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的相关知识.ppt_第1页
耳穴压豆的相关知识.ppt_第2页
耳穴压豆的相关知识.ppt_第3页
耳穴压豆的相关知识.ppt_第4页
耳穴压豆的相关知识.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穴压豆的相关知识 大庆市中医医院护理部 宋晓玲 耳穴压豆定义 耳穴压豆是采用药籽或菜籽等物品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 通过经络传导 达到通经活络 调节气血 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耳穴压豆的适应症 各种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 头疼 神经性疼痛 各种炎症性病症 如牙周炎 咽喉炎 胆囊炎 肠炎 菌痢 内分泌紊乱及功能紊乱性疾病 甲亢 甲低 糖尿病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高血压 神经衰弱 失眠 月经不调 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 过敏性鼻炎 哮喘 荨麻疹 各种慢性病症耳针麻醉妇产科方面 如催产 催乳等预防感冒 晕车 晕船 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用于戒烟酒 减肥 戒毒等 耳穴的定义 耳穴是耳廓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 经络 组织器官 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 也是脉气输注的所在 所以在耳廓上能反应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部位均统称耳穴 耳穴也是耳廓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特定点 当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病变时 耳廓上相应部位的耳穴就出现各种阳性反应 对耳穴的阳性反应 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刺激 就可以对疾病的病理过程发生影响 促其逆转或消除 为何小小耳朵可治全身的疾病呢 1 耳与经络的联系 灵枢 耳为宗脉之所聚 手足三阳经都联系耳部 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廓相通 耳部与全身经络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 2 耳廓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 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3 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 血管 淋巴 对各种内脏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耳穴疗法的特点 1 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 都在皮肤表层 轻轻一碰 就能触及穴位 2 耳穴信息反映的显性率高 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生理 病理信息 在局部都有反映 3 耳穴的对应性强 体内器官组织病变 很快就会在耳穴出现反映 耳廓结构及耳穴分布 耳廓结构 耳廓上3 4 4 5的基础是弹性软骨 下1 4 1 5部是含有脂肪与结缔组织的耳垂 1 耳轮 5 耳舟 3 对耳轮上脚 4 对耳轮下脚 2 对耳轮 6 三角窝 9 耳屏 10 对耳屏 7 耳甲艇 8 耳甲腔 11 耳垂 一 耳轮 耳廓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耳穴 1 直肠2 尿道3 外生殖器4 耳尖5 肝阳6 轮67 耳中8 肛门 1 耳轮脚 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 耳轮脚相当于膈肌 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道 胃 小肠 大肠 肾 肝 2 耳轮结节 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 又称达尔文结节 3 耳轮尾 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 直肠 屏上切迹处 耳尖 肝阳 耳轮结节 耳中 耳轮脚中点 二 对耳轮 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对耳轮相当于躯干 腹 胸 颈 颈椎 胸椎 腰骶椎 三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向上的分支 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穴位有 1 趾2 跟3 踝4 膝5 髋 四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耳穴有 1 臀2 坐骨神经3 交感 臀 坐骨神经 交感 髋 膝 踝 趾 跟 膝 踝 髋 臀 坐骨神经 交感 五 耳舟 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 耳舟相当于上肢 穴位有 1 指2 风溪3 腕4 肘5 肩6 锁骨 1 指2 风溪3 腕4 肘5 肩6 锁骨 指 腕 肘 肩 锁骨 风溪 将耳舟分六份 相当于人体上肢 肩关节 六 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内生殖器 降压点 盆腔 神门 内生殖器 便秘点 坐骨神经 交感 耳甲 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 耳甲包括耳甲艇和耳甲腔 七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肾 肝 胰胆 八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穴位有 1 口2 食道3 贲门4 脾5 心6 肺7 气管8 三焦9 内分泌 口 食道 贲门 脾 肺 气管 内分泌 三焦 九 耳屏 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 又称耳珠 耳屏相当于咽喉 内鼻 肾上腺 耳屏 1 外耳2 外鼻3 屏尖4 肾上腺5 咽喉6 内鼻7 饥点8 渴点9 心脏点 咽喉内鼻 外耳 屏尖 肾上腺 外鼻 饥点 渴点 心脏点 十 对耳屏 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对耳屏相当于头和脑部 对屏尖 缘中 额 枕 颞 皮质下 耳屏与对耳屏有三个切迹 1 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 2 轮屏切迹 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 3 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腺系统 十一 耳垂一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垂相当于头面部 目1 目2 牙 舌 颌 垂前 眼 内耳 面颊 面颊 扁桃体 十二 耳背穴位 部位 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 下脚沟处 主治 高血压别名 降压沟 耳背沟 记忆方法 1个 卷 指卷曲的耳轮 对应膈肌 含有膈肌信息 可调节膈肌 耳轮穴位 耳中 直肠 尿道 外生殖器 肛门 耳尖 结节 轮1 轮2 轮3 轮4 共11个穴位 记忆方法 2个 平 指2个平面 一个是耳垂和对耳屏合起来的大平面 另一个是耳屏这个小平面 对应头 面部 含有头面部信息 耳垂对应面部 眼 舌 扁桃体 垂前 内耳 牙 颌 面颊 屏间前 屏间后共10个穴 对耳屏对应头部 对屏尖 脑干 缘中 枕 颞 额 皮质下共7个穴位 耳屏对应鼻 咽部 耳屏外侧有外耳 外鼻 屏尖 肾上腺共4个穴位 内侧有内鼻 咽喉2个穴位 记忆方法 3个凸 指突起 是对耳轮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三个突起部位 含有椎体 躯干和下肢的信息 对耳轮体对应人体的颈和躯干 颈椎 胸椎 腰骶椎 颈 胸 腹 对耳轮下脚对应臀部 臀 坐骨 交感 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 趾 跟 踝 膝 髋 记忆方法 4个凹 指凹陷 包括耳甲腔 耳甲艇 三角窝和耳舟四个凹陷部位 含有内脏和上肢的信息 耳甲腔对应胸腔 心 肺气管 内分泌 脾 三焦口 食道 贲门 记忆方法 耳甲艇对应腹部 肝 胰 胆 肾 膀胱 输尿管 糖尿病点 腹水点等穴位 三角窝对应盆腔 神门 盆腔 内生殖器 便秘点等穴位 耳舟对应上肢 指 腕 风溪 肘 肩 锁骨等穴位 耳穴功能归类 十止 六对 利五官 三抗 一退 调整三 两补 三健 脑 肝 脾 催 理 降 解 利 眠 收十止 止痛 止晕 止惊 止咳 止喘 止痒 止鸣 止带 止吐 止酸六对 镇静 兴奋 降压 升压 降率 强心 止血 活血 利尿 止遗 通便 止泻 利五官 利咽 明目 助听 鼻通 美容三抗 抗过敏 抗感染 抗风湿一退烧 三调整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 调整内分泌功能 调整月经周期 经量两补 补肾 补血三健 健脑 健肝血 健脾助运其他功能 催乳 理气消胀 降糖 解痉 利胆 安眠 收敛汗液 耳穴功能归类 1 具有止痛功能的耳穴 神门 止痛要穴 止一切痛 交感 止内脏痛 肝 止关节痛 脾 止肌肉痛 肾 止骨痛 肺 止皮肤痛 1 耳穴功能归类 2 止晕功能较好的耳穴 枕 内耳 眩晕点和耳尖3 具有止咳功能的耳穴 对屏尖 神门 枕 脑干4 具有止喘功能的耳穴 对屏尖 角窝中 肾上腺 风溪 耳穴功能归类 5 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 耳尖 风溪 肺 神门和内分泌 6 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 肾上腺 耳中 脾7 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 耳背沟 角窝中 耳尖和心8 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 神门 交感 枕 心 耳穴功能归类 9 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 肝 肺 心10 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 三焦 内分泌 艇中 艇角 肾11 具有通便功能的耳穴 三焦 直肠 大肠 便秘点12 具有退热功能的耳穴 耳尖 屏尖 肾上腺 耳穴功能归类 13 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耳穴 内分泌 缘中14 具有解毒 排毒功能的耳穴 肝 肾 内分泌 肾上腺15 具有抗感染 抗过敏 抗风湿功能的耳穴 耳尖 内分泌 神门 肾上腺 在人体患病时与机体相关的耳穴上出现各种阳性反应 不同的病种 阳性反应不同 病情演变过程不同 阳性反应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 转归过程不同 因此 病程的不同时期 所选用的耳穴诊断方法也不同 根据阳性反应点的各种特征形成了不同的诊断方法 这些诊断方法有的可用于急性病症 痛症 以及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的适用于慢性病 器质性疾病 既往史的诊断 有的诊断方法适用于情绪的诊断 睡眠状况及血压高低的判断 任何一种方法很难对付全身急 慢性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 做出较确切的诊断 为了能通过耳穴诊断 全面了解耳廓阳性反应点的变化 在临床耳穴诊断中综合运用上述各种诊断方法 即一视 二触 三测听 四辩证 阳性反应点 当人体脏腑 组织器官 四肢躯干发生疾病时 在耳廓上与机体相对应部位上 出现各种不同的阳性反应 如颜色 形态的改变 丘疹 脱屑 血管充盈 疼痛敏感 低电阻 组织化学及微量元素变化等 这些在耳穴上的阳性反应均称阳性反应点 一 视诊法 是根据耳穴的变色 变形 脱屑 丘疹 血管充盈 用目视的方法进行诊断疾病的方法 视诊法常用于各种急性病 慢性病及慢性病急性发作的诊断 主要用于定位和定性诊断 视诊前 切勿清洗消毒按摩耳穴 以免充血或使阳性反应物消失 出现假阳性 视诊时 操作者两眼平视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耳廓 由内向外 由上向下 顺着耳廓表面解剖部位 仔细观察耳穴阳性反应点 当发现可疑阳性反应点时 可用食指或中指从耳背顶起 首先暴露阳性反应物位置 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对其上提 下拉 外展 使阳性反应物先绷紧 再慢慢放松 然后再绷紧 放松 仔细辨认阳性反应物的位置与性质 大小 形态 色泽 硬度等变化 并将双耳对照观察 发现皮下或皮内有可疑结节 条索 隆起等病理反应时 可用手指触摸或用探棒前后左右触诊 辨认结节 大小 硬度 可否移动 边缘整齐否 有无压痛 当发现一侧耳廓有阳性反应点时 必须对双侧耳廓进行探测对比观察 以鉴别阳性反应物的部位真伪和性质 视诊三角窝 耳甲艇 耳甲腔等部位时 应借助中指顶起耳廓 并用探笔拨开耳轮脚和对耳轮下脚 以充分暴露视诊部位视诊时的光线要充足 以自然光光线为佳 视诊阳性反应的类型 特征及临床意义1 变色 1 红色白色灰色青紫色深褐色2 变形1 隆起 结节状 串珠状 线型及条状 条片状隆起 条片状或圆形隆起2 凹陷 可见点状 片状 或条状 线型凹陷 线型凹陷亦称为耳折征 耳穴沟 3 丘疹 常见点状 水疱样和脂溢性丘疹 4 脱屑 多有白色糠皮样脱屑或鳞状脱屑 5 血管充盈 阳性反应类型与疾病反应规律 1 急性病症 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区 色泽充血红润 可见点状 片状或不规则改变 毛细血管呈色泽鲜红 耳穴区可见脂溢及光泽 2 慢性病症 器质性病变 退行性病变 外伤 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区 呈白色 褐色 伴有点状 片状 线状隆起或凹陷 水肿 白色丘疹 褐色丘疹 无脂溢 无光泽或见脱屑 3 慢性病急性发作 白色片状隆起 中间红色4 皮肤病 糠皮样或鳞状脱屑 褐色丘疹 皮肤粗糙 纹理加深 色泽沉着 呈深褐色5 肿瘤疾患 色泽正常 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呈结节状隆起 多见良性肿瘤 色泽灰暗 或呈蝇屎状 结节状隆起多为恶性肿瘤 6 手术瘢痕 内脏组织器官手术切除后相关的耳穴皮肤皱褶似线条或半月形 呈褐色 暗红色瘢痕样反应 二 耳穴触诊法耳穴触诊法是根据人体患病时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出现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如隆起 凹陷 水肿 低痛阈 疼痛敏感等 临床上用指摸法 压痛法 压痕法 耳穴探测仪探笔探触耳穴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极重要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急性病 慢性病 慢性病急性发作 外伤 肿瘤的诊断 耳穴触诊法适应证广 不只对疾病可进行定位诊断 而且可进行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 是当今耳穴诊断方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此法应用于临床 可提高耳穴诊断符合率 耳穴诊断由过去只检查穴位压痛点作为治疗取穴的依据 到现在可以定位 定性诊断 并可应用此法做鉴别诊断 应用耳穴触诊法可诊断200种疾病 耳廓指摸法是用手指触摸感觉与疾病相关的耳穴的形态变化 如有无耳软骨增生 软组织增生 结节状隆起 隆起增生的范围 软硬度以及指摸部位的疼痛敏感程度来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指摸内容 无耳软骨增生 软组织增生 结节状隆起 隆起增生的范围 软硬度以及指摸部位的疼痛敏感程度 指摸的方法 用右手或左手的拇指放在触摸的耳廓区 食指在耳背相对应部位 两手指互相配合触摸耳穴形态变化 指摸耳轮内侧缘 耳甲腔 耳甲艇 检查肝 胆 胃 胰 胆道 十二指肠区时 常用中指配合将触摸部位从耳背顶起 以辨别阳性反应点 范围大小及软硬度 触摸顺序 耳垂 对耳屏 耳舟 对耳轮及耳甲 耳轮 耳背 指模法注意事项 1 指模耳穴时 必须将手指指腹紧贴软骨区 以适宜的压力 上下左右移动 仔细寻找阳性反应物 发现阳性反应物时 要注意体会阳性反应物的界限 边缘 大小 光滑度软硬度 可否移动及疼痛敏感程度 不可移动 界限不清疼痛敏感者多为恶性肿瘤 2 触摸耳穴病理形态学改变时 注意与耳廓先天性畸形鉴别如耳甲艇分隔 耳轮脚延伸 3 触摸耳舟 对耳轮 对耳轮上脚 肝 胆 脾 胃等部位一定要用中指顶起耳背充分暴露阳性反应物 对耳轮 耳舟部位在触摸时 以先牵拉外展 中指顶起耳穴所要检查的部位 更易发现阳性反应物 辨证选穴原则1 按相应部位选穴 根据人体患病部位 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取穴的方法胃痛 取 胃 穴目病 取 眼 穴肩痹 取 肩关节 胆囊炎 取 胰胆 2 按中医辨证选穴脱发 取 肾 穴 肾 其华在发皮肤病 取 肺 因为藏象学说认为 肺主皮毛 3 按经络辩证选穴坐骨神经痛 取 膀胱 或 胰胆 穴牙痛 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