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秋高三地理期末考质量分析.doc_第1页
2010秋高三地理期末考质量分析.doc_第2页
2010秋高三地理期末考质量分析.doc_第3页
2010秋高三地理期末考质量分析.doc_第4页
2010秋高三地理期末考质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秋高三地理期末考质量分析 高三(5)班 林英娟 一、试卷分析: 试题考点典型错误主要原因分析(基础、能力、方法、题意等等方面分析)第一阶段复习存在问题反思(教与学两个方面或其他)教: 学:难度1-3人口结构特点1、41.5%、大多错选A.D2、24.5%、大多错选A.3. 35.8%、大多错选B.C图表分析不准确,资料没有准确提取1、学生看不懂图,不知道从何处答题,说明图图之间的转换能力差,读图判读的能力差。2、材料定义没有利用好。学:图表解读能力不高图像信息提取不全教:平时读图导图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读图的程序性中4-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和形成5. 88.7%、大多错选D6. 86.8%、大多错选B.C4. 79.2%、大多错选D影响地租因素和住宅区分化的判别选项中对概念和知识稍有混乱,总体正确率较高。学:课本基础知识还需要过关。教:按学生难点设置专题复习。易7-12区域地是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形成7、98.1%、大多错选D8、69.8%、大多错选A.D9、86.8%、大多错选.D10、41.5%、大多错选A.D11、24.5%、大多错选A.12、60.4%大多错选A.D没注意集约度指数空间差异是同心圆状分布。北冰洋海冰变化趋势说明气温上升。还是图表分析与课本知识要统一,资料提取的对选项的判别,存在模棱两可。学:基本知识的落实不够到位、遗忘率高。教:区域地理知识背记量大,学生容易混和忘,单纯的要求学生的记忆,而没有明确的方法指引与帮助,效益不佳中13-16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13. 60.4% 大多错选A.D14.47.2 %大多错选A.D15 30.2%、答各选项均有16.92.5%、大多错选A.B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四个变化的突出体现在光照和气温不统一推测和分析的角度与题意不统一,造成大多数同学选择失误。通过现象也可推出东北地区。观察还不够仔细。学: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教:基本概念的比较不清 知识结构的建构只停在教师层面上,学生自我建构机会少,对知识的内联与内化少。必须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与解题的关联。难17-19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判断,必修一的考点综合考察。17. 79.2%、 大多错选C18. 58.5%、 大多错选C19. 50.9%、 大多错选B.D河谷剖面和湖泊水量的变化反应季节和半球位置,是解题的突破口。知识点的反应和联系弱,找不到解题关键凌汛,海陆间循环概念不清,岩石年龄结构不懂得判别。内流河的图形判别。中20-21工业集聚和工业生产20. 86.8%、 大多错选B.D21.66.0%、 大多错选C.D准确率高。难度小。阶段2销售量扩大的原因与专业分工联系增强有关。学:注意图表中的变化。易22-23等高线、等压线的应用及天气系统的影响22.13.2%、答各选项均有23. 41.5%、答各选项均有山脉走向的判别。没有注意指向标。锋面气旋对天气系统的影响。锋面气旋是个难点,学生一般很难联系在一起。风向的变化也是难点,存在混乱。降水概率高低映天气系统的影响差异。教:必修一知识地图和天气系统仍然薄弱,在二轮中需要加强。解题要培养思路,找准方向。难24-25地球运动的考查24 30.2%、 大多错选B.C25. 15.1%、 大多错选B.C答各选项均有长期的难点再加学生的恐惧心理,空间思维薄弱多训练同一类型同一考点,才能强化解题的步骤,熟能生巧。学:多问,多练教:在二轮中加强图形转换和基本规律的掌握。26(1)说明促进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并指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区位:答题笼统,区位因素答不全。错答成地形和水热组合不好。1、 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能力低。2.知识系统不全,概念不清,不知限制因素是什么。学:知识较凌乱,没有形成条理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比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引导解题思路强化不够到位,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知识体系。中(2)简述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主要区条件。建厂区位:答题笼统,区位因素答不全。1.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能力低。2、结合设问获取地理图表有效信息能力差。学:知识较凌乱,没有形成条理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关注图文材料中关键信息的提取、综合分析、比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引导解题思路强化不够到位,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读图分析训练不够。中(3)分析促使大量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主要原因,并说明对人口迁入地的影响。多答经济发达,其他的就业,福利等遗漏多。对人口迁入地的影响答得较还范。1、 思维定势,一分析原因就从自然和人为俩方面回答,脱离了文字材料背景。2.审题能力差,答案组织凌乱,语言表述逻辑性不强学:知识联系与迁移能力低教:平时这方面训练不少,效果不佳中27(1)分析说明我国核电开发省区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原因。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的描述过于笼统,只答“分布在沿海一带”原因分析不全面,多数只答“沿海经济发达”部分还能答“沿海经济发达,能源缺乏”1. 答案组织凌乱,方位表述逻辑性不强、重点没突出。2. 答题要点不全,南北方不同大多未答,导致失分。学:知识联系与迁移能力低,图文转化能力差。教:平时这方面训练不少,效果不佳、知识结构的建构只停在教师层面上,学生自我建构机会少,对知识的内联与内化少中(2)读图分析福建和辽宁两省有较丰富的常规能源,为何还要发展核电工业?大部分学生都笼统的答出核能的优势,“核能清洁,可以减少污染,改善大气质量”没有对两省具体情分析1、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地理区域特征的遗忘,导致没有对两省情具体分析失误2.知识联系与迁移能力低。对两省区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不清楚。学:知识较凌乱,没有形成条理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比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区域地理知识背记量大,学生容易混和忘,单纯的要求学生的记忆,而没有明确的方法指引与帮助,效益不佳难(3)C市(重庆)发展核能发电,你认为是否适合你的?并说明理由。错答成农业的区位评价,很多从地形、气候,土壤等分析。所以答案很范,理由都不充分。1. 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能力低。2. 审题不清,正对性差学:审题不清,不关注文字材料中关键信息的提取教:平时读图导图不到位,利用思维导图来引领解题思路做的不够,练习讲评时,没有突出设问方向的讲解与评析,训练少中28(1)读图说明降水分布特点、解释影响降水的成因分布:错答;东多西少、受来自海洋气团的影响1、学生看不懂图18,不知道从何处答题,说明图图之间的转换能力差,读图判读的能力差。2、答题要点不全,降水的总量这一得分点,大多未答,导致失分。学:图表解读能力不高图像信息提取不全教:平时读图导图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读图的程序性中(2)分析牧民只在6-8月到瓦汗走廊放牧的原因答题笼统,就写了,6-8月气温高,降水多。有的“光热充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1、答案组织凌乱,语言表述逻辑性不强2、无法从图像中,提取出瓦汗走廊的地形为高原,气温低,导致草类生长期短。3、学生的区域整体性不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知识点混淆4、答题不规范、生搬硬套学:脱离了图上信息答题,没有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教:平时利用思维导图来引领解题思路做的不够中(3)分析克什米尔多地震的原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板块边界记忆错误学:基本知识的落实不够到位、遗忘率高。教:区域地理知识背记量大,学生容易混和忘,单纯的要求学生的记忆,而没有明确的方法指引与帮助,效益不佳中29、简述区域的主要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并说明成因“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土质疏松、千沟万壑”板块挤压、江水下切“1、概念混淆:地形与地貌类型、地形区混在一起2、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混乱,将云贵高原错答为横断山区3、漏答学: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教:基本概念的比较不清 知识结构的建构只停在教师层面上,学生自我建构机会少,对知识的内联与内化少。2、据图信息描述1、2 俩城市的该时期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和原因降水差异大,降水季节差异小1比2 更深入内陆,降水少1受西南季风2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受分别受冷锋和暖锋的影响1、审题能力差,不关注到题目中的该时期为冬季,导致答题不准确2、综合分析能力差,成因分析表述不规范,学:脱离了图上信息答题,没有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难3、分析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气温低地形复杂,地质复杂1、答题较好、有形成一定答题模式2、图文信息提取不全,大部分的学生侧重从地形地貌特征的角度来回答,漏答气候冷学:建模不完整,用模不灵活教:教学中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不够易二、下阶段复习策略:(1)、做好专题复习,归类复习、抓主干知识落实,根据每周考试情况考试,建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