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五章(4-1)作物病虫害防治_第1页
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五章(4-1)作物病虫害防治_第2页
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五章(4-1)作物病虫害防治_第3页
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五章(4-1)作物病虫害防治_第4页
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五章(4-1)作物病虫害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 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编者 庞惠玲,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 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二、烟草病害三、糖料作物病害,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一)马铃薯病毒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导致植株矮小,畸形,产量降低。,(图片来自马铃薯病害防治商鸿生编著),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一)马铃薯病毒病,(图片来自马铃薯病害防治商鸿生编著),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一)马铃薯病毒病,(图片来自马铃薯病害防治 商鸿生编著),1.症状 诊断要点:皱缩花叶病: 叶上出现明显深浅不均匀的斑驳、皱缩卷叶病: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呈瓢形,严重时呈圆筒状导管:切开块茎可见导管区的网状坏死斑纹。,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一)马铃薯病毒病,2.病原 (1)马铃薯病毒(PVX):由汁液传染。还可发生在番茄、茄子、烟草、曼陀萝等植物上。PVX在马铃薯上显为轻微花叶,叶病健大小无明显差异(亦称普通花叶病)。 (2)马铃薯病毒 (PVY):汁液和蚜虫传染。还可侵染番茄、茄子、烟草、龙葵等。PVY在马铃薯上先显花叶,后形成黑色坏死斑或条斑(亦称条斑花叶病)。我国发生的马铃薯退化,主要由PVX和PVY复合侵染引起的,称为皱缩花叶病。 (3)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引起马玲薯卷叶病。 此外,还有马铃薯M 病毒 (PVM)和马铃薯S病毒 (PVS)等。,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一)马铃薯病毒病,3.发病规律 PVX:在块茎中普遍存在,在自然条件下,病毒接触健株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传播。切刀、农具、衣物、动物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有的咀嚼式口器昆虫如蝗虫,可通过口器带毒机械传播。 PV:传毒蚜虫有十几种,其中以桃蚜为主。发生与蚜虫有密切的关系。当年播种带病毒的种薯,幼苗为带毒植株,在田间通过蚜虫扩大蔓延和再侵染。病毒主要在薯块中越冬。 PLRV:由蚜虫传染。有翅桃蚜是田间传染最主要的介体。,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一)马铃薯病毒病,3.发病规律 发病条件:马铃薯被病毒侵染后,发病轻重取决于温度条件。 (1)高温:有促进马铃薯病毒增殖的作用。气温低对病毒有抑制作用,虽体内含有病毒,但症状较轻,甚至隐症。 (2)蚜虫:在气温低、湿度大或多风多雨的地区,或在高海拔的山区,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均不利于蚜虫生长繁殖,发病轻;而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生长繁殖,发病则重。 (3)品种抗性差异:克新一号对PVY有抵抗力,不论病毒的致病力及环境条件如何,都不表现皱缩花叶症。而西北果、巫峡洋芋、红纹白、白头翁等品种卷叶病重。,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一)马铃薯病毒病,4. 防治措施 (1)采用无毒种薯 原种田用经过检验证明无毒的种薯,且设置在病毒繁殖较慢的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北方实行夏播留种,使结薯期避开高温;种子田应与生产田及传毒蚜虫的其他寄主作物远离4050 m以上,原种田和种子田要早期拔除病株和药剂防治蚜虫。 (2)农业防治 由于毒源种类多,难得到兼抗各种病毒的品种,可选抗当地一、两个主要病毒种类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高垄栽培、合理灌溉、增施肥料都可以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 (3)药剂防蚜 种子田出苗前后及时喷药防蚜。,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二)马铃薯晚疫病,1.症状 诊断要点: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扩大呈圆形或半圆形、暗绿至暗褐色大斑。湿度大时,在病斑边缘有一圈白霉。,叶背面,叶正面,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二)马铃薯晚疫病,2.病原为真菌门鞭毛菌亚门疫霉属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 infestans 病菌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和番茄,有交叉侵染的能力菌丝无色,无隔膜 病叶上的白色霉状物是孢囊梗和孢子囊,梗23根丛生从寄主的气孔伸出,孢囊梗分枝顶端膨大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单胞,卵圆形,顶部有乳突,基部有脚胞。,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二)马铃薯晚疫病,3.发病规律 (1)初侵染源: 以带菌种薯为主 (2)传播:病薯和病芽上所形成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侵染附近植株的下部叶片,成为本田块的田间发病中心。在适宜条件下,能多次再侵染,引起流行。,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二)马铃薯晚疫病,3.发病规律 (3)影响流行的因素: 在感病品种种植区,湿度是决定性因素。当湿度饱和,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的不到半个月。 品种间抗性差异大,一般株形直立、叶片小而多茸毛、叶肉厚、叶色深绿、气孔数目少的品种较抗病,反之则,较易感病;现蕾期至开花期最感病。 地势低洼、平作、密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间湿度高的地块发病重。,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二)马铃薯晚疫病,4.防治措施 鉴于该病上述发病特点,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结合消灭中心病株,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利用垂直抗性的品种控制晚疫病发生效果好,但不能持久;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合理灌溉,生长后期,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侵染薯块的机会;在流行年份,收获前两周割秧,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减低薯块带菌率。 (2)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药防治,可选70%加瑞农、72%克露、72%霜脲锰锌、72.2%普立克、50%敌菌灵、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等杀菌剂。,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三)马铃薯环腐病,(图片来自马铃薯病害防治 商鸿生编著),1.症状 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主要病状:植株地上部分发生萎蔫;病株茎基部的切面上,可看到维管束变为黑褐色;地下部分沿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 病症:切开病薯,可看到从维管束部分有乳白色或黄色菌脓溢出。,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三)马铃薯环腐病,2.病原 为植物病原细菌,棒状杆菌属,密执安棒形杆菌的环腐亚种 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Spieck.et Kott.)Davis et al. 本病菌对寄主的专化性较强,在自然情况下只为害马铃薯。,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三)马铃薯环腐病,3.发病规律 (1)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种薯;病菌在土中存活时间短 (2)传染途径:主要切刀传病 (3)侵入:只能从伤口。只要病薯混杂在种薯中,用刀切过带菌的薯块,再切健薯,就可传病,切一刀病薯能传染2428个健薯。 (4)发病:不同品种间病薯率差异很大;发病最适土温为1923;在北方,在20以上高温条件下贮藏种薯,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13低温条件下贮藏平均发病率。,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三)马铃薯环腐病,4.防治措施 关键是做到种薯不带菌 (1)选用较抗病的品种 (2)采用无病种薯 采用小整薯播种;播前提前出窖,堆放在室内晾种或催芽晒种,汰除病薯 ;用整薯催芽,芽(苗)栽避免切刀染;利用实生苗所结的薯块获得无病种薯。 (3)切刀消毒 准备两把刀,一盆药水。切刀轮换使用。药水可用5%石炭酸、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等。 (4)药剂浸泡种薯 用50l/L的硫酸铜溶液浸泡种薯10min可获较好的杀菌效果。,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四) 甘薯黑斑病,(图片来自 中国农作物病虫病图谱),1.症状 甘薯黑斑病在育苗期,田间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被侵染,主要危害幼苗和薯块 诊断要点:引起死苗和薯块腐烂等症状。幼苗基部变黑腐烂;温、湿度适宜时,病部产生灰色毛刺霉状物,病重时根部腐烂,仅残存纤维状的维管束。,1病薯及病苗 2病薯切面 35分生孢子 6 子囊壳 7子囊及子囊孢子,2,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四) 甘薯黑斑病,2.病原病原为真菌门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的甘薯长喙壳 Ceratocystis fimbriata E11& Halsted 营养体:成熟菌丝深褐色 无性繁殖:产生内生无色、单胞、圆筒形或哑铃形、两端平截分生孢子和在分生孢子梗内暗褐色、球形或椭圆形厚膜孢子 有性繁殖:子囊壳球形,具长喙,顶端裂成须状;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状,成熟时成团聚集于喙端,呈黄白色蜡状小颗粒。 寄生性: 还能侵染其他多种旋花科植物,有生理分化现象。,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 薯类、烟草、糖类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四) 甘薯黑斑病,3.发病规律 越冬:以厚垣孢子、子囊孢子和菌丝体在病薯块和土壤、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初侵染源:病种薯和病幼苗、含有病残体的土壤和粪肥 侵入:从各种伤口、自然孔口和幼苗基部的自然裂口 传播:病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喷淋水向四周扩散,使更多秧苗发病,栽植后,病情继续发展,重病苗短期内死亡,轻病苗上的病菌沿薯蔓蔓延侵染新结薯块,形成病薯。贮藏期间温、湿度适宜病菌侵入时,轻则薯块带菌,重则造成烂窖。,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四) 甘薯黑斑病,3.发病规律 发病条件(1)温度:土壤温度1530范围内都能发病,最适温度为25,高于35或低于8,病害停止发展(2)湿度:土壤含水量在14%60%之间,最适发病。一般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3)土壤:低洼、土质粘重、连作的地块发病重(4)伤口:薯块裂口多或有虫、鼠伤口的薯块,发病重(5)品种: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春薯比夏、秋薯发病重。,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四) 甘薯黑斑病,4.防治措施(1)培育无病壮苗 选无病留种地和无病苗圃,提供无病薯苗;施无菌肥,种薯单收、单运、单贮藏;严禁从病区调进种薯种苗;彻底清除病残体,并集中深埋。不用病薯块喂牲口,不用病土、旧苗床土垫圈或积肥。,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四) 甘薯黑斑病,4.防治措施(1)培育无病壮苗 霜前选晴天收获种薯。在薯块进窖后1520 h内将窖温升到3437,并保持4天,高温处理后尽快使窖温降至1215。育苗时,严格剔除病、虫、伤以及受冻薯块。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浸种、或药剂浸种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浸种lO min或50%代森铵200300倍液浸种lO min。尽量采用新苗床育苗,要采用高剪苗。,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四) 甘薯黑斑病,4.防治措施 (2)栽培管理 实施轮作,增施有机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3)药剂浸苗 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浸苗5 min,或50%多菌灵25003000倍液浸苗23 min,要求药液浸至薯苗10 cm左右。,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五)甘薯贮藏期病害,甘薯贮藏期病害在我国有15种。其中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冻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和软腐病等。贮藏期病害可造成甘薯烂窖,一般损失约占贮藏量的10%。,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五)甘薯贮藏期病害,(图片来自 中国农作物病虫病图谱),1.症状(1)黑斑病病薯可来源于田间侵染和入窖前的伤口受侵染。薯块症状参见甘薯黑斑病(2)软腐病 俗称水烂,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诊断要点:软腐病为薯块患病组织软化、破皮后流出黄褐色汁液,病部表面有白色棉状菌丝,并有灰黑色小粒。,甘薯软腐病,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五)甘薯贮藏期病害,(图片来自 中国农作物病虫病图谱),2.病原(1)黑斑病 同前所述(2)软腐病 为接合菌亚门真菌,根霉属匍枝根霉 Rhizopus stolonifer Vuill. 菌丝及孢囊梗白色,孢子囊黑色,孢子囊内含大量褐色、单胞、圆形的孢囊孢子;与孢囊梗对生有假根,两假根之间生有匍匐菌丝。,甘薯软腐病菌,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第四节薯类、烟草、糖料作物病害,一、薯类作物病害,(五)甘薯贮藏期病害,3. 发病规律 (1)黑斑病 甘薯生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