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逆境生理》PPT课件_第1页
《作物逆境生理》PPT课件_第2页
《作物逆境生理》PPT课件_第3页
《作物逆境生理》PPT课件_第4页
《作物逆境生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逆境生理总论 一 逆境生理的一般概念 1 逆境 stress adversity 自然界中作物 植物 所需要的某种物理的 化学的或生物的环境因子发生亏缺或超过其本身所需的正常需要水平而对植物的生理 生长发育及生物化学过程产生危害的环境因子总称 旱害 干旱胁迫 水分胁迫 轻微干旱利于光合 改善品质热害 高温 气温 土温 盐害 冷害 冻害大气污染 2 胁迫 stress 与胁变 strain Stress 各种逆境对植物的作用力 影响力 外力与引起的对抗力合称应力 Strain 应变 物体受外力后所发生的大小 形状的变化 在胁迫作用下 植物所发生的形态 生理及生化变化弹性胁变 elasticstrain 胁迫达到一定限度前除去胁迫 植物完全可恢复 塑性胁变 plasticstrain 胁迫达到一定限度 除去胁迫 植物可部分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 胁迫 胁变 stress strain M 物体刚性抗逆性 resistance 引起单位胁变所需胁强 与种性 锻炼程度相关 3 逆境伤害的类型直接伤害 胁强很大或突然发生时 植物发生的细胞结构上的破坏 生理代谢来不及变化 plasticstrain间接伤害 胁强不太大 发生缓慢 引起细胞代谢变化 elasticstrain 持续时间长 可能转变为plasticstrain 派生性伤害 某种胁迫不一定伤害植物 但胁迫引起的其他原因而使植物受害 如 高温导致干旱等 4 抗逆性含义及表示方法 含义 作物在逆境下能够自存 生长发育 并能获得一定产量的能力 表示方法 resistance宏观R stress stain单位胁变所需胁强50 细胞死亡 50 电解质外渗量50 酶活性50 光合速率下降K50 killingpoint致死点LD50 lethaldose半致死剂量stress strain M moduleofelasticity 弹性模量 表示物体钢性大小 M越大 弹性越差 作物对逆境的适应类型避逆型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不与逆境相遇 避免逆境伤害 御逆型 作物具有一定的防御逆境能力 在逆境下生理过程仍然保持较正常进行 保持体内水分 与环境不达到热量平衡 高 w抗旱 耐逆型 逆境可直接作用于细胞 但细胞可通过代谢 降低修复逆境的伤害 与环境达到热力学平衡 气孔调节 抗逆性的特点 自身修复的重要性 消耗代谢能弹性胁变 不产生伤害热力学上可逆塑性胁变 代谢上可修复 一定范围内 永久性伤害 不可恢复持续时间的重要性自身锻炼的重要性 在轻度逆境胁迫条件下 植物体以一种特殊的代谢方式逐步适应逆境或减轻逆境伤害的过程 条件 遗传基础 环境条件 轻度逆境 断裂点 5 植物抗逆生理机制的根本性问题 1 生物膜结构与功能膜脂肪酸饱和度 低温 冰冻下 不饱和度越高 抗性越强 影响膜的流动性 膜固化 不饱和度越低 越有利于抗旱 抗高温 膜的流动性与膜上酶的功能 膜蛋白与抗逆性关系 2 渗透调节作用 抗旱 盐 低温等 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渗透调节的生理作用 特别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渗透调节作用强度在品种选育中的作用渗透调节基因工程与渗透调节蛋白 3 过氧化作用假环式光合磷酸化 e O2 4 逆境蛋白与基因表达逆境下产生小分子蛋白 提高抗性 热激蛋白 HSP heatshockprotein 渗调蛋白 5 光合碳代谢类型的转变C3 温和环境C4 干旱 高温环境不同 代谢类型可能转变 二 植物在逆境下的水分调节 一 渗透调节概念渗透调节 Osmoticadjustment 植物在水分或盐分胁迫下 主地增加细胞内溶质浓度 降低 s 从而降低 w 使植物能从水势降低的介质中继续吸水 以维持 P等生理过程 渗透调整 Osmoticregulation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逆境下或高等植物在盐分胁迫下 通过细胞内溶质的增加或减少来调整 s 使细胞与环境热能达到平衡 以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 水结构调节 生物聚合体以疏水键结合 增加生物聚合体亲水能力 细胞质一定水势 水活度调节 溶质浓度减少 溶质中水热力学变化 溶质 溶剂 生物大分子有人认为渗透调节是膨压调节 膨压维持 二 渗透调节的调节方式及原初机理1 调节方式 w s P高 w 低 w继续维持吸水 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维持 P基本不变 保证体内生理生化过程正常运转 降低 s的途径 细胞变小 与生长有关 小细胞利于 P维持 维持高的溶质浓度 细胞内水分减少 溶质浓缩 溶质浓度主动增加 真正意义上的渗透调节范围 2 原初机理膜 电位变化细胞受到水分胁迫时 细胞 P迅速改变 引起膜受力部分紧缩或伸展 进一步影响膜厚度的变化 又引起膜原有的电场分布 导致质子泵及离子被动运输途径的改变 束状法来藻 当细胞 P增加时 0 2bar 出现K 的流入较稳定地减少 细胞压力增加时 流出稳定地增加 Cl 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也有人认为是膜电位发生变化 膜压 膜电阻 电位改变 转为粒子流或电信号 启动内部的生化反应 盐分胁迫下 膜上质子泵启动 消解ATP 启动甘油合成 ADP可与水反应产生OH 使细胞碱化 pH 影响到EMP 糖酵解 合成甘油 细胞内甘油大量合成 产生渗透调压 3 渗透调节测定方法 1 水饱和渗透势法叶片 水饱和5小时以上 最好处于光补偿点 防呼吸消耗过多 放入塑料袋 低温 30 冰冻3小时以上 取出室温下融冰40分钟左右 压出汁液 测定 优点 根据直接判断渗调能力大小 缺点 没排除质外体水 测定值往往高于实际值 2 lnRWC ln s作图法如果是直线 则无渗透调节能力 s下降完全由RWC下降引起 出现拐点 则有渗透调节能力 调节能力用RWC刚发生变化的 s表示需注意取样严格 最好将叶片一分为二进行测定 3 w P作图斜率法a P完全维持b P部分维持c P 0d 细胞内基态 s P w越小 说明渗调能力越大 4 有效 S法有效 S 对生长真正起作用的 S植物细胞 S 土壤或溶液 S 有效渗透势 5 P V曲线法 品种lnRWC ln s w P秦麦3号0 78 2 510 40昌乐5号0 74 2 390 41山东5870 68 2 140 39济南130 60 1 870 48烟农150 57 1 730 55鲁麦5号0 49 1 620 61 P V曲线 借助PV曲线计算可出每个供试小枝的以下水分参数 膨压为0时的渗透势 s0 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 s100 膨压为0时的相对水含量 RWC0 和相对渗透水含量 ROW0 渗透水是指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液泡中的水分 其在外加压力下可被压出 也称为共质体水 Symplasticwater 束缚水含量 Va 膨压 p 随叶水势 w 下降而降低的速率b值组织细胞总体弹性模量 饱和含水时与膨压为0时的相应值求得 1 充分紧张组织中的渗透水含量 RWCs 和非渗透水量 RWCa 渗透水是指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液泡中的水分 其在外加压力下可被压出 也称为共质体水 Symplasticwater 充分紧张组织中的RWCs可由PV曲线中直线部分的延长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求得 其余水分在组织无限加压条件下也不能被挤出 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水分 包括细胞壁 细胞间隙 导管 死亡细胞空腔内的水分 被称为非渗透水或质外体水 Apoplasticwater 充分紧张组织中的非渗透水含量RWCa 1 RWCs 2 充分紧张组织中的原初渗透势 s100 PV曲线的直线部分的延长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 即为充分紧张组织中细胞原初渗透压的倒数 其负值为 s100 3 初始质壁分离的渗透势 s0 此时膨压为0 和渗透水含量 RWC0 在组织从饱和至萎蔫的失水过程中 细胞液泡内的水分不断被挤出 细胞也失水收缩 由于细胞壁与细胞质收缩强度不一致 失水到一定程度时将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此时对应的组织水势即为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 s0 对应的相对含水量即为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渗透水含量RWC0 在PV曲线上则为曲线转变为直线的转折点 可以通过图解法或者求解由曲线部分和直线部分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方法求得 4 细胞弹性模量 细胞弹性模量 Cellelasticmodulus d P dRWC 即单位相对含水量变化所引起的细胞膨压的变化 可用于表示细胞壁弹性的好坏 当组织含水量和水势下降时 弹性较大的组织比弹性小的能保持较大的膨压 可以通过膨压与相对含水量间的关系求出 在植物组织失水过程中 处于不断变化中 为了分析方便 一般用植物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下的 max来比较植物的细胞弹性模量 max s100 s0 RWC100 RWC0 RWC100PV曲线分析可与凌晨叶水势结合分析 predawnleafwaterpotential 4 影响渗透调节的因素 1 遗传因素 渗透调节能力的有无 大小小麦 高粱 棉花有 大豆 豇豆无不同植物不同 肉质阴生植物渗调能力5bar左右旱生植物20 30盐生植物80一般植物5 20 2 器官类型和组织年龄根系 叶片 下胚轴 花序 茎尖都有小麦 茎尖 未完全展开叶片最强玉米 叶片伸长区最强 成熟区很弱小麦花期旗叶达17bar 倒三叶12bar 高渗品种 3 环境因素水分胁迫程度 持续时间 光强 CO2 田间 温室 水分亏缺速率 轻度 中度水分胁迫较强 小麦则在强胁迫下不强脱水速度 高粱1 7 8barday 1 产生同样的渗调能力 光强 CO2 影响光合产物温度 低温更有利于渗调 利于物质积累 渗调能力与物质代谢有关 5 渗调物质 1 必备的条件 分子量小 易溶解生理pH值内 不带净电荷必须能被细胞膜保持住引起酶结构变化的作用必须最小酶结构稍有变化时 能使酶构象稳定生成迅速 能积累至足以调节 s的作用 2 渗透调节物质无机离子 K Na Cl SO42 NO3 Ca2 Mg2 K 甜土植物 Na 盐土植物 小 s中K 占48 68 K 的优点 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胞内 不需合成分解分子量小 相对体积绝对量质点量多 降低 s作用大正常时 细胞内大量存在 可随时调用 对细胞无害促进其他物质 如蛋白质 的合成水化半径小 0 66nm 对原生质具水合作用 对酶及蛋白质有保护作用Mg2 可调节叶绿体渗透势 脯氨酸 Proline 1954Kemble在受干旱的多年生黑麦草中发现1977Stevart积累Proline积累的生理生化机制 提出是渗调物质汤章城 1984 1986 发现外源Proline可解除高等植物的渗透胁迫 高粱 大田下解决干旱胁迫各种胁迫均引起Proline增加 具普遍性 如 正常植物Proline含量在0 2 0 7mgg 1DW 干旱胁迫可增至40 50mgg 1 增加70 200倍 但有人认为Proline主要作为细胞质渗调物质 而不是液泡的渗调物质Leigh 1981 用甜菜根 分离出液泡 分别测定Proline 发现细胞质 液泡 15 98 1Proline的前体 glu 鸟氨酸 Proline作用渗调物质的作用 维持细胞与环境渗透平衡对蛋白质 酶 有保护作用 结构调节 Proline在70s末 80s初研究较多 Proline作为抗旱指标 意见不一 反对 有时不抗旱品种积累Proline多 而有时抗旱品种积累Proline多 Hason用大麦品种 得出抗旱品种Proline积累多 而有人则作出相反的结论 其原因是用土壤含水量为指标 而未用RWC 即相同含水量下 植株RWC不同 右图 截距为品种原有的Proline含量 本底含量 斜率代表品种在相同RWC时Proline含量 斜率越大 Proline积累越多 结论 抗旱品种Proline积累多 但必须用RWC为指标 Proline既可作为渗调指标 又可作为一个品种抗旱筛选指标 甜菜碱1975年开始研究 Storey 1975 发现干旱大麦叶片积累甜菜碱 Hitz 1980 报道 水稻 谷子 高粱 玉米积累较少 而小麦 大麦等积累较多Barnum 1981 在盐分胁迫下 盐土和甜土植物均积累甜菜碱Hason 1978 比较大麦Proline和甜菜碱的积累速率 在正常条件下 二者含量比为1 11 水分胁迫下 Proline在10分钟内积累 而甜菜碱在24小时后积累 但二者积累速率相同 复水后 Proline立即减少 而甜菜碱基本不减少 因此 甜菜碱在植物体内稳定 是最好的抗干旱物质 Laulor 1978 发现 在水分胁迫下 玉米叶片光呼吸增加 14C饲喂叶片 CH2OH 14COOH Gly Ser 14C很快进入甜菜碱 因此 光呼吸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合成甜菜碱胆碱可直接合成甜菜碱甜菜碱在胞质中远大于液泡中 是胞质渗调物质 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蔗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不同作物起主要作用的糖类不同 如小麦以蔗糖为主 游离氨基酸 天门冬氨酸 Asn Glu Gly Ala Leu等 从来源上看 是大分子分解产物 属破坏性调节 来源 蛋白质 淀粉合成受抑 分解加强光合直接形成低分子蔗糖与氨基酸从植物体的其他部分调入 甘油 主要在低等植物中起作用 合成途径 光合途径合成 呼吸途径合成渗透调节机理 以K 等无机离子为主 主要调节液泡渗透势 维持 P等生理过程 以Proline等有机溶质为主 维持细胞质 液泡的渗透平衡 且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 6 渗透调节的生理作用 1 维持 P 维持其他生理过程 如 水分胁迫下 水稻 w下降 而 P基本不变苹果7 9月 s下降3bar左右 而 P基本不变小麦中午 s100下降最多 证明中午前后渗调发挥能力最大 最大调节能力0 35MPa P的维持还可通过胞壁的弹性来维持 但一般表现在幼嫩细胞 且主要发生在双子叶植物 说明 P的维持主要是渗透调节作用引起的 2 保持细胞持续生长 P与生长呈线性关系如 恒压培养下 P变化对生长无作用Greecen 1976 土壤 w变动1 8bar 由于小麦根系渗透调节作用 可维持根系生长基本不变 玉米叶片生长与渗调有一定关系细胞临界 P 细胞生长刚好停止时的 P 3 维持气孔开放 保持光合正常进行维持保卫细胞 P 气孔开放 在高CO2下 渗调能力强 有利于光合 促进渗调能力 渗调维持 P过程 PSII对水分胁迫敏感 4 推迟卷叶 leafrolling Leafrolling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 有人认为引起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