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_第1页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_第2页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_第3页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_第4页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武汉市 20132013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命题说明命题说明 一 总体评价 2013 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 和 2013 年武汉市初中毕业 生学业考试说明 而设计 全卷体现了语文教育为 人 的终身发展而关注 人 的精神的成长 灵魂的塑造 思维的激活 能力的推进 语文教育应该做和语文相关的富有语文气质的事情 所以 语文卷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 关注语文教育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这套试卷的选材和设题都体现了语文教育对 人 的关注 并形成一种导向 语文教育必须 关注 人 的灵魂的塑造 词语和语段考查所用素材关注到人的精神世界的生活 心灵的自足和 灵魂的安放 现代文阅读 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 人类物质世界 的膨胀导致精神世界的坍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引领作用 写作 题的设计 瞄准 看 与 看见 的差异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社会 书本 生活等的表面现象背 后存在的真知 真相 真理 真情 学会用头脑和灵魂去看世界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引导学生关 注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 积极地为塑造 武汉形象 建言献策 为维护文明形象身体力行 唤醒内 心的责任感 二 关注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考查 这套试卷的选材和设题都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方面提出了要求 1 安静地阅读 试卷中的第 2 4 题 现代文阅读的两道大题 18 题 作文的材料 都要求学生 细致阅读 尤其需要阅读状态特别安静 才能理清内部的逻辑关系 准确作答 2 细密地推敲 试卷中的阅读文本篇幅不长 但是每篇都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推敲文本内部的逻 辑关系 文本的内容和主旨 如第 15 16 题 必须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推敲段落之间的逻辑 关系 才能准确作答 3 审慎地表达 试卷中题目设计指向性明确 答题要求清晰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读文 读题 做题 然后组织语言有序地答题 如第 15 18 题 都在题干中明确提示了答题的方向和方式 希望 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 三 关注对语文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套试卷特别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也为日常教学作了良好的引导 1 特别的观察和思考生活的思维方式 如写作题 强调了 看见 与 看 的区别 重点在 看见 的方式 过程 意义 运用 头脑和灵魂 方能看见生命的灵性 世事的真相 人性的 善恶 人情的冷暖 这需要内心拥有智慧 良知 道义等 这种看世界的方式能引导学生去关注这 个世界值得关注的东西 值得思考的东西 再如综合性学习第 18 题 在为提升 武汉形象 而努力 的过程中 针对武汉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建言献策 这样的思考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现象入手 解决 身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学习语文获得的能力来解决问题 2 融合历史与文化的思考深度 如阅读题 通过反思现状 物质世界的发展高速迅猛 淹没 一切 导致精神世界的沦丧 来思考 国人到底该如何发展 如何用传统道德来引领国人的发展 这样的思考 能引导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四 关注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这套试卷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的考查比较多 如实用文阅读 第 7 题考查学生能否运 用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 题目设计了一个排练以清朝为背景的课本剧的情境 运用文本中的知识来 设计道具 活泼而有趣 再如文言文阅读 虽然选用的是课外文本 但是考查的字词全部来源于课 内 答题所需的理解能力来自于初中三年的语言积累 五 语文学科的语文味 这套试卷所选的素材都有着浓郁的语文味 从基础题的心灵的快乐 隐心的意义 到阅读题的 传统建筑中的狮子 智囊全集记载的用人智慧 现代文化学者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民族传统的呼唤 再到作文题的对自然世事和人性人情的审视 处处体现着语言美 思想美 智慧美 二 统计数据分析 此次分析全样本试卷数量为 63717 份 根据网上阅卷系统所统计的全样本数据得出以下分析结 果 2013 年武汉市语文试卷的难度系数为 0 66 与去年的 0 67 相比难度略有增加 与命题预期基 本符合 总体难度不大 差异系数为 0 18 试卷的区分度达到 0 27 区分较好 命题小组和阅卷业 务组较好地控制了试卷的总体难度和信度 在试卷区分度的调控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从全市的平均分来看 今年的 79 18 较去年的 80 15 有所降低 从最高分来看 今年的 117 和 去年一样 这说明语文学业考试已完成其肩负的毕业与升学的双重责任 从语文试题分数频率分布图的情况来看 基本呈正态分布 按照题目难度曲线形态特征和题目 选拔功能进行考察 其中符合毕业需要的合格率达到 96 优等率达到 46 很好地实现了毕业功能 和甄别选拔功能两方面的需要 从试题的难度分布曲线的走向来看 难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在前六的是 15 16 11 14 13 18 题 这与命题的预期是一样的 整套试卷期望拉开距离的题目都到了预期 效果 20 个题目的难度取值范围在 0 14 0 97 之间 每个大题内部由易到难排列的顺序是清晰的 特别是现代文阅读二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 基础部分的难度排列较为平和 符合考试 规律 整套试卷 20 个小题中高难度题目有 2 题 10 分 中难度题目有 6 题 70 分 低难度题 目有 12 题 40 分 分布较为合理 从题型 内容和能力结构差异特征的表现来看 在 4 种题型 6 项内容 5 种能力的测试中 测 试差异系数较好 全卷 20 题计 120 分题目的测试区分度 其优 良 可 差等级构成的比例 题量 相对比为 9 7 4 0 试题区分度的优良率为 80 以上 差等率为 0 00 没有差的题目 从现代文 阅读追求的区分度来看 整体不错 但是个别题目的区分度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这说明在命题和 制作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也说明在阅卷过程中需要对老师进行更加科学和更 加深入的培训 进一步提升阅卷工作的质量 从语文试题能力特征反应表格来看 六种能力 识记 19 分 理解 107 分 分析综合 84 分 鉴赏评价 8 分 表达应用 71 分 探究 8 分 在卷面合理分布 难度系数依次 为 0 91 0 63 0 65 0 36 0 63 0 47 呈现出正态的分布 区分度依次为 0 29 0 28 0 28 0 50 0 26 0 58 按照能力层级的要求也呈现出正态的分布 这说明命题者 在全卷的能力的分布上设计比较科学 也反映出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从语文试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表格来看 四种题型 选择题 30 分 填空题 12 分 简 答题 28 分 写作题 50 分 分布较合理 难度依次为 0 75 0 92 0 46 0 67 区分度依 次为 0 42 0 29 0 38 0 26 都呈现出正态的分布 这说明日常的训练使学生对不同题型的适 应程度较高 能力较强 各种题型的区分度差异不大 命题者很好地平衡了这种差异 使试题的科 学性得到了保障 附 表 1 语文试题一般统计特征与测试水平差异比较 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武汉市117279 1814 030 180 660 27 表 2 语文试题分数频率分布 120 105104 102101 9998 9695 9392 90 人比例 累人比例累计 人数 比例累计 人数 比例累计 人数 比例累计 人数 比例累计 数计数 379 59 379 697 1 09 1076 1360 2 13 2436 2456 3 85 4892 3786 5 94 8678 5210 8 18 13888 89 8786 8483 8180 7776 5655 0 人数 比例 累计人数 比例累计人数 比例累计人数 比例累计人数比例累计人数 比例 累计 6183 9 7 20071 6538 10 26 26609 6444 10 11 33053 7762 12 18 40815 19140 30 04 59955 3762 5 9 63717 图 1 语文试题分数频率分布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表 3 语文试题能力测试特征反应 识记能力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1 8 9 1 2 19017 262 910 170 910 29 理解能力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2 11 13 20104067 1012 920 190 630 28 分析综合能力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5 7 10 13 15 17 20 82054 6410 350 190 650 28 鉴赏评价能力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14 16802 861 610 560 360 50 表达应用能力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2 4 11 1770044 908 040 180 630 26 20 探究能力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16 18803 781 850 490 470 58 表 4 语文试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 选择题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1 1030022 615 340 240 750 42 填空题 题号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121009 181 610 180 920 29 简答题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11 13 1929013 844 630 330 460 38 写作题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2050033 555 950 180 670 26 表 5 语文试题内容测试特征反应表 题号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302 900 530 970 12 2301 791 470 601 00 3300 931 390 311 00 4302 750 830 920 31 5302 171 340 721 00 6302 331 250 780 83 7302 391 210 800 75 8302 660 940 890 41 9302 511 110 840 60 10302 161 340 721 00 11600 560 800 140 40 12809 181 610 920 29 13402 321 060 580 64 14401 610 960 400 59 15602 781 150 460 46 16401 251 020 310 58 17200 630 780 521 00 18402 531 320 630 78 19201 750 440 880 46 2050033 555 950 180 67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语文学业考试采用纸笔闭卷测试的方式 试题卷与答题卷分离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试成绩 以分数呈现 试卷结构包括 两卷 第 卷为选择题 包含 基础知识 阅读 等 第 卷 为非选择题 包含 阅读 语言运用 写作 等 采用填充题 选择题 问答题 写作题等多 种题型 试卷满分 120 分 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 20 分 阅读 50 分 写作 50 分 一 命题原则 语文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公平性原则 从武汉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出发 考虑不同层次 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的实际 客观 公正地评估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 科学性原则 命题的内容和能力层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与学生的已有经验 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并注意通过测试发掘学生的潜能 体现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注重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整体性原则 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 充分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 可操作性原则 坚持题目原创 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不同测试功能 争取多角度 多层面地考 查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 考查内容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正确 熟练 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 识记 A 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字形 字义 2 识记并正确 端正 整洁地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 表达应用 E 1 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2 辨析并修改病句 3 理清语段内部的逻辑关系 4 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 得体 准确 鲜明 生动 阅读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 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 理解 B 1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 理解古诗文名句 4 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综合 C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2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质兼美的现代文 包括 实用类文本 和 文学类文本 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 文 意把握 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1 理解 B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综合 C 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3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4 分析概括文本包含的情感态度 3 鉴赏评价 D 1 鉴赏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3 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4 探究 F 1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意蕴 2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 写作写作 规范 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叙述 状物 抒情 表达思想观点 能写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和日常应用文 表达运用 E 1 运用母语顺畅地与人交流沟通 2 运用母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感情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评价 内容 从题意 主旨 感情 材料等方面评价 表达 从思路 语言 文体特点 书写等方面评价 三 考查能力 语文能力的考查按照 语文课程标准 的要求和武汉市学生的学习现状 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 拟定为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 个层级 A 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 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 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 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 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 赏析和评说 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 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表达方面发 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有见解 有发现 有创新 是在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 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 B C D E 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四 2013 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双项细目表 题 号 分值测试题型测试内容测试能力 13选择拼音 汉字识记 23选择词语运用理解 表达 33选择病句辨析理解 表达 43选择 基础知识 语段逻辑理解 表达 53选择筛选文本信息理解 分析 63选择辨析文本信息理解 分析 73选择 实用文 阅读 整合运用文本信息理解 分析 83选择 93选择 文言词语的理解识记 理解 103选择文本内容理解理解 分析 114简答翻译文言语句理解 表达 1210填空 古诗文 阅读 古诗文名句积累理解识记 理解 134简答要点概括理解 分析 144简答词句理解理解 分析 鉴赏 156简答文意把握理解 分析 164简答 文学作品 阅读 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理解 分析 鉴赏 探究 172简答根据选题设计调查项目分析 表达 184简答 综合性 学习分析材料 得出结论理解 分析 表达 探究 192简答口语交际在交际情境中倾听 表 达 应对 表达 2050写作写作根据材料自拟题目 自 选文体作文 理解 分析 表达 五 逐题分析 第一大题 2013 年武汉市中考卷 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 这个部分的试题 分为 客观题 和 主观题 分别安排在第一大题 1 4 小题 和第六大题 17 19 小题 第一大题包括 4 道客观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 共 12 分 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 共同语 普通话 的字音 即识别错误读音 和现代汉字的字形 即辨识错别字 正确把握词语的 意义和正确使用词语 即近义词辨析填空 正确组织句子 即辨识病句 以及正确表达语段 即辨 识正确语句用以衔接 等方面的能力 统计数据 本大题在全卷中属于较为简单的题目 区分度尚可 基础知识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1 41208 382 360 280 700 46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蓦然 拮据 ji 与日俱增 栩栩如生 x B 愧怍 秀颀 q 鸦雀无声 眼花缭乱 li o C 浮燥 尴尬 g n 莫明其妙 屏气凝神 p ng D 匮乏 濡染 r 众目睽睽 稍纵即逝 sh 答案 C 命题立意 第 1 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普通话字音字形的正确识记 能力层级为 A 级 试题分析 这题考查的素材来自于教材的词语积累和课下注释 有引导教学注重落实基础知识 的导向 试题包含 4 个选项 每个选项包含 4 个词语 前 2 个为双音词 后 2 个为四字词 要求学 生找出加点字的字音或书写有错的一项 词语排列整齐 每一项的第一个和第三个考查字形 第二 个和第四个考查字音 指向性很明确 试题考查范围仍然以 常用字 为主 难度设置不大 所设 计的错误涉及三个词 其中字形有错的是 浮燥 正确的字是 躁 莫明其妙 正确 的字是 名 字音有错的是 屏气凝神 p ng 正确读音为 b ng 这些字音和字形都是生活中 常见而易错的 从能力考查上看以识记为主 也含有理解能力的考查 学生需在语境中判断字形的 正误 从数据上看 有 96 81 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 情况较好 统计数据 题号 1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C 测试内容基础知识 测试能力识记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选项 A 选项 B选项 C选项 D未选或多选 1 2 900 530 970 120 78 1 78 96 81 0 60 0 03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项是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 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 你仍能自得其乐 如 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 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 你仍能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是孟子所说的 人之安宅 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 丰富 自强不息 财富 B 富裕 坚强不屈 财富 C 富裕 自强不息 财宝 D 丰富 坚强不屈 财宝 答案 A 命题立意 第 2 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词语 含成语 的理解并结合语境 上下文 恰当选取 正 确使用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 试题分析 这题考查的素材来自于课外 题干已给出明确的语境 引导学生从语境入手来分析 判断 这题考查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需要辨析的词语有三组 丰富 和 富裕 前者重在种 类多数量大 后者重在财物的富足丰裕 与此语境不合 自强不息 和 坚强不屈 前者重在 努力向上的永不懈怠 后者重在强固有力不可摧毁 与此语境不合 财富 和 财宝 前者指 具有价值的东西 后者指钱财和珍贵的物品 与此语境不合 这三组词语都是生活中常用的 比较 容易辨析 再根据语境 与 心灵 搭配只能用 丰富 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 暗示着逆境 的确需要 自强不息 这 心灵的自足 只能是财富 岂能是财宝 整体设计上题目的难度 并不大 但只有 59 74 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 从下表来看 选项 B 起到了较好的干扰作用 在分 辨近义词上 学生对于词语运用环境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样的形式也对教学提出相应要求 不可教学生死记硬背 要在理解中学习语言的表达 但是在具体答题过程中 总有部分学生不太 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所以在常用词语的运用上无法做到精准 统计数据 题号 2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A 测试内容基础知识 测试能力理解 表达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选项 A选项 B选项 C 选项 D未选或多选 2 1 791 470 601 0059 74 33 04 1 52 5 66 0 04 3 下列各项中 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深信 爱读书 会读书 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能使人享用一辈子 B 连日来 武汉 犟妈 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 随着直饮水设备和知识的普及 更加方便 环保 健康的直饮水会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 D 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 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答案 D 命题立意 第 3 题重点考查的是句子的表达 检验学生正确运用理解句子 识别病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 试题分析 这题考查的素材全部来源于生活 有的是当时的新闻事件 目的是明确语文和生活 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题目设计了四个选项 要求学生找出有错 误的一项 错误项设计的是 搭配不当 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紧缩后剩 下主谓宾是 刻文成了场所 主宾搭配不当 这是学生口语中最容易出现的语病 写长句子尤其是 修饰成分多了的时候 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一题居然只有 31 16 的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这与 日常训练中僵化的教学是有一定关系的 只做和题目相关的事情不做和语文相关的事情 是得不到 能力的提升的 这种题目形式也暗含一种教学导向 语言的运用应该以生活为蓝本 在生活中学习 和实践 日常教学中这一个能力点的培养还需要老师细化教学 将能力点拆分讲解 还应该强化在 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意识 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统计数据 题号 3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D 测试内容基础知识 测试能力理解 表达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选项 A选项 B选项 C选项 D未选或多选 30 931 390 311 0020 74 11 44 36 50 31 16 0 16 4 将 隐心 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 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 最恰当的一处是 C 隐心 就是要使灵魂有个安顿的场所 A 隐逸之士往往通过亲近大自然 获得一种与天地自 然同在的精神超脱 B 他们往往在山川景物中忘怀世事 颐养情志 寄托理想 C 陶渊明就有 过 贫富常交战 的切身感受 朝廷使者的不时光顾 同学少年的飞黄腾达 都必然带来强烈的诱 惑 D 隐逸之士只有坚守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 才能从身心两方面来战胜富贵的诱惑 答案 C 命题立意 第 4 题重点考查的是正确表达语段的能力 检验学生对段落内部句子之间逻辑关系 的整理等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 试题分析 这题考查的素材来自于课外 经过改写使逻辑关系更加分明 在将句子还原的过程 中逐步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 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给学生以灵活运用 展示能力的空间 同时亦 可引导日常的学习能够做到深入阅读 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题干中呈现的句子是一个过 渡句 这就意味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隐心 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 其中 还 表明除了一方 面 还有另一方面 而这 另一方面 就是 战胜富贵的诱惑 下文讲的是陶渊明战胜富贵诱惑的 原因是坚守其特殊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 所以这个句子应该在 C 处 A B D 三处在语意上衔接 非常紧密 不可能再插入过渡句 从下表来看 还是有近 9 的学生无法清晰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 系 这个能力点的培养还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强化小学阶段的句段常识 并用好目 前的课文素材 为学生清理句段之间的关系 逐渐养成学生推敲文本的好习惯 统计数据 题号 4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C 测试内容基础知识 测试能力理解 表达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选项 A 选项 B选项 C选项 D未选或多选 4 2 750 830 920 310 87 1 05 91 61 6 40 0 06 第二大题 第二大题为 实用文阅读 今年选用的是 中国小品建筑十讲 中关于石狮子的一段文字 其 中涉及狮子作为雕塑的源起 狮子雕塑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出的不同风格 狮子雕塑的风格和时代 的关系 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 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 选文经过改编整理后文字简易 干净 准确 逻辑关系十分严密 信息量丰富 适合于用作考试材料 文章的标题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 子雕塑 是编者所加 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的考查分为两个层次 本题是第一层次 从筛选信息 辨析信息和整合运用信 息的角度入手考查要点概括 文意把握 内容探究等能力点 这一大题共设置 3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9 分 第 5 小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宏观上的概括 第 6 小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微观 上的把握 第 7 小题考查学生读完文本后运用文本知识解决生活中难题的能力 三个小题的排列根 据学生的阅读规律由浅入深 并借助题目做好阅读引导 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本 在题目导 向上 不仅对学生读文本提出了要求 而且对学生读文本的细致程度提出了挑战 从教学上来看 意在引导阅读教学中对孩子阅读心态和习惯的培养 统计数据 本大题属于低难度题目 区分效果好 平均分为 6 89 情况较好 实用文阅读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5 7906 892 580 370 770 61 阅读下面的短文 完成第 5 7 题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 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 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 今伊朗 传入我国的 狮子被视 为狰狞之兽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 设计出狮子雕塑 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 命 护卫 所以 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 甚至房梁 屋顶上 都有 狮子雕塑 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 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塑具有不同的风格 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 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 这些石狮造型夸张 体形高大 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 脚爪扣地 仿佛入土三分 显得非常有力 这些石狮 立者作 昂首行进状 蹲者呈张口挺胸势 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 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 其中石狮也不少 这些宋 代石狮的造型 比起唐代的狮子 更具有写实性 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 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 更接近真实 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 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 力了 明清时期 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 在宫殿 园林 寺庙 王府里 不同造型的石 狮子 铜狮子 铁狮子比比皆是 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 造型比过去复杂 细部刻画多 四肢有肌 肉的起伏 头上有卷毛 身上戴着铃铛 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 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 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 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 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 嘴张得很 大 露出很尖的牙齿 但这样一来 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 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 唐代统一中国 进入 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 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 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 规模宏大 气魄 雄伟 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 壮丽而不纤巧 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 宋代建筑 从技术上看 比前代更趋成熟 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 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 向 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 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 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 政治上保守腐朽 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 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 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 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 所以我们发现清朝 的狮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 基于命题需要根据楼庆西 中国小品建筑十讲 改写 5 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介绍狮子雕塑的源起 B 介绍狮子雕塑在传统建筑中的作用 C 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特点及其变化 D 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 D 命题立意 第 5 题的考点是要点概括 考查的是整体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 这一题从筛选信息的角度入手考查学生是否能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属于宏观 筛选信息 考生须对全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并做到概括全面准确方能完成此题 题目设置了四个选 项 其中 D 项的概括是针对全文内容而言的 最准确 A B C 三项都只概括了文章的某一个段落 或者某几个段落的内容 不够全面 或者表述不够准确 从卷面来看 学生在通过浏览筛选信息方 面做得不错 但是信息的审查细致程度不够 没有耐心去处理信息 所以还是有近 28 的学生选择 了 三项 从下表来看 选项 起到了较好的干扰作用 由此可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 该培养学生细致清理文本信息的好习惯 筛选信息的基础是观察能力的培养 阅读心态很重要 统计数据 题号 5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D 测试内容实用文阅读 测试能力理解 分析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选项 A 选项 B选项 C选项 D未选或多选 5 2 171 340 721 000 99 2 15 24 49 72 33 0 03 6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唐代石狮高大威猛 腿爪粗壮有力 造型上多用夸张的手法 B 宋代石狮比唐代更具有写实性 头部及四肢等细部刻画得很真实 C 唐代石狮呈现的风格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D 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比唐代更加成熟 但气势却远不如唐代 答案 B 命题立意 第 6 题的考点是文意把握 考查的是理解文本辨析信息能力 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 这一题从辨析信息的角度入手考查学生是否准确把握文本的意思 命题者有意从文 本更细处寻找了四条信息来考查学生阅读时提取信息的细致程度 属于微观筛选信息 每一个选项 在文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依据 A 项对应第 段的内容 B 项对应第 段的内容 C D 两项对 应的是第 6 段的内容 虽不是引用原文 经过概括加工的结论与原文的表述本质是一致的 对文本 信息的筛选很细致就会发现 B 项在 头部 和 四肢 的描述上笼而统之 与原文意思不符合 从 答题情况来看 选项 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 这说明学生在细致读文本方面的能力不太乐观 阅 读习惯较差 日常教学应该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从下表可看出有 77 67 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 此题的信度较好 统计数据 题号 6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B 测试内容实用文阅读 测试能力理解 分析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选项 A选项 B选项 C选项 D未选或多选 6 2 331 250 780 836 63 77 67 10 36 5 30 0 03 7 同学们要排练一出以清朝为背景的课本剧 大家为剧中的道具 狮子雕塑 的设计出主意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 小华说 让狮子的嘴张大一些 让它的牙齿尖一点 露出来 B 小鹏说 设计得酷一点 让它头上的卷毛夸张一些 不那么写实 C 小莉说 这个狮子呀 给它打扮一下 最好镶嵌一些宝石 D 小燕说 别忘了 还要在它的脖子上配个铃铛 答案 B 命题立意 第 7 题的考点是内容探究 考查的是对文本信息综合分析后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题分析 这一题考查学生在阅读完文本后能否运用文本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这 一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种题目的灵活度较高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来 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命题者设计了一个排演课本剧的生活场景 特别指明以清朝为背景 实际上是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第 段 但又需要综合运用文本信息 所以第 段的内容也很重要 每一个选 项设计的情景所涉及的知识点在文本中都有明确的对应处 A 项对应第 段中 嘴张得很大 露出 很尖的牙齿 B 项对应第 段中 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 头上有卷毛 很明显忽略了其写实性 C 项对应第 段中 身上戴着铃铛 这一知识点 D 项对应第 段中 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 政治上 保守腐朽 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 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 建筑 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 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 场景的设计使文本的知 识点在生活中得以灵活运用 从下表反映的情况来看 近 21 的学生在运用知识方面还不够灵活 所以选 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其干扰作用较明确 日常学习中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还有待 提高 统计数据 题号 7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B 测试内容实用文阅读 测试能力理解 分析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选项 A选项 B选项 C选项 D未选或多选 7 2 391 210 800 754 06 79 63 12 97 3 29 0 05 第三 四大题 今年古诗文阅读题 8 12 题 的难度为 0 74 属于低难度题目 区分度为 0 37 区分较好 平 均分为 17 08 第三大题为 文言文阅读 包括 3 道客观选择题 即 8 10 小题 每题 3 分 共 9 分 阅读材 料选自冯梦龙 智囊全集 记叙的是李及的故事 王旦推荐李及接任曹玮的职务 众人对李及从怀 疑到认可始于李及从容处理的一件抢劫案 事后王旦向主公解释推荐李及的原因 这里面包含着用 人之道 也包含着处事之道 选文对人物的刻画形象 清晰 表达的内容相对集中 在概括提炼上 有优势 而且文字通俗易懂 明白晓畅 阅读难度不大 符合 浅易文言文 的标准 很适合于做 初中生阅读的考试材料 文言文的考查要求和现代文的考查要求不同 文言文重在理解 初中阶段重在积累 所以对词语 的考查占了 2 个小题 共 6 分 虽然材料选自课外 但考查内容全部出自课内 应该是课内学习内 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考查的也是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卷面情况来看 学习习惯好的学 生可以得满分 而那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 对文言文材料一知半解的学生得分较低 这也充分暴露 了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弊端 对文言文的散漫态度和过分注重做题不注重解读文本的不良倾向 第四大题包括文言文句子翻译 诗文名句两方面内容 设置了 2 道题 即 11 12 题 赋分分别 为 分 分 共 14 分 统计数据 古诗文阅读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8 1223017 083 730 220 740 37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完成 8 10 题 曹玮久在秦中 累章求代 真宗问王旦 谁可代玮者 旦荐李及 上从之 众疑及虽谨厚有 行检 非守边才 韩亿以告旦 旦不答 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 于市 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 召之使前 略加诘问 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 亟命斩之 复观书 如故 将吏皆惊服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闻之 复见旦 具道其事 且称旦知人之明 旦笑曰 戍卒为盗 主将斩之 此常事 何足为异 旦之用及 非为此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 羌人慑 服 玮处边事已尽宜矣 使他人往 必矜其聪明 多所变置 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者 但以及重 厚 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 累章求代 曹玮 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詟 zh 恐惧 8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从之 从 听从 B 将吏亦心轻之 轻 轻松 C 何足为异 足 值得 D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 更加 答案 B 命题立意 第 8 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 本题给出 4 个句子 对加点的词作出解释 有 3 个正确项 1 个错误项 要求学生 找出错误项 B 项 轻 解释为 轻松 是错误的 应该是 以 为轻 可引申为 轻视 这 个词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出现频率很高 与其有相同用法的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 美 如果日常学习不只是死记硬背 而懂得词语的运用规律 正确答题是很轻松的 同样的 ACD 三项中的 从 足 益 这三个词也都来自于初中阶段学习的文言文 而且所考的义项也 是常用的 学生很熟悉 只要学习习惯好的学生 就不会出问题 重要的是要懂得认识语境并作恰 当的迁移 从答题情况来看 88 49 的学生能够准确答题 近 12 的学生在积累文言词语方面还不 够踏实 此题考查积累和运用能力的目的达到了 统计数据 题号 8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B 测试内容古诗文阅读 测试能力识记 理解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选项 A选项 B选项 C 选项 D未选或多选 8 2 660 940 890 415 78 88 83 3 75 1 57 0 07 9 下列语句中的 之 与例句中的 之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旦之用及 非为此也 A 吾欲之南海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D 公与之乘 答案 C 命题立意 第 9 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词语中虚词的用法的理解能力 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 本题给出 4 个句子 对加点的词作解释 有 3 个正确项 1 个错误项 要求学生找 出错误项 题目中例句出自考试文本 选项的四个句子则出自教材 是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的考查 例句中 之 可以理解为结构助词 其作用是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 旦之用及 独立性 使之 作主语 A 项中 之 的用法可以理解为动词 有 往 去 的意思 B 项中 之 的用法可以理 解为代词 代这件事 C 项中 之 的用法与例句相同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 吾妻之美我者 的独立性 使之作主语 D 项中 之 的用法可以理解为代词 代曹刿 学习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 的学生不会出问题 这样的导向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学会总结规律 认识语境并作灵活运用 从答题情况来看 83 71 学生能作出正确选择 从升学来看 题目的难度较大 区分度较高 日常 教学中老师必须更加注意引领学生做好积累后的归纳总结工作 从语言现象中摸索规律 提升学生 的学习能力 统计数据 题号 9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C 测试内容古诗文阅读 测试能力识记 理解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选项 A 选项 B选项 C选项 D未选或多选 92 511 110 840 604 00 4 05 83 71 8 16 0 07 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及谨慎忠厚 行为正直 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 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 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 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 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 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 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 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答案 命题立意 第 10 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题分析 这一题设置了 4 个选项 是针对文章内容和情节所作的转述 要求学生选择不正确 的一项 A B C 均为正确项 在内容转述上较明确简洁 D 项专属的内容涉及文本中的 使他人往 必矜其聪明 多所变置 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者 但以及重厚 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如果没 有读懂这段话 自然就会做错 只要文字疏通了 这一题就没有问题了 所以重点仍是对文意的把 握 这对学生灵活处理文本信息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一题的定位仍然在 理解 层面 不算太难 但是实际情况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学生比预期人数要少 只占 72 15 对于浅易文言文而言 这样的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从题目的信度上来看较好 题目的区分度较高 日常教学中 教师们还需要在 文言文阅读的细致程度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统计数据 题号 10 满分 3 测试题型选择题正确选项D 测试内容古诗文阅读 测试能力理解 分析 题号平均分 标准差难度区分度 选项 A选项 B选项 C选项 D未选或多选 102 161 340 721 004 50 11 65 11 61 72 15 0 09 11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 吏执以闻 答案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 官吏捉住 他 把 这件事 报告给 李 及 共 4 分 会 执 闻 各 1 分 句子语意正确 1 分 命题立意 第 11 题考查学生理解 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 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对原文的准确理解 重点针对文言文实词 虚词以及特殊的文 言句式的准确把握 考试要求在翻译的时候忠实于原文 做到字句落实 译文准确流畅 命题者从 文本中选取了有一定理解难度的句子考查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考查重点是古汉语中 会 执 的意义和 闻 的活用 这些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只要学好了课文中的 文言文相关知识 翻译这两个句子是不成问题的 在阅卷过程中 补充答案做得很细致 比如 会 可解为 适逢 恰巧 正好 恰好 刚好 正巧 恰逢等 执 可解为 捉住 逮捕 拘 捕 捉拿 捉到 抓到 抓住等 闻 可解为 报告 告诉 禀告 禀报或使 听说 使 听到 使 听闻 使 知道 使 了解等 但能够完整准确理解的考生并不多 从教学来看 教师们还需在文言句子的理解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统计数据 题号 11 满分 4 测试题型简答 测试内容古诗文阅读 测试能力理解 表达 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区分度 11400 560 801 440 140 40 答题分析 从答题情况来看 学生的问题出在翻译的准确度上 1 漏译得分点 如 在集 市上有站守的禁军白天抢妇人的银钗 李及听说了这件事 有屯戍禁军白天抢妇人的银钗 官吏 把这件事给李及听 2 错译得分点 如 适逢有戍边的禁军在白天拿着妇人的银钗在集市上叫 卖 官吏因为在执勤而听闻 恰好有屯戍禁军白天在集市上抓住妇人银钗 官吏执法的事情让李 及听说了 3 译错大意 如 李及 正好遇到戍边的禁卫军大白天在市场上拿着妇女的银钗 于是命令 官府凭借了解的来调查执法 会有屯戍禁军白天黑夜抢妇女头上的银钗在集市上 将吏竟听说过 4 过度意译 如 等到有一位戍卒在集市上公开抢夺妇人的银钗 官吏把这件 事告诉了李及 恰逢有屯守边关的禁军大白天在街市上抢夺妇人的银钗 官吏听说后掌握 这件 事 许多学生习惯于用口语 表达不够严谨导致失分 满分答案示例 示例 1 遇上有禁军戍卒白天在集市上抢劫妇女的银钗 官吏把他捉住了 并把 这件事 告诉了 李及 示例 2 刚好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 官吏捉住 他 把 这件事 禀告给 李及 12 填空 共 10 分 每空 2 分 1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2 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3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4 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 有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句中的 汗青 指的 是 该句表现了诗人 答案 此题共 10 分 第 1 2 3 小题共 6 分 每空 2 分 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答案为 1 烈士暮年 2 只有香如故 3 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 4 小题 4 分 第一空 语意与 史册 相近即可 2 分 第二空围绕着诗人在此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气节 决心 态度 精神等回答 内 容切合诗句的解读即可 2 分 如 民族气节 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的态度 以死报国的决心 舍 身取义的精神 命题立意 第 12 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名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 1 2 3 为 A 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