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每课一练 鲁人版必修4_第1页
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每课一练 鲁人版必修4_第2页
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每课一练 鲁人版必修4_第3页
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每课一练 鲁人版必修4_第4页
2012高中语文 1.2《六国论》每课一练 鲁人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语文 语文 1 2 1 2 六国论六国论 同步练习 鲁人版必修同步练习 鲁人版必修 4 4 一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 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 写此文的本意 二 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 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三 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填在括号里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四 说说下边加黑词语的意义 它们和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故事 2 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其实百倍 3 至于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4 而犹有可以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五 理解文意 在正确的判断上划 1 揭示赂秦实质的最重要语句是 1 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 2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3 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2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1 秦国想吞并六国也吞并不了 2 秦人最担心六国团结起来对付秦 3 六国的势力也不弱 用心 爱心 专心2 六 下边的短文选自苏辙的同名论著 六国论 在见解与风格上 与其父互有同异 读 后请作回答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而天下之诸侯 籍之以蔽其西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 敢逾韩魏 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而齐楚燕赵之国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 当寇之韩魏 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 而四国休息于内 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如此 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背 盟败约 以自相屠灭 秦兵未出 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可 不悲哉 1 两篇 六国论 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 表现在哪里 2 比较两篇文章 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 3 给下边加黑词选择正确解释 用 表示 1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你这样 象这样 如果这样 2 以二国委秦 舍弃 委托 对付 3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同 倘 抵挡 面临 4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献出生命 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 挺身而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 第一问 文章开宗明义 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 在 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 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 兵不利 战不善 的浅 陋之见 既而又自为设问 针对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的错误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 弊在赂秦 也 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 鲜明突出 第二问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和 苟以天下之大 在六国下矣 二 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 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 苏秦之弟 劝 阻魏王时的一段话 比喻精当 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 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 的道理 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 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用心 爱心 专心3 三 1 起初 才 2 几乎 差不多 危险 3 事奉 用作动词 事例 4 结交 同 和 四 1 故事 旧事 前例 在现代汉语中则指文学作品中有叙事性的情节 2 其实 那实际情况 是名词性的词组 在现代汉语中用作副词 有 实在 的意思 3 至于 终 于达到某种程度 到了 的结局 现在则作连词用 4 可以 可以凭借 以字单独用 作介词 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连用 有 能够 的意思 五 1 3 2 2 六 1 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 苏辙则认为山东六国没有远略 背 盟败约 互相残杀 从而导致了最后的灭亡 2 苏洵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 屈从暴秦这一事实 以表达 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而苏辙则立足六国 不知天下之势 这一点 从战略进 行理路详明的辩论 意见扼要而中肯 这种明辨六国是非曲直的见解 显然有超越前人之 处 3 1 如果这样 2 对付 3 面临 4 挺身而出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 字词 1 注释下列多义词 2 选出 殆 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A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B 凡永嘉山水 游历殆遍 C 进退不由 殆例送死 D 郦元之所见 殆与予同 3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并写出通哪个字 暴秦之欲无厌 使遂蚤得处囊中 乃颖脱而出 而境界危恶 层见错出 辞决而行 用心 爱心 专心4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独不怜公子姊邪 可得闻与 4 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思厥先祖父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 B C D 二 语言运用 1 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较秦 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公为我呼 入 吾得兄事之 竖子不足与 谋 庄暴见孟子 曰 暴见于王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乐何如 2 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句读之不知 唯弈秋之为听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皆不可限以时月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其势弱于秦 唯利是图 吞舟是漏 A B C D 3 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用心 爱心 专心5 A 为了国家 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 B 治理国家 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 C 治理国家的人 千万 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 D 治理国家的人 千万 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 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 B 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 C 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 D 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 阅读思考阅读思考 阅读苏辙 六国论 中的一段 回答后面的问题尝读六国世家 窃怪天下诸侯 以 五倍之 地 十倍之众 发愤西向 以 攻山西千里之秦 而 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 深 思熟虑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虑患之疏 而 见利之浅 且 不知天下之势 1 根据标号解释文言虚词的用法 以 以 而 而 之 之 2 对加黑词语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怪 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 西向 意即 向西 指抗秦 C 千里 作 秦 的定语 意指秦国幅员辽阔 实力雄厚 D 世家 指司马迁的 史记 中诸侯的传记 用心 爱心 专心6 3 选出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一句译文正确的项 A 认为一定可以有自我安定的办法 B 认为一定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 C 认为一定有可以使自己安全的办法 D 认为一定有办法使自己的国家保全下来 4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5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 1 坚持到底 最终 整 从始至终 始终 死 疏远 距离远 长久 深运 远离 远方的人 爱惜 珍惜 吝惜 吝惜 舍不得 爱护 招致 邀请 速度快 2 BC 都是 几乎 近于 的意思 3 厌 通 餍 蚤 通 早 见 通 现 决 通 诀 乡 通 向 弊 通 敝 支 通 肢 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