立清洗房,避免无关人员接触;张贴警示标识,提示危害特点;禁止实行轮换制,严禁新进厂员工立即从事本作业;对新上岗工人,应先体检和培训,有皮肤病、肝病和皮肤过敏史者严禁从事本作业;,上岗后严密观察4-5周,如有过敏表现者,立即调离岗位、送医院治疗并向疾控部门报告;如接触期超过45天而无不良反应者,说明体质已适应,可继续本作业。找代替:改用无毒或毒性更低的清洗剂如水溶性清洗剂等。买工伤保险。,车间门口张贴警示牌,三氯乙烯可致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过敏反应;非本车间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有皮肤病、肝病和皮肤过敏史者严禁从事本作业。一旦出现高烧、全身性皮疹等异常表现,立即脱离岗位,及时治疗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控制效果?,中毒患者数量明显降低:深圳2000年发生了43例中毒患者,2001年发现了18例;作业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卫生的三级预防原则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职业病预防和控制三级预防策略,三级预防 康复处理,治疗、控制并发症,健康监护 早期诊断 生物监测 康复治疗,健康,临床前期,疾病,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控制 保护敏感人群,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 业 医 学,职 业 卫 生,危害识别、检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效果极其显著,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44,ILO预防事故和健康危害,危害伴随工作环境而生;风险需要得到评估;预防是核心和最基本的原则。,WHO 的建议,考虑到工人健康不仅取决于职业危害,而且也取决于社会和个人因素以及对卫生服务的获得情况;铭记存在着职业危害初级预防和发展健康的工作场所的干预措施;强调工人健康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关注到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在工人和地方社区暴露于职业危害及其获得职业卫生服务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 职业有害因素的转移及先进技术的学习!,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任务,识别 identification,评价 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任务,识别 identification,评价 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识别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类型: a b c 化学性、生物性和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来源: a b c 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的。 如劳动工效学,职业紧张等;“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任务,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 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评价职业有害因素,接触水平的测量:工作环境评价: 建设项目预评价和日常工作评价;个体暴露评价: 环境中的接触水平?生物暴露评价: 机体实际接触水平?问卷调查或档案查阅:历史性接触情况评价:根据卫生标准,进行卫生状况评价,包括现状,或治理前后比较或防护效果评价等。提出相应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进行职业有害因素有效的控制。,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任务,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 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职业有害因素控制,职业环境评价;生产工艺控制:职业健康监护:188号文件职业场所健康促进:健康行为,科学指导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及正确佩戴:科技研发和卫生标准更新,制定等等。 。三级预防。,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任务,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 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职业有害因素健康危害预测,职业人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伴随着经济技术的飞跃发展,新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工作方式会不断带来新的挑战;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很有可能得益于第五次信息科技革命的推动,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辟出新的空间;?中国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再生能源,新的有毒有害作业,或者传统毒物在低剂量下的健康效应等,需要通过毒理学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而发现或预测;新投产的项目,根据相似生产规模或流水线工艺,进行建设项目的预测和评价等;生产环境分析结合职业病潜伏期,预测中国职业病将在近年迎来新的高发。城镇化:80后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职业有害因素健康危害预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任务,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 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通风和密闭以及无人操作技术等,最大限度控制有害因素的水平及接触,可以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通过营造卫生、舒适、愉悦及安全的工作环境,促进劳动者健康,如有效利用职业心理学,职业工效学等,最大程度保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心情愉悦和肌肉骨骼健康等。健康教育及个人防护极其重要;法制建设需加快,法律执行及监督需加强; 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研究临床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工程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等,challenge,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及职业病名单更新;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展望: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中国职业病法修订,把地方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的部门明确为安监部门;职业病诊断及服务资质,卫生口加强职业病的预防。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用人单位要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监管部门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等。,职业病法的修订,职业病诊断鉴定强调监管部门要发挥相应作用,包括医疗机构首先不能拒绝诊断;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提供相关材料,诊断机构可凭劳动者自述和监管部门提供的信息作出诊断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适当提高罚款额度。增加救助规定,职业病病人如果找不到责任主体,无法确认劳动关系,可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社会救助。,中国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仍然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对3类职业病的分类名称作了调整,尘肺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中毒 职业性化学中毒;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传染病。,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30种职业病 (含4项开放性条款)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或剂量反应关系。对疾病有可靠的医学认定方法。能够明确界定职业人群和非职业人群。该病患者大多数为职业人群,即存在特异性。有一定数量的暴露人群和患病人群。,职业病的遴选原则:,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为宗旨。结合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际,突出重点。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伤保险承受能力。保持目录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目录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听取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的意见。,ILO最新职业病名单,最新版国际职业病名单已于2010年3月由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批准生效。职业病定义(两个要素):即工人在工作活动中接触有害因素后健康受到损害的严重程度和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工人数。三个重要标准:疾病的发生与特定的接触或特定因素之间构成接触-反应(效应)因果关系;疾病的发生与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特定的职业有关;接触这些有害因素的特定人群中,该病发生率高于非职业接触的普通人群的平均发病率。,名单分类,2010版名单保持了2002年名单的做法,把职业病仍按四类列出:由物质和因素导致的疾病 (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所致疾病);靶器官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皮肤、肌肉骨骼和精神和行为疾病);职业癌;其它类疾病。,举例:职业肿瘤名单,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 NIOSH职业卫生研究所,ILO国际劳工组织,工作重点:加强职业卫生科研及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司法建设,落实监督和处罚;,Question ?,职业有害因素的暴露评价:有害因素联合暴露评价,转化医学用于职业健康监护:生物标志物及早期临床指标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疾病诊断指标、检查手段、健康防护综合措施等的转化及应用,职业卫生标准的研制,截止到2011年,我国已颁布标准,基础标准 6限值标准399方法标准259评价标准2控制标准14管理标准6合计686,职业卫生标准具体覆盖内容,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条件,环境检测、报警装置、应急预案、防护器具、急救设备、定期维护);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劳动合同、宣传教育、警示说明);职业危害申报:(总局令(第27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2009年11月1日实施),职业卫生标准主要类别,职业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及配套检测方法,职业卫生防护标准,职业卫生基础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通用条件等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标准,基础标准(名词术语),限值(有害因素限值及工效学限值)方法,评价,控制,防护,应急和救援和管理标准等;,职业卫生相关标准,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术语及定义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标准分级,国家标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GB、 GB/T; GBZ、GBZ/T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编号由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29.1-2010)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29.2-2010 第2部分:化学物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GBZ/T 229.3-2010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 噪声,其他需要加强的研究,职业健康管理及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人自救遗传易感性研究: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劳动组织制度及轮班制度的合理性:职业肌肉骨骼疾病退休后老年群体:延迟退休?职业肿瘤:职业致癌物,睡眠节律改变的工作,职业紧张职业心理与紧张或应激工伤及防治社会保险、新技术,新政策,如低碳经济的影响.,工作重点: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合作、法制建设及监督能力,九部委联席办公,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主要内容,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国际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卫生学的重要性;职业病三级预防国际相关组织的建议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职业卫生进展(中国职业病法的修订;ILO的职业病名单更新)职业卫生所需学科或手段;值得加强的领域:管理方面:相关标准的完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紧张新技术:纳米技术双刃剑,职业场所健康教育,人力资源观念的演变需要健康,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我的人比你的人劳动更买力,我的机器比你的机器更大、更快、更有威力,我的员工比你的员工更聪明、更有创造力、更以顾客为中心、更有工作效率,每个人,不管年轻年老,都可以保持低健康风险状况,远离疾病;单位及其健康管理计划可以帮助员工保持低健康风险状况;主要经济受益来自对低健康风险状况的员工的健康管理。,健康和生产效率管理的前提假设,群体健康管理框架,健康管理最早兴起于职业卫生,据1986年美国健康福利部正式公布的资料,在拥有50名员工以上的企业中,有计划地参与或偶尔参与过一些健康体育活动的职工不到2/3。到2000年,美国企业,特别是汽车、机械和钢铁等传统产业,即使把创造的所有利润全部用于负担内部职工的医疗和保险费用,可能还不够。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日益加大着企业的经济负担,必然影响职工的收人增加、福利待遇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降低劳动生产率,形成扩大再生产的阻力。?如何将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控制在物价上涨指数以下,直接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美国提出了“保持企业职工健康,是抑制企业医疗费用上涨最好办法”的观点,即现在美国人通常所说的“企业健康”或“增进企业健康”。1990年,美国健康福利部正式提出了2000年国民健康目标,旨在抑制和减缓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危机,明确了增进企业健康的鼓励政策,标志着美国政府作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经济)后盾,积极介入了推广普及增进企业职工健康的活动之中。,2000年国民健康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资料,在抽查的1 507个企业中:职工的健康水平提高28;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发了26%;劳动生产率提高16%;企业支付的健康保险费用额度减少19%;医疗费用支出减少30%缺勤率下降19%;工伤事故减少9%;这也正是美国政府为什么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推行积极的增进企业职工健康政策的主要原因。,在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职业卫生服务覆盖了70%-90%的劳动力人群,在中国仅为10-20%左右,而且职业卫生服务仅限于少数的大型工业企业。占总劳动人口70%-80%的高风险行业、建筑业、农业、林业、中小型企业、个体经营者、流动人群及非正式作坊式的劳动者仍得不到职业卫生服务。这是我国职业病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有效的职业卫生服务,是有效防治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从企业管理策略、支持性环境、职工参与、健康教育、卫生服务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改善作业条件、改变职工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伤病和缺勤率。从而达到促进职工健康、提高职工生命质量和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职业安全教育(特种作业教育)、知情教育、吸烟与职工健康、节制饮酒、合理营养、重视心理健康、经常性的教育等。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的业务和管理人员,让直接参加生产者懂得职业有害因素致病环节和防护知识,实行自我保健,也对企业的管理者实行群众性监督。,通过在工作场所进行健康管理,1. 员工健康状况 2.员工寿命 3.员工医疗卫生开支 4. 员工生产力 a. 缺勤 b. 残疾 c.损失赔偿 d. 出勤不出力 e. 质量提高程度 5. 招聘和队伍稳定 6.公司形象 7. 社会责任,流动职业群体问题,中国城镇化惊人地迅速目前城镇化人口已经超过50%耕地面积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就业环境及城市环境面临更多挑战。 准备好了吗? No,教育、基础设施、就业岗位。,人口流动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人口流动的单向性,即单向地由乡村往城镇流动,单向地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往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流动人口数量巨大,14亿统计人口中,有近4亿或超过4亿的流动人口,在给城镇社会经济以巨大支撑的同时,也对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形成巨大的冲击。,提高防范意识很重要,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损害,维护自身权益。企业的防护水平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提高。,压力及肌肉骨骼损伤,工作压力大易致心脏病风险升高,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9月14日刊登论文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调查了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荷兰、瑞典和英国这7个欧洲国家中近20万人的健康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那些工作压力较大的人,与其他人比起来出现心脏病的风险要高出23%。工作压力大是指工作对人的要求较高,并且缺少对工作内容的决定权。,21世纪压力时代,角色模糊人际应激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家庭与工作技术应激,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社会压力,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个性的发展,A类型行为模式高血压人格抑郁型人格敏感型人格酒精型人格,人格因素与压力,缺乏相互独立缺乏交流沟通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压力,职业紧张,紧张测量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 JCQ);付出一回报失衡问卷(effort 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 )核心版,Maslach和Leiter职业枯竭原因,六大因素工作负载和强度,时间要求和工作的复杂性;对自己日常的工作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薪水少并且不得不做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感觉团队精神和人与人的关系淡漠; 缺少公平、信任、公开和尊敬;单位总让人干与自己的核心价值不符的事情。,压力源、 主要因素和可能后果的分析,肌肉骨骼损伤,目前是发达国家主要职业病;在中国,静态作业或不合理肌肉骨骼负荷,其影响人群面在迅速扩大;,肌肉骨骼损伤评价,NIOSH 提举、搬、推、拉等任务危险评价问卷(美国);人因风险因子基准检查表(美国);坐姿作业工效学评价表(美国);上肢作业工效学快速评价表(美国);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危险度快速暴露检查系统(英国);Ovako作业姿势分析系统(芬兰);作业场所工效学分析方法(芬兰);荷兰肌肉骨骼问卷(荷兰);手工搬举任务的危险识别问卷(澳大利亚);观察劳动姿势负荷的多瞬间调查法(德国);工作场所不良的工作体位、工作移动、工业设计和工作环境等的工效学问卷调查。,新技术带来的问题 -纳米技术的挑战,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认知技术 (Cognitive Science),21世纪四大主要的前沿科学技术,科学前沿,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是一个尺度,但是当物质细分到纳米以后,其理化性质就会发生很多变化,这时就不仅仅是尺度问题.,人造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Endogenous nano-machinery,Nanomedicine,Diverse nanostructures,Carbon nanomaterials,纳米技术应用的领域,医药卫生 家电 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工业 环境 纺织工业 机械工业 化学化工 能源 军工 化妆品等等,规模及职业人群,据美国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估计,到2015年美国至少有80万工人从事纳米技术相关产业,全球将有2百万工人,市场份额将达到1万亿;16%的纳米产品在医药卫生领域,50%应用于电子及信息领域,如纳米碳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