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张莉莉张小龙.doc_第1页
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张莉莉张小龙.doc_第2页
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张莉莉张小龙.doc_第3页
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张莉莉张小龙.doc_第4页
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张莉莉张小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张莉莉张小龙 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张莉莉张小龙(西藏农牧学院招生就业处,西藏林芝860000)冰摘要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对甘肃省5所寄宿小学169名寄宿小学生进行测查,旨在考察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现状及关系,为寄宿制小学教育提供意见。 结果表明 (1)独生寄宿小学生的负向提名得分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寄宿小学生,正向提名显著低于非独生寄宿小学生; (2)寄宿时间为0O5年学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051年和115年以上的寄宿小学生,男生的负向提名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寄宿小学生正向提名和社会喜好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负向提名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关键词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孤独感B8442A11-5340N (xx)04002705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 寄宿制小学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兴起。 由于寄宿制小学有别于常日制小学的办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期发展可能产生一些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寄宿制的利弊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但多数都是从案例、观察中得来的。 此外。 对寄宿生的心理状况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人格特征、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等方面,对于寄宿小学生的相关研究较少。 针对目前的这种现状本研究深入探讨寄宿小学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现状及关系为寄宿小学教育提供理论依据1研究方法11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甘肃省定西地区5所寄宿小学四到六年级寄宿小学生共180名,有效被试为169名,被试构成情况见表112研究工具和方法121儿童孤独量表采用Asher等人于1984年编制的专用于三到六年级学生的OL童孤独量表,该量表包括16个孤独条目(其中lO条指向孤独,6条指向非孤独)和8个关于个人爱好的插入条目f为了使被试在回答时放松一些),采用15级评分,累计得分高的表示孤独感一社会不满较重孤独感量表总分I46分为存在孤独感。 因子分析表明插入条目与负荷与单一因子上的l6个孤独条目无关16个孤独条目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80122同伴提名法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同伴关系。 同伴提名包括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两部分要求被试分别写出3个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同学名字根据Coie和Dodge在1983年提出的分类标准,以班级为单位将正向提名(ML)、反向提名(LL)的次数标准化,二者之差为社会喜好(SP)分数,即受欢迎程度,二者之和为社会影响(SI)分数。 在此基础上将被试分为社交地位不同的五组受欢迎组(SPI,ML0,LL1,ML0,LL0)和一般组(所有其他儿童)。 本研究用正向提名、负向提名、社会喜好和社会影响分数表示同伴关系状况l1I。 13研究程序首先把被试分为5个班级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担任主试,并对主试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和施测时间,对可能出现的与问卷有关的问题进行讲解。 其次,在正式答题前,由主试向被试口述统一的指导语及有关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按照指导语要求填写儿童孤独感问卷等全班同学完成这些问卷后让学生休息5分钟最后,进行同伴关系的测量,由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本班同学的姓名一编码对照表然后在问卷最后填写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三位同学的编号,告诉学生下课后不要讨论,测试结束后由研究者本人当场收齐名单列表和问卷全部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31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的总体特点寄宿小学生处于普通组和忽视组的人数较多其次是受欢迎组。 再次是被拒绝组处于有争议组的人数最少,且受欢迎组、被拒绝组、忽视组、有争议组和普通组在是否寄宿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62105)。 说明寄宿小学生的同伴关系状况良好寄宿并不会导致儿童受到同伴的不喜欢。 这可能是因为同伴交往更多取决于个体的个性特点和交往技能寄宿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并不会改变儿童的人格特点,相反,儿童在集体宿舍中也会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交往方式。 故而不会降低同伴接纳水平。 本研究显示寄宿小学生中存在孤独感者占178。 较低孤独感的学生较多,说明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偏低与以往有关小学生孤独感状况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对于寄宿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一方面,寄宿小学生偏远山区,有些学生还是留守儿童,很早就培养了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更多的机会发展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降低孤独感另一方面,寄宿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每所寄宿学校都配备一名生活老师生活老师扮演了父母、老师、朋友的三重角色,是寄宿生强有力的支持系统,能有效降低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 但是也有很多的寄宿小学生受到孤独感这种负性的情绪情感状态的影响而且这不是个别寄宿小学生的特殊情况涉及到了15左右的寄宿小学生这可能是因为某些儿童由于人格方面是比较敏感或消极的原因,这样的儿童因为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害怕被拒绝,使用过当的自我防御机制,因而常有孤独感;也有的儿童因为情绪控制能力很差同学与他们交往的时候因为缺乏安全感或者因为交往得不开心,从而不愿意与他们一起玩与他们交朋友I3l32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孤独感在人口分布上的特点321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在人口分布上的特点本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负向提名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正向提名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被同伴不喜欢的提名较多,喜欢的提名较少。 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的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造成了他们的正向提名较低,负向提名较30张莉莉张小龙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高。 本研究还表明男生负向提名高于女生这与池丽萍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周宗奎等人的研究指出男生往往表现出较多的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反映在自身的社交行为和策略上就很容易导致其较差的同伴关系,而女生由于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得更为收敛,更愿意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网络,因此她们的同伴关系自然就比男生要好41。 322寄宿小学生孤独感在人口分布上的特点本研究表明孤独感总分在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的寄宿小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这和以往对独生子女的孤独感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中就享受着独一无二的特权所有宠爱集于一身有许多父母把孩子交给了老人一辈,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孙辈的过分疼爱会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等特点,这些孩子寄宿后面对集体生活,会感到难以适应,要么是任性造成同学的不喜欢,要么是不懂得沟通技巧而缺少朋友,变得孤单。 在孤独感总分上不同寄宿时间寄宿小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年小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051年学生得分和1年以上学生得分,刚刚寄宿的小学生普遍感觉到了孤独这和对大学新生以及高中新生的孤独感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刚刚寄宿后,面对新环境、新同学,很多寄宿小学生感觉到了害怕。 调查中许多老师反映刚寄宿后的小学生经常会闹着要回家,因为想家而常常哭泣;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他们常常会闷闷不乐。 而随着时问的推移,学生渐渐适应了寄宿生活,并体会到了寄宿的诸多好处,如早上可以多睡会儿,不用很早起床赶路,晚上能在学校上自习,并且在一起玩的伙伴也多了等,从而能认可并喜欢寄宿生活孤独感逐渐减少。 3-3寄宿小学生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的关系本研究表明,寄宿小学生正向提名和社会喜好均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负向提名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这表明寄宿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存在相关。 研究发现儿童孤独感与较低的同伴接受性有关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儿童有争议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儿童51。 依据米尔斯代fCWMills)的重要他人理论。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的作用在减弱,同伴的影响逐步增长,同伴交往也就成为寄宿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61。 Shaffer指出拥有一个或多个亲密的朋友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情感上的安全网络这种安全感可以帮助儿童更积极地迎接新的挑战,而且可以帮助儿童承受所面临的压力(如父母离异、同伴拒绝等)【7J。 寄宿小学生获得的正向提名越多,说明他们越受同伴群体的喜欢,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选择的求助对象也较多。 情感上也能获得安全感,因此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 从而降低了孤独感4结论与建议 (1)寄宿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良好,且大多数儿童的孤独感较低寄宿小学生正向提名和社会喜好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负向提名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2)寄宿制学校应加强心理教育,对刚寄宿的学生进行摸底,对不同家庭、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心理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加强对学生人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