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病介入PPT课件.ppt_第1页
周围血管病介入PPT课件.ppt_第2页
周围血管病介入PPT课件.ppt_第3页
周围血管病介入PPT课件.ppt_第4页
周围血管病介入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间歇性跛行 缺血性溃疡 坏疽 下肢皮温减低 截肢 静息痛 1 leriche综合征 2 侵犯小动脉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主要病理改变为内膜增厚和中膜成纤维细胞增生 继发血栓形成 引起管腔向心性狭窄和完全闭塞 3 国际上通常使用Fontaine分期或Rutherford分类法对下肢缺血性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表8 3 1下肢PAD的Fontsine和Rutherford分型分期Fontaine临床表现Rutherford分级类别临床表现I无症状00无症状 a轻度跛行 1轻度跛行 b中到重度跛行 2中度跛行 3重度跛行 缺血性静息痛 4缺血性静息痛IV溃疡或坏疽 5轻度组织坏死IV6溃疡或坏疽 4 二 检查方法 有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时 踝 肱指数 简单易行的 无创的 客观的检查方式 5 彩色超声多普勒 6 CTA 7 MRA 8 DSA 9 三 治疗现状 血管外科手术曾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手段 1964年 Dotter 同轴扩张技术1974年 Gruntzng 球囊扩张导管的设计1987年 Strecker 支架治疗主髂动脉病变 近年来 药物洗脱支架 可吸收支架及切割球囊等2000年 泛大西洋学会联盟工作组 TASC 根据下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制订了TASC分型 并对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及指导 随着器械及工艺的进步 该工作组在2007年对TASC分型做出了部分修改 见表 10 主 髂动脉TASC 分型分型特点A型单侧或双侧髂动脉狭窄单侧或双侧单发髂外动脉狭窄 3cmB型肾动脉以下的主动脉狭窄 3cm单侧髂动脉闭塞单发或多发髂外动脉狭窄 总长3 10cm 未累及股动脉单处髂外动脉闭塞 未累及髂内动脉起始部或股动脉C型双侧髂动脉闭塞双侧髂外动脉狭窄3 10em 未累及股动脉单侧髂外动脉狭窄 累及股动脉单侧髂外动脉闭塞 累及髂内动脉起始部和 或 股动脉单侧髂外动脉严重钙化闭塞 伴或不伴髂内动脉起始部和 或 股动脉受累D型肾动脉以下的主 髂内动脉闭塞弥漫性病变 累及主动脉和双侧髂动脉 并需要治疗弥漫性多发狭窄 累及单侧髂动脉 髂外动脉和股动脉单侧髂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双侧髂外动脉闭塞髂动脉狭窄伴动脉瘤 需要治疗 但不适合内膜支架治疗或有其他需要主或髂动脉外科手术治疗的病变 11 股 腘动脉TASCH 分型 分型特点A型单发股动脉狭窄 10em单发股动脉闭塞 5cmB型多发病变 狭窄或闭塞 每处病变 5cm单发狭窄或闭塞 15cm 未累及膝下腘动脉单发或多发病变 伴远端流出道不佳重度严重钙化闭塞 5cm单发腘动脉狭窄C型多发狭窄或闭塞 总长度 15cm 伴或不伴严重钙化2次腔内治疗后 发生再狭窄或闭塞 需要治疗D型股动脉或股浅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20cm 累及腘动脉 腘动脉及邻近三分叉处慢性完全性闭塞 12 工作组治疗建议 A型 应首选腔内治疗 并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B型 腔内治疗可以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除非局部解剖区域存在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其他病变 C型 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在外科手术风险较高的情况下 应选择腔内血管治疗 D型 腔内血管治疗不能获得好的预后 不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13 二 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 适应证血管狭窄同时伴有临床症状是治疗的适应证 狭窄程度 50 或跨狭窄段压差 10mmHg 后者临床上较少使用 患者有下肢缺血症状 如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 甚至下肢溃疡 坏疽等 血管搭桥术后吻合口或搭桥血管的狭窄 合并临床缺血症状 14 二 禁忌证禁忌证是相对的 主要有 长段 弥漫性髂股动脉狭窄 尤其当病变长度 20cm者 植入支架的再狭窄率较高 15 三 介入治疗 一 髂动脉介入治疗1 介入操作对于单侧髂动脉狭窄未累及股总动脉的患者 通常选择同侧的股动脉逆行入路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对侧逆行入路 使用爬山鞘技术主要用于同时累及髂股动脉的病变 如果髂动脉闭塞 可能需要单侧或双侧入路 对主动脉分叉的病变则采用双侧逆行入路 是放置对吻球囊及对吻支架的最佳选择 对主动脉分叉以远的病变 位于髂总动脉或者髂外动脉 可尝试进行PTA 如果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压力差 5mmHg 残余狭窄 30 且没有影响血流的夹层 也可以放弃放置支架 16 治疗髂动脉狭窄的长期疗效证明支架显著优于PTA 所以主张对髂动脉病变支架行支架植入 而对髂总动脉开口处的病变 如主 髂动脉分叉处病变 放置对吻支架是更好的选择 17 2 支架的选择 球扩和自膨支架都能用于主 髂动脉病变 球扩支架对治疗主动脉分叉处的病变有优势 通常采用对吻支架 如果需要精确的放置支架 球扩支架优于自膨支架 自膨支架顺应性好 在弯曲的地方可减少支架变形和断裂的风险 目前在髂股动脉狭窄病变的血管介入治疗中主要应用自膨式支架 18 19 20 左髂总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 21 3 疗效 技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小于30 跨病变平均压差小于5mmHg及ABI增加0 1和 或 症状减轻一个级别 Fontaine分期或Rutherford分类法 介入治疗髂动脉狭窄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超过90 对于局限性髂动脉病变几乎达到100 靶血管短期及长期通畅率与手术血运重建治疗效果相同 对于介入和手术治疗来说 远端流出道血管情况 缺血严重程度以及病变的长度与远期血管通畅率呈负相关 女性患者在放置髂外动脉支架后通畅率较低 22 4 并发症与处理 主 髂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轻度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并发症 如腹股沟血肿 腹膜后出血 假性动脉瘤以及动 静脉瘘形成 PTA处血栓形成 动脉破裂以及远端栓塞 发生率为5 6 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造影剂肾病 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 发生率小于0 5 需要进行紧急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 23 二 股腘动脉介入 股浅动脉及近段腘动脉是间歇性跛行患者最常见的解剖学狭窄及闭塞部位 24 1 介入操作入路通常选择对侧股动脉逆行穿刺的翻山技术 股动脉近段病变 或同侧股动脉顺行穿刺技术 股浅动脉中远段以下病变 PTA是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首选 PTAS可作为复杂PTA 如影响血流的夹层或血栓形成 PTA后残余较重的局限狭窄等 后的补救措施 图8 3 2 25 26 股动脉狭窄球囊血管扩张术 27 2 疗效 股腘动脉疾病PTA的临床即时成功率可达95 PTAS的技术成功率高达99 且PTAS短期及中期通畅率优于单纯PTA 股浅动脉支架植入可以防止弹性回缩 封闭影响血流的夹层 提供更高的急性机械支撑 但是同时支架可引起血管内皮增生从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材料的革新与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可降低再狭窄率 28 3 并发症及治疗 血管夹层 穿孔以及远端栓塞是进行股腘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支架植入可治疗夹层和穿孔 正确使用抗凝药以及抗血小板药可以有效防止急性及亚急性血栓事件的发生 并可降低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29 三 膝下动脉介入治疗 1 介入操作膝下动脉介入治疗通常选择经股动脉同侧顺行入路 如果病变需要同时进行膝上及膝下血管成形术 应先进行胫腓动脉血管成形术可降低远端栓塞的风险 介入治疗并不一定开通多条血管 达到改善踝肱指数的目的即可 血管痉挛是介入治疗的难题 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可以减轻血管痉挛 膝下动脉闭塞可考虑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30 2 支架选择对于膝下动脉疾病不推荐使用支架 然而如果出现影响血流的夹层时可以放置支架 3 疗效膝下动脉介入治疗的首次技术成功率超过90 2年累积保肢率超过80 闭塞血管的开放成功率要低于狭窄血管 73 98 并发症少见 包括血管痉挛 血栓形成和末梢栓塞 病变节段的长度与血管开通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长段病变或多发病变的结果欠佳 狭窄病变的疗效优于闭塞性病变 31 四 急性肢体缺血 急性肢体缺血 ALl 为突发或快速进展的由于肢体灌注减少 导致肢体缺血的症状和体征进展或恶化 可能导致肢体坏死的一类疾病 间歇性跛行进展 静息痛 缺血性溃疡 坏疽 急性肢体缺血的病因 主要为栓塞和原位血栓 发病率为14 100000 急性肢体缺血患者占血管治疗适应证的10 16 治疗的目的为避免血栓的进展和缺血的恶化 因此使用肝素抗凝十分重要 然后考虑药物溶栓 血管内或开放式导管栓子切除术 32 1 药物溶栓 急性肢体缺血不主张静脉溶栓 经导管动脉直接溶栓疗法对于 a级的缺血是有效的 溶栓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缺血的部位 解剖结构及患者的基础疾病 还要注意禁忌证 33 2 经皮血栓抽吸术3 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 34 第四节静脉系统血栓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35 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 36 一 临床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EDVT 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 37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PE 38 LEDVT如在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血栓机化 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 称为DVT后综合征 39 下肢深静脉血栓根据急性期血栓形成的解剖部位可分为中央型 周围型和混合型三种根据临床分期可分为早期 慢性期 后遗症期和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 其中早期还分为发病7天内的急性期和发病8 30天的亚急性期 慢性期为发病30天以后 后遗症期为出现PTS症状 40 如果出现一侧肢体突然发生的肿胀 伴有胀痛 浅静脉扩张 应疑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不同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一般不难作出临床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确诊和了解病变的范围 41 二 预防和内科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 制动 血液高凝状态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 给予抗凝药物 鼓励患者作下肢的主动运动和早期下床活动 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1 一般处理卧床休息 抬高患肢30 急性期过后起床活动时 应穿弹力袜 2 抗凝疗法首先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一般主张用5 7天 肝素与华法林合用至少4 5天 当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2 0时停用肝素 继续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 每日剂量根据INR进行调整 INR需定期检查 维持在2 3之间 3 药物溶栓溶栓治疗可减轻症状 但血栓很少能完全溶解 而且出血风险较大 所以LEDVT患者溶栓应综合考虑效益与风险 疼痛性股青肿是静脉溶栓治疗的明确适应证 如果不立即治疗广泛的静脉血栓可危及动脉和丧失肢体 42 三 介入治疗 对LEDVT实施介入治疗应从安全性 时效性 综合性和长期性等四方面考虑 安全性 在对可能引发肺栓塞的LEDVT作介入治疗前植入腔静脉滤器 滤器内容见相关章节 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 介入性药物溶栓 可明显降低抗凝剂和溶栓剂的用量 减少内脏出血并发症 时效性 LEDVT一旦明确诊断 应尽快作介入处理 以缩短病程 提高管腔完全再通率 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粘连 降低瓣膜功能不全 血栓复发的发生率 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 综合性 常采用几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LEDVT 如在介入性药物溶栓的基础上 可采用导管抽吸 机械消融等机械性血栓清除 对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或伴有髂静脉闭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可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 以迅速恢复血流 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 长期性 在综合性介入治疗后 应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以上 定期随访 复查 以减少LEDVT的复发 43 1 介入性溶栓取栓术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急性期LEDVT 亚急性期LEDVT和LEDVT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 禁忌证伴有脑出血 消化道及其他内脏出血者 患肢伴有较严重感染 急性期髂 股静脉或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腔内有大量游离血栓而未作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者 44 2 介入性溶栓取栓方法 1 选择入路 对局限于股静脉中 上段的急性血栓 可经腘静脉穿刺 顺流插管至血栓处作介入溶栓取栓 也可经颈静脉穿刺人路逆行下肢静脉溶栓取栓 对全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 也可经健侧股动脉插管至患侧髂股动脉内作介入溶栓取栓 45 2 操作步骤 以腘静脉入路为例 穿刺患肢腘静脉 必要时行超声引导 植入导管鞘 插人溶栓导管至股静脉中 上段血栓内 先注入肝素3000U 根据血栓病变情况采取溶栓 取栓或两者结合治疗 溶栓以脉冲阀缓慢注入尿激酶25 50万U 注入肝素1000 2000U 造影复查 如股静脉血流恢复 腔内充盈缺损消失 管壁较光滑 则拔去溶栓导管 如股静脉血流不畅 腔内仍有充盈缺损 管壁不光滑 则留置溶栓导管 回病房继续经留置导管抗凝 溶栓2 3天 取栓则采用机械性血栓消融 大腔导管抽吸或其他血栓清除的办法进行 导管拔出后仍需经静脉抗凝 溶栓7 10天 46 2 静脉腔内成形术 PTA 与支架植入术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PTA的适应证 不伴有血栓的髂股静脉重度受压 经介入性溶栓取栓后遗留的髂静脉重度狭窄 闭塞 常为植入支架作准备 股静脉形态 血流正常时的股总静脉重度狭窄 DVT慢性期短段股静脉重度狭窄 PTA的禁忌证 股静脉长段狭窄 闭塞 不准备植入支架的髂静脉狭窄 闭塞 47 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 髂静脉中等程度以上受压 髂静脉重度受压PTA术后 髂静脉重度狭窄 闭塞行PTA后 股总静脉重度狭窄行PTA术后 需选择可跨关节使用的支架 支架植入术的禁忌证 LEDVT后遗症期 股静脉狭窄或闭塞者 48 2 介入操作注意事项 LEDVT经介入溶栓 取栓或球囊扩张术后管腔通畅 管壁光滑 腔内对比剂密度均匀 无明显残留狭窄时 无需行支架植入术 支架通常植于髂静脉和股总静脉内 股浅静脉以远瓣膜较多 不宜植入支架 以减少PTS的发生 跨髂关节支架需谨慎选用 植入支架的直径应大于邻近正常静脉管径2 3mm 长度应足以完全覆盖狭窄段 当病变累及髂总静脉汇合处时 支架近心端应伸入下腔静脉内3mm左右 长段病变应尽可能使用长支架 减少重叠 49 支架植入术中应维持足量的肝素化 支架植入后口服抗凝 抗血小板治疗至少6个月 术后1 3 6 12个月造影或多普勒超声复查支架通畅情况 以后每年复查1次 如发现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且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等症状 应及时再次行支架内介入治疗 采用多种方法使支架入口 股静脉侧 和支架出口 下腔静脉侧 有足够的血流 造影时无对比剂滞留 若预测支架植入后血流量不充足 支架长度不足以覆盖整个狭窄 闭塞段 则不宜选择植入支架 50 3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1 局部出血 发生在腘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处 以后者居多 主要与肢体活动 使用抗凝 溶栓剂有关 更换敷料 重新加压包扎后出血即可停止 2 感染 穿刺点局部感染在保留导管的病例中较为常见 定期换药 尽早拔除导管可使感染较易控制 留置导管期间常规使用抗生素 可有效地防止全身感染的发生 3 内脏出血与脑出血 4 肺栓塞和肺栓塞复发 5 下腔静脉阻塞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 51 二 肺动脉栓塞 一 临床简介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栓塞并发肺内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 肺栓塞的病死率达20 30 占全部疾病死因的第3位 肺栓塞患者如能得到及时诊断 正确治疗 病死率可以下降至8 以下 CTA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常用手段 肺动脉造影虽然有创但仍是金标准 同时还能进行碎栓治疗 52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PE 53 二 治疗现状 肺动脉栓塞现有治疗手段有四种 内科抗凝 溶栓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和经导管血栓清除 肺动脉血栓肝素化治疗十分重要 有助于血栓的稳定防止血栓的再发展和扩大 肺动脉血栓导管清除术是治疗肺动脉血栓的发展趋势之一 54 1 抗凝治疗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 对于不伴肺动脉高压及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急性PTE和非近端肢体DVT 临床或实验室检查高度疑诊PTE而尚无确诊者 或已经确诊DVT但尚未治疗者 均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 同时进行进一步的确诊检查 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香豆素衍生物 55 2 溶栓治疗对于大面积和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 溶栓治疗是最佳选择 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血栓 恢复肺组织再灌注 减少肺动脉阻力 降低肺动脉压 改善右室功能 改善机体氧合 降低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 5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推荐我国的PTE溶栓方案 1 尿激酶 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