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岳麓版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作业_第1页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岳麓版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作业_第2页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岳麓版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作业_第3页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岳麓版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作业_第4页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岳麓版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2012届山东潍坊三县阶段性检测)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2如果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 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C使用青铜器松土 D用铁犁翻耕土地3(2012届广东中山桂山中学期中)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有()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青铜主要用于酒器的制造青铜农具广泛应用A B C D4(2012届广东汕头高一质检)庄子秋水:“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这一记载反映了()A生产动力的重大进步 B铁犁牛耕的推广C自耕农经济的出现 D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5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信息是()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6(2012届广东梅州东山中学期中)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筒车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农具与技术的改进C郡县制的普遍建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8一位外国学者曾说:“称中国为河川之国,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有众多的河流,而且在于因为对河川进行了治理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历史。”不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建成芍陂B秦朝时期建成郑国渠C西汉时期出现漕渠D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9.(2012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10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A BC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现象。(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1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请回答:(1)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自耕农经济是怎样的经营模式?(3)自耕农经济有哪些特点?(4)“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为什么能够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2012届广东深圳测试)史学家认为,公元前645 年晋国“作爰田”是一次重大变革,根据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其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各个阶层的地位3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4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弘羊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西周北魏唐朝明朝A B C D6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7有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8(2012届广东佛山一中期末)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C宋代采取均田与限田的措施 D宋代“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9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0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廛:卖东西的店铺)”。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消失C佃农与市场发生关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内容。(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卷136材料二(公元485年北魏)颁发诏令,实行均田;将土地分为露田、桑田两种。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受露田20亩。露田加倍或2倍授给,以备轮种。桑田为农业田,不须还官,但须在3年内种植桑、榆、枣等树,而露田在身死后或年过70岁后要还给官府。在不宜种桑的地方,给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奴婢可与良人接受同样数额的田地。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具体实行均田制时,原有的桑田,所有权不变,但要用来抵销应受份额。已达到应受额者,不得再受,超过应受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受额部分,可以买足。凡土地不足之处,允许向荒地处迁移,土地富足的地方,可以随力所能及借用国有荒地耕种。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露田与桑田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均田制规定土地不得买卖,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土地买卖现象?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2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区域的总体特征是()A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B江南地区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大C龙门碣石以北在西汉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D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3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4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人地矛盾A B C D5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 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统治残酷阻碍经济发展人口稠密资源贫乏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A B C D6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7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8下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东汉 B南朝 C隋朝 D南宋9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富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南方商品经济水平较高B江浙一带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C江浙地区人杰地灵有良好的文化氛围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10(2012届广东湛江二模文综)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单位:人)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合计北方40628061181110120南方181024370027769237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形成以上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频繁 B经济重心南移 C中原人口南迁 D南方重视教育二、非选择题11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边疆地区也存在着游牧经济。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四大经济区。见下图:材料二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地图中标示的农业区域向北方扩展的原因和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中标示的农业区域向南方扩展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材料一、二均摘自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三汉代至清末江淮较大水灾统计朝代西汉唐明清每百年次数15.223.475.7262.9长江流域水患研究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进程和原因。(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长江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长江流域开发的认识。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把煤作为冶炼燃料的明确记载C南北朝时期灌钢技术使兵器更加锋利D秦汉时期开始用淬火技术处理铸铁2(2012届广东增城调研)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下图),由此可以看出()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A B C D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中国却在元代就已经掌握了一次纺出三根纱的高超技术,对这一技术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是()A郦道元 B黄道婆C哈格里夫斯 D汉文帝4(2012届广东肇庆二模文综)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5(2012届广东广州七区质检)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6(2012届广东中山统考)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7在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青铜器唐宋/棉布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陶瓷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8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一现象反映了()A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私营手工业的兴起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9(2012届广东惠阳高级中学段考)元朝时期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作“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上述变化()体现出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使统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征调各类工匠反映了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松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A B C D10据张瀚松窗梦话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受到欢迎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佴(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 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元史材料二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定期到官府服役者)百二十三万,构占工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其余为坐匠。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后又规定一律以银代役。 中国史纲要材料三(入清以后)“原匠子孙逃故无遗”,止存户籍。1645年,顺治帝“免直省(直隶)京班匠,并除其匠籍”。康熙以后,废除了匠籍。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什么弊端?(2)材料二、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和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进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材料三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2)结合材料二思考,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反映出什么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南海一号”是宋代我国向外运送手工业品的船只,船上大量手工业产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4)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作品中的瓷器为青花瓷,被有意安排在了突出位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瓷器应是在中国哪个朝代时输出的?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单项选择题1(2012届广东惠阳高级中学段考)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A原始农业 B工商食官 C重农抑商 D工商皆本2下列属于隋唐时期商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的是() A政治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B南北往来的密切C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出现 D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3(2012届广东佛山一中期末)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张三正为他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于昌明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A纸钞 B金币 C银两 D布帛4(2011年海南单科)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6(2012届广东惠阳高级中学段考)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二五八,即农历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7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 BC D8(2012届广东惠阳高级中学段考)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9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这段谕旨说明南宋政府()A注重对官吏的考查 B重视海外贸易C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D注意开源节流10(2012届广东江门高三调研)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业出现的时间。(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3)材料三与前两则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明清农业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水稻的种植南北比较普遍 B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粮食产量减少,经济作物增多D耕地面积日益缩小2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相当繁荣3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旧转型的趋势,最主要的表现是()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资本主义因素萌芽产生C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D大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4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该材料表明当地()A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日益成为江南棉织业的中心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5(2012届广东佛山一中期末)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6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永乐至宣德年间,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一种上规格的、可以向世界炫耀的特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海禁不是一刀切,对民对官有区别海禁松动就会有利于商业发展值得炫耀的航海与海禁政策相抵触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明朝还在闭关自守A B C D8清末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堵塞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A B C D9“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物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10(2012届广东揭阳联考)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属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二、非选择题1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州哪些历史现象?“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这些人靠什么生活?(2)我国明清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还出现了哪些新特点?(3)明清时期对内、对外采取怎样的商业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后果如何?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雍正帝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 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一、单项选择题1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A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诱使他们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D为了传播基督教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3“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游记中加了45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是完全真实可信的B马可波罗的游记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C哥伦布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有确凿证据D马可波罗游记最早是用中文写作的4(2012届广东六校联考)“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请问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迦马 D麦哲伦5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人所谓的“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D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地方62010年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这样说:“在15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热那亚籍的航海家哥伦布带回了关于新世界的讯息。新世界是什么,是土地,是人口,是资源,后来人们发现,那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哥伦布开辟了新航路 B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C15世纪是新世界发现的时代 D热那亚地区连接了新旧世界7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地处海陆交通要冲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探索新航路D居欧洲商业中心地位8新航路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C证明了地圆学说 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9下列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隐含着对历史的某种价值判断。请问这个选项是()A.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B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C.19世纪中叶的俄国 D19世纪以来的美术10(2012届广东梅州东山中学期中)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辟后400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流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二、非选择题11这是一幅14世纪前后欧洲的商路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1)在14世纪,如果你是意大利商人,你要到达中国广州的必经地是哪里?到15世纪后,你有哪些新选择?(2)达伽马和迪亚士都是从里斯本出发的,行程都经过非洲西海岸,但最终二人走了不同的路线。推动他们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是什么?(3)15世纪中国的郑和也曾远航过,郑和与同时代西方船队的远航有什么不同?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意大利)塔维亚尼:“1988年3月,在庄严的政府官厅里举行有纪念意义的新版哥伦布资料汇集首发仪式时,我们明确地指出这个热那亚人的伟大业绩是一个发现,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就这样被认为是独占的。这不是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而是整个旧世界包括中国、 印度和日本当时都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然而,上千年以来,在新世界里有许多居民,其中一些已达到相当高的文化、文明和能力水平。”材料二(墨西哥)马丁内斯:“对1492年10月12日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纪念?许多人对此有争议。西班牙语言文化学者和保守派人士似乎想不惜一切代价地庆祝发现传教500周年,而左派思想家则主张进行单纯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可使对蹂躏一冲突或不和的分析占一席之地,甚至可使争论继续下去,以便指责欧洲列强实行种族灭绝,并且以某种方式讨回旧债。”材料三(哥伦比亚)波萨达:“500年前征服者来到美洲, 我们现在称之为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的这种人种和社会现象也便开始存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不过是三种血统、三个人种和三种文化的聚合和交融,其结果就是发生了一个至今仍未结束的极其复杂,又充满痛苦的混合过程。这混合就是美洲土著、欧洲人和非洲人这三种血统和文化的大混合。当然,黑人这个因素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有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欧洲、拉美学者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评价上有几种观点?(2)对“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欧洲、拉美学者各是什么态度?(3)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早期殖民帝国葡萄牙的表述,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市场和原料产地B殖民地全部在亚洲和非洲C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垄断商路D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2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下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3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那么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C擅长海盗式的劫掠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4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庭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当时,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这一做法最主要是考虑到()A战争需要 B文化背景C商业利益 D外交机密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英国击败荷兰并夺取新阿姆斯特丹6进入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打开商品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C夺取香港诸岛 D巩固远东霸权7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8(2011年广东汕头一模文综)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国家157016701780甲232 000568 000450 000乙51 000260 0001 000 000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9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10“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利润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 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财富C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很多。材料二1596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在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材料三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 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阿姆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