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22.doc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22.doc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22.doc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22.doc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2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第卷 选择题(共60分)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2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3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车战依然受到“礼”的约束 B车战只有贵族参与C车战有形式化的倾向 D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4宋朝许多著名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对于整日缠身于冗杂政事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一现象体现了宋代A重文轻武的治国传统 B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藩镇割据局面的结束 D士人深受理学影响5清代学者赵翼指出汉初“布衣将相”现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变局”的实质是A下层民众成为了统治基础 B贵族社会进一步解体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压迫6.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 B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 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7. 孔子创立儒家后,其儒家内部也日渐分化,史称儒分为八。后儒不仅各伸其说,而且还互相攻讦,如荀子指责孟子之说歪曲了孔子思想,其理论本身也“甚僻违而无类”。这反映了A.儒学在战国时成为显学 B.儒学进入思辨性阶段C.战国时期思想发展的特征 D.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8.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9.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大害”者的人物是( )A董仲舒 B顾炎武C黄宗羲 D朱熹10.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11.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程朱理学的盛行C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12.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汉赋和唐诗 B元曲和杂剧 C风俗画和文人画 D话本和小说 13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喜欢画年画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喜欢听京剧A B C D14.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A主权在民的民主 B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C城邦式的直接民主 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15.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A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B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C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D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16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17.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C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残酷性 D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18奥巴马和奥朗德是现任美国和法国的总统。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A掌握行政权 B军队最高统帅权 C国家元首 D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在“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选举中根据多数原则产生的,每五年进行一次选举。议会由皇帝召开,皇帝有权提前解散议会,但需得到联邦参议院的同意。这一规定反映出该宪法A.专制主义色彩强烈 B.旨在维护国家的统一C.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D.意在突出皇帝的权威20据史载,1898年慈禧欲以光绪病重为由将其废黜,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这反映出当时A西方列强全力支持光绪 B清廷决策受到列强态度影响C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21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22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反映了该约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实行总统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A B C D24某中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请你推测影片中学生斗争的主要对象应是()A清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美帝国主义2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26.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27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七七事变遗址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28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开国大典 B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 C北平和平解放 D全国一届人大291950年上半年,松下电器的产品销售额为9.8亿日元,到下半年则大幅度增至17.2亿日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松下公司成倍盈利的主要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 B朝鲜战争爆发 C美国开始信息革命 D“冷战”正式开始30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初期 C70年代初期 D80年代末31.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32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 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 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33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姓名:张卫红推荐评语性别:男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年龄:35岁家庭出身:贫农文化程度:小学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34对未来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提出设想,且其设想在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35.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36图一图二分别是1833-1913年、1940-1947年“共和”“民主”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1893-1913年“共和”“民主”出现的频率高,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1940-1944年“民主”出现频率不高,因为以抗日为重。1945-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这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影响1947年“民主”频率下降,原因是内战爆发,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压制。A. B. C. D37.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但缺乏理论探索。A. B. C. D38. 电视连续剧天仙配有这样的情节:唐朝张百胜得道升天,而后他的年龄基本上是恒定的,七仙女亦然,永葆青春。假如此情境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相对论 B量子论 C转基因理论 D进化论39世界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纳韦勒克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就诗歌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他所评论的是哪一文学流派(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40.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A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B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C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D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陈旭麓浮想录(1)面对“诸事不如人”的困难,先进中国人在第二次反思前提出了哪些改革方案?(6分)材料二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中国人史纲(2)柏杨评论的是哪一方案?请结合所学评价这一方案。(4分)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6分)材料四 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1918年发表于东方杂志(4)材料四针对的是那次运动?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其最重要意义是什么?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中你有什么启示?(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6分)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